一种车门防撞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03885发布日期:2019-12-24 20:33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门防撞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门防撞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门防撞梁,用于车被碰撞时承重。



背景技术:

侧门防撞梁(杆),也叫车门防撞梁(杆),是指在车门内部结构中加上横梁(从外面并不能看到),用以加强车辆侧面的结构,进而提高侧面撞击时的防撞抵抗力,以提升侧面的安全。基于侧面撞击的概率,消费者在选购车子的时候,就会把防侧撞钢梁这一项重要的安全配置考虑进去。据调查,在所有车的碰撞模式中,侧面碰撞占到1/3左右。因此,如何保护驾驶者在侧面撞击时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车门防撞作为一种额外吸能保护,可以降低乘员可能遭受的来自外部的力量。实际中,车门防撞梁在车辆撞击固定物体(比如树木)时的保护效果非常明显。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车门防撞梁存在如下不足之处:

现有技术中的车门防撞梁大多是一体成型的固定的车门内,一旦车门防撞梁受到碰撞,车门防撞梁就会出现变形,哪怕是很轻微的碰撞(即碰撞不严重的情况下,但车门防撞梁也有点变形,变形不是特别严重),一体成型的车门防撞梁变形后,要么不更换,要么实行整体更换。若不更换,出现二次碰撞时,其承受撞击力就会大大降低,对车内人员的安全会造成极大的威胁;若更换,会造成费用的增加,从而增加维修成本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门防撞梁,解决现有技术中一体成型车门防撞梁,在车门防撞梁被轻微碰撞,若不更换,出现二次碰撞时,其承受撞击力就会大大降低,对车内人员的安全会造成极大的威胁;若更换,会造成费用的增加,从而增加维修成本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车门防撞梁,包括防撞梁本体,防撞梁本体包括从室外一侧到室内一侧、在车门上依次设置的第一防撞梁和第二防撞梁,第一防撞梁和第二防撞梁相分离。

进一步,所述第一防撞梁包括设置在车门上的支撑板,沿支撑板的两连接端,支撑板上至少设置有两根贯穿管。

进一步,所述贯穿管内设置有第一加强筋,贯穿管和第一加强筋之间设置有弹性材料层。

进一步,两两贯穿管相接触设置或两两贯穿管相隔0.1cm-0.2cm设置。

进一步,所述第二防撞梁包括u型支撑结构,设置在u型支撑结构的开口两端、将u型支撑结构固定在车门上的连接件,沿u型支撑结构的两连接端,在u型支撑结构内设置有第二加强筋。

进一步,所述第一防撞梁与第二防撞梁的开口相对应。

进一步,所述第一防撞梁和第二防撞梁之间设置有弹性材料。

进一步,所述弹性材料层和弹性材料为塑料或树脂材料中的一种。

进一步,所述支撑板、贯穿管和u型支撑结构为铝合金材料。

进一步,所述第一防撞梁和第二防撞梁的u型支撑结构间隔0.5-1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一、本实用新型中的防撞梁本体由第一防撞梁和第二防撞梁相分离设置,当车的侧门在遇到轻微碰撞时,第一防撞梁变形,不会影响第二防撞梁变形,所以只需要对第一防撞梁进行更换,更换后能为第二次碰撞起到很好的防撞效果,而且更换也会减少维修成本;

二、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防撞由支撑板和贯穿管构成,不仅可起到防撞效果,且结构简单;

三、本实用新型中,贯穿管内设置有第一加强筋,贯穿管和第一加强筋之间设置有弹性材料层,其中弹性材料层可起到很好的缓冲使用,减少震感,而且在内部还设置有第一加强筋,第一加强筋可起到很好的防撞效果,在轻微碰撞时,可很好的防止第二防撞梁变形,也可在重撞击的情况下,对室内安全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四、本实用新型中,第二防撞梁包括u型支撑结构和u型支撑结构内设置的第二加强筋,可先通过u型支撑结构的两凸起边接收碰撞力,当u型支撑结构的两凸起边压缩与其内的第二加强筋在同一水平时,则同时接收碰撞力,可加大碰撞力的接收面积,从而起到更好的防撞效果;

五、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防撞梁与第二防撞梁的开口相对应,是为了防止在重大碰撞时,第一防撞梁与第二防撞梁单独受力,使防撞效果不佳;

六、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防撞梁与第二防撞梁之间也设置有弹性材料,弹性材料可起到很好的缓冲使用,减少震感;

七、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板、贯穿管和u型支撑结构为铝合金材料,不仅可起到很好的防撞效果,而且材料轻质,更可降低成本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展开示意图。

图中:1-防撞梁本体;2-第一防撞梁;3-第二防撞梁;4-支撑板;5-贯穿管;6-第一加强筋;7-弹性材料层;8-u型支撑结构;9-连接件;10-第二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有的结构或器件未作具体描述的,理解为现有技术中有能实现的结构或器件。

实施例1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一体成型车门防撞梁,在车门防撞梁被轻微碰撞,若不更换,出现二次碰撞时,其承受撞击力就会大大降低,对车内人员的安全会造成极大的威胁;若更换,会造成费用的增加,从而增加维修成本的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门防撞梁,包括防撞梁本体1,防撞梁本体1包括从室外一侧到室内一侧、在车门上依次设置的第一防撞梁2和第二防撞梁3,第一防撞梁2和第二防撞梁3相分离。第一防撞梁2和第二防撞梁3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可相配合的结构进行组装。

具体实现方式为:从室外一侧到室内一侧的方向上,先将第一防撞梁2通过螺钉和螺母相配合的方式安装在车门上,第一防撞梁2安装好后,再在车门上通过螺钉和螺母相配合的方式安装第二防撞梁3,第一防撞梁2和第二防撞梁3相分离,第一防撞梁2和第二防撞梁3安装好后,当车的侧门在遇到轻微碰撞时,第一防撞梁变形,不会影响第二防撞梁变形,所以只需要对第一防撞梁进行更换,更换后能为第二次碰撞起到很好的防撞效果,而且更换也会减少维修成本。

实施例2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防撞梁结构复杂的问题,即现有技术中的防撞梁不好分离式的安装在车门上,分离后不能保证第一防撞梁2和第二防撞梁3从室外一侧到室内一侧叠加承力,容易造成各自独立承力的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第一防撞梁2包括设置在车门上的支撑板4,沿支撑板4的两连接端,与第二防撞梁3相对的一侧面、支撑板4上设置有5根贯穿管5(如图2所示的方向),贯穿管5的内径为15mm,外径为20mm。所述贯穿管5内设置有第一加强筋6,第一加强筋6内径为12mm,贯穿管5和第一加强筋6之间设置有弹性材料层7,弹性材料层7为树脂材料。两两贯穿管5相隔0.15cm设置。支撑板4的两端上还设置有通孔,通过螺钉穿过通孔,通过螺母与螺钉配合,将第一防撞梁2固定的车门上。

所述第二防撞梁3包括u型支撑结构8,设置在u型支撑结构8的开口两端、将u型支撑结构8固定在车门上的连接件9,沿u型支撑结构8的两连接端,在u型支撑结构8内设置有第二加强筋10。连接件9可为图1和图2中所示的u型结构,再在u型结构的底部打孔,使螺钉穿过。

第一防撞梁2的贯穿管5和第二防撞梁3的u型支撑结构8间隔0.8cm。

具体实现方式为:先将第一防撞梁2通过支撑架上的通孔固定在车门上,再将第二防撞梁3通过连接件固定的车门上,第一防撞梁2和第二防撞梁3安装好后,u型支撑结构8的两端部跟支撑板4的两端相对应,两个连接件9分别置于支撑板4的两端。贯穿管5内设置有第一加强筋6,贯穿管5和第一加强筋6之间设置有弹性材料层7,其中弹性材料层7可起到很好的缓冲使用,减少震感,而且在内部还设置有第一加强筋6,第一加强筋可起到很好的防撞效果,在轻微碰撞时,可很好的防止第二防撞梁3变形,也可在重撞击的情况下,对室内安全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第二防撞梁3包括u型支撑结构和u型支撑结构内设置的第二加强筋,可先通过u型支撑结构的两凸起边接收碰撞力,当u型支撑结构的两凸起边压缩与其内的第二加强筋在同一水平时,则同时接收碰撞力,可加大碰撞力的接收面积,从而起到更好的防撞效果。

实施例3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防撞梁结构复杂的问题,即现有技术中的防撞梁不好分离式的安装在车门上,分离后不能保证第一防撞梁2和第二防撞梁3从室外一侧到室内一侧叠加承力,容易造成各自独立承力的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第一防撞梁2包括设置在车门上的支撑板4,沿支撑板4的两连接端,与第二防撞梁3相对的另一侧面、支撑板4上设置有4根贯穿管5,贯穿管5的内径为16mm,外径为22mm。所述贯穿管5内设置有第一加强筋6,第一加强筋6内径为13mm,贯穿管5和第一加强筋6之间设置有弹性材料层7,弹性材料层7为塑料。两两贯穿管5相隔0.18cm设置。支撑板4的两端上还设置有通孔,通过螺钉穿过通孔,通过螺母与螺钉配合,将第一防撞梁2固定的车门上。

所述第二防撞梁3包括u型支撑结构8,设置在u型支撑结构8的开口两端、将u型支撑结构8固定在车门上的连接件9,沿u型支撑结构8的两连接端,在u型支撑结构8内设置有第二加强筋10。连接件9可为z型结构,再在z型结构的底端打孔,使螺钉穿过,高端与u型支撑结构8的端部相连接。

第一防撞梁2的支撑板4和第二防撞梁3的u型支撑结构8间隔0.6cm。

具体实现方式为:先将第一防撞梁2通过支撑架上的通孔固定在车门上,再将第二防撞梁3通过连接件固定的车门上,第一防撞梁2和第二防撞梁3安装好后,u型支撑结构8的两端部比支撑板4的两端长0.18cm,两个连接件9分别置于支撑板4的两端。

实施例4

在实施例2或3的基础上,所述第一防撞梁2与第二防撞梁3的开口相对应,第一防撞梁与第二防撞梁的开口相对应,是为了防止在重大碰撞时,第一防撞梁与第二防撞梁单独受力,使防撞效果不佳。

实施例5

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所述第一防撞梁2和第二防撞梁3之间设置有弹性材料,弹性材料为塑料或树脂材料中的一种,弹性材料可起到很好的缓冲使用,减少震感。

实施例6

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所述支撑板4、贯穿管5和u型支撑结构8为铝合金材料,不仅可起到很好的防撞效果,而且材料轻质,更可降低成本等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