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悬置支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95686发布日期:2020-03-17 14:37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动机悬置支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悬置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发动机悬置支架结构。



背景技术:

轻卡及微货动力总成多采用三点悬置结构,其中发动机前悬置多采用铸造件,焊接件及焊接与冲压相结合的结构形式。而铸造件体积笨重,成本高;焊接件工序复杂,精度低,体积大,强度无法保证。因而急需一种加工简单,精度、强度高的悬置支架,解决以上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加工简单,精度、强度高的悬置支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发动机悬置支架结构,包括支撑基板,所述支撑基板侧边设有支撑侧板,所述支撑侧板一端与支撑基板相连接,另一端设有连接翻边;所述悬置支架结构为一体式冲压结构。

所述支撑基板上设有两个支撑侧板,两个所述支撑侧板相对设置;每个支撑侧板上连接有一个连接翻边。

所述支撑侧板包括侧板基板,所述侧板基板端部设有延展板,所述延展板沿侧板基板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延展板设置在支撑侧板远离发动机的一端上;所述延展板上设有用于发动机固定的第二固定孔。

所述连接翻边包括固定翻边和限位翻边,所述固定翻边宽度大于限位翻边宽度,所述固定翻边与限位翻边厚度相同;所述固定翻边上设有用于支架与发动机相连接的第一固定孔。

所述支撑侧板远离支撑基板的一端上设有避让缺口。

所述支撑基板,支撑侧板以及连接翻边都为弧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采用钢板一次冲压成型,材料选用sphc,结构强度能够满足要求,减少后续加工工序,且模具冲压成型,零部件精度高,产品一致性好,加工工时少,零部件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各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与车身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

1、支撑基板,2、支撑侧板,3、连接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最优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一种发动机悬置支架结构,包括支撑基板1,所述支撑基板1侧边设有支撑侧板2,所述支撑侧板2一端与支撑基板相连接,另一端设有连接翻边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所述悬置支架6结构为一体式冲压结构;本实用新型采用钢板一次冲压成型,材料选用sphc,结构强度能够满足要求,减少后续加工工序,且模具冲压成型,零部件精度高,产品一致性好,加工工时少,零部件成本低;同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悬置支架6为一体冲压结构,与铸造结构相比模具费用低,零部件质量大大减少,满足整车减重要求;与焊接式结构相比,一体式冲压结构加工工序缩减,制造成本降低,精度高;同时作为优化的,所述支撑基板1上设有两个支撑侧板2,两个所述支撑侧板2相对设置;每个支撑侧板2上连接有一个连接翻边3;通过支撑基板1、支撑侧板2以及连接翻边3的设置,可以保证对发动机7的支撑,支撑基板1、支撑侧板2以及连接翻边3间组成截面呈“几”字型的结构,使得悬置支架6具有较好的强度,连接翻边3起到限位的作用,方便悬置支架6与发动机7的连接。

作为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支撑侧板2包括侧板基板21,所述侧板基板21端部设有延展板22,所述延展板22沿侧板基板21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延展板22设置在支撑侧板2远离发动机7的一端上;所述延展板22上设有用于发动机7固定的第二固定孔23;延展板22高度是高于支撑侧板2的,因为延展板22上设有第二固定孔23,延展板22与支撑基板1间是不直接连接,延展板22处于悬空的状态,这使得支撑基板1端部相当于一个缺口,避免悬置支架6安装时与车身5的干涉,目的是为了方便悬置支架6的安装;侧板基板21起到支撑、连接的作用,支撑是用于对发动机7进行支撑;连接是用于延展板22与支撑基板1的连接。

作为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连接翻边3包括固定翻边31和限位翻边32,所述固定翻边31宽度大于限位翻边32宽度,所述固定翻边31与限位翻边32厚度相同;所述固定翻边31上设有用于支架与发动机7相连接的第一固定孔33;固定翻边31上设有第一固定孔33,通过螺栓与发动机7相连接,固定翻边31这里起到一个连接件的作用,为螺栓的连接起到了一个场所,为了保证强度,所以本实用新型中固定翻边31宽度大于限位翻边32宽度,这样的设置可以很好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悬置支架6具有很好的使用效果。

作为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支撑侧板2远离支撑基板1的一端上设有避让缺口4,因为本实用新型中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支撑基板1,支撑侧板2以及连接翻边3都为弧形结构,避让缺口4的设置,可以方便连接翻边3的布置;避免零部件间安装的干涉。

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