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收缩、折叠的机动车防撞板安装用支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67055发布日期:2020-04-28 22:16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收缩、折叠的机动车防撞板安装用支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架结构,具体为一种可收缩、折叠的机动车防撞板安装用支架结构。



背景技术:

机动车前部和后部均安装有防撞板,这样当机动车发生碰撞的时候,可以有效缓解机动车的受损程度。

目前,现有的机动车防撞板的安装大多都是采用行吊或是人工将防撞板抬起来,靠近机动车进行安装,还有的是将支架移动到靠近机动车处,再将防撞板放置到支架上进行安装,但是现有的这些支架大多都不可以进行折叠,不使用的时候很占空间,同时现有的支架的底部一般都没有轮子,不便于移动。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可收缩、折叠的机动车防撞板安装用支架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仅能便于机动车(尤其是大中型货车)后防撞板安装,而且能很好的被收纳,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机动车防撞板安装用支架。

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收缩、折叠的机动车防撞板安装用支架结构,包括第一横杆、第二横杆和l型连接板,第一横杆底部的一端通过l型连接板活动连接有第一支腿,第一横杆底部的另一端通过l型连接板活动连接有第二支腿,第二横杆底部的一端也通过l型连接板活动连接有第二支腿,第二横杆底部的另一端也通过l型连接板活动连接有第一支腿,第二支腿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z型连接件,z型连接件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三支腿,z型连接件的中部分别与第一支腿的中部铰接。

上述位于z型连接件底部的第一支腿与第三支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折叠件。

上述第一支腿和第三支腿的底端均固定设有脚刹万向轮,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的一端与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连接的转角处均固定设有扣合机构,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连接的转角处也均固定设有折叠件,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顶部的两端均卡合有连接件。

上述扣合机构均包括卡合杆、卡合钉和卡合缺口,卡合杆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相背一侧的顶部铰接,卡合钉分别固定在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相背一侧的端部,卡合杆另一端靠近卡合钉处开设有卡合缺口,卡合缺口与卡合钉相匹配设置。

上述折叠件包括第一折叠杆、第二折叠杆和转轴,第一折叠杆与第二折叠杆的相对一端通过转轴旋转连接,第一折叠杆靠近第二折叠杆一端的底部固定设有卡勾,卡口靠近第一折叠杆一端的顶部开设有卡口,卡勾与卡口相匹配设置。

上述连接件均包括第三横杆和两个卡块,两个卡块分别固定在第三横杆底部的两端,且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分别卡合在两个卡块的内部。

位于z型连接件底部折叠件中的两个第一折叠杆远离第二折叠杆的一端与第三支腿铰接,位于z型连接件底部折叠件中的两个第二折叠杆远离第一折叠杆的一端与第一支腿铰接。

位于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另一端折叠件中的两个第一折叠杆远离第二折叠杆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铰接,位于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另一端折叠件中的两个所述第二折叠杆远离第一折叠杆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可收缩、折叠的机动车防撞板安装用支架结构,通过在第一支腿和第三支腿的底端设置卡合杆,这样再将防撞板放置到支架上之后,可以移动支架进行微调,便于安装,同时整个装置可以进行折叠收起,在不使用的时候,可以将该装置折叠起来,不会占用较大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与车防撞板配合使用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在c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在d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在a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在b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折叠件分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三横杆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横杆;2、第二横杆;3、l型连接板;4、第一支腿;5、第二支腿;6、z型连接件;7、第三支腿;8、折叠件;801、第一折叠杆;802、第二折叠杆;803、转轴;804、卡勾;805、卡口;9、卡合杆;901、卡合缺口;10、卡合钉;11、第三横杆;12、卡块;13、脚刹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收缩、折叠的机动车防撞板安装用支架结构,包括第一横杆1、第二横杆2和l型连接板3,第一横杆1底部的一端通过l型连接板3活动连接有第一支腿4,第一横杆1底部的另一端通过l型连接板3活动连接有第二支腿5,第二横杆2底部的一端也通过l型连接板3活动连接有第二支腿5,第二横杆2底部的另一端也通过l型连接板3活动连接有第一支腿4,第二支腿5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z型连接件6,z型连接件6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三支腿7,z型连接件6的中部分别与第一支腿4的中部铰接。

位于z型连接件6底部的第一支腿4与第三支腿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折叠件8,第一支腿4和两个第三支腿7的底端均固定设有脚刹万向轮13,第一横杆1和第二横杆2的一端与第一支腿4和第二支腿5连接的转角处均固定设有扣合机构,第一横杆1和第二横杆2的另一端与第一支腿4和第二支腿5连接的转角处也均固定设有折叠件8,第一横杆1和第二横杆2顶部的两端均卡合有连接件。

其中,两个扣合机构均包括卡合杆9、卡合钉10和卡合缺口901,两个卡合杆9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支腿4和第二支腿5相背一侧的顶部铰接,两个卡合钉10分别固定在第一横杆1和第二横杆2相背一侧的端部,卡合杆9另一端靠近卡合钉10处开设有卡合缺口901,卡合缺口901与卡合钉10相匹配设置,设置扣合机构可以方便位于扣合机构一侧的支腿向上翻转进行折叠。

其中,折叠件8包括第一折叠杆801、第二折叠杆802和转轴803,第一折叠杆801与第二折叠杆802的相对一端通过转轴803旋转连接,第一折叠杆801靠近第二折叠杆802一端的底部固定设有卡勾804,卡口805靠近第一折叠杆801一端的顶部开设有卡口805,卡勾804与卡口805相匹配设置,这样在折叠件8展开之后,可以卡勾804可以卡合到卡口805中,这样可以让折叠件8保持平直状态。

其中,两个连接件均包括第三横杆11和两个卡块12,两个卡块12分别固定在第三横杆11底部的两端,且第一横杆1和第二横杆2分别卡合在两个卡块12的内部,在第一横杆1和第二横杆2展开之后,将连接件卡合到第一横杆1和第二横杆2的两端,这样可以便于机动车防撞板放置在该装置的顶部,可以放置的更加平稳。

其中,位于z型连接件6底部折叠件8中的两个第一折叠杆801远离第二折叠杆802的一端与第三支腿7铰接,位于z型连接件6底部折叠件8中的两个第二折叠杆802远离第一折叠杆801的一端与第一支腿4铰接,保证第一支腿4和第三支腿7展开之后,可以具有一定的稳定度,保证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其中,位于第一横杆1和第二横杆2另一端折叠件8中的两个第一折叠杆801远离第二折叠杆802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横杆1和第二横杆2铰接,位于第一横杆1和第二横杆2另一端折叠件8中的两个第二折叠杆802远离第一折叠杆801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支腿4和第二支腿5铰接,当设有折叠件8的第一横杆1和第二横杆2一端的支腿展开之后可以保证支腿与第一横杆1和第二横杆2之间具有稳定的90度直角,保证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工作时,首先将远离卡合杆9一端的支腿向下掰开,并展开呈90度,这时将第一折叠杆801和第二折叠杆802掰平,让卡勾804与卡口805卡合到一起,可以保证支腿与第一横杆1和第二横杆2之间具有稳定的90度直角,保证整个装置的稳定性,接着将设置有卡合杆9一端的支腿向上掰开并旋转270度,这时这一端的支腿运动到第一横杆1和第二横杆2的底端与第一横杆1和第二横杆2保持垂直,接着转动卡合杆9,将卡合杆9上的卡合缺口901对准卡合钉10并将卡合缺口901卡合到卡合钉10中,保证这一段端的支腿与第一横杆1和第二横杆2之间保持垂直关系,接着将第一横杆1和第二横杆2向两边展开,同时将固定在第一支腿4和第三支腿7上的第一折叠杆801和第二折叠杆802上的卡勾804与卡口805卡合到一起,保证第一支腿4和第三支腿7展开之后,可以具有一定的稳定度,保证整个装置的稳定性,接着再将两个第三横杆11分别放置到第一横杆1和第二横杆2的两端,并将同一个第三横杆11上的两个卡块12分别卡合到第一横杆1和第二横杆2上,将连接件卡合到第一横杆1和第二横杆2的两端,这样可以便于机动车防撞板放置在该装置的顶部,可以放置的更加平稳,然后就可以将机动车防撞板放置到第一横杆1、第二横杆2和第三横杆11组成的框架的顶部,通过脚刹万向轮13将该装置移动到机动车的尾部,就可以对机动车防撞板与机动车进行固定安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