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54499发布日期:2019-07-13 08:48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移动终端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定支架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终端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个人移动终端的普及,以及个人移动终端的通信、导航、多媒体等功能的日益完善,使得个人移动终端正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品,尤其是手机,出于安全考虑,当用户在驾车过程中需要使用手机时,如何固定手机,就成为了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手机支架已普遍存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市面上常见的手机支架类型一般分为磁吸型、重力型和弹力夹持型,其中,磁吸型支架则包括吸附磁盘和隔磁片,吸附磁盘利用胶水粘合在汽车的驾驶台上,而隔磁片就需要粘贴在手机的背面,但吸附磁盘只能固定安设在一辆汽车内,不能随意的装卸,缺乏灵活性,另外,移动手机的电池容量有限,而智能手机工作耗电量大,出行者通常需要借助汽车电池对智能手机进行充电,及时补充电能,以免影响使用,但目前手机采用有线连线方式充电,存在使用不便的问题,而且现有的车载手机充电装置功能单一,未能满足使用要求;重力型支架主要为依靠重力作用的自动夹,原理是将夹持物的重力转化为支架夹臂的夹持力,手机往往会掉落,影响行车安全;弹力夹持型支架是利用弹簧的弹力夹紧夹持物,安全可靠性高。

但是现有的重力型支架的结构一般较复杂,零件数目多,安装比较麻烦,制作成本较高,不利于在市场上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支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重力型支架结构复杂、安装比较麻烦、以及制作成本较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支架,包括:安装座、第一夹臂、第二夹臂、支撑臂、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该第一夹臂与该第二夹臂相对设置,该第一夹臂、该第二夹臂、该支撑臂的一端均可滑动地设置在该安装座内,该支撑臂位于该第一夹臂和该第二夹臂的下方,该第一连接件和该第二连接件铰接于该安装座内,该第一连接件的一端设有第一齿轮,该第二连接件的一端设有第二齿轮,该支撑臂的一端设有齿条,该第一连接件的一端通过该第一齿轮与该齿条的一侧啮合,该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与该第一夹臂联动连接,该第二连接件的一端通过该第二齿轮与该齿条的另一侧啮合,该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与该第二夹臂联动连接,该支撑臂通过该第一连接件和该第二连接件分别与该第一夹臂和该第二夹臂联动;该第一夹臂上还设有第一滑槽,该第一连接件的一端设有与该第一滑槽相配合的第一滑块,该第一滑块位于该第一滑槽中并能在该第一滑槽中滑动;该第二夹臂上还设有第二滑槽,该第二连接件的一端设有与该第二滑槽相配合的第二滑块,该第二滑块位于该第二滑槽中并能在该第二滑槽中滑动。

进一步地,该安装座内设有第一限位柱、第二限位柱和第三限位柱,该第一夹臂上设有与该第一限位柱相配合的第三滑槽,该第二夹臂上设有与该第二限位柱相配合的第四滑槽,该支撑臂上设有与该第三限位柱相配合的第五滑槽。

进一步地,该安装座内设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该第一连接件和该第一齿轮在对应该第一齿轮中心的位置设有第一轴孔,该第一连接件和该第一齿轮通过该第一轴孔套设在该第一转轴上,该第二连接件和该第二齿轮在对应第二齿轮中心的位置设有第二轴孔,该第二连接件和该第二齿轮通过该第二轴孔套设在该第二转轴上。

进一步地,该移动终端支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该第一弹性件分别与该第一夹臂和该第二夹臂相抵靠,该第一弹性件具有使该第一夹臂和该第二夹臂相互远离的弹力。

进一步地,该第一夹臂朝向该第二夹臂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块,该第二夹臂朝向该第一夹臂的一侧设有第二限位块,该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套设在该第一限位块上,该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套设在该第二限位块上。

进一步地,该移动终端支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和第三弹性件,该第一齿轮与该第一连接件为可转动连接,该第二弹性件位于该第一齿轮与该第一连接件之间,该第二弹性件具有使该第一连接件远离该第二连接件偏转的弹力,该第二齿轮与该第二连接件为可转动连接,该第三弹性件位于该第二齿轮与该第二连接件之间,该第三弹性件具有使该第二连接件远离该第一连接件偏转的弹力。

进一步地,该第一齿轮上设有第一顶块,该第一连接件上设有第二顶块,该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该第一顶块相抵靠,该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该第二顶块相抵靠;该第二齿轮上设有第三顶块,该第二连接件上设有第四顶块,该第三弹性件的一端与该第三顶块相抵靠,该第三弹性件的另一端与该第四顶块相抵靠。

进一步地,该第一弹性件为拉伸弹簧,该第二弹性件和该第三弹性件为扭簧。

进一步地,该第一夹臂上设有用于夹持移动终端的第一夹持部,该第二夹臂上设有用于夹持移动终端的第二夹持部,该第一夹持部与该第二夹持部相对设置,该支撑臂上设有用于支撑移动终端的支撑部。

进一步地,该安装座具有承载移动终端的承载面,该第一夹持部、该第二夹持部和该支撑部均突出于该承载面。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移动终端支架包括:安装座、第一夹臂、第二夹臂、支撑臂、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相对设置,第一夹臂、第二夹臂、支撑臂的一端均可滑动地设置在安装座内,支撑臂位于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下方,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铰接于安装座内,第一连接件的一端设有第一齿轮,第二连接件的一端设有第二齿轮,支撑臂的一端设有齿条,第一连接件的一端通过第一齿轮与齿条的一侧啮合,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与第一夹臂联动连接,第二连接件的一端通过第二齿轮与齿条的另一侧啮合,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与第二夹臂联动连接,支撑臂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别与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联动。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支架通过通过支撑臂上设置齿条,第一连接件的一端设置第一齿轮与支撑臂啮合,另一端与第一夹臂联动连接,实现支撑臂与第一夹臂联动,第二连接件的一端设置第二齿轮与支撑臂啮合,另一端与第二夹臂联动连接,实现支撑臂与第二夹臂联动。使移动终端可以提供较大的夹持力。而且,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支架结构简单,安装容易,制作成本低,使用也比较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移动终端支架去掉前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移动终端支架去掉前壳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移动终端支架在夹紧状态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移动终端支架去掉后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移动终端支架去掉后壳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移动终端支架在夹紧状态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移动终端支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移动终端支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移动终端支架去掉前壳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移动终端支架去掉前壳和齿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9中移动终端支架在夹紧状态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移动终端支架去掉后壳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移动终端支架去掉后壳和连接件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2中移动终端支架在夹紧状态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移动终端支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移动终端支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移动终端支架去掉前壳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移动终端支架去掉前壳和齿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7中移动终端支架在夹紧状态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移动终端支架去掉后壳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移动终端支架去掉后壳和连接件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20中移动终端支架在夹紧状态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移动终端支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移动终端支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移动终端支架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移动终端支架去掉前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移动终端支架去掉前壳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移动终端支架在夹紧状态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移动终端支架去掉后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移动终端支架去掉后壳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移动终端支架在夹紧状态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移动终端支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之一,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移动终端支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之二。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支架,包括:安装座10、第一夹臂21、第二夹臂22、支撑臂23、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

安装座10包括相对设置的前壳11和后壳12,前壳11连接在后壳12上,前壳11与后壳12之间形成容置腔(未图示)。安装座10的周侧设有与容置腔连通的第一过孔11a、第二过孔11b和第三过孔11c。第一过孔11a和第二过孔11b沿着水平方向贯穿安装座10的侧壁,第三过孔11c沿着竖直方向贯穿安装座10的侧壁。第一夹臂21、第二夹臂22、支撑臂23的一端均可滑动地设置在安装座10内,支撑臂23位于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的下方,第一夹臂21与第二夹臂22相对设置并分别对应设置在第一过孔11a和第二过孔11b内,第一夹臂21在第一过孔11a内可左右滑动,第二夹臂22在第二过孔11b内可左右滑动,支撑臂23对应设置在第三过孔11c内并可上下滑动。

第一连接件31的一端设有第一齿轮41,第二连接件32的一端设有第二齿轮42,支撑臂23的一端设有齿条231,齿条231的两侧均设有齿状结构,第一连接件31的一端通过第一齿轮41与齿条231的一侧啮合,第一连接件31的另一端与第一夹臂21联动连接,第二连接件32的一端通过第二齿轮42与齿条231的另一侧啮合,第二连接件32的另一端与第二夹臂22联动连接,支撑臂23通过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分别与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联动。本实施例中,第一齿轮41与第一夹臂21刚性连接,例如第一齿轮41与第一夹臂21可一体成型,第二齿轮42与第二夹臂22刚性连接,例如第二齿轮42与第二夹臂22可一体成型,第一齿轮41和第二齿轮42的外周均设有齿状结构。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齿轮41和第二齿轮42与齿条231啮合的一侧设有呈弧形排列的齿状结构,但并不以此为限。

第一夹臂21上设有第一滑槽212,第一连接件31的一端设有与第一滑槽212相配合的第一滑块311,第一滑块311位于第一滑槽212中并能在第一滑槽212中滑动,以实现第一连接件31与第一夹臂21联动连接;第二夹臂22上设有第二滑槽222,第二连接件32的一端设有与第二滑槽222相配合的第二滑块321,第二滑块321位于第二滑槽222中并能在第二滑槽222中滑动,以实现第二连接件32与第二夹臂22联动连接。

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铰接于安装座10之间,具体地,安装座10的前壳11上设有第一转轴114和第二转轴115,第一连接件31和第一齿轮41在对应第一齿轮41中心的位置设有第一轴孔101,第一连接件31和第一齿轮41通过第一轴孔101套设在第一转轴114上。第二连接件32和第二齿轮42在对应第二齿轮42中心的位置设有第二轴孔102,第二连接件32和第二齿轮42通过第二轴孔102套设在第二转轴115上。第一连接件31和第一齿轮41能以第一转轴114为中心转动,第二连接件32和第二齿轮42能以第二转轴115为中心转动。安装座10的后壳12上设有第一转轴槽121和第二转轴槽122,第一转轴114穿过第一轴孔101并插入第一转轴槽121中,第二转轴115穿过第二轴孔102并插入第二转轴槽122中。

进一步地,安装座10的前壳11上设有第一限位柱111、第二限位柱112和第三限位柱113,第一夹臂21上设有与第一限位柱111相配合的第三滑槽211,第二夹臂22上设有与第二限位柱112相配合的第四滑槽221,支撑臂23上设有与第三限位柱113相配合的第五滑槽232。第一限位柱111和第三滑槽211共同用于限制第一夹臂21左右滑动的方向和距离,第二限位柱112和第四滑槽221共同用于限制第二夹臂22左右滑动的方向和距离,第三限位柱113和第五滑槽232共同用于限制支撑臂23上下滑动的方向和距离。

第一夹臂21上设有用于夹持移动终端的第一夹持部214,第二夹臂22上设有用于夹持移动终端(手机、平板电脑、显示面板等)的第二夹持部224,第一夹持部214与第二夹持部224相对设置,支撑臂23上设有用于支撑移动终端的支撑部233。第一夹持部214、第二夹持部224和支撑部233均露出在安装座10的外部。安装座10的前壳11具有承载移动终端的承载面103,第一夹持部214、第二夹持部224和支撑部233均突出于承载面103。优选地,承载面103例如为平面,但并不以此为限。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支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51,第一弹性件51分别与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相抵靠,第一弹性件51具有使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相互远离的弹力。第一夹臂21朝向第二夹臂22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块213,第二夹臂22朝向第一夹臂21的一侧设有第二限位块223,第一弹性件51的一端套设在第一限位块213上,第一弹性件51的另一端套设在第二限位块223上。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51例如为拉伸弹簧,但并不以此为限。

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支架用于夹持移动终端。当移动终端支架没有夹持移动终端时,如图2和图5所示,第一弹性件5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相抵靠,此时,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在第一弹性件51的作用下处于张开状态,支撑臂23在第一连接件31与第一齿轮41、第二连接件32与第二齿轮42的作用下位于上下滑动距离的最上端。当将移动终端放置在安装座10的承载面103上时,如图3和图6所示,支撑臂23在移动终端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滑动,支撑臂23通过齿条231驱动第一齿轮41和第二齿轮42转动,使第一连接件31以第一转轴114为中心转动,第一滑块311在第一滑槽212中滑动并驱动第一夹臂21朝向第二夹臂22滑动,第二连接件32以第二转轴115为中心转动,第二滑块321在第二滑槽222中滑动并驱动第二夹臂22朝向第一夹臂21滑动,使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相互靠拢并夹住移动终端,此时,第一弹性件51处于压缩状态。当移动终端从安装座10的承载面103取下时,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在第一弹性件51的作用下相互远离,支撑臂23与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联动并向上滑动,第一夹臂21、第二夹臂22和支撑臂23恢复至初始状态。

[实施例二]

如图9至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移动终端支架与实施例一(图3至图8)中的移动终端支架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支架包括第二弹性件52和第三弹性件53,第一齿轮41与第一连接件31为可转动连接,第二弹性件52位于第一齿轮41与第一连接件31之间,第二弹性件52具有使第一连接件31远离第二连接件32偏转的弹力,第二齿轮42与第二连接件32为可转动连接,第三弹性件53位于第二齿轮42与第二连接件32之间,第三弹性件53具有使第二连接件32远离第一连接件31偏转的弹力。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52和第三弹性件53均为扭簧,但并不以此为限。

第一齿轮41上设有第一顶块411,第一连接件31上设有第二顶块312,第二弹性件52的扭臂与第一顶块411相抵靠,第二弹性件52的另一扭臂与第二顶块312相抵靠;第二齿轮42上设有第三顶块421,第二连接件32上设有第四顶块322,第三弹性件53的扭臂与第三顶块421相抵靠,第三弹性件53的另一扭臂与第四顶块322相抵靠。

具体地,本实施例通过第二弹性件52驱动第一连接件31以第一转轴114为中心转动,第一滑块311在第一滑槽212中滑动并驱动第一夹臂21远离第二夹臂22滑动,第二弹性件52驱动第一齿轮41以第一转轴114为中心转动,驱动支撑臂23向上滑动。通过第三弹性件53驱动第二连接件32以第二转轴115为中心转动,第二滑块321在第二滑槽222中滑动并驱动第二夹臂22远离第一夹臂21滑动,第三弹性件53驱动第二齿轮42以第二转轴115为中心转动,驱动支撑臂23向上滑动。使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相互远离,支撑臂23向上滑动。从而替代了实施例一中的第一弹性件51驱动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相互远离。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均与实施例一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如图17至图2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移动终端支架与实施例一(图3至图8)中的移动终端支架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支架除了设有第一弹性件51以外,还设有第二弹性件52和第三弹性件53,第一齿轮41与第一连接件31为可转动连接,第二弹性件52位于第一齿轮41与第一连接件31之间,第二弹性件52具有使第一连接件31远离第二连接件32偏转的弹力,第二齿轮42与第二连接件32为可转动连接,第三弹性件53位于第二齿轮42与第二连接件32之间,第三弹性件53具有使第二连接件32远离第一连接件31偏转的弹力。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51为拉伸弹簧,第二弹性件52和第三弹性件53均为扭簧,但并不以此为限。

第一齿轮41上设有第一顶块411,第一连接件31上设有第二顶块312,第二弹性件52的扭臂与第一顶块411相抵靠,第二弹性件52的另一扭臂与第二顶块312相抵靠;第二齿轮42上设有第三顶块421,第二连接件32上设有第四顶块322,第三弹性件53的扭臂与第三顶块421相抵靠,第三弹性件53的另一扭臂与第四顶块322相抵靠。

具体地,本实施例通过第二弹性件52驱动第一连接件31以第一转轴114为中心转动,第一滑块311在第一滑槽212中滑动并驱动第一夹臂21远离第二夹臂22滑动,第二弹性件52驱动第一齿轮41以第一转轴114为中心转动,驱动支撑臂23向上滑动。通过第三弹性件53驱动第二连接件32以第二转轴115为中心转动,第二滑块321在第二滑槽222中滑动并驱动第二夹臂22远离第一夹臂21滑动,第三弹性件53驱动第二齿轮42以第二转轴115为中心转动,驱动支撑臂23向上滑动。使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相互远离,支撑臂23向上滑动。同时,第一弹性件51也驱动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相互远离。第一弹性件51、第二弹性件52和第三弹性件53共同提供驱动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相互远离的动力,而支撑臂23与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联动并向上滑动。本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支架具有更好的恢复力,使支撑臂23、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恢复至初始状态更加迅速。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均与实施例一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文中,所涉及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的结构位于图中以及结构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等,仅用于名称上的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数量和顺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定,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