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尾板控制电路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58368发布日期:2020-02-18 13:03阅读:203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尾板控制电路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尾板控制电路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以货车运输货物的形式已经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货车停驻后进行上卸货时,一般要求在货车尾部放置汽车尾板,使得货物沿着汽车尾板输送入车厢内或从车厢内输送出来,从而保证上卸货的安全和顺利操作。现有的车辆尾板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使用油缸等装置使车辆尾板实现升降动作,常见的车辆尾板的升降油路系统无法做到很好地平衡油缸内的压力,压力波动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尾板控制电路模组,通过控制盒方便控制尾板升降到位后还可以进行翻板控制,可以直观、准确调控尾板的翻板动作。

其具体技术特征如下:

一种车辆尾板控制电路模组,包括设置在车辆尾部的电控箱,电控箱连接液压动力单元,车辆尾板的升降油缸、摆动油缸连接液压动力单元,车辆尾板的u型架上设有控制盒,控制盒连接液压动力单元,还包括电池e和电机启动器,电池e负极接地,电池e正极经过电源开关s后连接电机启动器输入端;控制盒包含有下降按钮sq6、翻板按钮sq7、上升按钮sq8,下降按钮sq6接线端1保险管fu经过后连接到分线板cn1的①线槽前接线端,下降按钮sq6接线端1与翻板按钮sq7接线端1、上升按钮sq8接线端1电性连接,下降按钮sq6接线端1连接分线板cn1的⑥线槽前接线端,下降按钮sq6接线端2连接分线板cn1的④线槽前接线端,翻板按钮sq7接线端2分别连接二极管d正极与分线板cn1的③线槽前接线端,二极管d负极分别连接上升按钮sq8接线端1与分线板cn1的⑤线槽前接线端,上升按钮sq8接线端2连接分线板cn1的②线槽前接线端;控制盒方便控制尾板升降到位后还可以进行翻板控制,可以不需要打开电控箱控制,由于控制盒设置在u型架上,可以直观、准确调控尾板的翻板动作;控制盒加装二极管d,二极管d正极连接翻板按钮sq7接线端2,二极管d负极连接上升按钮sq8接线端1,当尾板上升到位时(上位状态),可进行尾板的翻板操作,无需下沉支架翻板。

进一步的,电控箱包含有备用按钮sq1、下降按钮sq2、翻板按钮sq3、上升按钮sq4,上升按钮sq4接线端2连接分线板cn1的②线槽后接线端,翻板按钮sq3接线端2连接分线板cn1的③线槽后接线端,下降按钮sq2接线端2连接分线板cn1的④线槽后接线端,上升按钮sq4接线端1连接分线板cn1的⑤线槽后接线端,下降按钮sq2接线端1经过行程开关kr后分别连接分线板cn1的⑤线槽后接线端与⑥线槽后接线端;

翻板按钮sq7接线端1电性连接上升按钮sq8接线端1,使尾板(面板)到位后还可以翻板。

进一步的,分线板cn1的①、②、③、④线槽后接线端分别依次连接分线板cn2的①、②、③、④线槽前接线端,分线板cn2的①、②线槽后接线端连接电机启动器输入端,分线板cn2的③线槽后接线端经过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后接地,分线板cn2的④线槽后接线端经过一级二位二通下降卸荷阀、二级二位二通下降卸荷阀后接地,电机启动器输出端连接电机。

备用按钮sq1接线端1连接下降按钮sq2接线端1,备用按钮sq1接线端2空置。

进一步的,液压动力单元用于维持车辆尾板结构中升降油缸的配重压力,提升稳定性,液压动力单元连接升降油缸、摆动油缸,液压动力单元包含在尾板结构中,尾板结构包括安装架、升降油缸、摆动油缸,安装架上安装有摆动油缸、升降油缸和u型架,u型架一端连接有尾板,摆动油缸也连接着尾板下端,摆动油缸、升降油缸和u型架三者协同控制尾板的动作,液压动力单元包括油箱,所述油箱连接油路控制模块,油路控制模块内设有油路控制单元,油路控制模块两侧连接有左平衡软管和右平衡软管,左平衡软管连接左三通管的一端,左三通管的另外两端连接有第一油缸连接管,第一油缸连接管的末端分别连接两侧的升降油缸,右平衡软管连接右三通管的一端,右三通管的另外两端连接有第二油缸连接管,第二油缸连接管末端连接摆动油缸;

所述油路控制单元包括:

吸油过滤器,用于过滤油箱中液压油的杂质;

液压泵,用于驱动液压油,提供液压;

电机,用于驱动液压泵运作;

单向阀,用于防止液压油回流;

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用于改变液压油的流向,控制升降油缸和摆动油缸伸缩;

迭加式溢流阀,用于避免液压泵输出液压过大,控制整体液压大小;

二位二通下降卸荷阀,用于在液压泵运作时避免液压油进入此通道;

下降调速阀,用于控制液压油的通过速度,防止内部液压过快降低。

进一步的,油箱连接吸油过滤器的输入端,吸油过滤器的输出端连接液压泵的进油口,液压泵连接电机,液压泵的出油口连接单向阀的进口,单向阀的出口连接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进油口p,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出油口b连接升降油缸,出油口a连接摆动油缸;

迭加式溢流阀的进油口连接油箱,迭加式溢流阀的出油口连接单向阀的进口;

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进油口p连接一个二位二通下降卸荷阀的进油口,二位二通下降卸荷阀的出油口连接下降调速阀后连接油箱。

进一步的,二位二通下降卸荷阀数量为两个,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进油口先连接一个一级二位二通下降卸荷阀的进油口,一级二位二通下降卸荷阀的出油口再连接一个二级二位二通下降卸荷阀的进油口,二级二位二通下降卸荷阀的出油口经过下降调速阀后连接油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控制盒加装二极管d,二极管d正极连接翻板按钮sq7接线端2,二极管d负极连接上升按钮sq8接线端1,翻板按钮sq7接线端1电性连接上升按钮sq8接线端1,当尾板上升到位时(上位状态),使尾板(面板)到位后还可以翻板,进行尾板的翻板操作,无需下沉支架翻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控制电路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液压动力单元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尾板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尾板翻板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油路控制单元的示意图。

图中标识:

电池e,电源开关s,保险管fu,分线板cn1,分线板cn2,备用按钮sq1,下降按钮sq2,翻板按钮sq3,上升按钮sq4,下降按钮sq6,翻板按钮sq7,上升按钮sq8,二极管d,行程开关kr,油箱11,油路控制单元15,左平衡软管18,油路控制模块19,第一油缸连接管20,升降油缸23,右平衡软管24,右三通管25,第二油缸连接管26,摆动油缸27,左三通管28,安装架31,u型架32,尾板33,吸油过滤器52,液压泵53,迭加式溢流阀54,单向阀55,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56,电机61,一级二位二通下降卸荷阀62,二级二位二通下降卸荷阀63,下降调速阀64,加强板71,尾板端部下连接轴72,加强板底部连接轴73,尾板端部上连接轴74,安装架上连接轴76,安装架中连接轴77,安装架下连接轴78,电控箱85,控制盒87,液压动力单元89,电机启动器97。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描述。

请参阅附图,本实施例是一种车辆尾板控制电路模组,用于控制车辆尾板的升降过程,包括设置在车辆尾部的电控箱85,电控箱85连接液压动力单元89,车辆尾板的升降油缸23、摆动油缸27连接液压动力单元89,车辆尾板的u型架32上设有控制盒87,控制盒87连接液压动力单元89,还包括电池e和电机启动器97,电池e负极接地,电池e正极经过电源开关s后连接电机启动器97输入端;控制盒87包含有下降按钮sq6、翻板按钮sq7、上升按钮sq8,下降按钮sq6接线端1保险管fu经过后连接到分线板cn1的①线槽前接线端,下降按钮sq6接线端1与翻板按钮sq7接线端1、上升按钮sq8接线端1电性连接,下降按钮sq6接线端1连接分线板cn1的⑥线槽前接线端,下降按钮sq6接线端2连接分线板cn1的④线槽前接线端,翻板按钮sq7接线端2分别连接二极管d正极与分线板cn1的③线槽前接线端,二极管d负极分别连接上升按钮sq8接线端1与分线板cn1的⑤线槽前接线端,上升按钮sq8接线端2连接分线板cn1的②线槽前接线端;控制盒87方便控制尾板升降到位后还可以进行翻板控制,可以不需要打开电控箱85控制,由于控制盒87设置在u型架上,可以直观、准确调控尾板的翻板动作;控制盒87加装二极管d,二极管d正极连接翻板按钮sq7接线端2,二极管d负极连接上升按钮sq8接线端1,当尾板上升到位时(上位状态),可进行尾板的翻板操作,无需下沉支架翻板。

本实施例中,电控箱85包含有备用按钮sq1、下降按钮sq2、翻板按钮sq3、上升按钮sq4,上升按钮sq4接线端2连接分线板cn1的②线槽后接线端,翻板按钮sq3接线端2连接分线板cn1的③线槽后接线端,下降按钮sq2接线端2连接分线板cn1的④线槽后接线端,上升按钮sq4接线端1连接分线板cn1的⑤线槽后接线端,下降按钮sq2接线端1经过行程开关kr后分别连接分线板cn1的⑤线槽后接线端与⑥线槽后接线端;

翻板按钮sq7接线端1电性连接上升按钮sq8接线端1,使尾板33(面板)到位后还可以翻板。

本实施例中,分线板cn1的①、②、③、④线槽后接线端分别依次连接分线板cn2的①、②、③、④线槽前接线端,分线板cn2的①、②线槽后接线端连接电机启动器97输入端,分线板cn2的③线槽后接线端经过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56后接地,分线板cn2的④线槽后接线端经过一级二位二通下降卸荷阀63、二级二位二通下降卸荷阀64后接地,电机启动器97输出端连接电机61。

备用按钮sq1接线端1连接下降按钮sq2接线端1,备用按钮sq1接线端2空置。

液压动力单元89用于维持车辆尾板结构中升降油缸23的配重压力,提升稳定性,尾板结构包括安装架31,安装架31上安装有摆动油缸27、升降油缸23和u型架32,u型架32一端连接有尾板33,摆动油缸27也连接着尾板33下端,摆动油缸27、升降油缸23和u型架32三者协同控制尾板33的动作,包括油箱11,用于液压油的供应,油箱11连接油路控制模块19,油路控制模块19内设有油路控制单元15,油路控制模块19两侧连接有左平衡软管18和右平衡软管24,左平衡软管18连接左三通管28的一端,左三通管28的另外两端连接有第一油缸连接管20,第一油缸连接管20的末端分别连接两侧的升降油缸23,右平衡软管24连接右三通管25的一端,右三通管25的另外两端连接有第二油缸连接管26,第二油缸连接管26末端连接摆动油缸27;

油路控制单元15包括:

吸油过滤器52,用于过滤油箱11中液压油的杂质;

液压泵53,用于驱动液压油,提供液压;

电机61,用于驱动液压泵53运作;

单向阀55,用于防止液压油回流;

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56,用于适时改变液压油的流向,控制升降油缸23和摆动油缸27伸缩;

迭加式溢流阀54,用于避免液压泵53输出液压过大,控制整体液压大小;

二位二通下降卸荷阀,用于在液压泵53运作时避免液压油进入此通道;

下降调速阀64,用于控制液压油的通过速度,防止内部液压过快降低。

本实施例中,油箱11连接吸油过滤器52的输入端,吸油过滤器52的输出端连接液压泵53的进油口,液压泵53连接电机61,液压泵53的出油口连接单向阀55的进口,单向阀55的出口连接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56进油口p,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56出油口b连接升降油缸23,出油口a连接摆动油缸27;

迭加式溢流阀54的进油口连接油箱11,迭加式溢流阀54的出油口连接单向阀55的进口;

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56进油口p连接一个二位二通下降卸荷阀的进油口,二位二通下降卸荷阀的出油口连接下降调速阀64后连接油箱11。

本实施例的二位二通下降卸荷阀数量为两个,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56进油口先连接一个一级二位二通下降卸荷阀62的进油口,一级二位二通下降卸荷阀62的出油口再连接一个二级二位二通下降卸荷阀63的进油口,二级二位二通下降卸荷阀63的出油口经过下降调速阀64后连接油箱11。

车辆尾板结构包括安装架31、尾板33,安装架31上部设有安装架上连接轴76,安装架上连接轴76连接u型架32一端,安装架31中部设有安装架中连接轴77,安装架中连接轴77连接摆动油缸27一端,安装架31下端设有安装架下连接轴78,安装架下连接轴78连接升降油缸23一端,u型架32远离安装架31的一端设有加强板71,加强板71与u型架32转动连接,u型架32下端设有加强板底部连接轴73,升降油缸23远离安装架31的一端连接加强板底部连接轴73,尾板33下端设有尾板端部上连接轴74,尾板端部上连接轴74连接加强板71上端,尾板端部上连接轴74一侧设有尾板端部下连接轴72,摆动油缸27远离安装架31的一端连接尾板端部下连接轴72。升降油缸伸缩时会带动u型架相对安装架转动,从而尾板结构整体升降,摆动油缸伸缩时,尾板与u型架相对转动,从而带动尾板水平横摆或垂直上竖。

具体使用过程中,当尾板需要上升(或上摆)时(即升降油缸23伸出或摆动油缸27伸出),电机61启动,液压泵53开始向升降油缸23泵液压油,同时,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56启动,液压油通过单向阀55进入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56的进油口p,再由p端流向出油口b(出油口a),接着流向升降油缸23(摆动油缸27)中。迭加式溢流阀54用于基本维持配重压力(液压)不变,当液压过大时,迭加式溢流阀54打开,多余的液压油直接通过迭加式溢流阀54流回油箱11中,由于单向阀55和关闭状态的二位二通下降卸荷阀的作用,升降油缸23(摆动油缸27)内部压力不变,维持在迭加式溢流阀54打开前的液压大小。

当尾板需要下降(或下翻)时(即升降油缸23缩回或摆动油缸27缩回),电机61关闭,控制二位二通下降卸荷阀启动,升降油缸23(摆动油缸27)内部压力较大,液压油回流,经过二位二通下降卸荷阀,流到下降调速阀64中,最后回到油箱11,同时下降调速阀64避免液压油流速过快,以免液压降过大,可维持升降油缸23(摆动油缸27)的稳步回缩。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