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充电桩防撞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55096发布日期:2020-02-07 23:38阅读:475来源:国知局
电动车充电桩防撞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电动车充电桩防撞结构。



背景技术:

在电动自行车领域,目前已建有越来越多的落地式充电桩,其中落地式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而充电桩的输出端安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和电动自行车进行充电。

现有落地式充电桩的电路设计和功能设计正在日益完善,但是在机械碰撞防护上,针对现有落地式充电桩的防护设计仍然存在着大大的不足,如并没有采用有效的防撞结构,来对充电桩进行碰撞防护,这便使得充电桩即使在较小的碰撞下也容易受到损坏,同时也会因碰撞容易导致车辆损坏或者行人受伤,这大大影响了充电桩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电动车充电桩防撞结构,解决充电桩易遭碰撞发生损坏的问题。

其技术方案是,电动车充电桩防撞结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呈长方体,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夹层,所述夹层中填充缓冲板,所述缓冲板包括泡沫板和橡胶板,所述泡沫板采用聚苯乙烯制成,所述缓冲板自靠近外壳外侧的一面按照一块橡胶板一块泡沫板依次排列,所述泡沫板及橡胶板压制成形后分四块放入外壳四面夹层中。

更进一步,所述外壳靠近充电桩接口的一侧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置有夹具,所述夹具包括夹块、连杆、弹簧和推块,所述外壳上设置有槽道,所述推块位于槽道内,所述连杆一端与夹块焊接,所述连杆另一端与推块焊接,所述弹簧套在连杆外,向远离开口的方向推动推块,通过连杆带动夹块向远离开口的方向移动,此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开口处用于电动自行车前轮部分进入外壳内部,并由夹具对电动自行车前轮进行固定。

更进一步,所述外壳上部设置有壳盖,所述壳盖呈拱形,所述外壳远离充电桩接口的一侧边缘与壳盖通过转杆翻转连接,所述壳盖下端边缘设置有用于防止雨水侵入外壳的密封条,所述密封条与壳盖胶黏,所述外壳靠近充电桩接口的一侧上部设置有弹簧搭扣,所述搭扣均处于打开状态时可将壳盖打开并查看外壳内部充电桩情况。

更进一步,所述外壳靠近充电桩接口的一侧设置有拉手,所述拉手为向外壳内部凹陷的长方形槽体,所述拉手内部设置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与拉手内表面胶黏,所述防滑垫外表面设置有可增大摩擦力的斜条纹路,所述防滑垫采用橡胶制成,在起到防滑作用的同时,隔绝电源,防止使用者触电。

更进一步,所述外壳底部设置有支杆,所述支杆通过螺丝与外壳固定连接,所述支杆高度为5cm,避免外壳与地面直接接触,隔绝地面积水,延长防撞结构的使用寿命,所述外壳侧边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外壳焊接,所述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用于将防撞结构固定在地面上的通孔,固定螺栓直接从通孔中通过并结合地面上固定装置将防撞结构固定,所述固定板底部与支杆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在充电桩受到撞击时起到缓冲作用,避免充电桩直接受力,并通过缓冲板缓解保护装置受到的冲击,保护防撞装置内部充电桩的正常使用,避免雨水阳光等对充电桩的物理伤害,该防撞装置在起到防护作用的同时,可卡住正在充电的电动自行车,避免大风天气电动自行车被吹翻,直接扯断充电线情况的发生,装置本身不直接与地面接触,避免积水侵蚀,安全性与实用性集一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夹具具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由图1至图3给出,电动车充电桩防撞结构,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呈长方体,所述外壳1内部设置有夹层,所述夹层中填充缓冲板2,所述缓冲板2包括泡沫板22和橡胶板21,所述泡沫板22采用聚苯乙烯制成,所述缓冲板2自靠近外壳1外侧的一面按照一块橡胶板21一块泡沫板22依次排列,所述泡沫板22及橡胶板21压制成形后分四块放入外壳1四面夹层中,所述外壳1靠近充电桩接口的一侧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置有夹具6,所述夹具6包括夹块8、连杆9、弹簧12和推块10,所述外壳1上设置有槽道11,所述推块10位于槽道11内,所述连杆9一端与夹块8焊接,所述连杆9另一端与推块10焊接,所述弹簧12套在连杆9外,向远离开口的方向推动推块10,通过连杆9带动夹块8向远离开口的方向移动,此时弹簧12处于压缩状态,开口处用于电动自行车前轮部分进入外壳1内部,并由夹具6对电动自行车前轮进行固定。

实施例二:由图1至图3给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外壳1上部设置有壳盖3,所述壳盖3呈拱形,所述外壳1远离充电桩接口的一侧边缘与壳盖3通过转杆翻转连接,所述壳盖3下端边缘设置有用于防止雨水侵入外壳1的密封条,所述密封条与壳盖3胶黏,所述外壳1靠近充电桩接口的一侧上部设置有弹簧搭扣13,所述搭扣13均处于打开状态时可将壳盖13打开并查看外壳1内部充电桩情况,所述外壳1靠近充电桩接口的一侧设置有拉手14,所述拉手14为向外壳1内部凹陷的长方形槽体,所述拉手14内部设置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与拉手14内表面胶黏,所述防滑垫外表面设置有可增大摩擦力的斜条纹路,所述防滑垫采用橡胶制成,在起到防滑作用的同时,隔绝电源,防止使用者触电,所述外壳1底部设置有支杆5,所述支杆5通过螺丝与外壳1固定连接,所述支杆5高度为5cm,避免外壳1与地面直接接触,隔绝地面积水,延长防撞结构的使用寿命,所述外壳1侧边设置有固定板4,所述固定板4与外壳1焊接,所述固定板4所述固定板4上设置有用于将防撞结构固定在地面上的通孔7,固定螺栓直接从通孔7中通过并结合地面上固定装置将防撞结构固定,所述固定板4底部与支杆5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在充电桩受到撞击时起到缓冲作用,避免充电桩直接受力,并通过缓冲板缓解保护装置受到的冲击,保护防撞装置内部充电桩的正常使用,避免雨水阳光等对充电桩的物理伤害,该防撞装置在起到防护作用的同时,可卡住正在充电的电动自行车,避免大风天气电动自行车被吹翻,直接扯断充电线情况的发生,装置本身不直接与地面接触,避免积水侵蚀,安全性与实用性集一体。

以上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这些并非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做出许多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