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辅助用具,特别涉及一种轮胎安全防护架。
背景技术:
轮胎是在各种车辆或机械上装配的接地滚动的圆环形弹性橡胶制品,通常安装在金属轮辋上,能支承车身,缓冲外界冲击,实现与路面的接触并保证车辆的行驶性能,轮胎常在复杂和苛刻的条件下使用;而随着市场汽车保有量的增大,室外停车也变得越来越多。
目前汽车在室外停车时,裸露的轮胎不仅容易遭受曝晒,还容易被狗尿上尿液,使得轮胎使用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胎安全防护架,可以有效解决目前汽车在室外停车时,裸露的轮胎不仅容易遭受曝晒,还容易被狗尿上尿液,使得轮胎使用寿命降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轮胎安全防护架,包括第一架板,所述第一架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配重条,所述配重条的底面粘接有搭接垫条,所述第一架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铰链,所述第一架板的顶部通过铰链铰接有第二架板,所述第二架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手持凸条,所述第二架板正面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吸盘,所述第二架板正面的底部开设有把手槽,所述第一架板顶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第二架板的正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壁的底面和第二架板的底面贯穿插接有内螺纹管,所述内螺纹管的内部螺纹连接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旋塞,所述旋塞的表面设有防滑凸纹,所述第一架板的顶面开设有限位孔。
进一步的,所述搭接垫条采用氟橡胶材质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把手位于把手槽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柱的顶端和旋塞均位于凹槽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孔的顶部开口与内螺纹管的底部管口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吸盘的数量为两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轮胎安全防护架,通过翻转第二架板,即可使第二架板通过铰链与第一架板折叠或展开,再通过在凹槽内部拨动旋塞,即可带动限位柱在内螺纹管内部转动并向上或向下移动,限位柱与限位孔插接,即可使第一架板与第二架板固定,通过设置手持凸条和把手,方便了翻转操作和携带取用,从而达到了对轮胎进行遮挡防护的效果,避免了在室外遭受曝晒和狗尿尿液的情况,实现了保障轮胎使用寿命的效果,且便于折叠以置入车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背面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螺纹管结构正剖图。
图中:1、第一架板;2、配重条;3、搭接垫条;4、铰链;5、第二架板;6、手持凸条;7、吸盘;8、把手槽;9、把手;10、凹槽;11、内螺纹管;12、限位柱;13、旋塞;14、防滑凸纹;15、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一种轮胎安全防护架,包括第一架板1,第一架板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配重条2,配重条2的底面粘接有搭接垫条3,搭接垫条3采用氟橡胶材质制成,第一架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铰链4,第一架板1的顶部通过铰链4铰接有第二架板5,第二架板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手持凸条6,第二架板5正面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吸盘7,吸盘7的数量为两个,第二架板5正面的底部开设有把手槽8,把手9位于把手槽8的内部,第一架板1顶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把手9,第二架板5的正面开设有凹槽10,凹槽10内壁的底面和第二架板5的底面贯穿插接有内螺纹管11,内螺纹管11的内部螺纹连接有限位柱12,限位柱1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旋塞13,限位柱12的顶端和旋塞13均位于凹槽10内部,旋塞13的表面设有防滑凸纹14,第一架板1的顶面开设有限位孔15,限位孔15的顶部开口与内螺纹管11的底部管口相连通,通过翻转第二架板5,即可使第二架板5通过铰链4与第一架板1折叠或展开,再通过在凹槽10内部拨动旋塞13,即可带动限位柱12在内螺纹管11内部转动并向上或向下移动,限位柱12与限位孔15插接,即可使第一架板1与第二架板5固定,通过设置手持凸条6和把手9,方便了翻转操作和携带取用,从而达到了对轮胎进行遮挡防护的效果,避免了在室外遭受曝晒和狗尿尿液的情况,实现了保障轮胎使用寿命的效果,且便于折叠以置入车内。
综上所述,该轮胎安全防护架,通过翻转第二架板5,即可使第二架板5通过铰链4与第一架板1折叠或展开,再通过在凹槽10内部拨动旋塞13,即可带动限位柱12在内螺纹管11内部转动并向上或向下移动,限位柱12与限位孔15插接,即可使第一架板1与第二架板5固定,通过设置手持凸条6和把手9,方便了翻转操作和携带取用,从而达到了对轮胎进行遮挡防护的效果,避免了在室外遭受曝晒和狗尿尿液的情况,实现了保障轮胎使用寿命的效果,且便于折叠以置入车内,解决了目前汽车在室外停车时,裸露的轮胎不仅容易遭受曝晒,还容易被狗尿上尿液,使得轮胎使用寿命降低的问题。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