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的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82949发布日期:2020-04-21 19:01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电动车的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车的充电装置的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延长使用时间以提升电源使用效率的电动车的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按,纯电动车,又称电瓶车、电池电动车,是指用事前已充满电的蓄电池(大容量电瓶)供电给电动机,由电动机推动的车辆,而电池的电量由外部电源补充,媒体常简称作电动车,故常与其他以电力推动的车辆(如无轨电车)混淆。

由于不会在路面上排放废气,因此不会污染路面的空气,这优点是电动车受到各国都市当局所推荐的主要原因。且因为马达在低速时再加速能力十分杰出,已经有部分走走停停频繁的工作车辆(巴士、垃圾车高扭力需求的车辆等)换成电动马达提高效率。不同于一般汽车,停车还需要怠速以免引擎熄火,纯电动车在停下来时电机静止,完全不消耗能量,同时就能有效抑制车辆拥堵及能源的浪费。

但由于电动车需要使用蓄电池进行供电,因此使用时的效率及使用时间与蓄电池的供电能力息息相关,倘若蓄电池的储电量不够导致需频繁充电的话,会对使用者造成相当的困扰。

是以,要如何解决上述习用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实用新型的创作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故,本实用新型的创作人有鉴于上述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量,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此种电源应用上更有效率以延长使用时间及效率的电动车的充电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装置,通过从动轮配合发电组件将电源导入第二储电装置中,借此延长电源的使用时间及使用效率。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下列技术手段,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电动车的充电装置,其主要包含:一车体;至少一主动轮,该主动轮枢设于该车体上;至少一从动轮,该从动轮枢设于该车体上并位于该主动轮的一侧处;至少一发电组件,该发电组件设于该从动轮的侧处,并与该从动轮相连接,以经由该从动轮的转动效果进行发电动作;一电力带动件,该电力带动件设于该车体内并连接该主动轮,以带动该主动轮转动;一第一储电装置,该第一储电装置设于车体内并与该电力带动件电性连接;一第二储电装置,该第二储电装置设于车体内并与该第一储电装置、该电力带动件、及该发电组件电性连接,该第二储电装置包含有多个逆向保护电路基板、多个过载保护电路基板、及一蓄电装置,该些过载保护电路基板设于该些逆向保护电路基板的侧处,并分别电性连接该些逆向保护电路基板,该蓄电装置设于该些过载保护电路基板的侧处,并电性连接该些过载保护电路基板,且该蓄电装置内具有多个相互串联的电容;及一电源控制元件,该电源控制元件设于该车体内,且该电源控制元件信息连接该第一储电装置及该第二储电装置,借此控制该第一储电装置及该第二储电装置的充放电动作。

进一步,该车体上设有一带动控制件,供控制该电力带动件的动作。

进一步,该蓄电装置的输入电流为200安培(a)至2000安培(a)。

进一步,该些电容容量为1法拉(f)至5法拉(f)。

进一步,该蓄电装置配合该过载保护电路基板而得以快速充电、及慢速放电。

进一步,该发电组件具有多个磁性元件、及多个线圈,该些磁性元件设于该从动轮上,而该些线圈设于该些磁性元件的侧处。

借由上述的结构,使用者可启动电力带动件,当电力带动件由停止转为启动状态时,电源控制元件会操控第一储电装置供给电力带动件电源,使电力带动件经由电源开始运转,以带动主动轮转动,即可通过主动轮的转动效果带动车体移动。

当车体移动时,从动轮也会跟着转动,借此经由从动轮的转动效果使发电组件进行发电的动作,并将电源导入第二储电装置中进行充电动作,当电流进入第二储电装置进行充电动作时,会先经过逆向保护电路基板,借其控制电流流向避免输入端及输出端产生逆向电流,接着电流乃流向过载保护电路基板,借其稳定电流防止过载,如此即可以大电流对蓄电装置进行充电,而达成快速充电的目的,亦可同时让蓄电装置进行放电,且由于过载保护电路基板及蓄电装置具有降低电流输出速度的功效,借以实现慢速放电、延长蓄电装置的使用时效的目的,即可使第二储电装置具有充电快放电慢的特性。

如此即可快速的将第二储电装置内充满电源,当发电组件补充电源至第二储电装置后,电源控制元件会控制改由第二储电装置给予电力带动件电源,使电力带动件持续运转,而倘若第二储电装置供给电力带动件运转时尚有多余电力的话,还可将多余电力补充入第一储电装置中,借此来延长电动车的使用时间,使电源运用上更有效率。

借由上述技术,可针对习用的电动车蓄电池容易电量不够导致使用时间过短的问题点加以突破,达到上述优点的实用性和进步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透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方块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启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启动电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充电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充电电流示意图(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充电电流示意图(二)。

【符号说明】

车体1主动轮11

从动轮12带动控制件13

发电组件2磁性元件21

线圈22电力带动件3

第一储电装置4第二储电装置5

逆向保护电路基板51

过载保护电路基板52

蓄电装置53电容531

电源控制元件6。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构造,兹绘图就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俾利完全了解。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透视图及结构方块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包括:

一车体1,本实施例的车体1以电动机车作为举例;

一枢设于车体1上的主动轮11,主动轮11为电动机车的后轮;

一枢设于车体1上的从动轮12,从动轮12为电动机车的前轮;

一设于从动轮12侧处的发电组件2,发电组件2具有多个磁性元件21、及多个线圈22,磁性元件21会连接从动轮12,以经由从动轮12转动效果而带动旋转,线圈22会设于磁性元件21的侧处;

一设于车体1内的电力带动件3,电力带动件3为可经由电力转动的马达,且电力带动件3会与主动轮11相连接,以带动主动轮11转动;

一设于车体1上的带动控制件13,带动控制件13可控制电力带动件3的动作,于本实施例中,带动控制件13为电动机车的转动握把;

一设于车体1内的第一储电装置4,第一储电装置4会与电力带动件3电性连接,且第一储电装置4为可供给电源给电力带动件3的电瓶;

一设于车体1内的第二储电装置5,第二储电装置5会与第一储电装置4、电力带动件3、及发电组件2电性连接,而第二储电装置5包含有多个逆向保护电路基板51、多个与逆向保护电路基板51电性连接的过载保护电路基板52、及一与过载保护电路基板52电性连接的蓄电装置53,其中蓄电装置53内具有多个相互串连的电容531;及

一设于车体1内的电源控制元件6,且电源控制元件6为信息连接第一储电装置4及第二储电装置5的控制基板,可控制第一储电装置4及第二储电装置5的动作。

借由上述的说明,已可了解本技术的结构,而依据这个结构的对应配合,即可具有延长使用时间及使电源应用更加具有效率的优势,而详细的解说将于下述说明。

请同时配合参阅图1至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透视图至充电电流示意图(二),借由上述构件组构时,由图中可清楚看出,使用者可经由转动带动控制件13,以带动电力带动件3转动,而当车体1是由静止状态下要启动时,电源控制元件6会控制第一储电装置4提供电源给电力带动件3,借此让电力带动件3经由第一储电装置4所供给的电源启动,即可让电力带动件3带动主动轮11转动,以通过主动轮11的转动效果带动车体1移动。

当车体1移动时,从动轮12会因与路面接触而开始转动,此时发电组件2会将从动轮12的转动效果转化成电源,其转化方式为从动轮12会带动所述磁性元件21围绕着所述磁性元件21转动,当所述磁性元件21经过所述线圈22时,会经由磁性元件21给予的磁力带动线圈22内的电子移动,进而产生电流,此为正常发电机的发电方式,当发电组件2产生电源后,即会将电源传输至第二储电装置5中。

当电流进入第二储电装置5中后,会由逆向保护电路基板51的输入端输入,且当电流大小以逼近最大蓄电量的输入电流进行充电时,理论上可于一秒钟左右完成充电,但充电过程中,电池电量接近满载时,电流的输入必须有个缓冲,使得整体充电速度大约为三秒钟。而本案的蓄电装置53内因为具有多个相互串联的电容531,且各该电容531的容量为1法拉(f)至5法拉(f),意即本案的蓄电装置53的蓄电量为200安培(a)至2000安培(a),因此蓄电装置53的输入电流便可为200安培(a)至2000安培(a)。并且充电时间会随着输入电流大小与蓄电装置53最大蓄电量间的差距改变,因此所需充电时间约为3秒钟至3分钟。且上述的第二储电装置5的充电效率需仰赖逆向保护电路基板51及过载保护电路基板52方可达成,逆向保护电路基板51的功用为控制电流流向避免输入端及输出端产生逆向电流,而过载保护电路基板52的功用则为降低电流输出速度以稳定电流防止过载。当单位时间内通过导线某一截面的电荷量大于一定值时,容易产生不稳定的状态,而导致瞬间电流量浮动率增加,致使用电装置发生过载的状况,而该些过载保护电路基板52即为解决此问题而存在,因此,即使在输入端通以较高的电流,对整体结构而言,也不会有过载等问题,也因为充电时间极短,也就不会有过热的问题。另外,当蓄电装置53进行放电时,则另需以逆向保护电路基板51来确保输入端及输出端的电流为同进同出,而不会发生逆向电流的问题,再加上过载保护电路基板52具有降低电流输出速度的功效,即使蓄电装置53拥有大蓄电量,也不会有多余的电力耗损,更可拉长蓄电装置53的使用时间。

借由上述功能,即可使第二储电装置5具有超级电容的效果,达到充电快放电慢的优势,代表能快速的将发电组件2给予的电源补充入第二储电装置5中,并且当发电组件2开始给予第二储电装置5电源时,电源控制元件6就会控制第一储电装置4停止给予电力带动件3电源,改为经由第二储电装置5给予电力带动件3电源,使电力带动件3持续动作,而因为第二储电装置5具有充电快放电慢的特性,因此可快速的通过发电组件2给予的电源进行充电动作,并延长输出电源的时间,以加强电源的使用效率,借此达到延长使用时间的效果,并倘若第二储电装置5内的蓄电装置53充满电源时,还可将多余的电源补充入第一储电装置4中,以达到完整利用电源的优势。

惟,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合予陈明。

是以,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车的充电装置可改善习用的技术关键在于:

一、通过第一储电装置4、第二储电装置5、及发电组件2的相互配合效果,使电源的使用上更加完整有效率。

二、利用第二储电装置5充电快放电慢的特性,来延长车体1内电源的使用时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车的充电装置于使用时,为确实能达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实用新型诚为一实用性优异的实用新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