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控制器、车内乘员行为分析系统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38148发布日期:2020-03-24 14:08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车载控制器、车内乘员行为分析系统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安全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车载控制器、车内乘员行为分析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内乘员行为分析系统,是利用安装在车内的摄像头收集车内成员的图像信息,并进行静、动态物体的辨识等分析处理,从而确定车内乘员的行为,从而利于增加车辆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控制器、车内乘员行为分析系统及车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车载控制器,包括:底壳、盖板及散热件;所述底壳的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盖板盖设在所述开口处;所述盖板与所述底壳围合成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中设置有电路板;所述盖板设置有安装通孔,所述散热件设置在所述安装通孔处,以使得所述安装空间内的热量有至少部分由所述散热件导出。

在其中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电路板设置有芯片组件,所述盖板与所述芯片组件相对应的区域设置有所述安装通孔,以使得所述散热件与所述芯片组件传热接触。

在其中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散热件包括连接部及多个散热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芯片组件传热接触;所述多个散热片均设置在所述连接部背离所述芯片组件的一侧,且所述各散热片的至少部分表面通过所述安装通孔露出。

在其中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散热件与所述芯片组件之间设置有导热硅胶片。

在其中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散热件与所述盖板或电路板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散热件的顶部表面与所述盖板的顶部表面平齐。

在其中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盖板上设置有多个散热孔,所述多个散热孔与所述安装空间连通设置。

在其中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散热孔中的至少部分呈矩阵分布。

在其中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车载控制器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及第二侧,所述第一侧及第二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设置有连接孔。

在其中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侧及第二侧分别设置有多个安装支架,且位于同侧的多个安装支架间隔分布。

在其中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侧及第二侧均设置有连接孔为长孔的安装支架;所述第一侧的且连接孔为长孔的安装支架,与第二侧的且连接孔为长孔的安装支架靠近所述盖板的对角设置。

在其中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靠近所述盖板的对角设置的两个长孔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

在其中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安装支架包括与所述盖板连接的盖板支架以及与所述底壳连接的底壳支架,所述盖板支架与底壳支架均设置有所述连接孔,且所述盖板支架与相应的底壳底壳支架连接,且所述盖板支架与相应的底壳底壳支架的连接孔同轴设置。

在其中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盖板支架包括:第一连接板及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盖板连接且相对于所述盖板向所述车载控制器的底端翻折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底端,所述第二连接板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翻折设置,且所述第二连接板沿远离所述安装空间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板设置有所述连接孔。

在其中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底壳支架包括:安装板以及设置在安装板边缘的立板;所述安装板设置有所述连接孔,所述安装板相对的两个边缘设置有所述立板,所述立板与所述安装板围合成限位空间,所述盖板支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限位空间中;其中,所述立板还与底壳连接。

在其中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盖板包括电解板。

在其中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底壳包括底壁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壁边缘的侧壁,所述侧壁的顶端围成所述开口;所述侧壁设置有连接端口,所述连接端口用于与可插拔线缆配合,以使得所述车载控制器通过所述可插拔线缆与外部终端通信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车内乘员行为分析系统,包括车载控制器以及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与所述车载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车载控制器为前述任一项所述的车载控制器。

在其中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车内乘员行为分析系统还包括:车辆中控系统,所述车载控制器通过数据总线与所述车辆中控系统连接。

在其中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车内乘员行为分析系统还包括:车载娱乐系统,所述车载控制器通过数据总线与所述车载娱乐系统连接。

在其中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车内乘员行为分析系统还包括:报警设备,所述报警设备与所述车载控制器通信连接。

在其中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报警设备包括:语音报警设备,和/或,视觉报警设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又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身以及车内乘员行为分析系统,所述车内乘员行为分析系统中的车载控制器设置在所述车身内;所述车内乘员行为分析系统为前述任一项所述的车内乘员行为分析系统。

在其中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车身内设置有仪表板,所述车载控制器设置在所述仪表板内侧,以通过所述仪表板遮挡所述车载控制器。

在其中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车身内设置有副驾驶区,所述车载控制器设置在所述仪表板与副驾驶区相对的区域。

在其中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车载控制器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仪表板内侧。

在其中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车载控制器通过如下至少一种连接方式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仪表板内侧:螺接、卡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控制器、车内乘员行为分析系统及车辆,通过在车载控制器的盖板上设置散热件,以利于散热件与车载控制器的安装空间内的器件传热接触,如此,散热件能够将安装空间内一些器件产生的热量快速导出,从而实现对安装空间内的器件的散热,以利于减少甚至避免安装空间温度过高对车载控制器内的电子元器件等器件的性能的不利影响。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控制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控制器的俯视图;

图3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控制器的仰视图;

图4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控制器的左视图;

图5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控制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6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车内乘员行为分析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7为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车内乘员行为分析系统的结构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载控制器;11-底壳;111-底壳支架;1111-安装板;1112-立板;111a-限位空间;12-盖板;123-盖板支架;1231-第一连接板;1232-第二连接板;121-安装通孔;122-散热孔;13-散热件;131-连接部;132-散热片;14-电路板;15-安装支架;151-连接孔;151a-长孔;16-连接端口;

2-摄像头;

3-车辆中控系统;

4-车载娱乐系统;

5-报警设备。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实用新型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其中,“顶”、“底”等的用语,是用于描述各个结构在附图中的相对位置关系,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相关技术中,车载控制器通常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芯片组件、警示器等器件,芯片组件通过线缆与用于采集驾驶员的图像信息的摄像头通信连接,芯片组件用于对摄像头采集的信息进行处理以判断驾驶员是否疲劳驾驶、分心驾驶、违规驾驶,且芯片组件用于在确定驾驶员疲劳驾驶时生产预警信号,警示器用于根据该预警信号发出声音或者视觉提示,以警示驾驶员。

然而,随着人们对车辆安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车载控制器的数据处理量等工作任务越来越多,这就导致车载控制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越来越大,该热量会对车载控制器内的器件的性能带来不利影响。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控制器,通过在盖板的安装通孔处设置散热件,散热件能够将安装空间内一些器件产生的热量快速导出,从而实现对安装空间内的器件的散热,以利于减少甚至避免安装空间温度过高对车载控制器内的电子元器件等器件的性能的不利影响。

如图6及图7所示,下面先对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控制器1的工作场景进行举例说明。可以理解的是:车载控制器1的工作场景并不限于此。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控制器1能够与车内的摄像头2通信连接,车载控制器1可通过线缆或者无线传输的方式与车内的摄像头2通信连接,以使得车内的摄像头2采集到的图像信息能够传递给车载控制器1。车载控制器1可连接一个或者多个摄像头2。

在一些示例中,车内的摄像头2可用于采集驾驶员的图像信息,驾驶员的图像信息包括脸部信息、虹膜信息等,以使得车载控制器1对采集的驾驶员的图像信息进行处理以对驾驶员的驾驶身份进行认证,或者,以判断驾驶员是否疲劳驾驶、分心驾驶、违规驾驶。

在一些示例中,车内的摄像头2可用于采集乘客的图像信息,乘客的图像信息包括脸部信息,以使得车载控制器1对采集的乘客的图像信息进行处理以对乘客的乘车身份进行认证。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车载控制器1可与用于采集驾驶员的图像信息的摄像头2通信连接,和/或,本实施例中的车载控制器1可与用于采集乘客的图像信息的摄像头2通信连接。

下面不妨以车载控制器1与用于采集驾驶员的图像信息的摄像头2通信连接为例,对车载控制器1部分功能的实现过程进行举例说明。

车载控制器1的芯片组件通过摄像头2采集的驾驶员图像信息对驾驶员的打哈欠、睁闭眼、喝水、进食、抽烟、打电话、化妆等等驾驶员行为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确定是否是疲劳驾驶、分心驾驶或违规驾驶。

其中,芯片组件在基于图像信息进行处理以分析驾驶员行为时,也就是说芯片组件在对图像信息进行处理及分析时,可采用常规的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分析方法,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芯片组件可基于图像处理方法对接收到的图像信息进行增强、复原、匹配等处理,以便于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芯片组件还可基于图像分析方法对处理后的图像进行分析、解释和识别。

在具体实现时,芯片组件可从图像信息中提取驾驶员的生物特征如虹膜特征,并基于虹膜特征分析驾驶员眼睛闭合状态,将眼睛闭合状态与预设的疲劳标准进行比较,如眼睛闭合状态达到疲劳标识也即分析结果满足预设条件,则确定驾驶员疲劳驾驶。当然,芯片组件对接收到的图像信息进行处理及分析的实现方式并不限于此,本实施例此处只是举例说明。

芯片组件可通过驾驶员的图像信息确定驾驶员的眨眼频率,判断驾驶员是否说话、打哈欠、低头、左右侧视等,并由此确定驾驶员是否疲劳驾驶、分心驾驶或者违规驾驶。

车载控制器1的芯片组件在确定驾驶员有疲劳驾驶、分心驾驶、违规驾驶中的至少一种状态时,生成相应的预警信号。在一些示例中,车载控制器1可设置有警示器,此时芯片组件生产的预警信息可发生给警示器,以使警示器发出相应的声音提示或者视觉提示。在其它示例中,车载控制器1可与外部的报警设备连接,此时芯片组件生产的预警信息可发送给外部的报警设备,以使得外部的报警设备发出相应的声音提示或者视觉提示。

其中,芯片组件可包括:图像处理器和深度学习芯片;图像处理器与摄像头2连接,用于对摄像头2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深度学习芯片与图像处理器连接,用于基于图像处理器的处理结果生成控制信息或预警信息。

此外,在警示器或者外部的报警设备发出提示之后,车内乘员如驾驶员、乘客可及时了解到驾驶员当前处于疲劳驾驶、分心驾驶或违规驾驶状态,以利于车内乘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停车休息或者更换驾驶员等。

下面对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控制器1的结构进行举例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未对车载控制器1说明的部分,可采用本领域的常规设置。

图1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控制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控制器的俯视图;图3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控制器的仰视图;图4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控制器的左视图;图5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控制器的爆炸示意图。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控制器1,包括:底壳11、盖板12及散热件13;底壳11的顶部设置有开口,盖板12盖设在开口处;盖板12与底壳11围合成安装空间,安装空间中设置有电路板14;盖板12上设置有安装通孔121,散热件13设置在安装通孔121处,以使得安装空间内的热量有至少部分由散热件13导出。

底壳11是车载控制器1的承载部件,车载控制器1的芯片组件以及其它电子元器件如连接器等均可设置在底壳11内。

示例性地,底壳11包括底壁以及设置在底壁边缘的侧壁,底壁与侧壁共同围合成用于安装芯片组件以及其它电子元器件的安装空间,侧壁的顶端围成与安装空间连通的开口,以利于芯片组件以及其它电子元器件的安装。

安装空间中可设置有电路板14,芯片组件设置在电路板14上,其它电子元器件的至少部分设置在电路板14上,以利于简化车载控制器1内部的线路,且利于车载控制器1的装配。

底壳11顶端围成的开口处可盖设有盖板12,如此,盖板12与底壳11共同围合成安装空间,以利于提高安装空间的密封性,从而利于外部的液体等进入安装空间内影响安装空间内的电子元器件的性能。

其中,底壳11的至少部分或者盖板12的至少部分可采用具有良好散热性能的金属材料如铝合金制成,以提高车载控制器1的散热性能;可以理解的是:底壳11的至少部分或者盖板12的至少部分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时,可相应地设置绝缘层,以免发生漏电或者短路现象。

当然,底壳11或者盖板12也可采用塑料材料制成,以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能。本实施例此处对于底壳11及盖板12的材料不做具体限定,本实施例此处只是举例说明。

盖板12上设置有安装通孔121;示例性地,安装通孔121可设置在盖板12的中部区域,以使得安装空间中部的热量能够经安装在安装通孔121处的散热件13快速被导出。当然,安装通孔121的设置位置并不限于此,本实施例此处只是举例说明。

散热件13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热管;热管具有蒸发端及冷凝端,蒸发端可与安装空间内的器件传热接触,冷凝端可从安装通孔121处伸出至安装空间之外,如此,热管的蒸发端可吸收安装空间内的至少部分热量,并经热管的冷凝端将热量散发至车载控制器1外。

示例性地,热管包括管壳,管壳内具有毛细多孔材料构成的吸液芯。热管内部是被抽成负压状态;充入适当的液体,充入液体的沸点较低,容易挥发。如此,热管的蒸发端与安装空间内的器件传热接触并受热,吸液芯中的液体迅速蒸发形成蒸气;蒸气在微小的压力差下流向冷凝端,在冷凝端释放出热量并重新凝结成液体;重新凝结的液体再沿吸液芯且靠毛细力的作用流回蒸发端,如此循环不止,热量由热管蒸发端传至冷凝端,安装空间中的热量可以快速被导出。

当然,散热件13的结构并不限于此,本实施例此处只是举例说明;例如,散热件13还可以为具有进水口及出水口的液冷散热器。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控制器1,通过在盖板12上设置散热件13,以利于散热件13与安装空间内的器件传热接触,如此,散热件13能够将安装空间内一些器件产生的热量快速导出,从而实现对安装空间内的器件的散热,以利于减少甚至避免安装空间温度过高对车载控制器内的电子元器件等器件的性能的不利影响。

此外,通过设置安装通孔121,将散热件13设置在安装孔通孔处,以利于散热件13与车载控制器1外进行热交换,且利于根据实际需要将散热件13设置在对散热需求相对较大的位置,利于减少车载控制器1的体积,减少车载控制器1占用的安装空间。

在其中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安装空间中有功耗较大的芯片组件,盖板12上与芯片组件相对应的区域设置有安装通孔121,以利于安装在安装通孔121处的散热件13能够与芯片组件传热接触。

如此,散热件13的部分能够通过安装通孔121与安装空间内的芯片组件传热接触,以使得芯片组件的热量能够传递给散热件13;散热件13的部分能够通过安装通孔121外露,以与车载控制器1外部的空气接触,从而使得散热件13能够将其热量传导至车载控制器1外部的空气,也即将安装空间内的芯片组件的热量导出至车载控制器1外,实现对芯片组件的散热。

在其中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散热件13包括连接部131及多个散热片132,连接部131与芯片组件传热接触;多个散热片132均设置在连接部131背离芯片组件的一侧,且各散热片132的至少部分表面通过安装通孔121露出。

连接部131可直接与芯片组件接触;也即连接部131的底表面可直接与芯片组件的顶表面接触,以利于芯片组件的热量快速地传递至散热件13的连接部131,再经连接部131传递至多个散热片132,多个散热片132可与车载控制器1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对芯片组件的散热。

其中,连接部131底端表面与芯片组件的顶端表面相适配,以利于连接部131与芯片组件的接触;例如,芯片组件的顶端表面为平面,则连接部131的底端表面为平面。连接部131可以为平板结构;或者连接部131为盒体结构,盒体结构的表面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设置多个散热片132。支撑板的顶部表面的面积可大于连接部131底部表面的面积,以利于增大散热件131的散热面积。

可选地,连接部131的底表面与芯片组件顶表面之间设置有导热硅胶片。其中,导热硅胶片为具有一定弹性的片状结构。

如此,导热硅胶片能够较好地填充连接部131的底表面与芯片组件顶表面之间的间隙,使得连接部131与芯片组件之间的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芯片组件与散热件13之间的传热效率,利于提高对芯片组件的散热效果。

当然,当散热件13为热管等时,其底端与芯片组件之间也可设置有导热硅胶片。

多个散热片132可沿车载控制器1的长度方向或者宽度方向间隔且均匀分布,以利于各散热片132与车载控制器1外部的空气均能够具有相对较大的接触面积,利于提高散热件13的散热效果。

在其中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散热件13与盖板12或电路板14可拆卸连接,例如,散热件13可通过卡接、螺栓连接等常见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与盖板12或电路板14可拆卸连接。

如此,在需要对散热件13进行更换,利于将散热件13拆卸下来;或者,在对安装空间内的器件进行检修时,可通过将散热件13拆卸下来,以为对对安装空间内的器件的检修提供操作空间。

当然,散热件13也可通过粘接、焊接等连接方式与盖板12或者电路板14连接。

在其中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散热件13的顶部表面与盖板12的顶部表面平齐,以利于减小车载控制器1的体积,减少车载控制器1所需的安装空间。其中,散热件13可嵌设在安装通孔121中。

在其中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盖板12上设置有多个散热孔122,多个散热孔122与安装空间连通设置。其中,散热孔122可设置在芯片组件的周围。

示例性地,多个散热孔122中的至少部分呈矩阵分布。例如,以车载控制器1的长度方向为排,则至少部分散热孔122可分布成多排,每相邻两排散热孔122之间的间距可相等,每排中每相邻两个散热孔122之间的间距可相等。其中,各排散热孔122中散热孔122的数量均可相等;或者,部分排中散热孔122的数量均相等,其余排中散热孔122的数量可相对减少,以免影响其它结构的设置。

当然,散热孔122的分布形式并不限于此,例如,每相邻两排的散热孔122也可错开设置。

本实施例中,散热孔122可设置在盖板12与安装空间内功耗相对较小的器件相对应的位置,功耗相对较小的器件可以为存储设备等功耗小于芯片组件的器件;如此,安装空间内功耗相对较小的器件产生的热量可从散热孔122处导出,以利于进一步降低安装空间内的热量。

在其中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车载控制器1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及第二侧,第一侧及第二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支架15;安装支架15设置有连接孔151。

示例性地,安装支架15可以呈板状,安装支架15上设置有连接孔151,连接孔151可用于与螺钉、铆钉等紧固件配合,将车载控制器1安装在车辆内。

可选地,连接孔151可用于与螺钉配合,以将车载控制器1可拆卸地安装在车辆内,从而利于对车载控制器1的检修及更换。

在其中一可实现方式中,车载控制器1的第一侧及第二侧均设置有一个安装支架15,此时,两个安装支架15可沿车载控制器1的对角设置,也即车载控制器1可分布在车载控制器1的对角线上,以利于车载控制器1的安装可靠性。

在另一可实现方式中,车载控制器1的第一侧及第二侧均设置有多个安装支架15,且位于同侧的多个安装支架15间隔分布,以利于车载控制器1的安装可靠性,且利于车载控制器1受力的均匀性,以免车载控制器1的顶角存在翘起的现象。

第一侧及第二侧均设置有连接孔151为长孔151a的安装支架15,且连接孔151为长孔151a的安装支架15靠近盖板12的对角分布。其中,长孔151a可包括两个端部以及连接两个端部的加长段,加长段与两个端部圆滑连接;两个端部可为圆弧状例如半圆状,加长段可呈矩形。

示例性地,以车载控制器1为立方体为例,靠近车载控制器1的四个顶角处均设置有安装支架15,靠近车载控制器1其中一个对角线的两个安装支架15设置有长孔151a。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至少部分连接孔151设置为长孔151a,如此,在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将车载控制器1安装至车辆上时,即便车载控制器1的连接孔151或者车辆的紧固孔的位置存在误差,也可供螺钉在长孔151a内的移动(或者说车载控制器1相对于螺钉的移动),使得紧固件能够与车辆上的紧固孔配合,从而将车载控制器1与车辆可靠连接。

也即,本实施例中,通过将至少部分连接孔151设置为长孔151a,能够允许车载控制器1或者测量上与紧固件配合的紧固孔存在一定的生产误差,利于提高车载控制器1的良品率,利于降低车载控制器1的安装难度,从而利于提高车载控制器1的安装效率。

可选地,第一侧及第二侧均设置有连接孔151为长孔151a的安装支架15;第一侧的且连接孔151为长孔151a的安装支架15,与第二侧的且连接孔151为长孔151a的安装支架15靠近盖板12的对角设置。

如此,车载控制器1的两侧均能够允许车载控制器1或者测量上与紧固件配合的紧固孔存在一定的生产误差,利于提高车载控制器1的良品率,利于降低车载控制器1的安装难度,从而利于提高车载控制器1的安装效率。

其中,对角是指车载控制器1中不相邻的两个顶角;靠近盖板12的对角设置,也即靠近不相邻的两个顶角设置;由于车载控制器1两个相邻的侧边在连接处形成一顶角,则安装支架15可设置在其中一侧边上且靠近连接处设置。安装支架15的具体设置位置,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够不影响其它结构的设置,且利于安装支架15与车载控制器1连接即可。

其中,安装支架15可与车载控制器1的底壳11或者盖板12一体设置,或者安装支架15可通过焊接、螺接、铆接等常见的连接方式与车载控制器1的底壳11或者盖板12连接。

可选地,靠近盖板12的对角分布的两个长孔151a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示例性地,沿盖板12对角分布的两个长孔151a中的一个的长度方向与车载控制器1的长度方向平行;沿盖板12对角分布的两个长孔151a中的另一个的长度方向与车载控制器1的长度方向垂直,也即沿盖板12对角分布的两个长孔151a中的另一个的长度方向与车载控制器1的宽度方向平行。

如此,沿盖板12对角分布的两个长孔151a中的一个的长度方向与车载控制器1的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均能够允许一定的生产误差,利于提高车载控制器1的良品率,利于降低车载控制器1的安装难度,从而利于提高车载控制器1的安装效率。

在其中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安装支架15包括与盖板12连接的盖板支架123以及与底壳11连接的底壳支架111,盖板支架123与底壳支架111均设置有连接孔151,且盖板支架123与相应的底壳11底壳支架111连接,且盖板支架123与相应的底壳11底壳支架111的连接孔151同轴设置。

如此,在通过紧固件将安装支架15与车辆连接时,紧固件也将盖板12与底壳11连接,从而,利于减少车载控制器1的零件数量,利于提高车载控制器1及其与车辆的装配效率。

示例性地,盖板支架123包括:第一连接板1231及第二连接板1232;第一连接板1231与盖板12连接且相对于盖板12向车载控制器1的底端翻折设置;第二连接板1232连接在第一连接板1231的底端,第二连接板1232相对于第一连接板1231翻折设置,且第二连接板1232沿远离安装空间的方向延伸,第二连接板1232设置有连接孔151。

底壳支架111包括:安装板1111以及设置在安装板1111边缘的立板1112;安装板1111设置有连接孔151,安装板1111相对的两个边缘设置有立板1112,立板1112与安装板1111围合成限位空间111a,盖板支架123的至少部分位于限位空间111a中。

通过在底壳支架111围成的限位空间111a,将盖板支架123的至少部分设于限位空间111a中,利于盖板支架123与底壳支架111的定位可靠性,利于盖板支架123的连接孔151与底壳支架111的连接孔151对准也即同轴设置。

立板1112还与底壳11连接,以利于提高底壳支架111的强度,从而利于盖板12、底壳11与车辆的连接可靠性。

可选地,盖板12包括电解板,既能够提高车载控制器1的质感,此外,还利于通过电解板释放安装空间内的电流,从而提高车载控制器1的安全性能。

示例性地,电解板朝向安装空间的表面可设置有能够导电的金属层,金属层可与接地装置连接,以在安装空间内的器件漏电时将电流导入大地。

在其中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底壳11的侧壁设置有连接端口16,以连接端口16用于与可插拔线缆配合,以使得车载控制器1内的连接器通过可插拔线缆与外部终端通信连接。

其中,外部终端设备可通过插设在该连接端口16的可插拔线缆对车内乘员行为分析系统进行更新或者升级。当然,底壳11侧壁上还设置有其它插口,如用于与电源线配合的电源插口、用于与串行总线usb设备配合的usb接口、用于与存储器卡配合的存储器卡插口等。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内乘员行为分析系统,包括车载控制器1以及摄像头2,摄像头2与车载控制器1通信连接;车载控制器1为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的车载控制器1。

其中,车载控制器1的结构、功能及实现过程与前述实施例相同或者相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摄像头2可为常规的车载摄像头2;本实施例此处对于摄像头2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地,车内乘员行为分析系统还包括:车辆中控系统3,车载控制器1通过数据总线与车辆中控系统3连接。

车载控制器1的芯片组件可包括:图像处理器和深度学习芯片;图像处理器与摄像头2连接,用于对摄像头2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深度学习芯片与图像处理器连接,用于基于图像处理器的处理结果生成控制信息或预警信息。其中,深度学习芯片包括用于运行深度学习软件以基于图像处理器的处理结果进行预警分析的cpu(英文全称:centralprocessingunit/processor;中文全称:中央处理器)芯片、mcu(英文全称:microcontrollerunit;中文全称:微控制单元)芯片、的fpga(英文全称: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中文全称: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芯片或者arm(英文全称:advancedriscmachine)芯片。

其中,图像处理器用于对摄像头2采集到的驾驶员脸部的图像信息进行处理,驾驶员的图像信息包括脸部信息、虹膜信息等。图像处理器可采用常规的图像处理方法,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图像处理器可基于图像处理方法对接收到的图像信息进行增强、复原、匹配等处理,以便于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深度学习芯片能能够基于人脸识别算法,检测出驾驶员的眼睛和/或瞳孔,且判断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驾驶或者分心驾驶的状态,从而在驾驶员处于疲劳驾驶或者分心驾驶的状态生成预警信息。示例性地,深度学习芯片可从图像信息中提取驾驶员的生物特征如虹膜特征,并基于虹膜特征分析驾驶员眼睛闭合状态,将眼睛闭合状态与预设的疲劳标准进行比较,如眼睛闭合状态达到疲劳标识也即分析结果满足预设条件,则确定驾驶员疲劳驾驶。

此外,在图像处理器对获取到的驾驶员的脸部图像进行处理之后,深度学习芯片根据物体识别算法,确定驾驶员脸部周围是否有的物体,从而判断驾驶员是否在分心驾驶或违规驾驶,例如,判断驾驶员是否在喝水、打电话、抽烟等,从而在驾驶员处于分心驾驶或违规驾驶的状态时生成预警信息。

深度学习芯片可与车辆中控系统3通信连接,以将车载控制器1生成的预警信息发送给车辆中控系统3,使得车辆中控系统3能够根据预警信息对用户进行预警提示。

示例性地,深度学习芯片生成预警信息并发送给车辆中控系统3之后,车辆中控系统3能够根据该预警信息控制车辆的行驶状态如减速或停车,或者提示驾驶员控制车辆的行驶状态如减速或停车。

可选地,深度学习芯片可与车载娱乐系统4通信连接;车载娱乐系统4可用于接收车载控制器1生成的预警信息,以使得车载娱乐系统4中的显示屏、播放器等根据该预警信息进行预警提示,以及时提示车内成员的状况。

示例性地,深度学习芯片生成预警信息并发送给车载娱乐系统4之后,车载娱乐系统4根据该预警信息控制播放器发出声音提示,或者车载娱乐系统4根据该预警信息控制指示灯等显示设备亮起或者闪烁。

车内乘员行为分析系统还可包括报警设备5,报警设备5可设置在车载控制器1和/或摄像头2上,报警设备5可与车载控制器1的深度学习芯片通信连接,以接收深度学习芯片生成的预警信息,以使得报警设备5能够根据该预警信息进行预警提示,以及时提示用于车辆周围的状况或者车内成员的状况。其中,报警设备5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语音报警设备5、视觉报警设备5。语音报警设备5包括蜂鸣器、音频播放器等;视觉报警设备5包括显示屏、指示灯等。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身以及车内乘员行为分析系统,车内乘员行为分析系统中的车载控制器1设置在车身内;车内乘员行为分析系统为前述任一项的车内乘员行为分析系统。

其中,车内乘员行为分析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实现过程与前述实施例相同或者相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示例中,车载控制器1可设置在车辆的中控台中,例如,嵌设在车辆的中控台表面;或者隐藏设置在车辆的中控台内。

可选地,车身内设置有仪表板,车载控制器设置在仪表板内侧(也即仪表板背离驾驶区及非驾驶区的一侧),以通过仪表板遮挡车载控制器,从而使得仪表板对车载控制器具有防护作用,且利于避免车载控制器的数据的丢失。

可选地,车载控制器设置在仪表板与副驾驶区相对的区域,以利于仪表板内侧的仪器仪表等配件的布局。

可选地,车载控制器可拆卸地设置在仪表板内侧,以利于对车载控制器的检修及更换。

本示例中,车载控制器1可与仪表板内侧的仪表台骨架连接,和/或,与仪表板内侧的其它仪器仪表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摄像头2安装于车辆转向轴,以使得摄像头2能够与车辆方向盘骨架的内边缘围合成的空间相对,使得摄像头能够从车辆方向盘骨架围合成的空间处采集图像,以免摄像头2的视野(也即视场)被方向盘遮挡。

可选地,摄像头与车辆转向轴可拆卸连接,以利于摄像头的拆装。示例性地,摄像头通过如下至少一种连接方式与车辆转向轴可拆卸连接:螺接、卡接。以螺接为例:摄像头可通过多个螺栓、螺钉等于车辆转向轴螺接。以卡接为例:摄像头可通过卡扣件与车辆转向轴卡接。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未对摄像头2及车载控制器1描述的部分与前述实施例相同或者相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