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扣及汽车车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38566发布日期:2020-04-10 17:28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卡扣及汽车车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身零部件连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卡扣;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应用有该卡扣的汽车车身。



背景技术:

因卡扣便于拆装而被广泛应用于两个零部件的连接,现有的卡扣通常在车身侧围上设置卡接孔,而在边梁上卡装卡扣,且卡扣上一般均构造有可在外部挤压下径向收缩、以穿过卡接孔的卡头。此结构虽然能够实现车身侧围与边梁之间的卡接,但基于卡头自然状态下其外径大于卡接孔,此种卡扣难以实现车身侧围与边梁之间的拆卸,且在拆卸时也易损坏车身侧围或边梁。因此,此种卡扣不便于应用于诸如汽车边梁与车身侧围间等需要较多个卡扣,以及成本较高的两制件之间的卡接。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卡扣,以便于车身侧围与边梁之间的拆装。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卡扣,设置于边梁上、并可卡置于车身侧围的卡接孔内,而构成所述边梁与所述车身侧围之间的卡接相连,所述卡扣包括卡接板,固连于所述卡接板一侧的卡头,以及相对于所述卡头固连于所述卡接板的另一侧的卡座,且所述卡头可穿设于所述卡接孔内、并因偏移至所述卡接孔的一端而卡置于所述卡接孔内;相邻于所述卡头,于所述卡接板上构造有导向块,且随卡置的所述卡头的反向偏移,所述导向块可与所述卡接孔另一端的边缘抵接、并滑至所述车身侧围的端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卡接孔包括过孔,以及连通于所述过孔一侧的卡孔,且所述卡孔的截面小于所述过孔,所述卡头可偏移至所述卡孔中、并卡置于所述卡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过孔和所述卡孔均为矩形孔,且所述卡孔靠近于所述过孔的底部或顶部设置、而使所述卡孔的底端面或顶端面与所述过孔的底端面或顶端面共面。

进一步的,所述卡头包括均向所述卡接板一侧弯曲、且为背对布置的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卡块随所述卡头于所述卡接孔中的装入,而位于所述过孔与所述卡孔共面设置的一侧,并于所述第二卡块上构造有外倾设置的导向板。

进一步的,于所述卡头的先偏移至所述卡孔内的一端设置有导向斜面。

进一步的,对应于所述卡座,于所述边梁上形成有卡装孔,所述卡座卡装于所述卡装孔内,并于所述边梁上设有与所述卡装孔连通、以供所述卡座卡入所述卡装孔内的呈喇叭形的豁口。

进一步的,所述卡座及对应的所述卡装孔为间隔布置的至少两个。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块的截面呈三角形。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卡扣,通过卡头的反向偏移而解除于卡接内的卡置,可便于边梁与车身侧围之间的拆卸;另外,通过设置导向块,可在导向块与卡接孔边缘抵接时,产生顿挫感,从而可提升人员的操作感,进而可使得本卡扣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2)通过使得卡接孔由截面不同的过孔和卡孔构成,可在拆卸时,先推动卡扣,以使卡头因偏移而由卡孔滑至过孔内,再从过孔内抽出卡头,即可实现车身侧围与边梁之间的拆卸,此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卡扣可便于拆装,同时也可避免因拆卸而损坏车身侧围或边梁。

(3)通过将卡孔的底端面或顶端面与过孔的底端面或顶端面共面设置,可便于卡头由过孔滑入卡孔内。

(4)通过在第二卡块上构造外倾设置的导向板,可便于卡头脱出卡接孔。

(5)于卡头的先滑入卡孔内的一端设置有导向斜面,可进一步引导卡扣脱出卡接孔。

(6)设置喇叭形的豁口,能够便于卡座卡入卡装孔内。

(7)至少设置两个卡座,可防止卡扣转动而影响车身侧围与边梁之间的卡装效果。

(8)通过将导向块的截面构造成三角形,可利用三角形的其一斜面与过孔边缘的抵接,而引导卡扣脱出卡接孔。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车身,包括形成有卡接孔的车身侧围,还包括采用有如上所述的卡扣卡装于所述卡接内内的边梁。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车身,通过采用上述的卡扣,可便于实现边梁由车身侧围上的拆卸,同时也可防止因拆卸而损坏边梁。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卡扣的应用状态图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卡扣的应用状态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卡接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卡装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正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卡扣拆卸时的初始状态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卡扣拆卸时的中间状态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卡扣拆卸时的最终状态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边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边梁与车身侧围的卡装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卡扣,101-卡接板,102-卡座,103-卡槽,104-第一卡块,1041-第一导向斜面,105-第二卡块,1051-第二导向斜面,106-导向板,107-导向块,1071-导出斜面;

2-车身侧围,20-卡接孔,201-卡孔,202-过孔;

3-边梁,301-边梁主体,3011-凹入部,302-安装件,3021-安装孔,303-发泡支撑件,3031-防错标识,304-安装板,3041-卡装孔,3042-豁口,305-弱连接部;

4-子母扣;

a1-卡孔的底端面,b1-卡孔的顶端面;

a2-过孔的底端面,b2-过孔的顶端面。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卡扣,如图1和图2中所示,其设置于边梁3上、并可卡置于车身侧围2的卡接孔20内,而构成边梁3与车身侧围2之间的卡接相连。其中,如图3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卡接孔20具体包括过孔202以及连通于过孔202一侧的卡孔201,且卡孔201的截面小于过孔202设置,以此可使得下述卡头先穿设于过孔202中,并可偏移滑入卡孔201中而卡置于车身侧围2上,从而可便于实现卡头于该卡接孔20内的卡装。且为了提高卡头与卡接孔20之间的卡装稳定性,本实施例的过孔202和卡孔201均被构造成矩形孔或方形孔。

另外,为了便于下述卡头滑入卡孔201中,以图3所示方位为基准,本实施的卡孔201靠近于过孔202的底部设置、并使得卡孔的底端面a1与过孔的底端面a2共面设置。当然,亦可将卡孔的顶端面b1与过孔的顶端面b2共面设置,此结构也可便于卡头滑入卡孔201中。此外,值得说明的是,过孔202和卡孔201除了被构造成矩形孔,亦可被构造成圆孔、多边形孔或其他形状的孔。

本实施例中,为了卡置卡扣1,如图4中所示,于边梁3上形成有卡装孔3041,且该卡装孔3041具体为与下述卡槽103相适配的两个。另外,为了便于卡扣1卡入卡装孔3041内,于边梁3上形成有与该卡装孔3041相连通的豁口3042,且进一步地,豁口3042被构造成喇叭形,如此设置,可便于卡扣1进入豁口3042内,进而卡入卡装孔3041内。

结合图2及图5和图6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卡扣1具体包括卡接板101,固连于卡接板101一侧的卡头,以及相对于卡头,固连于卡接板101另一侧的卡座102,且卡座102与卡接板101之间围构形成有卡槽103,卡扣即经由卡槽103卡装于边梁3上。另外,为了提高安装稳定性,本实施例的卡座102为间隔布置的两个,以防止卡扣1转动。当然,卡座102除了设置两个,也可设置三个、四个等其他数量。

本实施例的卡头可穿设于上述过孔202内、并因偏移至卡孔201中而卡置于卡孔201内。为了便于该卡扣的拆卸,相邻于卡头,于卡接板101上构造有导向块107,且随卡置的卡头的反向偏移,导向块107可与过孔202边缘抵接、并滑至车身侧围2的端面上,进而可随卡头的继续反向偏移而使得卡头脱出卡接孔20,以此可实现卡扣的拆卸。

由图5和图6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卡头具体包括均向卡接板101一侧弯曲、且为背对布置的第一卡块104和第二卡块105,且第二卡块105随卡头于卡接孔20内的装入,而位于过孔202与卡孔201共面设置的一侧。此外,为了便于拆装,由图5中所示,于第二卡块105上构造有外倾布置的导向板106,且在拆卸卡扣1时,该导向板106的外侧面可与过孔202相抵接而引导卡头脱出过孔202。

除此以外,如图5中所示,为了提高使用效果,于第一卡块104和第二卡块105的先滑入卡孔201内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向斜面1041和第二导向斜面1051。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便于卡扣1脱出卡接孔20,由图5中所示,相邻于卡头,于卡接板101上构造有导向块107,该导向块107随卡头于卡孔201内的滑入,而位于过孔202中,且因卡头于卡孔201内的滑出,导向块107可与过孔202边缘抵接、并滑至图2所示状态下的车身侧围2下端面上。如此设置,可在导向块107与过孔202相抵接时,产生顿挫感,从而可提升人员操作感。

基于此结构,为了进一步提高使用效果,如图5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导向块107的截面呈三角形,以在该导向块107上形成导出斜面1071,导向块107即经由导出斜面1071与过孔202相抵接,从而可引导卡扣1脱出卡接孔20。当然,导向块107的截面除了设呈三角形,其亦可被构造成梯形块或其他形状。

基于以上整体描述,当边梁3与车身侧围2卡接相连时,先将各卡扣1分别经由相应的豁口3042卡装于边梁3上,再将各卡头对正并穿过相应的过孔202,然后将边梁3向卡孔201一侧推动,以使卡头偏移滑入卡孔201内、并卡置于车身侧围2上,即可实现边梁3于车身侧围2上的安装。

而当由车身侧围2上拆卸边梁3时,如图7中所示,先向右侧推动边梁3,以使导向块107与车身侧围2抵接而产生顿挫感,并在导向块107的引导下,如图8中所示的可使得导向块107脱出卡接孔20;最后,向右向上推动边梁3,并当卡扣1位于过孔202上方时,即可如图9中示出的将卡扣1由过孔202内抽出,由此即可实现边梁3的拆卸。

本实施例所述的卡扣,通过使得卡接孔20由截面不同的过孔202和卡孔201构成,可在拆卸时,先推动卡扣1,以使卡头因偏移而由卡孔201滑至过孔202内,再从过孔202内抽出卡头,即可实现边梁3由车身侧围2上的拆卸,此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卡扣可便于拆装,同时也可避免因拆卸而损坏边梁3或车身侧围2。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汽车车身,包括形成有卡接孔20的车身侧围2,还包括采用如实施例一所述的卡扣卡装于卡接孔20内的边梁。其中,本实施例的边梁3的具体结构如图10和图11中所示,其整体呈沿车辆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条状结构,并包括边梁主体301以及由弱连接部305连接于边梁主体301一端的若干安装件302,且各安装件302沿边梁主体301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弱连接部305可使得各安装件302相对于边梁主体301翻折而与车身侧围2相抵接,以便于边梁3与车身侧围2相连接。另外,本实施例的弱连接部305具体为连接于边梁主体301与各安装件302之间的连接板,且其厚度小于边梁主体301及安装件302的厚度。

此外,为了提高边梁2的结构强度,如图11中所示,于边梁主体301上形成有向其一侧内凹的凹入部3011,以提高结构强度。进一步的,为了防止边梁主体301受压塌陷,于凹入部3011内设有固连于边梁主体301上的发泡支撑件303,且该发泡支撑件303优选采用epp材料制成。另外,基于汽车上通常装设有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边梁3,为了防止错装,如图10中所示,于发泡支撑件303上设有若干防错标识3031,且各防错标识3031沿边梁主体30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其中,本实施例的防错标识3031具体被构造成“l”形的标识孔。

本实施例中,如图11中所示,为了提高使用效果,于边梁主体301上构造有向凹入部3011一侧翻折的翻边304,前述的卡扣具体设置于该翻边304上。且为了提高卡接效果,于边梁主体301上设有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卡扣1。与此同时,于车身侧围2上形成有与各卡扣1一一对应地多个卡接孔20。

除此以外,为了进一步提高边梁3与车身侧围2间的连接效果,如图11中所示,于各安装件302上分别形成有安装孔3021,并于车身侧围2上形成有与各安装孔3021一一对应地多个通孔,以此可通过穿设于各通孔和相应的安装孔3021内的子母扣4而构成边梁3与车身侧围间的进一步连接。其中,该子母扣4采用现有结构即可。

本实施例的汽车车身通过采用如实施例一所述的卡扣,可便于边梁3与车身侧围2之间的拆装,同时也可防止因拆卸而对边梁3造成损坏,从而可使得本汽车车身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