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抢险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26179发布日期:2020-02-28 07:59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抢险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抢险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力抢险车。



背景技术:

野外抢险、运输、消防、起重、抓木车辆通常采用履带式行走机构。起初其底盘为刚性底盘,车辆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振动,为此人们设置出相应的悬挂结构改善此种现象,如专利申请号为201310333779.4的发明专利公开的一种履带式全地形车减震底盘;专利申请号为201420426209x的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履带式行走机构支重轮扭簧悬挂装置。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可以有限避免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发生强烈的振动。

履带起重机等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吊装物品的重量过重,导致履带需要承受较大的载荷;为此现有技术中在履带行走机构上设置相应的支腿。支腿的设置虽然可以减少履带受到的载荷,但支腿不可避免的会增加整体的重量,同时,支腿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有限。

运输车辆可以用于运输电杆、树木等较长物品。但由于物品长度较长且已经超出了车厢的长度,部分处于悬空状态;当行经复杂路况(上坡、下坡、路面坑洼)时,悬空部分的电杆或树木极易触地,进而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在运行过程中,履带直接与底面接触,相当于是整体设备的“鞋子”。履带整体的宽度(履带板的长度)是重要的参数指标之一,其较宽时可以保证在较为松软的地面上不容易下沉,但在一些较为坚硬的地面通过时,则容易发生变形。因此,履带的宽度不一定越宽越好,其直接影响到接地比。履带式行走车辆的工作环境通常是多变的,有时需要在松软地面上作业,有时也需要再硬质地面上作业,但现有履带宽度为固定的,因此不能很好的适应工作环境的变化。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力抢险车,该抢险车设置有可拆卸的支腿,可以根据实际所需进行安装和拆卸;并设置有举升装置,通过举升装置将车厢后端抬起,抬高运输物品的离地距离。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力抢险车,包括车架以及设置在车架上的行走机构和车厢,行走机构采用履带行走机构,履带行走机构设置在车架两侧,履带行走机构包括履带架以及设置在履带架上的驱动轮、支重轮、引导轮、负重轮和履带,履带包绕在驱动轮、支重轮、引导轮和负重轮外,负重轮联接有扭杆悬挂,车架后端设有举升装置,举升装置包括举升缸和连接板,举升缸的两端分别与车架和连接板固定联接,车厢底部与连接板铰接,车厢与车架之间设置有自卸缸,自卸缸的两端分别与车架和车厢铰接;各履带架外侧分别设有两个支腿机构,支腿机构包括支撑臂、主支腿和副支腿,支撑臂的两端分别与主支腿和副支腿联接,支撑臂的一端与履带架插接固定,履带架上设有相应的插槽。

主支腿和/或副支腿底部设有垫板,垫板正面中部设有环形凸起,垫板背面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凸起与环形凹槽相对应。

车厢包括主车厢、副车厢和推移缸,副车厢与主车厢滑动联接,推移缸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板和副车厢铰接。

履带由若干个依次铰接的履带板组成,履带板包括履带板主体和延长板,履带板主体上设有诱导耳,延长板与履带板主体插接并通过连接件固定,通过延长板增加履带板主体的长度。

所述履带板主体一端设有开口插槽,延长板上设有与该开口插槽配合的插块;所述连接件为挡板,挡板设置在开口插槽处,用于封堵开口插槽,挡板通过螺栓与履带板主体联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支腿机构与履带架之间为可拆卸联接方式,可以根据需要将支腿机构与履带架联接,这样在保证正常使用的同时,可以减轻整车的重量。支撑臂的两端分别与主支腿和副支腿联接,支撑臂、主支腿和副支腿之间形成框型结构,可以避免在安装时,支撑臂一头下沉,方便安装。

车架后端设有举升装置,举升装置与车厢联接,可以根据需要将车厢抬起,从而增加车厢内物品与底面的离地距离,减少或避免触地现象的发生。车厢采用采用可伸缩车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伸长或缩短。

履带板主体通过可拆卸方式联接有延长板,可以根据工作环境的需要安装或拆除延长板,相当于可以调节整体履带的宽度,提高对工作环境的适应性。并且增加宽度后也增大了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了防滑性能。延长板上设有防滑刺,可以进一步增加抓地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举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滑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托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支腿机构安装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紧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垫板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垫板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履带板的主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履带板的后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履带板的分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履带板的分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履带板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防滑刺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车架,2为行走机构,200为履带架,2000为插槽,3为车厢,300为主车厢,301为副车厢,302为推移缸,4为举升装置,400为举升缸,401为连接板,5为支腿机构,500为支撑臂,501为主支腿,502为副支腿,6为垫板,600为环形凸起,601为环形凹槽,7为自卸缸,8为托座,9为滑轨,10为滑槽,11为履带板,110为履带板主体,111为延长板,112为诱导耳,113为连接件,114为开口插槽,115为插块,116为防滑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3、7、8、11、12所示,一种野外作业车底盘,包括车架1以及设置在车架1两侧的履带行走机构2,履带行走机构2包括履带架200以及设置在履带架200上的驱动轮、支重轮、引导轮、负重轮和履带,履带包绕在驱动轮、支重轮、引导轮和负重轮外,负重轮联接有扭杆悬挂。通过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扭杆悬挂,可以有效提升该底盘的减震性能,便于在野外等恶劣路况下作业;当然,还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其它悬挂进行代替。

车架1后端设有举升装置4,举升装置4包括举升缸400和连接板401,举升缸400的两端分别与车架1和连接板401固定联接。通过举升缸400的伸缩推动连接板401纵向移动。

车厢3底部与连接板401铰接,车厢3与车架1之间设置有自卸缸7,自卸缸7的两端分别与车架1和车厢3铰接;通过自卸缸7的伸缩推动车厢3旋转。

在运输较长物品时,举升缸400伸长,将车厢3后端顶起,自卸缸7根据情况也相应伸缩。车厢3后端抬起后,可以有效避免触底现象的发生。

履带行走机构中的履带架200与车架1联接,各履带架200外侧分别设有两个支腿机构5,支腿机构5包括支撑臂500、主支腿501和副支腿502,支撑臂500的两端分别与主支腿501和副支腿502联接,副支腿502可位于支撑臂500的插接端处;安装时,将支撑臂500的一端插入履带架200上设置的插槽2000内,由于支撑臂500、主支腿501和副支腿502之间联接后形成框型结构(n字型),可以避免插接端下沉,方便安装。同时,通过副支腿502可对插接处进行支撑。

履带由若干个依次铰接的履带板11组成,履带板11包括履带板主体110和延长板111,履带板主体110上设有诱导耳112,延长板111与履带板主体110插接并通过连接件113固定,通过延长板111增加履带板主体110的长度。需要增加履带整体宽度时,先将延长板111与履带板主体110进行插接,插接后通过连接件113进行固定,防止松动脱离;反之,依次将连接件113、延长板111拆除即可。

连接件113的主要作用是进行插接后的固定,因此其可以采用插销、螺栓等部件,插销或螺栓依次穿过延长板111与履带板主体110的连接处,防止延长板111分离拔出。

进一步,如图3所示,车厢3包括主车厢300、副车厢301和推移缸302,副车厢301与主车厢300滑动联接,推移缸302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板401和副车厢301铰接,主车厢300的后端与连接板401铰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多种结构设置实现副车厢301与主车厢300的滑动联接,如图4所示,在主车厢300两侧分别设置滑轨9,副车厢301分别设有相应的滑槽10。

通过推移缸302的伸缩推动副车厢301沿着主车厢300滑动,从而起到调节车厢3整体长度的作用;在运输较长物品时,推移缸302伸长,使得副车厢301向外移动,使得整体车厢3的长度增加。车厢3长度的增加,可以减少运输物品处于悬空部分的长度。

进一步,推移缸302可以与副车厢301平行设置;但优选采用倾斜设置,其与副车厢301底面形成夹角。采用倾斜设置时,副车厢301、推移缸302、连接板401之间可以形成三角形,从而提高整体的稳定性。

进一步,行走机构2可以采用轮式行走机构或履带式行走机构,优选采用履带式行走机构。

进一步,如图5和6所示,车架1上固定有与连接板401联接的托座8,通过托座8对连接板401进行支撑。当车厢3下降后,连接板401与托座8接触,托座8在起到支撑作用的同时,还可以起到限位作用,避免油缸过度回缩,具有保护效果。

进一步,如图8所示,插接后,为了防止支撑臂500的一端意外从插槽2000内拔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插接处设置相应的紧固件,通过紧固件进行固定;紧固件最简单的可采用螺栓,螺栓依次穿过插槽2000和支撑臂500,并在其穿出端部旋上螺母;插槽2000和支撑臂500上均设有相应的通孔。

进一步,如图9和10所示,主支腿501和/或副支腿502底部设有垫板6,垫板6正面中部设有环形凸起600,支腿底部位于该环形凸起600内。

垫板6在支腿底部起到重要的作用,垫板6使用后需要收集放置,通常是摞起来,由于垫板6与垫板6之间没有任何限制,容易歪斜,不容易放置。通过在垫板6背面设有环形凹槽601,且环形凹槽601与环形凸起600的位置、形状相对应;位于下方垫板6的环形凸起600可以嵌入上方垫板6的环形凹槽601内,通过环形凸起600与环形凹槽601的配合,可以有效避免垫板6放歪。

进一步,环形凸起600的形状优选为方形,即为方环形凸起600,当然也可圆形;环形凹槽601的形状与环形凸起600的形状相对应。

进一步,垫板6中部设有防滑纹。

进一步,垫板6设有提手或通孔。

进一步,如图13至15所示,履带板11一端设有开口插槽114,延长板111上设有与该开口插槽114配合的插块115;延长板111上的插块115通过开口插槽114的开口处插入开口插槽114内,然后通过挡板封堵开口插槽114的开口处,使得插块115被限制在开口插槽114内,防止其分离拔出。挡板通过螺栓件与履带板主体110联接即可。

进一步,挡板背面设有橡胶层,橡胶层与插块115接触。

进一步,开口插槽114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或t字型。插块115的形状也相应的为梯形或t字型。

进一步,如图16所示,延长板111上设有防滑刺116。防滑刺116的形状可以为锥形、锥台形、棱锥形等适宜形状。

上述延长板111可以设有一个或两个,即履带板主体110的内侧和外侧分别联接有一个延长板111,或者仅内侧或外侧设有延长板111,具体可根据实际所需进行安装组合。

上面仅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各种变化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