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挡拉线固定结构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30571发布日期:2020-05-20 03:35阅读:1511来源:国知局
换挡拉线固定结构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换挡拉线固定结构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随着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车辆的nvh(中文名称: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英文名称:noise、vibration、harshness)性能已成为衡量车辆品质的重要指标。

车内噪声是影响乘员的舒适性、语言清晰度、听觉损害程度以及对车外各种音响讯号识别能力的重要因素,是顾客选购车辆的重要评价指标。车身密封性已经成为汽车行业一个非常重视的问题,且车身密封性与汽车nvh性能、汽车空调性能、燃油经济性等密切相关,提升车身密封性能非常重要,车身密封性已经成为车辆对标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衡量车辆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良好的车身密封性对满足乘用舒适性与安全性,对高速静音等乘客能明显感知车辆品质有重要影响,是车辆nvh性能的集中体现。

然而,车辆的换挡拉线需要穿过前围板以伸入到发动机舱内,拉线固定部与前围板的配合具有间隙,会导致前围透声,进而影响车辆的nvh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换挡拉线固定结构,所述换挡拉线固定结构与车身的配合更加紧密,可以提高车身密封性,进而提高车辆的nvh性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换挡拉线固定结构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换挡拉线固定结构包括:车身固定部、拉线固定部,所述车身固定部适于与车身连接,所述车身固定部具有安装孔;所述拉线固定部适于固定换挡拉线,所述拉线固定部适于固定在所述安装孔内并与所述安装孔过盈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挡拉线固定机构,使车身固定部与拉线固定部过盈配合,这样,一方面,可以消除车身固定部与拉线固定部之间的间隙,改善前围透声,从而提高车身密封性,有效地提高车辆的nvh性能;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车身固定部与拉线固定部的连接稳定性,提高换挡拉线在换挡拉线固定结构上的固定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拉线固定部包括:固定部本体;和形成在固定部本体上并朝向所述车身固定部延伸的拉线安装部,所述拉线安装部适于安装所述换挡拉线,所述固定部本体适于与所述车身固定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拉线固定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部本体和所述拉线安装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安装孔过盈配合,所述拉线安装部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连接部的横截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拉线安装部倾斜设置在所述连接部朝向车内空间的表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部本体上还设置有插接件,所述车身固定部上对应设置有插接孔,所述插接件与所述插接孔插接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插接件设置有限位部,所述车身固定部靠近所述插接孔的部分夹设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固定部本体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构造为圆台结构,所述限位部的外径在朝向所述固定部本体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接孔与所述限位部穿过所述插接孔的部分过盈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身固定部包括:朝向所述固定部本体凸出的贴合部和与所述固定部本体间隔设置的插接部,所述贴合部与所述固定部本体的至少部分贴合,所述插接部与所述固定部本体的至少部分间隔设置以限定出插接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换挡拉线固定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挡拉线固定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挡拉线固定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换挡拉线固定结构100,

车身固定部10,贴合部11,安装孔111,插接孔112,插接部12,

拉线固定部20,固定部本体21,拉线安装部22,连接部23,插接件24,限位部241,

插接空间a。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挡拉线固定结构100。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换挡拉线固定结构100包括:车身固定部10、拉线固定部20,车身固定部10适于与车身连接,车身固定部10具有安装孔111;拉线固定部20适于固定换挡拉线,拉线固定部20适于固定在安装孔111内并与安装孔111过盈配合。

具体而言,换挡拉线的一端与车内换挡杆连接,换挡拉线的另一端与发动机舱内的换挡机构(例如:变速器)连接(即换挡拉线需要穿过前围板伸入到发动机舱内),进而通过拉线固定部20固定换挡拉线,并将拉线固定部20固定在车身固定部10上,通过车身固定部10与前围板连接,以实现换挡拉线的固定。

可以理解的是,车身固定部10与拉线固定部20之间可能存在间隙,进而造成前围透声,降低车身密封性以及车辆nvh性能。基于此,本实施例的换挡拉线固定结构100使车身固定部10与拉线固定部20过盈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挡拉线固定机构,使车身固定部10与拉线固定部20过盈配合,这样,一方面,可以消除车身固定部10与拉线固定部20之间的间隙,改善前围透声,从而提高车身密封性,有效地提高车辆的nvh性能;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车身固定部10与拉线固定部20的连接稳定性,提高换挡拉线在换挡拉线固定结构100上的固定效果。

如图2所示,拉线固定部20包括:固定部本体21;和形成在固定部本体21上并朝向车身固定部10延伸的拉线安装部22,拉线安装部22适于安装换挡拉线,固定部本体21适于与车身固定部10连接。

换言之,形成在固定部本体21上的拉线安装部22穿过安装孔111并伸入到车内空间,固定部本体21的至少部分止抵或者贴合在车身固定部10上。这样,拉线固定部20的结构更加合理,通过设置固定部本体21,可以进一步地提高车身密封性。

在图2所示的具体的实施例中,拉线固定部20还包括:设置在固定部本体21和拉线安装部22之间的连接部23,连接部23与安装孔111过盈配合,拉线安装部22的横截面积小于连接部23的横截面积。

由此,一方面,通过连接部23与安装孔111过盈配合,可以有效地消除安装孔111与连接部23之间的配合间隙,从而避免拉线固定部20与车身固定部10之间存在间隙;另一方面,使拉线安装部22的横截面积小于连接部23的横截面积,从而在满足拉线固定部20与车身固定部10的固定稳定效果的前提下,还可以降低拉线固定部20的材料用量,降低拉线固定部20的生产成本。

在图1和图2所示的具体的实施例中,拉线安装部22倾斜设置在连接部23朝向车内空间的表面上。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拉线固定部20的空间占用,使拉线固定部20在车内的布置位置以及空间占用均更加合理。

如图1所示,固定部本体21上还设置有插接件24,车身固定部10上对应设置有插接孔112,插接件24与插接孔112插接配合。具体地,在安装孔111的周向上设置有多个插接孔112,固定部本体21上对应设置有多个插接件24,进而插接件24插入到插接孔112内。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高车身固定部10与拉线固定部2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如图2所示,插接件24设置有限位部241,车身固定部10靠近插接孔112的部分夹设在限位部241与固定部本体21之间。也就是说,插接孔112与限位部241穿过插接孔112的部分过盈配合,限位部241与固定部本体21配合夹持车身固定部10。这样,在提高车身固定部10与固定部本体21的连接稳定性的同时,可以消除插接孔112与插接件24之间的间隙,进一步地提高车身密封性。

进一步地,限位部241构造为圆台结构,限位部241的外径在朝向固定部本体21的方向上逐渐增大。这样,在车身固定部10与拉线固定部20的装配过程中,可以通过限位部241的外周面进行导向,使两者之间的装配更加简单、方便。

在图2所示的具体的实施例中,车身固定部10包括:朝向固定部本体21凸出的贴合部11和与固定部本体21间隔设置的插接部12,贴合部11与固定部本体21的至少部分贴合,插接部12与固定部本体21的至少部分间隔设置以限定出插接空间a。

这样,一方面,使贴合部11与固定部本体21的至少部分贴合,从而可以提高车身固定部10与拉线固定部20的贴合效果,提高两者的连接稳定性以及车身的密封性;另一方面,通过设置插接空间a,使车身固定部10与前围板的配合更加稳定,进而可以提高换挡拉线固定结构100在车身上的固定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换挡拉线固定结构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上述换挡拉线固定结构100,不仅可以提高换挡拉线的固定效果,防止换挡拉线窜动,而且可以提高车身密封性,从而提高车辆的nvh性能,使进入到车内空间的噪声更少,从而提高车辆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