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客车行驶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客车起火应急屏蔽帘系统。
背景技术:
2019年3月22日晚,常长高速湖南省汉寿县境内发生大客车起火燃烧事故,至3月23日,事故造成26人死亡,28人受伤。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后得知,在客车后部起火后,由于火势急速扩散,留给乘客逃生的时间过短。而大多乘客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逃生,以致发生此次悲剧。
针对客车内部起火,传统的解决方法包括在开设正常门的情况下设置发生意外所用的逃生门以及配备灭火器进行灭火。由于火灾迅猛、蔓延扩散速度快的特性、乘客对灭火器的使用不熟悉以及逃生门无法随处设置,致使:一是紧急情况发生后起不到作用,二是当出现紧急状况时火灾迅猛乘客来不及反应,错失逃生的机会。其他解决方法有:设置安全锤在发生意外时乘客通过砸碎玻璃逃生。由于火势快速蔓延以及客车行驶过程周围环境不确定性,显然在发生起火后的应急逃生效果不够明显。另一方面由于乘客过度紧张或者烟雾阻挠等原因,使得乘客不能及时爆破门窗逃生,造成巨大的损失和人员伤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客车起火应急屏蔽帘系统,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客车起火应急屏蔽帘系统,将火与烟气困住在局部范围,从而预留出更多的时间给乘客逃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客车起火应急屏蔽帘系统,包括:感烟式火灾探测器、火灾报警控制器、人体生命探测仪、数据处理器、电控装置和多组屏蔽帘机构;
所述多组屏蔽帘机构在客车车厢内部由后往前依次设置,每组屏蔽帘机构均包含电机、屏蔽帘和固定机构;正常情况下所述屏蔽帘卷起并通过所述固定机构固定在车厢顶部,当发生火灾时,屏蔽帘被手动拉下或被电机驱动降落形成一道屏蔽门,所述屏蔽门平行于车厢的横断面;所述电机也通过所述固定机构固定在车厢顶部;
所述感烟式火灾探测器和人体生命探测仪设置在被所述屏蔽门所分成发若干区域内,且每个区域内均有设置所述感烟式火灾探测器和人体生命探测仪;所述感烟式火灾探测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火灾报警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火灾报警控制器和人体生命探测仪的输出端分别电连接所述数据处理器的输入端,所述数据处理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控装置的输入端,所述电控装置的输出端分别电连接每组屏蔽帘机构电机的控制端。
进一步的,所述屏蔽帘机构的固定机构包括外壳、屏蔽帘支撑杆、空心轴和套筒;所述外壳为空壳,且所述外壳不设底;所述屏蔽帘支撑杆固定在所述外壳内部,所述套筒和空心轴均套在所述屏蔽帘支撑杆的外侧,且所述套筒设置在所述空心轴靠近电机的端部,所述屏蔽帘卷绕在所述空心轴上;所述屏蔽帘机构的电机固定在所述外壳的内壁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套筒键连接,所述套筒带动所述空心轴转动。
进一步的,当客车车厢内部两侧座椅不对称布置时,所述屏蔽帘机构的固定机构还包括万向节,所述万向节与所述空心轴连接,使得所述屏蔽门由平面变为折面。
进一步的,所述屏蔽帘被放下的长度等于或略大于车厢高度,所述屏蔽帘横断面宽度与车厢宽度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屏蔽门所处位置位于座椅空隙之间。
进一步的,
所述感烟式火灾探测器用于识别火灾信号;
所述火灾报警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感烟式火灾探测器识别的火灾信号,显示起火位置,同时发出火灾报警;
所述人体生命探测仪用于探测发生起火时起火区域有无乘客;
所述数据处理器用于根据火灾报警控制器所采集到的火灾具体位置信息和人体生命探测仪所采集到的起火区域是否有人的信息向所述电控装置发出指令;
所述电控装置用于控制每组屏蔽帘机构中屏蔽帘的降落;
所述电机用于驱动屏蔽帘下落。
进一步的,所述火灾报警控制器设置在所述车厢内部,且与驾驶员的仪表盘连接;所述电控装置包括控制每组屏蔽帘机构电机启停的控制开关和自动启动应急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客车车厢发生起火时对火势的蔓延起到阻碍作用,将火势困住在局部区域,避免火势蔓延过快而导致的乘客来不及逃生从而引发的事故,减少客车内人员的伤亡与经济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客车两侧座椅对称设置时客车起火应急屏蔽帘系统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客车两侧座椅不对称设置时客车起火应急屏蔽帘系统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客车起火应急屏蔽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为屏蔽帘被放下后的屏蔽帘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客车起火应急屏蔽帘系统内部构件连接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屏蔽帘,2-第二屏蔽帘,3-第三屏蔽帘,4-第四屏蔽帘,5-第五屏蔽帘,6-第六屏蔽帘,7-前门,8-后门,9-逃生门,10-屏蔽门,11-座位,12-第七屏蔽帘,13-第八屏蔽帘,14-第九屏蔽帘,15-第十屏蔽帘,16-第十一屏蔽帘,17-空心轴,18-电机,19-套筒,20-屏蔽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一种客车起火应急屏蔽帘系统,包括:感烟式火灾探测器、火灾报警控制器、人体生命探测仪、数据处理器、电控装置和多组屏蔽帘机构。
如图1所示,所述多组屏蔽帘机构在客车车厢内部由后往前依次设置,所述多组屏蔽帘机构可设置3-8组,本实施例中设置有6组,且所述屏蔽帘机构之间的间距大致相同。每组屏蔽帘机构均包含电机、屏蔽帘和固定机构。正常情况下所述屏蔽帘卷起并通过所述固定机构固定在车厢顶部,当发生火灾时,屏蔽帘被手动拉下或被电机驱动降落形成一道屏蔽门,所述屏蔽门平行于车厢的横断面,且所述屏蔽帘被放下的长度等于或略大于车厢高度,所述屏蔽帘横断面宽度与车厢宽度相同。优选的,在所述屏蔽帘的两侧和底部分别设有密封胶条,其中所述屏蔽帘两侧的密封胶条可卷绕,所述密封胶条的表面均涂有防火胶,在阻挡火势蔓延的同时,还可以阻挡一定的有害气体。
所述屏蔽帘机构的设置位置应保证所述屏蔽帘被放下的位置在座椅空隙之间,即所述屏蔽门所处位置位于座椅空隙之间,保证屏蔽帘下落时不会被座椅干扰,使其能一降到底。优选的,所述屏蔽帘的底部还设有红外传感器和警报器;所述红外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屏蔽门下方是否有障碍物存在;在检测出所述屏蔽门下方存在障碍物的情况下,触发所述警报器发出警报信息,告知乘客快速将屏蔽门下方的障碍物移开,使屏蔽门完全降落保证屏蔽门的隔断作用。其中所述红外传感器和警报器电连接。
所述感烟式火灾探测器和人体生命探测仪设置在被所述屏蔽门所分成发若干区域内,且每个区域内均有设置所述感烟式火灾探测器和人体生命探测仪。如图5所示,所述感烟式火灾探测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火灾报警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火灾报警控制器和人体生命探测仪的输出端分别电连接所述数据处理器的输入端,所述数据处理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控装置的输入端,所述电控装置的输出端分别电连接每组屏蔽帘机构电机的控制端。其中,所述感烟式火灾探测器用于识别火灾信号;所述火灾报警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感烟式火灾探测器识别的火灾信号,显示起火位置,同时发出火灾报警;所述人体生命探测仪用于探测发生起火时起火区域有无乘客;所述数据处理器用于根据火灾报警控制器所采集到的火灾具体位置信息和人体生命探测仪所采集到的起火区域是否有人的信息向所述电控装置发出指令;所述电控装置用于控制每组屏蔽帘机构中屏蔽帘的降落;所述电机用于驱动屏蔽帘下落。其中,所述感烟式火灾探测器、人体生命探测仪、火灾报警控制器、数据处理器和电控装置在图1和图2中均未示出。
本实施例中数据处理器采用arm9处理器,所述数据处理器通过i/o接口电连接所述电控装置。
如图4所示,所述屏蔽帘机构的固定机构包括外壳、屏蔽帘支撑杆、空心轴17和套筒19,其中外壳和屏蔽帘支撑杆在图4中均未示出。所述外壳为空壳,且所述外壳不设底;所述屏蔽帘支撑杆固定在所述外壳内部,所述套筒和空心轴17均套在所述屏蔽帘支撑杆的外侧,且所述套筒19设置在所述空心轴靠近电机18的端部,所述屏蔽帘20卷绕在所述空心轴上;所述屏蔽帘机构的电机固定在所述外壳的内壁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套筒键连接,所述套筒19带动所述空心轴17转动。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火灾报警控制器设置在所述车厢内部,且与驾驶员的仪表盘连接;所述电控装置包括控制每组屏蔽帘机构电机启停的控制开关和自动启动应急开关。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当客车车厢内部两侧座椅不对称布置时,如图2所示,所述屏蔽帘机构的固定机构还包括万向节,所述万向节与所述空心轴连接,使得所述屏蔽门由平面变为折面。本实施例中在车厢内部设有5组屏蔽帘机构。
实施例3
一种基于客车起火应急屏蔽帘系统的应急屏蔽方法,如图3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当客车发生起火时,感烟式火灾探测器探测到火灾信号并将所述火灾信号传送给火灾报警控制器,由所述火灾报警控制器显示起火位置并发出火灾报警。同时所述火灾报警控制器还将起火位置显示在驾驶员仪表盘上,从而车内驾驶员或乘客迅速感知到起火的位置。
步骤2,由驾驶员或安全员引导乘客迅速转移,待乘客迅速转移至车厢内相对安全的位置时,手动拉下屏蔽帘或由驾驶员操纵控制开关通过电控装置将控制信号传递给起火位置附近屏蔽帘机构电机的控制端,所述电机驱动屏蔽帘快速降落,形成一道或多道屏蔽门,达到将火和烟气困住在局部区域,预留出更多时间给乘客逃生目的。
步骤3,火势和烟气被困在局部区域,乘客逃生的时间大大增加,在驾驶员以及安全员的疏导下,乘客从有次序的正常门、逃生门或者使用安全锤砸碎玻璃进行逃生。
其中,步骤2中,当经过一定时间t,如30s后,若屏蔽门没有被启动,则自动启动应急开关对每组屏蔽帘机构进行控制:由感烟式火灾探测器探测火灾的具体位置,同时人体生命探测仪检测起火区域是否有人;所述感烟式火灾探测器和人体生命探测仪将所探测到的火灾信息和火灾区域有无乘客的信息发送至数据处理器,数据处理器根据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判定;当数据处理器判定起火区域有人时,则不对电控装置发出指令,屏蔽帘此时不降落;当数据处理器判定屏蔽帘所围成区域内发生火灾且火灾区域内没有人时,则向电控装置发出控制相应屏蔽帘的降落指令。
如图1中所示,所提供的客车起火应急屏蔽帘系统中,共设置有6组屏蔽帘机构,这6组屏蔽帘机构将客车车厢分为7个区域:一区域、二区域、三区域、四区域、五区域、六区域、七区域。一区域发生火灾,则第一屏蔽帘1降落;二区域发生火灾,则第二屏蔽帘2和第三屏蔽帘3降落;三区域发生火灾,则第三屏蔽帘3和第四屏蔽帘4降落;四区域发生火灾,则第四屏蔽帘4和第五屏蔽帘5降落;五区域发生火灾,则第五屏蔽帘5和第六屏蔽帘6降落;七区域发生火灾,则第六屏蔽帘6降落。
如图2所示,所提供的客车起火应急屏蔽帘系统中,共设置有5组屏蔽帘机构,这5组屏蔽帘机构将客车车厢分为6个区域:八区域、九区域、十区域、十一区域、十二区域、十三区域。八区域发生火灾,则第七屏蔽帘12降落;九区域发生火灾,则第七屏蔽帘12和第八屏蔽帘13降落;十区域发生火灾,则第八屏蔽帘13和第九屏蔽帘14降落;十一区域发生火灾,则第九屏蔽帘14和第十屏蔽帘15降落;十二区域发生火灾,则第十屏蔽帘15和第十一屏蔽帘16降落;十三区域发生火灾,则第十一屏蔽帘16降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