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防撞增加浮力的保护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31533发布日期:2020-04-17 19:27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防撞增加浮力的保护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陆两栖作战车辅助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防撞增加浮力的保护板。



背景技术:

水陆两栖作战车作为重要的作战武器,在水中能够如何达到高效稳定的行进速度,在战略意义和实际作战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一般水陆两用装甲车辆的装甲都较薄,装甲车的车体干脆就是铝合金焊接结构,为保证良好的浮力,车辆密封性能尤为重要,所以一般水陆水陆两栖作战车的通气口等均开在车顶,行进速度一般,不能满足快速转移登陆的需求;

而且水陆两栖作战车造价昂贵,在具体使用过程中,水陆两栖作战车在进入和驶出运输舰时候容易和侧壁或者前方后方的水陆两栖作战车发生碰撞,虽然水陆两栖作战车的外壳坚硬,但是常与外界格挡物碰撞仍然会对水陆两栖作战车外表面身躯造成损坏,而且海上的波浪大,运输船在行进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倾斜和摇晃,水陆两栖作战车之间也容易发生滑动碰撞,对表面造成损伤甚至影响震动内部器械,影响功能,造成非战损失;

低密度聚乙烯又称高压聚乙烯,常缩写为ldpe。呈乳白色,无味、无臭、无毒,表面无光泽的蜡状颗粒。密度为0.91g/cm3-0.93g/cm3,是聚乙烯树脂中最轻的品种。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延伸性、电绝缘性、透明性、易加工性和定的透气性。其化学稳定性能较好,耐碱、耐一般有机溶剂,可以作为本发明的重要组成材料。聚氯乙烯pvc有较好的电气绝缘性能,可作低频绝缘材料,化学稳定性高,使用温度一般在-15~55度之间。pu发泡剂一般发泡后,可以达到每千克发泡剂产生20-40立方米,即pu发泡后的密度一般在1/40kg-1/20kg每立方米,重量十分轻盈,作为填充物可以极大地降低重量。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尤其是提供一种能够增加浮力、提高水陆两栖作战车行进速度,提高行进稳定性,抗震、可拆卸更换的保护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市场现有的水陆两栖作战车使用时会与运输舰碰撞、海上行进速度不稳,行进速度慢,提供了一种能够减少水陆两栖作战车与外界碰撞时的冲击力,同时提高水陆两栖作战车自身浮力、行进速度,行进稳定性,可拆卸更换的保护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防撞增加浮力的保护板,包括:塑料板,设置在塑料板上的固定孔和注入孔。所述固定孔至少为两个并贯穿塑料板正反面;所述注入孔位于塑料板侧面上。

作为优选,所述塑料板内部为中空结构;固定孔对称设置,包括容纳部和穿透部,固定孔两侧为容纳部,穿透部将两容纳部连接,所述容纳部直径大于穿透部直径。

作为优选,所述塑料板为采用聚乙烯ldpe线性制成的长方体状,所述塑料板长1000mm、宽600mm、高150mm,内部填充有发泡剂。

作为优选,所述发泡剂为pu发泡剂。

作为优选,所述穿透部内侧壁上设有内螺纹。

作为优选,所述容纳部为圆形。

作为优选,所述容纳部分设为方形或多边形。

作为优选,所述注入孔包括注入孔外侧、注入孔内侧和将注入孔内侧密封的堵头,所述注入孔外侧直径大于注入孔内侧直径,所述注入孔与塑料板内部中空部分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堵头采用pvc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孔设置为六个,塑料板上下两侧各均匀分布三个,所述注入孔设置为两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所提供的保护板固定于水陆两栖作战车外壳侧壁上,保护板由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性制成,整体的密度小,保护板内部中空,保护板内部填充有pu发泡剂,pu发泡剂使保护板整体重量进一步降低,而不会增加水陆两栖作战车的负载,保护板整体重量比水轻,排水量增加,浮力较大,在固定到水陆两栖作战车身躯两侧后,不仅能起到增加稳定的作用,防止侧翻,提高抗击风浪的能力,而且也在水陆两栖作战车在水中行进时能够提高水陆两栖作战车自身的浮力,装备后能够有效降低水陆两栖作战车在水中的吃水深度,同等输出功率下,水陆两栖作战车的重量减轻,提升水陆两栖作战车行进速度,提高了水陆两栖作战车的灵活性,综合提高了水陆两栖作战车在趟水时的应变速度,在运输舰艇投放水陆两栖作战车后,水陆两栖作战车速度增加,且节省能耗,缩短水陆两栖作战车的登陆时间;

由于保护板内为pu泡沫材料,使得保护板有较强的弹性和缓冲作用,多个保护板在固定到水陆两栖作战车身躯两侧后,在水陆两栖作战车运输和上下运输舰的过程中起到保护作用,当水陆两栖作战车与外界有碰撞时,保护板能够起到缓冲作用,减少碰撞对水陆两栖作战车身躯带来的损坏,也能够使水陆两栖作战车在行驶上下舰艇过程中相互身躯不会直接接触,表面器材和外壳不会被刮花、损坏。因此本实用新型在安装后能够减少水陆两栖作战车身躯与外界的撞击力度、提高水陆两栖作战车自身的浮力并能够对水陆两栖作战车升水陆两栖作战车行进速度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部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固定孔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注入孔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塑料板1;发泡剂11;固定孔2;容纳部21;穿透部22;注入孔3;注入孔外侧31;注入孔内侧32;堵头3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防撞增加浮力的保护板,其结构特征在于包括:塑料板1和设置在塑料板上的固定孔2和注入孔3。

如图2所示,塑料板1采用聚乙烯lldpe线性制成的长方体状结构,内部中空从注入孔2填充有发泡剂11,发泡剂11为pu发泡剂,塑料板1长1000mm、宽600mm、高150mm。

如图3所示,固定孔2对称设置,包括容纳部21和穿透部22,固定孔两侧为容纳部21,穿透部22将两容纳部21连接,所述容纳部21直径大于穿透部22直径,穿透部22内侧壁上设有内螺纹。容纳部21为圆形、方形或多边形,固定孔至少为两个并贯穿塑料板正反面,优选为六个塑料板正反面上下各三个。注入孔位于塑料板侧面上。

如图4所示,注入孔3包括注入孔外侧31、注入孔内侧32和将注入孔内侧密封的堵头33,所述注入孔外侧31直径大于注入孔内侧32直径,所述注入孔3与塑料板内部中空部分连接,堵头33采用pvc材料制成。注入孔3设置为两个。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板内部采用中空状结构,打开塑料板侧面的堵头后从注入孔填充pu发泡剂,盖上堵头密封注入孔,发泡剂在塑料板内侧充分发泡并填充满塑料板。使用时从固定孔通过螺丝组件将保护板固定到水陆两栖作战车身躯外部。保护板为长方体形可以紧密连接并排覆盖在水陆两栖作战车身躯的左右两侧壁部和后部。拆卸时将螺丝组件取下,从而将保护板从水陆两栖作战车身躯周边取下。保护板内部填充的发泡剂充分发泡后降低保护板重量的同时会大大保护板的浮力,并且经过发泡剂的发泡形成的孔状物质能够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增加保护板的防震效果。固定孔的设置不仅方便保护板的安装,进一步地固定孔中的容纳部可以容纳螺母使螺母不会漏出保护板平面,安装后水陆两栖作战车行走过程中不容易刮碰到外界格挡物,减少水陆两栖作战车运行时与外界的摩擦阻力。注入孔采用相同的形状设置方便每块保护板的紧密接触。

保护板固定于水陆两栖作战车外壳侧壁上,保护板由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性制成,整体的密度小,保护板内部中空,保护板内部填充有pu发泡剂,pu发泡剂使保护板整体重量进一步降低,在固定到水陆两栖作战车身躯两侧后,不仅能起到增加稳定的作用,防止侧翻,提高抗击风浪的能力,而且也在水陆两栖作战车在水中行进时能够提高水陆两栖作战车自身的浮力,装备后能够有效降低水陆两栖作战车在水中的吃水深度,同等输出功率下,水陆两栖作战车的重量减轻,提升水陆两栖作战车行进速度,提高了水陆两栖作战车的灵活性,综合提高了水陆两栖作战车在趟水时的应变速度,在运输舰艇投放水陆两栖作战车后,水陆两栖作战车速度增加,且节省能耗,缩短水陆两栖作战车的登陆时间;

具体实施例:将本保护板产品共12块板,分别固定于某07b型水陆两栖作战车左右侧壁及前后部,投放至水中后,有效吃水水位提升至少10厘米,航行行进速度可达到21海里/小时,相比于同型号水陆两栖作战车,未装备本保护板产品,平均速度为12-13海里/小时。在保持原有动力、输出功率的情况下,仅需要将本产品固定在水陆两栖作战车侧边,降低吃水深度,抬升车体,降低风浪将水陆两栖作战车打翻的风险,同时增加了战车的航行速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