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座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一种带有保健功能的座椅。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座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汽车座椅不够舒适,长时间乘坐后容易出现腰酸背痛等问题。目前市售的带有保健功能的汽车座椅常用的按摩装置为气囊,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的按摩装置只能针对腰部、肩部等进行大范围的按摩,与人体结构不够贴合,无法精确控制按摩部位;
2、现有的按摩装置的气囊为联动设计,一但开启即所有气囊启动,无法实现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3、现有的按摩座椅的功能单一,只能针对腰部、肩部等进行大范围按摩缓解肌肉僵硬,没有其他保健功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保健功能的座椅,其包括以下部件:
座椅主体,所述座椅主体包括座椅靠背;
若干个可充放气的气袋,其呈阵列式设置在所述座椅靠背上,每个所述气袋独立地连接到充气单元,至少两个所述气袋的伸缩行程不同,所述气袋以所述座椅靠背的中轴线为对称轴,呈对称布置,所述气袋的布置位置包括所述对称轴;
控制单元,与所述充气单元连接,用来单独控制每个所述气袋的充放气。
其中,所述气袋的伸缩行程指所述气袋充气和放气过程的伸缩行程。
用户坐在所述座椅上时,保持脊椎与所述座椅靠背的中轴线对齐。至少两个所述气袋的伸缩行程不同,所述气袋的伸缩行程根据其设置位置而定。例如,与人体颈椎和腰椎部位相对应设置的所述气袋的伸缩行程大于与人体胸椎部位相对应设置的所述气袋的伸缩行程。
优选地,所述气袋的数量至少为六个,所述对称轴每侧至少三个所述气袋。优选地,上述三个所述气袋分别设置在人体相对应的颈椎、胸椎、腰椎的两侧部位,且设置在人体相对应的胸椎的两侧部位的气袋的伸缩行程最小。
优选地,所述气袋的设置方式包括以下三种:
第一种设置方式如下:
所述对称轴每侧设置从上到下一个上部气袋和四个中部气袋,所述上部气袋比所述中部气袋更靠近所述对称轴;
其中,所述上部气袋设置在所述座椅靠背的上部,距离所述座椅靠背的上边缘0~40mm且距离所述对称轴55-75mm;
四个所述中部气袋与所述对称轴距离均为60~120mm,最顶端的所述中部气袋的伸缩行程最小,且其距离所述上部气袋30-90mm,相邻所述中部气袋之间的距离为20~40mm,最底端的所述中部气袋距离所述座椅靠背的下边缘15~40mm;
第二种设置方式如下:
所述对称轴每侧设置从上到下五个中部气袋,五个所述中部气袋与所述对称轴距离均为60~120mm,其中从顶端起第二个所述中部气袋的伸缩行程最小,最顶端的所述中部气袋距离所述座椅靠背的上边缘40~60mm,相邻所述中部气袋之间的距离为20~40mm,最底端的所述中部气袋距离所述座椅靠背的下边缘15~40mm;
第三种设置方式如下:
所述对称轴每侧从上到下设置五个中部气袋,所述对称轴上设置4个中心气袋;
其中,五个所述中部气袋与所述对称轴距离均为80~120mm,其中从顶端起第二个所述中部气袋的伸缩行程最小,最顶端的所述中部气袋距离所述座椅靠背的上边缘40~60mm,相邻所述中部气袋之间的距离为20~40mm,最底端的所述中部气袋距离所述座椅靠背的下边缘15~40mm;
4个中心气袋沿所述对称轴等间距布置,所述间距为30~50mm,最顶端的所述中心气袋距离所述座椅靠背的上边缘10~20mm,当所述中部气袋和中心气袋全部伸展时,所述中部气袋外缘与所述中心气袋外缘的横向距离为15~30mm。
优选地,所述气袋的第四种设置方式为:
所述对称轴每侧设置五个气袋,从上到下依次为第一气袋、第二气袋、第三气袋、第四气袋、第五气袋,其中第二气袋的伸缩行程最小,所述第一气袋、第三气袋、第四气袋与所述对称轴距离相同,所述第二气袋、第五气袋与所述对称轴距离相同,所述第一气袋比所述第二气袋更靠近所述对称轴,所述气袋之间的横向距离均小于60cm。
气袋的第四种设置方式,根据人体进行瑜伽体式时,激活的目标肌肉所在的位置而确定。所述第一气袋更靠近所述对称轴设计,使得所述第一气袋更贴合肩部肌肉。
上述四种气袋的设置方式中,所述对称轴两侧的气袋设置,对应人体的膀胱经;所述对称轴上的气袋设置,对应人体的督脉。
膀胱经上达头面,中布躯干,下抵腿足,是十二正经中循行路径最长、循行部位最广泛,腧穴数量最多、联系脏腑组织最多、涉及病症最广泛的一条经脉。调节膀胱经经气可调和五脏、顺气安神,有效缓解疲劳综合征躯体疲劳和脑力疲劳症状。背俞穴是指位于足太阳膀胱经背部循行第一侧线与脏腑相关的十二对腧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腰背部的特定穴位。调节背俞穴经气可以对脏腑有多种治疗效果,如改善心肺功能、胃肠道功能、泌尿系统功能等。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带有保健功能的座椅的操作方法,其使用上述四种设置方式的座椅模拟中医按摩,所述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用户坐在所述座椅上,保持脊椎与所述座椅靠背的中轴线对齐,然后选择性的控制部分或者全部所述气袋,使所述气袋进行循环地充气和放气操作,以在所述用户身体的特定穴位上循环施加作用力,模拟中医按摩操作;
优选地,所述气袋的每次充气操作分为若干次间歇充气完成,以便模拟所述作用力的强度变化;
优选地,所述气袋的每次放气操作分为若干次间歇放气完成,以便模拟所述作用力的强度变化;
优选地,每两个所述气袋循环地充气和放气操作同步或者不同步。
上述选择性的控制的所述气袋,根据座椅模拟中医按摩时的按摩方法需要激活的人体目标穴位所在的位置而确定。
其中,其使用上述第三种设置方式的座椅模拟中医按摩的疗效对使用上述第一种、第二种设置方式的座椅模拟中医按摩的效果较强。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也提供一种带有保健功能的座椅的操作方法,其使用上述第四种设置方式的座椅进行瑜伽体验,所述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用户坐在所述座椅上,保持脊椎与所述座椅靠背的中轴线对齐,然后选择性的控制部分或者全部所述气袋,使所述气袋进行充气,并在所述用户身体的特定肌肉上施加作用力,帮助所述用户体验所述瑜伽动作。
优选地,所述开启过程,逐个开启所述气袋,或者以若干个气袋为一组,逐组开启所述气袋,以帮助所述用户的不同身体部位逐步体验特定的瑜伽动作。
优选地,所述气袋的充气操作分为若干次间歇充气完成,以便模拟所述作用力的强度变化。
优选地,每两个所述气袋循环地充气和放气操作同步或者不同步。
上述选择性的控制的所述气袋,根据用户想要体验的瑜伽动作激活的目标肌肉所在的位置而确定。
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第一方面所述的座椅用于模拟中医按摩和进行瑜伽体验的用途。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座椅内至少两个气袋的伸缩行程不同,与人体颈椎和腰椎部位相对应设置的所述气袋的伸缩行程大于与人体胸椎部位相对应设置的所述气袋的伸缩行程,气袋充气后可以与人体脊椎结构贴合,可以精确控制按摩部位。
2、本座椅通过设置独立充气单元控制的气袋,可以根据需求逐个或逐组启动气袋,可以实现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气袋每次充气、放气操作分为若干次间歇操作完成,以便模拟所述作用力的强度档位变化。
3、本座椅的气袋的设置方式对应人体的督脉和膀胱经中的特定穴位,并且通过控制特定位置气袋的开启与关闭,可以针对特定的治疗需求,模拟特定的中医按摩方法。
4、本座椅的第四种气袋的设置方式对应人体的特定肌肉,本座椅通过设置独立充气单元控制的气袋,可以根据需求逐个或逐组启动气袋,可帮助所述用户体验特定的瑜伽动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2中模拟中医按摩操作对应的开启气袋的图案化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4中模拟中医按摩操作对应的开启气袋的图案化示意图。
图3实施例6瑜伽动作牛面式及其对应的开启气袋的图案化示意图。
图4实施例6瑜伽动作半鱼式及其对应的开启气袋的图案化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气袋的第一种设置方式,中间为所述对称轴。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气袋的第二种设置方式,中间为所述对称轴。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气袋的第三种设置方式,中间为所述对称轴。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气袋的第四种设置方式,中间为所述对称轴。
图9为人体脊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实施例1
一种带有保健功能的座椅,其包括以下部件:
座椅主体,所述座椅主体包括座椅靠背;
若干个可充放气的气袋,其呈阵列式设置在所述座椅靠背上,每个所述气袋独立地连接到充气单元,至少两个所述气袋的伸缩行程不同,所述气袋以所述座椅靠背的中轴线为对称轴,呈对称布置,所述气袋的布置位置包括所述对称轴;
控制单元,与所述充气单元连接,用来单独控制每个所述气袋的充放气。
所述对称轴每侧设置五个中部气袋,所述对称轴上设置4个中心气袋;
其中,五个所述中部气袋与所述对称轴距离均为80mm,最顶端的所述中部气袋的伸缩行程最小,其距离所述座椅靠背的上边缘40mm,相邻所述中部气袋之间的距离为20mm,最底端的所述中部气袋距离所述座椅靠背的下边缘15mm;
4个中心气袋沿所述对称轴等间距布置,所述间距为30mm,最顶端的所述中心气袋距离所述座椅靠背的上边缘10mm,当所述中部气袋和中心气袋全部伸展时,所述中部气袋外缘与所述中心气袋外缘的垂直距离为15mm。
实施例2
一种带有保健功能的座椅的操作方法,其使用上述实施例1的座椅模拟中医按摩,所述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用户坐在所述座椅上,保持脊椎与所述座椅靠背的中轴线对齐,然后选择性的控制部分所述气袋,使所述气袋进行循环地充气和放气操作,以在所述用户身体的特定穴位上循环施加作用力,模拟中医按摩操作。
以下对按摩动作进行举例说明,开启的气袋即为图中深色填充的气袋。
按图1中,用户坐在所述座椅上,保持脊椎与所述座椅靠背的中轴线对齐,选择性的控制深色填充的气袋,使所述气袋进行充气,在所述用户身体的对应穴位上施加作用力,模拟中医按摩操作。首先开启的气袋见图1a中的深色填充的气袋,开启过程为一次性完成充气,充气完成后保持3秒再放气,然后开启图1b中深色填充的气袋,重复上述充放气操作,然后开启图1c中深色填充的气袋,再重复上述充放气操作。此为一个循环,用户可在所述座椅的控制单元内设置循环次数。
上述按摩方法属于背部同节段腧穴临床配伍方法,对肠鸣、泄泻、肾虚腰痛等有治疗作用。
实施例3
一种带有保健功能的座椅,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为所述的座椅上气袋的设置方式,气袋的设置方式如下:
所述对称轴每侧设置五个中部气袋,五个所述中部气袋与所述对称轴距离均为60且平行于所述对称轴排列,其中从顶端起第二个所述中部气袋的伸缩行程最小,最顶端的所述中部气袋距离所述座椅靠背的上边缘40mm,相邻所述中部气袋之间的距离为20mm,最底端的所述中部气袋距离所述座椅靠背的下边缘20mm。
实施例4
一种带有保健功能的座椅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用户坐在所述座椅上,保持脊椎与所述座椅靠背的中轴线对齐,然后选择性的控制部分所述气袋,使所述气袋进行循环地充气和放气操作,以在所述用户身体的特定穴位上循环施加作用力,模拟中医按摩操作。
以下对按摩动作进行举例说明,开启的气袋即为图中深色填充的气袋。
按图2中,用户坐在所述座椅上,保持脊椎与所述座椅靠背的中轴线对齐,选择性的控制深色填充的气袋,使所述气袋进行充气,在所述用户身体的对应穴位上施加作用力,模拟中医按摩操作。首先开启的气袋见图2a中的深色填充的气袋,开启过程为一次性完成充气,充气完成后保持3秒再放气,然后开启图2b中深色填充的气袋,重复上述充放气操作,然后开启图2c中深色填充的气袋,再重复上述充放气操作,然后开启图2d中深色填充的气袋,再重复上述充放气操作。此为一个循环,用户可在所述座椅的控制单元内设置循环次数。
上述按摩方法属于相表里背俞穴临床配伍方法,对发热咳嗽、咽痛、胸闷伴大便干燥等有治疗作用。
实施例5
一种带有保健功能的座椅,其包括以下部件:
座椅主体,所述座椅主体包括座椅靠背;
若干个可充放气的气袋,其呈阵列式设置在所述座椅靠背上,每个所述气袋独立地连接到充气单元,至少两个所述气袋的伸缩行程不同,所述气袋以所述座椅靠背的中轴线为对称轴,呈对称布置,所述气袋的布置位置包括所述对称轴;
控制单元,与所述充气单元连接,用来单独控制每个所述气袋的充放气。
所述气袋的第四种设置方式为:
所述对称轴每侧设置五个气袋,从上到下依次为第一气袋、第二气袋、第三气袋、第四气袋、第五气袋,其中第二气袋的伸缩行程最小,所述第一气袋、第三气袋、第四气袋与所述对称轴距离相同且平行于所述对称轴排列,所述第二气袋、第五气袋与所述对称轴距离相同且平行于所述对称轴排列,所述第一气袋比所述第二气袋更靠近所述对称轴,所述气袋之间的横向距离均小于60cm。
实施例6
一种带有保健功能的座椅的操作方法,其使用上述实施例3的座椅进行瑜伽体验,所述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用户坐在所述座椅上,保持脊椎与所述座椅靠背的中轴线对齐,然后选择性的控制部分所述气袋,使所述气袋进行充气,并在所述用户身体的特定肌肉上施加作用力,帮助所述用户进一步加深所述瑜伽动作。
以下对几种瑜伽动作进行举例说明,选择性开启的气袋见图中深色填充的气袋。
用户坐在所述座椅上,保持脊椎与所述座椅靠背的中轴线对齐,,选择性的控制图3中深色填充的气袋,使所述气袋进行充气,在所述用户身体的对应肌肉上施加作用力,帮助所述用户体验瑜伽动作牛面式。
开启的气袋见图3中的深色填充的气袋,开启过程为一次性完成充气,充气完成后保持4秒,然后放气。
图4瑜伽动作为半鱼式,激活的特定肌肉为人体中深色部位,开启的气袋见图4中的深色填充的气袋,充放气过程如上所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