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控式且便于调节录像角度的记录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47446发布日期:2020-05-15 16:33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触控式且便于调节录像角度的记录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行车记录仪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触控式且便于调节录像角度的记录仪。



背景技术:

行车记录仪即记录车辆行驶途中的影像及声音等相关资讯的仪器,安装行车记录仪后,能够记录汽车行驶全过程的视频图像和声音,可为交通事故提供证据。喜欢自驾游的人,还可以用它来记录征服艰难险阻的过程。开车时边走边录像,同时把时间、速度、所在位置都记录在录像里,相当“黑匣子”。也可在家用作dv拍摄生活乐趣,或者做为家用监控使用。平时还可以做停车监控,安装行车记录仪,视频资料不可以裁剪,如果裁剪,在责任事故无法提供帮助,现有的行车记录仪大多采用触控屏的设计方式进行触屏使用,操作起来更加快捷。

但是现有的行车记录仪在使用过程中,难以在左右方向上对其进行调节使用,同时当车辆产生震动后,也会对行车记录仪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行车记录仪拆装起来费时费力,影响对其进行维护。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触控式且便于调节录像角度的记录仪,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式且便于调节录像角度的记录仪,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触控式且便于调节录像角度的记录仪,包括行车记录仪、触控屏和安装板,所述行车记录仪的前表面嵌入安装有触控屏,且行车记录仪的外部卡合有卡合组件,所述卡合组件的后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上方连接有第一连接杆,且第二连接杆与第一连接杆的连接处套接有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顶部通过紧固螺栓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内部呈环形开设有螺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套筒、第一限位环、紧固杆、第二限位环和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的顶部螺纹套接有第二套筒,且第一套筒的内部滑动有第一限位环,所述第二套筒的内部滑动有第二限位环,所述第二限位环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紧固杆,所述紧固杆的底端与第一限位环的上表面紧贴。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底端贯穿第二套筒的上表面并与第二限位环的上表面固定,且第一连接杆与第二套筒滑动,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顶端贯穿第一套筒的下表面并与第一限位环的下表面固定,且第二连接杆与第一套筒滑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卡合组件包括第一限位杆、固定板、第一弹簧、固定块、第二弹簧和第二限位杆,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嵌入安装有第一限位杆,且固定板的下表面嵌入安装有第二限位杆,所述固定板的内部中心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第一限位杆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弹簧,且固定块与第二限位杆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板与第一限位杆滑动连接,且固定板与第二限位杆滑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的数量均为两个,且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均为塑料材质的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卡合组件可以方便使用者对行车记录仪进行夹持,一方面方便对其进行拆装,利于维修,另一方面可以起到减震的作用,降低了行车记录仪的损坏;

2、通过调节组件可以方便使用者根据实际需要来带动行车记录仪进行旋转,方便将其移动至理想的摆放区域,提高了行车记录仪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触控式且便于调节录像角度的记录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触控式且便于调节录像角度的记录仪中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触控式且便于调节录像角度的记录仪中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触控式且便于调节录像角度的记录仪中卡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安装板;2、第一连接杆;3、调节组件;4、第二连接杆;5、第一限位杆;6、行车记录仪;7、触控屏;8、第二限位杆;9、固定板;10、卡合组件;11、第一套筒;12、第一限位环;13、紧固杆;14、第二限位环;15、第二套筒;16、第一弹簧;17、固定块;18、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触控式且便于调节录像角度的记录仪,包括行车记录仪6、触控屏7和安装板1,行车记录仪6的前表面嵌入安装有触控屏7,且行车记录仪6的外部卡合有卡合组件10,卡合组件10包括第一限位杆5、固定板9、第一弹簧16、固定块17、第二弹簧18和第二限位杆8,固定板9的上表面嵌入安装有第一限位杆5,且固定板9的下表面嵌入安装有第二限位杆8,固定板9的内部中心固定安装有固定块17,固定块17与第一限位杆5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弹簧16,且固定块17与第二限位杆8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弹簧18,固定板9与第一限位杆5滑动连接,且固定板9与第二限位杆8滑动连接,第一限位杆5和第二限位杆8的数量均为两个,且第一限位杆5和第二限位杆8均为塑料材质的构件,通过卡合组件10可以方便使用者对行车记录仪6进行夹持,一方面方便对其进行拆装,利于维修,另一方面可以起到减震的作用,降低了行车记录仪6的损坏。

在图1和图3中:卡合组件10的后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杆4,第二连接杆4的上方连接有第一连接杆2,且第二连接杆4与第一连接杆2的连接处套接有调节组件3,第一连接杆2的顶部通过紧固螺栓连接有安装板1,安装板1的内部呈环形开设有螺孔,调节组件3包括第一套筒11、第一限位环12、紧固杆13、第二限位环14和第二套筒15,第一套筒11的顶部螺纹套接有第二套筒15,且第一套筒11的内部滑动有第一限位环12,第二套筒15的内部滑动有第二限位环14,第二限位环14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紧固杆13,紧固杆13的底端与第一限位环12的上表面紧贴,第一连接杆2的底端贯穿第二套筒15的上表面并与第二限位环14的上表面固定,且第一连接杆2与第二套筒15滑动,第二连接杆4的顶端贯穿第一套筒11的下表面并与第一限位环12的下表面固定,且第二连接杆4与第一套筒11滑动,通过调节组件3可以方便使用者根据实际需要来带动行车记录仪6进行旋转,方便将其移动至理想的摆放区域,提高了行车记录仪6的稳固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使用者将第一限位杆5向上拉动,将第二限位杆8向下拉动,此时将行车记录仪6放在二者之间,然后松开第一限位杆5和第二限位杆8,此时在第一弹簧16和第二弹簧18的作用下,会带动第一限位杆5和第二限位杆8相对移动,此时通过第一限位杆5和第二限位杆8可以对行车记录仪6进行夹持,当需要对行车记录仪6进行拆卸时,此时使用者将第一限位杆5和第二限位杆8相对拉动即可,此时可以对行车记录仪6进行拆卸,通过卡合组件10可以方便使用者对行车记录仪6进行夹持,一方面方便对其进行拆装,利于维修,另一方面可以起到减震的作用,降低了行车记录仪6的损坏,当需要对行车记录仪6进行左右移动时,此时使用者先将第一套筒11调松,此时紧固杆13和第一限位环12分离,此时使用者可以将行车记录仪6进行左右移动,当移动至适当位置后,再将第一套筒11进行拧紧即可,此时紧固杆13和第一限位环12接触,进而行车记录仪6得以固定,而使用者可以转动行车记录仪6进行前后移动,此时通过安装板1与第一连接杆2之间的紧固螺栓可以起到紧固的作用,通过调节组件3可以方便使用者根据实际需要来带动行车记录仪6进行旋转,方便将其移动至理想的摆放区域,提高了行车记录仪6的稳固性。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