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排气气体发生器充气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67810发布日期:2020-05-08 14:42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排气气体发生器充气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安全气囊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排气气体发生器充气工装。



背景技术:

汽车安全系统的安全气囊中设有气体发生器,以在车辆碰撞时,气体发生器能够产生气体使安全气囊充气后展开,从而保护乘客的安全。

目前饼状气体发生器基本都是单孔排气产品,其充气示意图如图1所示,进气孔和排气孔是同一个孔,在充气时,将产品1-1放在充气定位座1-2里面,tox气液增压缸下行并加压,将产品1-1压紧,使得产品1-1挤压弹性密封圈1-4,形成一个密封空间,此刻充气高压阀打开,高压惰性气体通过焊杆中间的充气孔,peek支撑座上的进气孔进入密封空间,并通过进气孔(产品1-1底部中心孔)进入到产品内部,持续充气到产品内部压力达到6000psi,然后高压充气阀关闭,焊杆上行,通过焊头将破裂盘总成1-3焊接到进气孔外部小平面,焊杆下行,tox气液增压缸上行,整个充气电阻焊接过程结束,破裂盘总成1-3将高压惰性气体封闭在产品内部。

上述单排气产品高压惰性气体在排出时只有一个排气孔,即进气孔和排气孔为同一个孔,如果唯一的排气孔在排气过程中发生堵塞,气体发生器中的高压气体将无法排出,造成汽车安全气囊失效,严重的可能造成人员伤亡。为此市面上出现了一种双排气气体发生器,为了对双排气气体发生器进行充气,需要设计一种与之匹配的充气工装。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背景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双排气气体发生器充气工装。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双排气气体发生器充气工装,用于向上述双排气气体发生器充气,包括支撑体,用于支撑容置所述双排气气体发生器的壳体;焊接件,垂直设置在所述支撑体下方,且与所述双排气气体发生器的进气孔对应设置;密封件,设置在所述支撑体内。

其中,所述支撑体包括同轴设置的上定位座、以及下支撑盘,所述上定位座上开设有用于所述壳体底部嵌入的阶梯槽,所述下支撑盘上开设有与所述阶梯槽连通的通孔,所述密封件设置在所述阶梯槽与通孔形成的空腔内。

优选地,所述空腔内还垂直设置有充气支撑座,所述充气支撑座为中空结构且与进气孔对应设置,所述充气支撑座还竖直开设有用于导气的贯穿孔。

其中,所述密封件包括设置在所述阶梯槽内的弹性密封圈、以及设置在所述通孔内且套设在所述充气支撑座上的密封内圈,所述密封内圈向上延伸至阶梯槽内且与壳体的下表面接触,向下延伸出所述下支撑盘。

其中,所述密封内圈的上表面开设有用于容置破裂片总成的凹槽。

优选地,所述密封内圈呈阶梯状结构,且从与壳体下表面接触处向下直径依次变小。

优选地,所述下支撑盘的外表面还套设有绝缘垫。

其中,所述焊接件包括用于封闭所述进气孔的钢球、用于将所述钢球焊接在进气孔处的焊极、以及焊杆,所述焊杆设置在所述充气支撑座的下方,所述焊极容置在所述充气支撑座内。

优选地,所述焊杆沿其轴向开设有贯穿的充气孔,且焊杆的顶部插入所述充气支撑座的底部,所述焊杆的顶端竖直向下开有用于容置所述焊极底部的阶梯孔,所述阶梯孔与所述充气支撑座的中空结构形成用于容置焊极的腔体。

更优选地,所述充气孔与阶梯孔连通处还开设有水平贯穿孔以供气体穿过所述水平贯穿孔并向上从所述充气支撑座上的贯穿孔流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效果:

为了对开设有两个排气孔的双排气气体发生器充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排气气体发生器充气工装,能够满足双排气气体发生器充气的耐压以及密封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产品以及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现有单孔排气产品及其充气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双排气气体发生器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充气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双排气气体发生器充气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上定位座的主视剖视图;

图6为图4中上定位座的俯视图;

图7为图4中下支撑盘的俯视图;

图8为图7中a-a处剖视图;

图9为图4中充气支撑座的主视剖视图;

图10为图4中充气支撑座的俯视图;

图11为图4中弹性密封圈的主视剖视图;

图12为图4中密封内圈的主视剖视图;

图13为图4中密封内圈的俯视图;

图14为图4中焊极的主视图;

图15为图4中焊极的右视图;

图16为图4中焊极的俯视图;

图17为图4中焊杆的主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现有单孔排气产品的充气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内部的惰性气体在排出时只有一个排气孔,即进气孔和排气孔为同一个孔,如果唯一的排气孔在排气过程中发生堵塞,气体发生器中的高压气体将无法排出,造成汽车安全气囊失效,严重的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市面上出现了一种双排气气体发生器,如图2所示,包括壳体100,所述壳体100的底部开有进气孔101,所述进气孔101位于壳体100底部的中心位置,所述壳体100的底部还开设有两个排气孔102,两个所述排气孔102对称分设在所述进气孔101的两侧,从而避免了现有产品因为只有一个排气孔而容易造成气体发生器内的高压气体无法排出,造成汽车安全气囊失效的问题。

本实施例的双排气气体发生器由于设置了两个排气孔102,排气孔102占据原来单孔产品的弹性密封圈1-4的位置,为此本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与上述双排气气体发生器匹配的充气工装以保证双排气产品的顺利生产。

本实施例提供的充气工装,如图3和4所示,包括用于支撑容置所述壳体100的支撑体、垂直设置在所述支撑体内部且与所述进气孔102对应设置的焊接件、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体内的密封件。

具体的,所述支撑体包括同轴设置的上定位座2、以及下支撑盘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定位座2和下支撑盘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但是并不局限于此。所述上定位座2的具体结构如图5和6所示,其整体呈凸形圆盘状结构,其中心位置开设有用于供所述壳体100底部嵌入的阶梯槽201,所述阶梯槽201贯穿上定位座2的上下表面,所述上定位座2的周向开设有多个环形分布的用于供螺栓插入的第一阶梯孔202。所述下支撑盘3的具体结构如图7和8所示,所述下支撑盘3整体呈倒置的凸形圆盘状结构,其中心位置开设有与贯穿下支撑盘3上下表面的通孔301,所述通孔301与所述阶梯槽201贯通,所述下支撑盘3的周向开设有多个环形分布的用于供螺栓底部穿过的螺纹孔302,所述螺纹孔302的位置与第一阶梯孔202一一对应,且螺纹孔302的内径与第一阶梯孔202底部的内径匹配;所述下支撑盘3上还环形分布有三个用于将整个充气工装固定在设备底座上的固定孔303,所述固定孔303为阶梯孔。本实施例中下支撑盘3采用不锈钢制成,但是并不局限于此。

如图4所示,所述空腔内沿支撑体的轴向设有充气支撑座4,所述充气支撑座4为中空结构且与进气孔101对应设置。所述充气支撑座4的具体结构如图9和10所示,充气支撑座4包括圆柱状本体401,其顶端向上延伸有六角部402,且六角部402的端面为楔面,本实施例中六角部402与圆柱状本体401为一体结构,所述六角部402端面竖直向下开设有四个用于导气的贯穿孔403,四个所述贯穿孔403沿六角部402的周向均匀设置,贯穿孔403确保气体从后述的焊杆602出来后,能够进入密封腔体内。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密封件设置在所述阶梯槽201与通孔301形成的空腔内,其中,所述密封件包括设置在所述阶梯槽201内的弹性密封圈501、以及设置在所述通孔301内且套设在所述充气支撑座4上的密封内圈502,所述密封内圈502向上延伸至阶梯槽201内且与壳体100的下表面接触,向下延伸出所述下支撑盘3,所述弹性密封圈501的具体结构如图11所示。所述密封内圈502的具体结构如图12和13所示,所述密封内圈502外部呈阶梯状结构,且从与壳体1下表面接触的顶部向下直径依次变小,所述密封内圈502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503,凹槽503用于容置破裂片总成,所述凹槽503的底端向下贯通开设有用于供所述充气支撑座4插入的插孔504。另外,如图4所示,所述下支撑盘3的外表面还套设有绝缘垫505,绝缘垫505使整个充气工装和设备基座绝缘,用以电阻焊接后述钢球。

双排气气体发生器由于设置了两个排气孔102,需要在排气孔102处焊接破裂片总成,由于需要焊接两个破裂片总成,导致原充气工装可用空间减小,因此中心充气孔平面面积尺寸缩小,需要将原有的焊接破裂盘总成改为焊接体积更小的钢球来实现封闭高压惰性气体的目的,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焊接件包括用于封闭所述进气孔101的钢球、用于将所述钢球焊接在进气孔101处的焊极601、以及焊杆602,所述焊杆602设置在所述充气支撑座4的下方,且焊杆602的顶部插入所述充气支撑座4的底部,所述焊极601容置在所述充气支撑座4内。

具体的,所述焊极601的结构如图14-16所示,所述焊杆602的结构如图17所示,所述焊杆602沿其轴向开设有充气孔603,所述焊杆602的顶端竖直向下开有用于容置所述焊极601底部的第二阶梯孔604,所述第二阶梯孔604与所述充气孔603贯通,所述第二阶梯孔604与所述充气支撑座4的中空结构形成用于容置焊极601的腔体。所述第二阶梯孔604与所述充气孔603的连接处开设有水平贯穿孔605,由于第二阶梯孔604内安装有焊极601,因此高压惰性气体需要从水平贯穿孔605向外流动,通过充气支撑座4上的贯穿孔403向上进入密封腔体内。

本实施例的充气工装的工作原理是:如图4所示,充气时,将壳体100放在上定位座2的阶梯槽201内,增加tox气液增压缸的输出压力使其下行并加压,将壳体100压紧,使得壳体100挤压弹性密封圈501和密封内圈502,形成一个密封空间,此刻充气高压阀打开,当充气工装和弹性密封圈501的性能满足要求后,往产品内部持续加压到6000psi,然后在进气孔101焊接钢球将高压气体封闭在壳体100内。

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