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内饰部件以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48890发布日期:2020-06-20 14:16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面板、内饰部件以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面板、内饰部件以及汽车。



背景技术:

对于内饰系统的面板而言,通常将面板安装于基体框架上。如图1以及图2所示,例如车门组件,若硬质塑料的注塑成型的面板10,通过其裙边部20安装于作为基体30的钣金件,在车辆行驶中由于路面不平等情况容易导致振动,如图2的区域b所示,面板10的裙边部20与基体30之间将会发生硬接触碰撞,导致在车辆行驶中发出噪音,影响车内人员的体验,同时,也容易导致面板10与基体30由于受到交变的振动载荷而影响其疲劳寿命。

对此,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的解决方法是,如图3以及图4所示,在裙边部20与基体30之间设置毛毡条40或者泡沫条,让两者隔开,利用毛毡条40或者泡沫条来缓冲裙边部20与基体30之间的振动。

但是,对于上述方法,发明人在长期实践中发现,由于裙边部20与基体30之间的间隙较小,且面板本体的边缘的走向存在曲线的形式,毛毡条或泡沫条很难紧贴裙边部,导致加工工艺复杂,同时,也存在毛毡条或泡沫条的局部脱离面板覆盖的空间,影响内饰组件的整体观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饰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方面的一种面板,包括面板本体;以及裙边部,用于与安装面板的基座相接触,缓冲面板与基座的振动;其中,所述裙边部设置于所述面板本体的边缘;其中,所述面板本体与裙边部为一体件。

在所述面板的实施例中,所述面板本体的材料为硬质材料,所述裙边部的材料为软质材料,通过所述软质材料与基座的接触缓冲面板与基座的振动。

在所述面板的实施例中,所述面板本体的材料为硬质注塑材料,所述裙边部的材料为软质注塑材料。

在所述面板的实施例中,所述硬质注塑材料包括abs、ppmd15-20,所述软质注塑材料包括tpe、epdm。

在所述面板的实施例中,所述面板本体包括主体面以及过渡段,所述主体面与过渡段为一体件,所述过渡段位于所述面板本体的边缘,从所述主体面的边缘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为远离所述主体面的边缘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裙边部从所述过渡段远离所述主体面的一端延伸。

在所述面板的实施例中,所述裙边部从所述过渡段远离所述主体面的一端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在所述面板的实施例中,所述面板本体与裙边部通过多次注塑成型加工而成一体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的一种内饰部件,包括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面板。

在所述内饰部件的实施例中,所述内饰部件为车辆的车门板组件,或者所述内饰部件为车辆的仪表板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方面的一种汽车,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内饰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但不限于,通过设置具有缓冲作用、与面板主体为一体件的裙边部,简化了面板以及内饰部件的加工工艺,减少了面板与基体之间的振动;同时,裙边部与面板主体为一体件,避免了采用毛毡条或泡沫条导致的局部脱离而影响内饰部件的整体观感。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为车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图1的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采用毛毡条的车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图3的局部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面板与基体的局部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至图8为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面板二次注塑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公开了多种不同的实施所述的主题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或者实施例。为简化公开内容,下面描述了各元件和排列的具体实例,当然,这些仅仅为例子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例如在说明书中随后记载的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方或者上面形成,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直接联系的方式形成的实施方式,也可包括在第一和第二特征之间形成附加特征的实施方式,从而第一和第二特征之间可以不直接联系。另外,这些公开内容中可能会在不同的例子中重复附图标记和/或字母。该重复是为了简要和清楚,其本身不表示要讨论的各实施方式和/或结构间的关系。

另外,需要理解的是,如“一个实施例”、“一实施例”、和/或“一些实施例”意指与本申请至少一个实施例相关的某一特征、结构或特点。因此,应强调并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在不同位置两次或多次提及的“一实施例”或“一个实施例”或“一替代性实施例”并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某些特征、结构或特点可以进行适当的组合。

下述实施例的面板可设置于内饰部件中,例如设置于汽车的内饰系统的车门板组件,或者仪表板组件等内饰部件。下述实施例以车门板组件作为为例进行描述,但不以此为限。

参考图5至图8,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面板1,包括面板本体2以及裙边部3,裙边部3用于与安装面板的基座4,基座4为钣金件,但不以此为限。裙边部3设置于面板本体1的边缘,与基座4相接触,缓冲面板1与基座4的振动;面板本体2以及裙边部3为一体件。如此设置的有益效果在于,面板主体2与具有缓冲作用的裙边部3为一体件,既降低了面板1与基座4之间的振动,降低了此过程引发的噪音,优化了车内乘坐人员的体验;同时也简化了后续内饰部件例如车门板组件的加工工艺,降低加工成本。具体地,面板本体2所用的材料为硬质材料,裙边部3所用的材料为软质材料,通过软质材料与基座4的接触缓冲振动。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硬质材料具体可以是硬质注塑材料,例如abs塑料(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plasti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ppmd15-20(15%-20%滑石粉改性的聚丙烯(pp)塑料),软质材料具体可以是软质注塑材料,例如epdm(ethylenepropylenedienemonomer,三元乙丙橡胶),tpe(thermoplasticelastomer,热塑性弹性体)等材料。对应地,面板1的成型加工方法采用二次注塑加工得到。二次注塑的过程可参考图6至图8的内容所示,如图6所示,二次注塑成型的装置包括模具型腔5,模具型芯6以及滑块7,首次注塑先在模具型腔5内注射入硬质注塑材料8进行面板本体2的注塑,之后将滑块移开,提供第二次注塑的注塑空间,将软质注塑材料9注射入上述注塑空间中,形成具有缓冲面板与基座的振动作用的裙边部3,如此即实现了由硬质材料制成的面板主体2以及软质材料制成的裙边部3二次注塑,使得面板主体2以及裙边部3为一体件。

继续参考图5,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面板本体2的具体结构的例子可以是,面板本体2包括主体面21以及过渡段22,主体面21与过渡段22为一体件。过渡段22位于面板本体的边缘,从主体面21的边缘沿第一方向l延伸,第一方向l为远离主体面21的边缘所在平面的方向;裙边部3从所述过渡段22远离主体面21的一端221延伸。从以上对面板1的二次注塑工艺介绍可知,过渡段22与主体面21在首次注塑成型中为一体件,成型为一体的面板本体2,裙边部3在过渡段22的基础上进行二次注塑成型,使得裙边部3与面板本体2为一体件构成面板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到,面板本体与裙边部的注塑成型次数不以上述公开的二次注塑成型工艺为限,也可以是更多次的注塑,例如可能需要在裙边部的延伸方向注塑不同的软质注塑材料。

继续参考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裙边部3的具体结构还可以是,裙边部3从过渡段22远离主体面21的一端沿第一方向l延伸。如此设置的有益效果在于,进一步改进了面板1的整体观感。具体原因在于,由于裙边部3以及面板主体2在一体加工时可能存在接缝,例如在二次注塑工艺中,由于裙边部3采用的软质注塑材料与面板主体2采用的硬质注塑材料不同,因此,两者的分界线可能会出现接缝,而裙边部3也沿第一方向l延伸,可以使得面板主体2遮盖可能出现的接缝,保证了内饰部件的观感。裙边部3的延伸长度可以是2mm左右,如此既便于加工,也可以保证较好的缓冲性能以及内饰部件的观感。

综上,采用上述实施例的面板、内饰部件以及汽车的有益效果可以包括,通过设置具有缓冲作用、与面板主体为一体件的裙边部,简化了面板以及内饰部件的加工工艺,减少了面板与基体之间的振动,应用到汽车上时减少了在汽车行驶过程中由于振动造成的噪音,优化了车内人员的乘坐体验;同时,裙边部与面板主体为一体件,避免了采用毛毡条或泡沫条导致的局部脱离而影响内饰部件的整体观感,也提升汽车内人员的乘坐体验。

本实用新型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