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屏安装装置、车辆线路显示装置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48739发布日期:2020-06-20 14:15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显示屏安装装置、车辆线路显示装置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屏安装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屏安装装置、车辆线路显示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公交系统的不断完善,公交线路越来越多,搭乘公交车的乘客也越来越多。在乘坐公交车时,乘客通过公交车的线路号来区分是否是自己所需乘坐的公交车。通常情况下,公交车的线路号显示在车头和车尾,当公交车的前方和后方均停有体型较大的车辆时,从车前或车后赶车的乘客则无法准确看到公交车线路号,增加了乘客寻找所需乘坐车辆的时间,给乘客带来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显示屏安装装置,便于乘客看清所乘车辆的线路,缩短乘客寻找乘坐车辆的时间。

一种显示屏安装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和所述第二固定架错开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架用以安装显示屏;所述第二固定架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架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用于安装在车门上。

上述显示屏安装装置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显示屏安装装置,第二固定架安装在车门上,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错开设置,避免第一固定架和车门之间发生干涉而影响车门的关闭,同时也避免显示屏与车门之间产生摩擦,而影响显示屏的正常使用。在车门打开的过程中,随着车门的转动,第一固定架向与车体侧面垂直的方向伸出,这样即使车头和车尾的线路号被挡住,乘客也能从车体侧面伸出的第一固定架上的显示屏查看到所需乘坐车辆的线路号,缩短乘客寻找乘坐车辆的时间,从而提高乘车效率。此外,还可以避免乘客在站台上来回跑动,减少因跑动带来的慌乱和意外,维持站台的有序性。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架为第一框架,所述显示屏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框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架上设有接线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架还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固定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和所述第三固定板围设形成安装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板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架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架上设有镂空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显示屏安装装置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架和所述第二固定架上。

一种车辆线路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和所述的显示屏安装装置。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车辆线路显示装置,第二固定架安装在车门上,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错开设置,避免第一固定架和车门之间发生干涉而影响车门的关闭,同时也避免显示屏与车门之间产生摩擦,而影响显示屏的正常使用。在车门打开的过程中,随着车门的转动,第一固定架向与车体侧面垂直的方向伸出,这样即使车头和车尾的线路号被挡住,乘客也能从车体侧面伸出的第一固定架上的显示屏查看到所需乘坐车辆的线路号,缩短乘客寻找乘坐车辆的时间,从而提高乘车效率。此外,还可以避免乘客在站台上来回跑动,减少因跑动带来的慌乱和意外,维持站台的有序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为单面显示屏,所述单面显示屏包括透光板、发光器件和线路板,所述发光器件设置在所述线路板上,所述透光板设置在所述发光器件的外侧;或者

所述显示屏为双面显示屏,所述双面显示屏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透光板和第二透光板,所述第一透光板和所述第二透光板之间设有第一发光器件、第二发光器件、第一线路板和第二线路板,所述第一发光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线路板上,所述第二发光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线路板上,所述第一透光板、第一发光器件、第一线路板、第二线路板、第二发光器件和第二透光板依次设置。

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显示屏安装装置。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车辆,第二固定架安装在车门上,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错开设置,避免第一固定架和车门之间发生干涉而影响车门的关闭,同时也避免显示屏与车门之间产生摩擦,而影响显示屏的正常使用。在车门打开的过程中,随着车门的转动,第一固定架向与车体侧面垂直的方向伸出,这样即使车头和车尾的线路号被挡住,乘客也能从车体侧面伸出的第一固定架上的显示屏查看到所需乘坐车辆的线路号,缩短乘客寻找乘坐车辆的时间,从而提高乘车效率。此外,还可以避免乘客在站台上来回跑动,减少因跑动带来的慌乱和意外,维持站台的有序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车门关闭时显示屏安装装置与车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车门打开时显示屏安装装置与车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显示屏安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显示屏安装装置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显示屏安装装置的后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显示屏安装装置的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车辆线路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车辆线路显示装置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固定架,11、第一安装孔,12、接线槽,20、第二固定架,21、第一固定板,22、第二固定板,221、第二安装孔,23、第三固定板,24、连接板,30、安装槽,40、镂空孔,50、显示屏,51、第一透光板,52、第二透光板,53、第一线路板,54、第二线路板,55、电源线,56、第二框架,561、接线端口,60、透气阀,70、角码,80、车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3,一实施例中的显示屏安装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架10和第二固定架20。第一固定架10和第二固定架20错开设置,第一固定架10用以安装显示屏50。第二固定架20包括连接板24,连接板24与第一固定架10连接,第二固定架20用于安装在车门80上。

上述方案提供了显示屏安装装置,第二固定架20安装在车门80上,第一固定架10和第二固定架20错开设置,避免第一固定架10和车门80之间发生干涉而影响车门80的关闭,同时也避免显示屏50与车门80之间产生摩擦,而影响显示屏50的正常使用。在车门80打开的过程中,随着车门80的转动,第一固定架10向与车体侧面垂直的方向伸出,这样即使车头和车尾的线路号被挡住,乘客也能从车体侧面伸出的第一固定架10上的显示屏50查看到所需乘坐车辆的线路号,缩短乘客寻找乘坐车辆的时间,从而提高乘车效率。此外,还可以避免乘客在站台上来回跑动,减少因跑动带来的慌乱和意外,维持站台的有序性。

具体地,第一固定架10和第二固定架20平行设置,相对于第二固定架20,第一固定架10远离车门80设置。连接板24位于第二固定架20靠近第一固定架10的一端,连接板24与第一固定架10连接。第二固定架20安装在车门80的顶部,由于第一固定架10和第二固定架20错开设置,则第一固定架10与车门80之间预留有一定的距离,避免第一固定架10和车门80之间发生干涉而影响车门80的关闭,同时也可以避免因显示屏50与车体之间产生摩擦,而影响显示屏50的正常使用。

上述的连接板24焊接在第一固定架10上,或者连接板24与第一固定架10一体成型。

请参阅图3至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架10为第一框架,第一框架与显示屏50的形状、尺寸相适配,显示屏50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在第一框架内。由于显示屏50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固定架10上,这样便于更换显示屏50。具体地,第一框架包括顶板、底板和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顶板和底板平行且相对设置,两个侧板设置在顶板和底板之间,以围设成上述的第一框架。第一框架上设有第一安装孔11,第一安装孔11内设置有螺丝、螺钉、螺栓等紧固件,通过紧固件将显示屏50安装在第一框架上。

在车门80打开的过程中,随着车门80的转动,第一框架向与车体侧面垂直的方向伸出。由于车门80打开和关闭的次数较多,可以在第一框架的顶板、底板和两个侧壁上均设置第一安装孔11,通过螺丝、螺钉、螺栓等紧固件将显示屏50的顶面、底面和侧面分别固定在第一框架的顶板、底板和侧板上,以将显示屏50牢固地设置在第一框架上。

请参阅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屏50上设有接线端口561,接线端口561上连接有电源线55。通过电源线55电性连接外接电源,为显示屏50供电,从而使显示屏50能够显示车辆的线路号。为了将显示屏50上的电源线55穿出至第一固定架10外,在第一固定架10上设有接线槽12,接线槽12的位置与接线端口561的位置相对应,这样可以减少电源线55的弯折,避免电源线55因长时间弯折而使其内部的导电材料裸露在外,影响车辆线路显示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固定架20上设有夹具,第二固定架20通过夹具安装在车门80上。在车门80打开的过程中,随着车门80的转动,第一固定架10向与车体侧面垂直的方向伸出,这样即使车头和车尾的线路号被挡住,乘客也能从车体侧面伸出的第一固定架10上的显示屏50查看到所需乘坐车辆的线路号,缩短乘客寻找乘坐车辆的时间,从而提高乘车效率。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至图6,第二固定架20还包括第一固定板21、第二固定板22和第三固定板23,第一固定板21与第二固定板22相对设置,第三固定板23设在第一固定板21和第二固定板22的上方,且第三固定板2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板21、第二固定板22连接,第一固定板21、第二固定板22和第三固定板23围设形成安装槽30。通过安装槽30将显示屏安装装置安装在车门80上,第一固定板21位于车门80的正面,第二固定板22位于车门80的背面,第三固定板23位于车门80的顶部。

具体地,连接板24的一端与第一固定架10连接,连接板24的另一端与第一固定板21连接,以确保第一固定架10能够向与车体侧面垂直的方向伸出。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板21、第二固定板22和第三固定板23上设有第二安装孔221,第二安装孔221内设有螺丝、螺栓、螺钉等紧固件,通过螺丝、螺栓、螺钉等紧固件将第二固定架20牢固地安装在车门80上。由于第一固定板21面向乘客,为了不影响车辆的美观,可以将第二安装孔221设置在第二固定板22和/或第三固定板23上,通过螺丝、螺栓、螺钉等紧固将第二固定板22和/或第三固定板23分别固定在车门80的背部和顶部。

请参阅图5,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固定板22上设有第二安装孔221,通过第二安装孔221将第二固定架20牢固地安装在车门80上,同时也不影响车辆的美观。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板21小于第二固定板22的长度(请参阅图3中箭头方向),或者第二固定板22小于第一固定板21的长度,这样不仅可以将显示屏安装装置安装在车门80上,还可以减轻显示屏安装装置的重量。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板21和第二固定板22的长度相等,第一固定板21和第二固定板22对车门80的结合力更大,这样可以更牢固地将显示屏安装装置安装在车门80上。

请参阅图3至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固定架20上设有镂空孔40。由于第二固定架20上设置了镂空孔40,一方面,可以减轻显示屏安装装置的重量,以便于车门80带动显示屏安装装置向与车体侧面垂直的方向伸出;另一方面,便于将电源线55绑定在第二固定架20上,避免电源线55杂乱无章。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板21和第三固定板23上设有镂空孔40。具体地,第一固定板21上设有七个镂空孔40,将扎带穿设在镂空孔40内,通过扎带将电源线55绑定在第二固定架20上,从而避免电源线55杂乱无章;第三固定板23上设有两个镂空孔40。通过在第一固定板21和第三固定板23上设置镂空孔40,可以减轻显示屏安装装置的重量。

请参阅图1和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架10和第二固定架20上设有支撑件。具体地,支撑件固定在第一固定架10、连接板24和第一固定板21上,通过支撑件加固连接第一固定架10和第二固定架20。

具体地,支撑件设有两个,两个支撑件分别设置在第一固定架10、第二固定架20的顶部和底部。上述的支撑件为支撑块或角码70。

请参阅图7和图8,一实施例中的车辆线路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50和上述任意一实施例的显示屏安装装置,显示屏50安装在显示屏安装装置的第一固定架10上,显示屏50用于显示车辆的线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屏50为单面显示屏50。具体地,单面显示屏包括透光板、发光器件和线路板,发光器件的发光面朝向透光板。具体地,发光器件设置在线路板上,透光板设置在发光器件的外侧。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报站器发送信号到中控器,中控器对该信号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至显示屏50上,显示屏50显示当前的线路号。此外,显示屏50通过发光器件来显示的线路号,这样夜晚也能看清显示屏50上的线路号。

具体地,透光板为高透明的亚克力板,采用亚克力板组装而成的显示屏50,其具备透光性能好、颜色纯正、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进一步地,车辆线路显示装置还包括电源模块,电源模块集成在线路板上,电源模块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通过电源线55将电源模块电连接到外接电源上,为发光器件供电,以保证发光器件能够显示车辆的线路号。此外,通过将电源模块集成在线路板上,可以降低显示屏50的厚度,有利于显示屏50的轻薄化。

请参阅图8,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显示屏50为双面显示屏。双面显示屏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透光板51和第二透光板52,第一透光板51和第二透光板52之间设有发光器件和线路板。发光器件包括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线路板包括第一线路板53和第二线路板54,第一发光器件设置在第一线路板53上,第二发光器件设置在第二线路板54上,第一透光板51、第一发光器件、第一线路板53、第二线路板54、第二发光器件和第二透光板52依次设置。具体地,第一发光器件的发光面朝向第一透光板51,第二发光器件的发光面朝向第二透光板52。车辆在运行的过程中,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能够根据报站器和中控器显示当前的线路。

进一步地,车辆线路双面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电源模块和第二电源模块,第一电源模块集成在第一线路板53上,第二电源模块集成在第二线路板54上,第一电源模块和第二电源模块均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具体地,第一电源模块和第二电源模块上电性连接有电源线55,通过电源线55将第一电源模块和第二电源模块电连接到外接电源上,分别为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供电,以保证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能够显示车辆的线路号。由于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相互独立,即使第一发光器件停止显示车辆的线路号,也不影响第二发光器件显示车辆的线路号。此外,由于第一电源模块和第二电源模块分别集成在第一线路板53和第二线路板54上,这样可以降低显示屏50的厚度,有利于显示屏50的轻薄化。

为了降低双面显示屏50的厚度,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双面显示屏50包括第一透光板51和第二透光板52、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第一发光器件朝向第一透光板51,第二发光器件朝向第二透光板52。第一透光板51和第二透光板52之间还设置有第一驱动晶体管和第二驱动晶体管,第一驱动晶体管用于驱动第一发光器件,第二驱动晶体管用于驱动第二发光器件。具体地,第一透光板51、第一驱动晶体管、第一发光器件、第二发光器件、第二驱动晶体管和第二透光板52依次叠加设置,且第一发光器件在第一透光板51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一驱动晶体管在第一透光板51上的正投影,第二发光器件在第二透光板52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二驱动晶体管在第二透光板52上的正投影。由于第一驱动晶体管和第二驱动晶体管设置在显示屏50的中部,第一驱动晶体管和第二驱动晶体管可共用部分膜层,这样可以减少膜层的设置,降低双面显示屏50的厚度。

车辆在运行过程中,报站器获取车辆的运行线路,并发送至中控器,中控器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至显示屏50,使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分别显示当前的线路。在车门80打开的过程中,随着车门80的转动,显示屏50向与车体侧面垂直的方向伸出,这样即使车头和车尾的线路号被挡住,站台上的乘客可从车辆的前方和后方查看显示屏50两侧显示的线路号,缩短乘客寻找乘坐车辆的时间,从而提高乘车效率。此外,可以避免乘客在站台上来回跑动,减少因跑动带来的慌乱和意外,维持站台的有序性。

请参阅图8,在一个实施例中,车辆线路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框架56,透光板、发光器件和线路板依次安装在第二框架56内。通过在透光板、发光器件和线路板的外围设置第二框架56,可以将透光板、发光器件和线路板组合在一起,同时第二框架56可以保护透光板、发光器件和线路板。具体地,第二框架56上设有第一安装孔11,且第二框架56上的第一安装孔11与第一框架上的第一安装孔11的位置相对应,通过螺丝、螺钉、螺栓等紧固件将第二框架56固定在第一框架内,这样便牢固地将显示屏50固定在第一框架内。

请参阅图7和图8,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屏50上设有透气阀60。具体地,在显示屏50的底部设有安装孔,透气阀60螺纹连接或卡扣扣合在安装孔内。显示屏50在工作的过程中,其内的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产生热量,显示屏50内部的气压会增加,从而使显示屏50内外压差失去平衡,缩短显示屏50的使用寿命。通过在显示屏50上设置透气阀60,可以平衡显示屏50内的压力,防止显示屏50因压力集聚导致的正压和真空的产生,延长显示屏50的使用寿命。

一实施例中的车辆,包括上述任意一实施例的显示屏安装装置。第二固定架20安装在车门80上,第一固定架10和第二固定架20错开设置,避免第一固定架10和车门80之间发生干涉而影响车门80的关闭,同时也避免显示屏50与车门80之间产生摩擦,而影响显示屏50的正常使用。在车门80打开的过程中,随着车门80的转动,第一固定架10向与车体侧面垂直的方向伸出,这样即使车头和车尾的线路号被挡住,乘客也能从车体侧面伸出的第一固定架10上的显示屏50查看到所需乘坐车辆的线路号,缩短乘客寻找乘坐车辆的时间,从而提高乘车效率。此外,还可以避免乘客在站台上来回跑动,减少因跑动带来的慌乱和意外,维持站台的有序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