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放电检测电路、电动车及充放电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47772发布日期:2020-06-20 14:09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放电检测电路、电动车及充放电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放电检测电路、电动车及充放电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充电技术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由于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通过对电子产品进行智能充电,以使得电子产品能够稳定地接入电能,并维持正常、安全的工作状态;以电动车为例,由于电动车采用电能进行驱动,其不但可以减少石油等化石燃料的消耗,而且电能具有较高的应用普遍性,电动车在行驶过程中可在电力系统中实现充电功能,以保持自身的电力续航功能;因此电动车的安全充电性能对于电动车的运行稳定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电动车需要接入电能以维持行驶功能。

然而传统技术大多通过充电桩电网对电动车进行充电,充电位置受到极大的限制,且一般的充电检测设备,体积巨大,使用时极易受到限制,另一方面传统方式无法通过电动车对于电池的充电状态进行实时、灵活的监控,充电安全有待提高,充电通用性较低,当电动车发生故障时,不能快速灵活地解决问题,不能保证电动汽车电量的正常供给。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放电检测电路、电动车及充放电检测系统,旨在解决传统的技术方案无法电动车进行灵活的充电控制,缺乏对于电动车的充放电状态进行安全检测,导致电动车的充放电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低,损害电动车的物理安全性和实用价值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充放电检测电路,设于第一电动车,所述第一电动车包括第一车载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电动车与第二电动车耦接,所述第二电动车包括第二车载电池和电池管理模块,所述第一车载电池用于对所述第二车载电池进行充电,所述充放电检测电路包括:

与所述第一车载电池及所述第二车载电池连接,被配置为根据充放电信号,采用所述第一车载电池输出的供电电能对所述第二车载电池进行充电的电能传输模块;

与所述电池管理模块连接,被配置为接收由所述电池管理模块输出的充放电参数的通信接收模块;其中,所述充放电参数由所述电池管理模块在所述第二车载电池进行充电或者放电时,对所述第二车载电池的充放电状态进行采集得到;

与所述通信接收模块及云服务器连接,被配置为将所述充放电参数无线传输至所述云服务器的无线通信模块;

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连接,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充放电参数检测所述第二车载电池是否出现充放电故障,并产生故障检测结果的电池监控模块;以及

与所述电池监控模块连接,被配置为接收并显示所述充放电参数和所述故障检测结果的显示模块。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放电检测电路还包括:

与所述第二车载电池连接,被配置为对所述第二车载电池进行绝缘检测以及对所述第二车载电池进行耐压检测的耐压检测模块。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耐压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到所述第二车载电池出现绝缘故障时生成绝缘警报信号,以及检测到所述第二车载电池出现耐压故障时生成耐压警报信号;

所述充放电检测电路还包括:

与所述耐压检测模块连接,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绝缘警报信号和/或所述耐压警报信号发出故障警报信号的故障警报模块。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为can通信接口;

所述电池监控模块与所述显示模块采用rs485通信接口进行连接。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能传输模块包括:

与所述第一车载电池及所述第二车载电池连接,被配置为根据第一充放电信号将所述第一车载电池输出的供电电能传输至所述第二车载电池,以对所述第二车载电池进行充电的直流传输单元;和

与所述第一车载电池及所述第二车载电池连接,被配置为根据第二充放电信号将所述第一车载电池输出的供电电能进行逆变得到第一交流电信号,并将所述第一交流电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车载电池,以对所述第二车载电池进行充电的交流传输单元。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放电检测电路还包括:

与所述直流充电模块及所述交流充电模块连接,被配置为根据用户输出的按键信号生成所述第一充放电信号或者所述第二充放电信号的按键模块。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能传输模块包括:

与所述第一车载电池连接,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充放电信号,对所述第一车载电池输出的供电电能进行传输的电力传输单元;和

与所述电力传输单元及所述第二车载电池连接,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二车载电池的额定充电功率调节所述供电电能的幅值,采用调节后的所述供电电能对所述第二车载电池进行充电的电能调节单元。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放电检测电路包括:

与所述第一车载电池连接,被配置为检测所述第一车载电池的剩余电量值的电量检测模块。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动车,包括:

第一车载电池,与另外一个电动车的第二车载电池连接,所述第一车载电池用于对所述第二车载电池进行充电;和

如上所述的充放电检测电路,与所述第一车载电池及所述第二车载电池连接,所述充放电检测电路用于当所述第一车载电池对所述第二车载电池进行充电时,检测并显示所述第二车载电池的充电放电参数和故障检测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充放电检测系统,包括:

至少两个级联的如上所述的电动车;

其中第一电动车与第二电动车为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电动车,所述第一电动车包括第一车载电池,所述第二电动车包括第二车载电池,所述第一电动车用于当通过所述第一车载电池对所述第二车载电池进行充电时,检测并显示所述第二车载电池的充放电参数和故障检测结果。

上述的充放电检测电路设置于第一电动车上,通过第一电动车上的第一车载电池能够对于第二电动车上的第二车载电池进行充电,当第二车载电池进行充电或者放电的过程中,利用充放电检测电路能够实现对于第二电动车的充放电状态进行实时的检测,极大地保障了第二车载电池的安全性;并且通过显示模块能够实时地显示第二电动车的充放电信息和故障检测结果,给用户带来了更佳的视觉体验,便于用户能够实施获取第二电动车的充放电状态,极大地保障第二电动车自身的充放电安全性,避免了第二电动车长期处于故障充放电状态;从而本实施例不但能够通过第一电动车向第二电动车进行实时的充电,提高了第二电动车的充电灵活性和简便性,而且通过充放电检测电路能够实时地检测第二车载电池的实际充放电状态,当第二电动车进行外界环境的过程中,充放电检测电路能够随时随地对于充放电信息进行精确的检测并显示,给用户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第二电动车具有更高的物理安全性和可靠性,进一步简化了对于电动车充放电过程的检测步骤,实用价值较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充放电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充放电检测电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能传输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能传输模块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充放电检测电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充放电检测电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充放电检测电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充放电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放电检测电路10的结构示意图,充放电检测电路10具有充放电检测功能,可操控性较强;充放电检测电路10设于第一电动车20上,第一电动车20包括第一车载电池201,其中第一电动车20与第二电动车30耦接,通过第一电动车20能够向第二电动车30进行充电,以保障第二电动车30的电力安全性和可靠性;第二电动车30包括第二车载电池301和电池管理模块302,第一车载电池201用于对第二车载电池301进行充电,以保障第二车载电池301的电力存储安全性和有效性;一方面,第一电动车20用于对第一电动车20上的用电设备进行供电,可选的,第一电动车20上的用电设备包括各种电子设备,比如用电设备包括:发动机、指示灯等;另一方面,通过第一车载电池201能够为第二车载电池301随时进行充电,并且通过充放电检测电路10能够对于第二车载电池301的充放电状态进行显示和故障检测,以使得用户能够实时地掌握第二车载电池301的充放电状态,保障了第二电动车30的行驶安全性和稳定性,兼容性更广;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上述充放电检测电路10包括:电能传输模块101、通信接收模块102、无线通信模块103、电池监控模块104以及显示模块105;因此本实施实施例中的充放电检测电路10具有较为简化的电路结构,可实现对于第二车载电池301的充放电状态的快速、灵活检测功能,适用范围极广。

电能传输模块101与第一车载电池201及第二车载电池301连接,被配置为根据充放电信号,采用第一车载电池201输出的供电电能对第二车载电池301进行充电。

具体的,当电能传输模块101接收到充放电信号时,电能传输模块101才会根据第一车载电池201输出的供电电能对第二车载电池301进行充电;相反,若电能传输模块101未接收到充放电信号时,则电能传输模块101不会对于第二车载电池301进行充电,第二车载电池301处于充电中止状态;其中充放电信号包括用户充电控制信息,进而电能传输模块101可根据用户的充电控制需求信息对于第二车载电池301启动充电功能,提高了对于第二车载电池301的充电控制灵活性和控制精确性,给用户带来更佳的使用体验。

本实施例通过电能传输模块101能够实时地对第二车载电池301进行充电控制,以满足用户的充放电控制需求,电能传输模块101能够实时地从第一车载电池201中接入供电电能,并保持供电电能的兼容、稳定传输,以对第二车载电池301进行安全充电;第二车载电池301能够实现储能效果,通过第二车载电池301对于第二电动车30上的用电设备进行实时的充电,极大地保障了第二电动车30的充电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本实施例中的电能传输模块101能够对于第二车载电池301进行实时的上电,保障了第二车载电池301的上电安全性和效率,防止出现充电电能损耗。

通信接收模块102与电池管理模块302连接,被配置为接收由电池管理模块302输出的充放电参数;其中,充放电参数由电池管理模块302在第二车载电池301进行充电或者放电时,对第二车载电池301的充放电状态进行采集得到。

其中电池管理模块302设于第二电动车30上,进而电池管理模块302能够对于第二车载电池301的充放电状态进行精确的采集,通过电池管理模块302采集得到的充放电参数能够精确地得到第二车载电池301的电能输入输出状态,进而通过电池管理模块302能够对于第二车载电池301的电能输入输出状态进行灵敏的采集,有利于对于第二车载电池301的充放电状态实时监控。

可选的,电池管理模块302包括电池管理芯片,示例性的,电池管理芯片的型号为:chk0501c或者cn305x;因此本实施例通过电池管理芯片能够灵敏地检测第二车载电池301的实际充放电状态,检测的精度较高。

可选的,第二车载电池301的充放电参数包括:充电电压、放电电压、充电电流以及放电电流中的至少任意一项;进而根据第二车载电池301的充放电参数进行检测能够实时地获取第二车载电池301的实际充放电状态,进而根据第二车载电池301的充放电参数可更加精确地判断出第二车载电池301是否处于安全充放电状态。

可选的,通信接收模块102与电池管理模块302有线连接或者无线连接,进而通过通信接收模块102能够有线接收或者无线接收充放电参数,通信接收模块102能够实现对于第二车载电池301的充放电信息的实时接收,以实现对于第二车载电池301的充放电信息的精确传输,进而第一电动车20能够接收到第二电动车30的充放电信息;因此本实施例中的通信接收模块102具有精度较高的信号兼容传输性能,根据实时获取到的充放电参数实现了对于第二车载电池301的充放电状态的精确检测,参数检测的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信度。

无线通信模块103与通信接收模块102及云服务器30连接,被配置为将充放电参数无线传输至云服务器40。

其中无线通信模块103具有无线信息传输的功能,进而当通信接收模块102实时地获取第二车载电池301的充放电参数时,则云服务器40能够无线接收充放电参数,并且实现对于充放电参数的实时存储功能,以保障充放电参数的安全性;因此云服务器40与无线通信模块103能够实现远程无线通信功能,用户通过云服务器40能够远程、无线获取第二车载电池301的实际充放电状态,以便于对于第二车载电池301的充放电状态进行实时、安全的监控,给用户带来了良好的使用便捷,保障了充放电检测电路10的通信兼容性和稳定性。

电池监控模块104与无线通信模块103连接,被配置为根据充放电参数检测第二车载电池301是否出现充放电故障,并产生故障检测结果。

可选的,电池监控模块104包括stm32系列单片机芯片,进而通过单片机芯片能够实现对于第二车载电池301的故障状态精确检测,可操控性较强。

其中,无线传输模块103将充放电参数无线传输至电池监控模块104,电池监控模块104可根据充放电参数实现对于第二车载电池301的充放电状态检测功能,以精确地获取第二车载电池301是否出现充放电故障,进一步防止车载电池长期处于故障的充放电状态下,保障了车载电池的充放电安全性;示例性的,若第二车载电池301的充放电参数满足任意一项预设条件,则电池监控模块104判定第二车载电池301出现充放电故障,其中预设条件如下:

第二车载电池301的充电电压大于第一安全电压;

第二车载电池301的充电电压小于第二安全电压;其中第二安全电压小于第一安全电压;

第二车载电池301的充电电流大于第一安全电流;

第二车载电池301的充电电流小于第二安全电流;其中第二安全电流小于第一安全电流。

因此本实施例中的电池监控模块104能够实时地获取第二车载电池301的充放电故障状态,实现了对于第二电动车30充电状态的灵活、精确检测功能;具体的,故障检测结果包括正常充放电状态和异常充放电状态;当第二车载电池301处于正常充放电状态,则第二车载电池301能够实现安全的电能输入输出功能;当第二车载电池301处于异常充放电状态,则第二车载电池301实现不安全的电能输入输出功能;因此根据故障检测结果能够真实地获取第二车载电池301的实际充放电状态,检测的效率较高,保障了对于第二车载电池301的充放电检测安全性,第二电动车30具有更高的电能存储安全性和兼容性。

显示模块105与电池监控模块104连接,被配置为接收并显示充放电参数和故障检测结果.

可选的,显示模块105包括显示屏,进而通过显示屏能够实时地显示第二车载电池301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各项充放电信息,用户能够通过显示屏能够更加直观地获取第二车载电池301的故障信息,保障了对于第二车载电池301的充放电控制安全性和稳定性。

因此本实施例中的显示模块105具有信息显示功能,通过显示模块105能够直接显示第二车载电池301的充放电信息以及第二车载电池301的故障信息,进而当第二车载电池301进行充电或者放电过程中,用户通过显示模块105能够更加快速、精确地显示第二车载电池301的充放电状态,给用户带来了更佳的视觉体验,充放电检测电路10具有更高的人机交互性能,保障了第二车载电池301的充放电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图1示出充放电检测电路10的结构示意中,充放电检测电路10能够对于第二车载电池301的充放电状态进行实时的检测并且显示,一方面通过无线通信模块103能够将第二车载电池301的充放电信息上传至云服务器40,以便于云服务器40能够分析保存充放电信息,方便日后对于第二车载电池301进行检测并进行异常维修;另一方面通过显示模块105能够清楚、实时地显示第二车载电池301的实际充放电状态,当第二车载电池301出现故障状态时,则通过显示模块105能够更加精确地显示第二车载电池301的故障状态,进而防止第二车载电池301长期处于故障充放电状态,保障了第二车载电池301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便于对于第二车载电池301的充放电状态进行实时、精确的监控;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充放电检测电路10不但能够对于第二车载电池301的充放电状态进行检测且进行状态显示,通信兼容性较强,给用户带来了良好的使用体验,并且本实施例将充放电检测电路10设置于第一电动车20上,那么第一电动车20在行驶的过程中无需托运额外的检测设备,利用自身固有的第一车载电池201可实现对于第二车载电池301的实时、灵活上电功能,并且利用充放电检测电路10对于第二车载电池301的充放电状态进行实时检测并显示,灵活性和简便性较高,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便捷,降低了充放电检测成本;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技术无法对于电动车的充放电状态进行实时的检测,给用户的使用带来极大地不便,进而导致电动车的自身充放电安全性较低,无法实现对于电动车的灵活、安全的充电控制,实用价值较低的问题。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2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充放电检测电路10的另一种结构示意,相比于图1中充放电检测电路10的结构示意,图2中的充放电检测电路10还包括:耐压检测模块106,其中,耐压检测模块106与第二车载电池301连接,被配置为对第二车载电池301进行绝缘检测以及对第二车载电池301进行耐压检测。

其中耐压检测模块106能够对于第二车载电池301的绝缘状态进行检测,以避免第二车载电池301进行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中出现导电危险,进而第二车载电池301通过电能传输模块101实现更加安全的充电性能;示例性的,耐压检测模块106还与电能传输模块101连接,电能传输模块101包括绝缘电阻,其中绝缘电阻用于对第二车载电池301进行绝缘保护,进而通过耐压检测模块106对于绝缘电阻进行实时的检测,以保障用户的使用安全性;同时通过耐压检测模块10对于第二车载电池301接入的电压进行实时检测,以实现对于第二车载电池301的耐压性能进行实时精确的检测,以防止第二车载电池301的输入电压/输出电压超出安全运行电压,通过电能传输模块101始终能够对于第二车载电池301提供稳定安全的电能,保障了充放电检测电路10的自身物理安全性和工作稳定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耐压检测模块106用于检测到第二车载电池301出现绝缘故障时生成绝缘警报信号,以及检测到第二车载电池301出现耐压故障时生成耐压警报信号。

其中当耐压检测模块106具有故障检测功能;当第二车载电池301出现绝缘故障时,则说明第二车载电池301在充放电过程出现漏电故障,这种漏电故障将会对于人体安全造成较大的危害;因此耐压检测模块106立即生成绝缘警报信号,以便于对于绝缘故障作出快速的响应;当第二车载电池301出现耐压故障时,则说明第二车载电池301的运行电压超出安全运行电压,这种耐压故障将会对于第二车载电池301的电子安全性造成较大的损害,进而耐压检测模块106生成耐压警报信号,以实现对于第二车载电池301的耐压故障的精确检测和控制响应精度,保障了第二车载电池301的充放电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请参阅图2,充放电检测电路10还包括故障警报模块107,故障警报模块107与耐压检测模块106连接,被配置为根据绝缘警报信号和/或耐压警报信号发出故障警报信号。

可选的,故障警报模块107未接收到绝缘警报信号和耐压警报信号时,则故障警报模块107不发出故障警报信号,此时则说明第二车载电池301处于安全的充放电状态。

因此本实施例通过故障警报模块107能够实时的发出警报信息,以便于用户能够实时地掌握第二车载电池301的绝缘故障和耐压故障,提高了对于第二车载电池301的充电控制安全性和有效性;示例性的,故障警报模块107包括声光警报器,通过声光警报器能够实时地发出警报信息,故障警报信号属于光信号;当耐压检测模块106检测到第二车载电池301出现电能传输故障时,则发出故障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第二车载电池301出现耐压故障和/或绝缘故障;用户能够实时地排除第二车载电池301的故障状态,进一步保障了充放电检测电路10的工作效果和充放电检测安全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无线通信模块103为can(controllerareanetwork,控制器局域网络)通信接口。

其中can通信接口可实现串行通信的功能,以保障充放电参数的传输效率和传输完整性,提高了充放电检测电路10的充放电检测灵敏性和信息传输兼容性;因此本实施例通过无线通信模块103能够将充放电参数无线传输至云服务器40和电池监控模块104,充放电检测电路10对于第二车载电池301的充放电状态具有更高的检测精度和检测灵敏性,充放电检测电路10的内部具有较高的通信兼容性,充放电检测电路10能够普适性地适用于各个不同的工业技术领域,以保持第二车载电池301的充放电检测兼容性。

电池监控模块104与显示模块105采用rs485通信接口进行连接。

具体的,rs485通信接口采用差分方式来传输信号,进而通过rs485通信接口保障充放电参数和故障检测结果的远距离、安全传输功能,充放电检测电路10能够普适性地适用于各个不同的通信环境中,并且维持内部的通信安全性和建同性,进一步简化了充放电检测电路10对于第二车载电池301的充放电检测成本,用户通过显示模块105能够实时、精确地获取第二车载电池301的实际充放电状态,给用户带来了更佳的使用体验。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3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电能传输模块101的结构示意,请参阅图3,电能传输模块101包括:直流传输单元1011和交流传输单元1012。

其中,直流传输单元1011与第一车载电池201及第二车载电池301连接,被配置为根据第一充放电信号将第一车载电池输出的供电电能传输至第二车载电池,以对第二车载电池301进行充电。

第一车载电池201输出的供电电能属于直流电能,进而直流传输单元1011具有直流充电功能,具体的,当直流传输单元1011接收到第一充放电信号时,则通过第一车载电池201输出的供电电能进行快速传输,以避免供电电能在传输过程中出现较大的电能损耗,直流传输单元1011输出的供电电能能够完全符合第二车载电池301的充电需求,进而本实施例通过直流传输单元1011输出直流电能,提高直流供电效率和精度,直流传输单元1011能够对于第二车载电池301实现安全充电功能,第二车载电池301具有更高的充电稳定性。

交流传输单元1012与第一车载电池201及第二车载电池301连接,被配置为根据第二充放电信号将第一车载电池201输出的供电电能进行逆变得到第一交流电信号,并将第一交流电信号传输至第二车载电池301,以对第二车载电池301进行充电。

具体的,交流传输单元1012接收到第二充放电信号,则对于供电电能进行逆变得到具有预设电压幅值的交流电能,以启动对于第二车载电池301的交流充电功能,并且交流传输单元1012输出的第一交流电信号够完全符合第二车载电池301的额定充电功率需求,保障了对于第二车载电池301的充电安全性和充电效率。

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充放电检测电路10能够兼容适用于交流充电系统和直流充电系统中,以实现对于第二车载电池301的自适应充电,兼容性极强,第二车载电池301能够接入稳定的电能以保持安全、稳定的电能运行状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请参阅附图3,充放电检测电路10还包括:按键模块108,按键模块108与直流传输单元1011及交流传输单元1012连接,被配置为根据用户输出的按键信号生成第一充放电信号或者第二充放电信号。

其中按键模块108用于接收用户的按键信息,并且按键模块108输出的按键信号包括用户的充电控制信息,通过按键模块108输出的按键信号能够实时地改变第二车载电池301的充电控制过程,操作简便,给用户带来了良好的充电控制体验感,充放电检测电路10具有更高的控制简便性和安全性。

因此本实施例中的按键模块108根据用户的充电控制信息分别输出第一充放电信号或者第二充放电信号,分别实现对于第二车载电池301的直流充电功能或者交流充电功能,以满足用户的充电控制安全性和高效性;进而充放电检测电路10能够适用于各个不同的工业技术领域,根据用户的按键信息启动对于第二车载电池301的自适应充电功能,兼容性和控制的灵活性较强,充放电检测电路10能够对于第二车载电池301的充电过程具有较高的控制灵活性,适用范围极广。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4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电能传输模块101的另一种结构示意,请参阅图4,电能传输模块101包括:电力传输单元401和电能调节单元402,其中,电力传输单元401与第一车载电池201连接,被配置为根据充放电信号,对第一车载电池20输出的供电电能进行传输

可选的,电力传输单元401为双绞线或者同轴电缆等有线传输介质,通过电力传输单元401能够实时保障供电电能的传输安全性和有效性,维持供电电能的传输功率;进而通过电力传输单元401能够实时地接收第一车载电池20输出的电能,通过充放电信号能够灵活地调节第一车载电池201与第二车载电池301之间的电能传输过程,充放电检测电路10的内部具有更高的电能传输安全性和高效性。

电能调节单元402与电力传输单元401及第二车载电池301连接,被配置为根据第二车载电池301的额定充电功率调节供电电能的幅值,采用调节后的供电电能对第二车载电池301进行充电。

其中,电能调节单元402能够实时地调节供电电能的电压和/或电流,进而通过调节后的供电电能能够完全符合第二车载电池301的额定充电功能需求,提高了第二车载电池301的充电效率和充电安全性,适用范围较广;具体的,电能调节单元402还与通信接收模块102连接,通信接收模块102能够实时得到第二车载电池301的额定充电功率,并将额定功率采集结果输出至电能调节单元402,以实现对于电能调节单元402的反馈控制功能;通过电能调节单元402输出的供电电能能够完全符合第二车载电池301的安全充电需求,极大地保障了电能传输模块101对于第二车载电池301的充电安全性和可靠性,第二车载电池301可始终处于安全的充电控制状态,提高了第二电动车30的运行效率和物理安全性。

示例性的,电能调节单元402包括电能调节芯片,示例性的,电能调节芯片包括:sg3525或者pucc3801;进而通过电能调节芯片能够对于电能的幅值进行灵活、稳定的调控,降低了第二车载电池30的充电控制成本,简化了充放电电路10的内部电路结构。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5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充放电检测电路10的另一种结构示意,相比于图1中充放电检测电路10的结构示意,图5中的充放电检测电路10还包括:电量检测模块109,其中电量检测模块109与第一车载电池201连接,被配置为检测第一车载电池201的剩余电量值。

其中,电量检测模块109具有电量检测功能,当第一车载电池201输出供电电能的过程中,第一车载电池201的剩余电量值将会逐渐下降;因此本实施例通过电量检测模块109对于第一车载电池201的电量变化状态进行实时检测,可及时防止第一车载电池201处于过放状态,极大地保障了第一车载电池201的电能安全性;进而通过第一车载电池201对于第二车载电池301始终处于安全的供电状态,保障了第一车载电池201的自身物理安全性和可靠性。

可选的,电量检测模块109还用于检测到第一车载电池201的剩余电量值小于预设电量值时,则生成过放保护信号。

电量检测模块109还与电能传输模块101连接,电量检测模块109将过放保护信号输出至电能传输模块101,电能传输模块101根据过放保护信号停止输出电能。

当电量检测模块109检测到第一车载电池201处于过放状态时,则通过过放保护信号对于第一车载电池201实现过放保护措施,以防止第一车载电池201长期处于过放状态,保障第一车载电池201的电能存储安全性和高效性;因此本实施例通过电量检测模块109能够保障第一车载电池201的电能输出安全性,充放电检测电路10的内部始终处于安全的电能传输状态,即保障了第二电动车30的充电效率和安全性,又使得第一电动车20的内部电能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6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充放电检测电路10的另一种结构示意,相比于图3中充放电检测电路10的结构示意,图6中的充放电检测电路10还包括:第一过压检测模块110和第二过压检测模块111。

其中,第一过压检测模块110与直流传输单元1011连接,被配置为直流传输单元1011输出的供电电能进行过压检测。

当直流传输单元1011通过供电电能对于第二车载电池301进行直流充电的过程中,通过第一过压检测模块110能够实现对于第二车载电池301接入的直流电能进行过压检测,以防止第二车载电池301接入的直流电能处于过压状态;通过第一过压检测模块110极大地保障了第二车载电池301的直流充电安全性和高效性;示例性的,当第一过压检测模块110检测到直流传输单元1011输出的供电电能的电压大于第二车载电池301的预设安全电压,则第一过压检测模块110判定供电电能处于过压状态;相反,若第一过压检测模块110检测到供电电能的电压小于或者等于预设安全电压,则第一过压检测模块110判定供电电能不处于过压状态;因此本实施例通过第一过压检测模块110能够实时地检测出直流传输单元1011的过压事件,保障了第二车载电池301的直流充电安全性。

第二过压检测模块111与交流传输单元1012连接,被配置为对第一交流电信号进行过压检测。

其中第二过压检测模块111能够对于第二车载电池301的交流充电过程进行灵敏的检测,以保障第二车载电池301的充电安全性和高效性,第二车载电池301始终处于安全的交流充电状态;示例性的,当逆变后的第一交流电信号的电压大于第二车载电池301的预设安全电压时,则第二过压检测模块111判定第一交流电信号处于过压状态,说明第二车载电池301处于不安全的电能输入状态;因此本实施例通过第二过压检测模块111能够精确地保障第二车载电池301的交流充电安全性和可靠性,充放电检测电路10具有较高的适用范围。

可选的,第一过压检测模块110包括第一过压检测芯片,第一过压检测芯片的型号为:mc3425或者mc3523。

可选的,第二过压检测模块111包括第二过压检测芯片,第二过压检测芯片的型号为:mc3425或者mc3523。

因此本实施例利用过压检测芯片来实现对于第二车载电池301的直流充电过程和交流充电过程的过压检测功能,即简化了第一过压检测模块110和第二过压检测模块111的电路结构,又提高了对于第二车载电池301的充电过程检测精度,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7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充放电检测电路10的另一种结构示意,相比于图3中充放电检测电路10的结构示意,图7中的充放电检测电路10还包括:第一过流检测模块112和第二过流检测模块113。

其中,第一过流检测模块112与直流传输单元1011连接,被配置为对直流传输单元1011输出的供电电能进行过流检测。

通过第一过流检测模块112对于第二车载电池301的直流充电过程进行过流检测,以防止第二车载电池301处于过流充电状态,极大地保障了第二车载电池301的直流充电安全性;示例性的,当第一过流检测模块112检测到供电电能的电流大于第二车载电池301的预设安全电流时,则判定供电电能处于过流状态,第二车载电池301处于极不安全的充电状态;因此通过第一过流检测模块112能够实时、精确地识别出第二车载电池301的过流状态,检测的精度极高。

第二过流检测模块113与交流传输单元1012连接,被配置为对第一交流电信号进行过流检测。

其中通过第二过流检测模块113能够实时获取交流传输单元1012的过流状态,进而实时地防止第二车载电池301长期处于故障的交流充电状态;具体的,当第二过流检测模块113检测到转换后的第一交流电信号的电流大于第二车载电池301的预设安全电流时,则判定逆变后的第一交流电信号处于过流状态,以实现对于第二车载电池301的交流充电过程中过压状态的精确、灵敏检测功能;进一步保障交流传输单元1012的电能传输安全性和高效性,以使得第二车载电池301能够普适性地适用于各个不同的工业技术领域,以保持充放电检测电路10对于第二车载电池301的充电安全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过流检测模块112包括第一过流检测芯片,第一过流检测芯片的型号为:rt9718bgqw或者lt1153。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过流检测模块113包括第二过流检测芯片,第二过流检测芯片的型号为:rt9718bgqw或者lt1153。

因此本实施例通过过流检测芯片实现对于第二车载电池301的过流状态的精确、实时检测功能,可普适性地适用于各个不同技术领域。

本实施例中的充放电检测电路10能够对于第一电动车20输出的供电电能进行传输,以实现对于第二车载电池301的额定充电功能,结合直流传输单元1011和交流传输单元1012具有较高的电能转换精度和电能传输效率,以实现对于第二车载电池301第二车载电池301进行额定充电;进而充放电检测电路10能够普适性地适用于各个不同的电力系统中,兼容范围较广。

图8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80的结构示意,请参阅图8,电动车80包括:第一车载电池201和如上所述的充放电检测电路10,其中第一车载电池201与另外一个电动车的第二车载电池连接,第一车载电池201用于对第二车载电池进行充电;其中第一车载电池201具有电能存储功能和放电功能,进而通过第一车载电池201进行放电,以保障另一个电动车上的第二车载电池的充电安全性,进而另一个电动车可接入电动车80的放电电能,并维持稳定、安全的电路功能,提高了另一个电动车的充电简便性和安全性。

充放电检测电路10与第一车载电池201及第二车载电池连接,充放电检测电路10用于当第一车载电池201对第二车载电池进行充电时,检测并显示第二车载电池201的充电放电参数和故障检测结果。

其中,通过充放电检测电路10能够对于第二车载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灵活、精确的控制,并且对于第二车载电池201的充放电状态进行实时的监控,以防止另一个电动车处于不安全的充放电状态;通过充放电检测电路10极大地提高了另一个电动车的充电效率和充放电安全性。

请参阅图1至图7的实施例,通过充放电检测电路10能够对于第二车载电池进行精确的充放电检测,并且在第二车载电池进行充电或者放电过程中,能够实时地检测第二车载电池的充放电状态,以便于对于第二车载电池的充放电过程进行安全控制,实用价值较高;同时充放电检测电路10能够将第二车载电池的实际充放电信息上传至云服务器,通信兼容性较高;并且充放电检测电路10能够实时地显示第二车载电池的充放电信息和故障状态,给用户带来了较高的使用体验,因此用户能够实时地获取第二车载电池的实际充放电状态;电动车80能够对于另一辆电动车进行充电,简化了电动车充电步骤,从而电动汽80在行驶过程中,若存在另外一个电动车需要进行充电,则电动车80对于待充电的电动车进行充电,并且对于待充电的电动车的电能输入输出状态进行灵活检测,那么电动车80的物理安全性和使用便捷性,给用户带来了良好的使用体验;本实施例中的电动车80可实时输出电能,兼容性极强,可普适性地适用于各个不同的工业技术领域;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技术中电动车受到充电位置的束缚,电动车的充电灵活性和兼容性较低,对于电动车的充放电状态无法实现自动检测,导致电动车的充放电安全性较低,降低了电动车的实用价值和适用范围的问题。

图9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充放电检测系统90的结构示意,请参阅图9,充放电检测系统90包括至少两个级联的如上所述的电动车(图9采用901…90n,其中n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正整数);其中第一电动车与第二电动车为任意相邻的两个电动车,第一电动车包括第一车载电池,第二电动车包括第二车载电池,第一电动车用于当通过第一车载电池对第二车载电池进行充电时,检测并显示第二车载电池的充放电参数和故障检测结果;在任意相邻的两个电动车之间,其中一个电动车的车载电池接另一个电动车的车载电池,以对另一个电动车进行充电;进而本实施例中的电动车能够利用相邻的电动车实现快速、安全充电功能,即保障了电动车的充电效率又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充放电系统90不但能够实现不同电动车之间的相互充电,提高了电动车内部存储电能的利用率和传输效率,而且电动车具有参数检测和显示功能;示例性的,当第一电动车利用自身车载电池存储的电能对于第二电动车进行安全充电,第一电动车能够实时监控第二电动车的实时充放电状态,保障了第二电动车的充放电安全性能和续航性能;充放电检测系统90能够普适性地适用于各个不同的工业技术领域,比如在高速路的行驶情况下,传统技术中的电动车必须依靠充电桩才能够充电,然而充电柱在偏远区域比较难找,地理位置分布不均匀;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充放电检测系统90可以从电动车内部的车载电池中直接获取电能,并将电能传输至其它待充电的电动车上,对其它待充电的电动车进行安全、高效充电,保障了电动车的行驶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本实施例中的充放电检测系统90极大地保障了电动车的充电安全性和可靠性,电动车的充放电控制兼容性较高,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技术电动车的充电过程较为复杂,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并且电动车的充放电安全性较低,降低了电动车的实用价值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充放电检测电路10能够对于电动车的充放电状态进行实时的监控,并且识别充放电故障状态;充放电检测电路10极大地保障了电动车的充放电安全性和适用范围,提升了电动车的实用价值和控制便捷性;这将对于本领域中电动车充电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产生重要的实际生产价值。

在本文对各种器件、电路、装置、系统和/或方法描述了各种实施方式。阐述了很多特定的细节以提供对如在说明书中描述的和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方式的总结构、功能、制造和使用的彻底理解。然而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实施方式可在没有这样的特定细节的情况下被实施。在其它实例中,详细描述了公知的操作、部件和元件,以免使在说明书中的实施方式难以理解。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在本文和所示的实施方式是非限制性例子,且因此可认识到,在本文公开的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细节可以是代表性的且并不一定限制实施方式的范围。

在整个说明书中对“各种实施方式”、“在实施方式中”、“一个实施方式”或“实施方式”等的引用意为关于实施方式所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被包括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因此,短语“在各种实施方式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或“在实施方式中”等在整个说明书中的适当地方的出现并不一定都指同一实施方式。此外,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以任何适当的方式组合。因此,关于一个实施方式示出或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全部或部分地与一个或多个其它实施方式的特征、结构或特性进行组合,而没有假定这样的组合不是不合逻辑的或无功能的限制。任何方向参考(例如,加上、减去、上部、下部、向上、向下、左边、右边、向左、向右、顶部、底部、在…之上、在…之下、垂直、水平、顺时针和逆时针)用于识别目的以帮助读者理解本公开内容,且并不产生限制,特别是关于实施方式的位置、定向或使用。

虽然上面以某个详细程度描述了某些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可对所公开的实施方式做出很多变更而不偏离本公开的范围。连接参考(例如,附接、耦合、连接等)应被广泛地解释,并可包括在元件的连接之间的中间构件和在元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因此,连接参考并不一定暗示两个元件直接连接/耦合且彼此处于固定关系中。“例如”在整个说明书中的使用应被广泛地解释并用于提供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非限制性例子,且本公开不限于这样的例子。意图是包含在上述描述中或在附图中示出的所有事务应被解释为仅仅是例证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可做出在细节或结构上的变化而不偏离本公开。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