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窗止口装饰条与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35960发布日期:2020-05-12 19:45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风窗止口装饰条与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窗止口装饰条与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的风窗止口主要指车辆前后挡风窗、车门风窗等位置处的钢板接边,该钢板接边通常会使用装饰条进行包覆。现有技术中,应用在车辆前后挡风窗处的装饰条,一般需要同时起到包覆风窗止口、支撑挡风窗并对挡风窗进行密封的作用,其结构往往比较复杂。而在一些车型中,由于仪表盘与风窗止口之间间隙较小,现有技术中的装饰条往往难以实现对上述间隙的有效填充,进而导致仪表盘与风窗止口之间容易相互摩擦,降低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风窗止口装饰条与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装饰条难以实现对仪表盘与风窗止口之间间隙的有效填充,进而导致两者之间容易相互摩擦,降低使用寿命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窗止口装饰条,应用于车辆中,所述车辆包括仪表盘与风窗止口;包括:依次一体成型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第三部分;

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三部分依次连接并共同围成用于安装所述风窗止口的容置空间;

所述第一部分的远离所述第二部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部分的远离所述第二部分的一端之间相互靠拢并形成有第一间隙;所述容置空间通过所述第一间隙连通至外部空间;

所述第二部分的外端面形成所述仪表盘的搭接面,所述第二部分的内端面形成所述风窗止口的末端接触面。

可选地,所述第三部分的远离所述第二部分的一端,到达所述第一部分的远离所述第二部分的一端的远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部分的内端面具有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

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部分的内端面相互垂直;

所述第二表面在沿远离所述第二部分的延伸方向上,向所述第三部分靠拢。

可选地,所述第一部分的内端面与所述第二部分的内端面的结合处设有第一凹槽。

可选地,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以及所述第三部分均为三元乙丙橡胶材料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仪表盘、风窗止口以及上述的风窗止口装饰条;

所述仪表盘搭接在所述第二部分的外端面上;

所述风窗止口从所述第一间隙安装至所述容置空间中。

可选地,所述风窗止口包括前风窗外板的止口与前风窗内板的止口;

所述前风窗外板的止口与所述前风窗内板的止口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前风窗外板的止口接触;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前风窗内板的止口接触。

可选地,还包括前风挡玻璃;所述前风挡玻璃安装在所述前风窗外板上;

所述前风挡玻璃与所述前风窗外板的止口之间存在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间隙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风窗止口装饰条能够对风窗止口进行有效包覆与夹持固定,提升美观效果;并且对同一部分的内外两端面分别形成仪表盘的搭接面与风窗止口的末端接触面,使得仪表盘与风窗止口相互隔离,避免两者之间相互碰撞与摩擦,同时通过对该部分的厚度的简单设计即可适应仪表盘与风窗止口之间较小的间隙。此外,该风窗止口装饰条还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窗止口装饰条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在a-a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窗止口装饰条安装于风窗止口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中仪表盘与风窗止口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在前风挡玻璃位置附近的装配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中风窗止口装饰条装配位置示意图。

图中示出:

风窗止口装饰条100仪表盘200

第一部分110风窗止口300

第一表面111前风窗外板310

第二表面112前风窗内板320

第二部分120前风挡玻璃400

第三部分130胶体410

容置空间140第二间隙420

第一间隙150空气室上板500

第一凹槽16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诸如具体的配置和组件的特定细节仅仅是为了帮助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另外,为了清楚和简洁,省略了对已知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窗止口装饰条,应用于车辆中,所述车辆包括仪表盘与风窗止口;如图1、图2所示,上述风窗止口装饰条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部分110、第二部分120以及第三部分130;

所述第一部分110、所述第二部分120、所述第三部分130依次连接并共同围成用于安装所述风窗止口的容置空间140;

具体来说,上述风窗止口装饰条可以是通过对橡胶或者塑料等材料件注塑一体成型的,其中第一部分110、第二部分120以及第三部分130为所述风窗止口装饰条在横截面上不同方位的三个部分。

所述第一部分110的远离所述第二部分120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部分130的远离所述第二部分120的一端之间相互靠拢并形成有第一间隙150;所述容置空间140通过所述第一间隙150连通至外部空间;

所述第二部分120的外端面形成所述仪表盘的搭接面,所述第二部分120的内端面形成所述风窗止口的末端接触面。

容置空间140与第一间隙150的结构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内宽外窄的类似开槽的结构,而上文及下文中提到的内端面与外端面是相对该开槽结构所在位置而言的。

如图3所示,上述第一间隙150作为上述开槽的槽口用于风窗止口的插入,进而使得风窗止口装饰条能够对风窗止口进行包覆。开槽的槽底部则用于与风窗止口接触,槽口位置的两侧较窄,使得第一部分110的末端与第三部分130的末端能够共同起到对风窗止口的夹持固定作用。进一步地,风窗止口装饰条整体可以具有一定的弹性,当风窗止口插入至容置空间140中时,第一部分110和/或第三部分130发生一定的弹性变形,并在回弹力的作用下提高对风窗止口的夹持固定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窗止口装饰条能够对风窗止口进行有效包覆与夹持固定,提升美观效果;并且对同一部分的内外两端面分别形成仪表盘的搭接面与风窗止口的末端接触面,使得仪表盘与风窗止口相互隔离,避免两者之间相互碰撞与摩擦,同时通过对该部分的厚度的简单设计即可适应仪表盘与风窗止口之间较小的间隙。此外,该风窗止口装饰条还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优点。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部分130的远离所述第二部分120的一端,到达所述第一部分110的远离所述第二部分120的一端的远端。

如图2所示,在风窗止口装饰条的横截面上,左侧部分的末端比右侧部分的末端更加靠下,也即第三部分130的末端相对第一部分110的末端更加远离第二部分120。由于在实际应用中,考虑到安装角度、装配需求等因素的影响,风窗止口装饰条的横截面往往并非是对称,通过对两侧长短不同的结构,便于在安装中对风窗止口装饰条的正反进行区分,防止装错。另外,风窗止口通常是按照图2的上下方向插入到容置空间140中的,将第三部分130设计的更长,可以通过第三部分130的延伸,使得在图2左右方向的开口更小,当风窗止口插入时,第三部分130产生的弹性变形更大,进而使得弹性夹持力也越大,增加了夹持固定效果。

当然,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三部分130与第一部分110的末端也可以是平齐的,或者第一部分110的末端相对第三部分130更加远离第二部分120。进一步可选地,第一部分110与第三部分130可以是相互对称的。

可选地,所述第一部分110的内端面具有第一表面111与第二表面112;

所述第一表面111与所述第二部分120的内端面相互垂直;

所述第二表面112在沿远离所述第二部分120的延伸方向上,向所述第三部分130靠拢。

由于风窗止口通常为平板结构,将第一表面111设置成平面结构,且与第二部分120的内端面之间相互垂直,可以使得风窗止口的各个端面能够与容置空间140的内壁之间更加紧密地贴合。而第二表面112的设计,则是在风窗止口装入后,可以通过第一部分110的弹性变形提高对风窗止口的夹持效果。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111也可以是与第二部分120的内端面之间呈锐角或钝角布置的,以适应不同的安装需要。可选地,所述第一表面111与第二表面112的形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例如,将第一表面111设计成曲面等。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110的内端面与所述第二部分120的内端面的结合处设有第一凹槽160。所述第一凹槽160优选为弧形凹槽,当然也可以是例如多边形等形状的凹槽。可选地,第二部分120的内端面与第三部分130的内端面的结合处也可以设置类似的凹槽。

设置第一凹槽160的优势在于,一方面能够减小该结合处的应力集中,减小被撕裂的可能,提高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也便于将第一部分110向外掰开,扩大第一间隙150的大小,进而便于风窗止口的装入。

可选地,所述第一部分110、所述第二部分120以及所述第三部分130均为三元乙丙橡胶(epdm)材料件,例如,上述三部分均由epdm密实胶制成。当然,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110、所述第二部分120以及所述第三部分130也可以由例如硅橡胶、聚氯乙烯材料等制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窗止口装饰条能够有效适应风窗止口与仪表盘间隙较小的安装环境。通过对风窗止口的包覆,避免了钢板等结构的外露,提升外观效果;通过将风窗止口与仪表盘隔离,避免了两者之间的相互碰撞与摩擦。同时还具备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的优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仪表盘200、风窗止口300以及上述的风窗止口装饰条100;

所述仪表盘200搭接在所述第二部分120的外端面上;

所述风窗止口300从所述第一间隙150安装至所述容置空间140中。

如图4所示,仪表盘200与风窗止口300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如图5所示,风窗止口装饰条100安装至该间隙中,并且其容置空间140所在一侧形成对风窗止口300末端的包覆,避免了钢板结构的外露;风窗止口装饰条100的第二部分120的外端面与仪表盘200接触,形成对仪表盘200的支撑。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通过风窗止口装饰条对仪表盘200与风窗止口300之间进行相互隔离,避免两者之间直接碰撞与摩擦,减缓了两者的磨损,提高了使用寿命。同时对风窗止口装饰条100同一部分的内外两端面分别形成仪表盘的搭接面与风窗止口的末端接触面,使得可以通过对该部分的厚度的简单设计便可适应仪表盘与风窗止口之间较小的间隙,扩大了适用范围。

可选地,所述风窗止口300包括前风窗外板的止口与前风窗内板的止口;

所述前风窗外板的止口与所述前风窗内板的止口固定连接。

也就是说,上述车辆还包括前风窗外板310与前风窗内板320,两者均具有相应的止口结构,前风窗外板310的止口与前风窗内板320的止口相互连接,并同时安装至所述容置空间140中。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前风窗外板310与前风窗内板320这两块前风窗板中,也可以是其中一块前风窗板的止口安装至容置空间140中,另一块前风窗板与上述一块前风窗板相连但并未安装至容置空间140中。

可选地,所述第一部分110与所述前风窗外板的止口接触;所述第二部分120与所述前风窗内板的止口接触。如图5所示,由于前风窗外板310与前风窗内板320的安装具有一定的倾角,将第一部分110安装在位于上方的前风窗外板310所在一侧,便于使得第一表面111能够与风窗止口300的板面能够接触,提高装配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如图5、图6所示,所述车辆还包括前风挡玻璃400;所述前风挡玻璃400安装在所述前风窗外板310上;

所述前风挡玻璃400与所述前风窗外板的止口之间存在第二间隙420,所述第一部分110位于所述第二间隙420中。即为风窗止口装饰条100的安装提供了空间。

如图5所示,前风挡玻璃400的下端通过胶体410胶结在前风窗外板310上,保证密封性的同时,避免将前风挡玻璃400直接安装在风窗止口装饰条100,减小了对风窗止口装饰条100的强度要求,降低了结构复杂度。

可选地,前风窗外板310与前风窗内板320安装于空气室上板500的上侧。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窗止口装饰条用于越野车的前风窗下止口装饰条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越野车的前风窗具备翻倒、回位功能,这个独特的功能使得前风窗内外板的焊接边为z向,直接导致与仪表板的距离较近。为保证仪表板和前风窗内外板焊接边不动态干涉,将上前风窗下止口装饰条装配于仪表板和前风窗内外板焊接边的缝隙内。

前风窗下止口装饰条的材料可以是epdm密实胶,材料硬度为85±5sha,同时满足q/batcs602《汽车用epdm橡胶密封条技术条件》、q/batcm102《汽车产品禁用物质要求》、q/batcm102《汽车产品禁用物质要求》、gb8410-2006《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等要求。

前风窗下止口装饰条通过卡接的形式安装于前风窗内外板的下止口上,要求卡接到位、牢固;在总装过程中应保护好该装饰条,无划伤等伤害;装配后保证前风窗外板处为短边,前风窗内板处为长边,避免装反。前风窗下止口装饰条、前风窗玻璃、仪表板的安装顺序为:前风窗下止口装饰条→前风窗玻璃→仪表板。

上述前风窗下止口装饰条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优势。通过填充前风窗止口与仪表板之间的缝隙,以避免二者之间由于动态行驶或怠速时而产生摩擦。

以上所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