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防撞梁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69696发布日期:2020-08-25 18:58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用于车辆的防撞梁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防撞梁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防撞梁总成的拖车钩组件的位置一般没有特定的限定,因此,若拖车钩组件远离防撞梁总成与车身固定点的位置过远,会导致在使用拖车钩组件时,防撞梁总成的强度不够,而导致折弯或撕裂等情况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防撞梁总成,该防撞梁总成的拖车钩组件正对防撞梁总成与车身的固定位置处。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用于车辆的防撞梁总成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防撞梁总成包括:防撞梁本体、吸能盒以及拖车钩组件,所述防撞梁本体内具有空腔,所述吸能盒与所述防撞梁本体的第一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吸能盒内具有吸能腔,所述拖车钩组件与所述防撞梁本体的第二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正对,且在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上,所述拖车钩组件与所述吸能盒对齐。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防撞梁总成,拖车钩组件固定在防撞梁本体上,且与吸能盒对齐,因此,可以有效增强拖车钩组件周边的连接强度,从而保证防撞梁本体无需承受较大的负荷,有利于防撞梁本体的轻量化设计。并且,防撞梁本体具有空腔,且吸能盒具有吸能腔,因此,当防撞梁发生撞击时,防撞梁本体可以对撞击力进行缓冲,缓冲后的撞击力再传递到吸能盒,吸能盒中具有吸能腔,从而可以对撞击力进行吸收,可以进一步地对撞击力进行吸收,最后再传递到车辆上,车辆仅需承受较小的撞击力,可以保证驾驶人员的安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防撞梁总成还包括:防撞梁连接板,所述吸能盒的背离所述防撞梁本体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防撞梁连接板上,所述防撞梁连接板与所述车辆的车身通过螺栓紧固件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吸能盒的周壁上设有减重孔。

进一步地,所述吸能盒包括顺次相连的第一吸能板、第二吸能板、第三吸能板、第四吸能板,所述第一吸能板、所述第二吸能板、所述第三吸能板、所述第四吸能板上均设有所述减重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腔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空腔沿所述防撞梁高度方向依次排列,相邻两个所述空腔之间通过隔板隔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拖车钩组件的中线与所述吸能盒的中线在同一条直线上。

具体地,所述拖车钩组件包括:拖车钩本体、拖车钩固定件,所述拖车钩固定件与所述防撞梁本体固定连接,且所述拖车钩固定件位于所述吸能盒的中线位置处,所述拖车钩本体与所述拖车钩固定件通过螺纹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防撞梁本体为铝合金防撞梁本体,所述吸能盒为铝合金吸能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防撞梁总成位于所述车身的前侧和/或后侧,所述吸能盒位于所述防撞梁本体的朝向车内的一侧,所述拖车钩组件位于所述防撞梁本体的朝向车外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用于车辆的防撞梁总成。

所述车辆与上述的用于车辆的防撞梁总成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车辆的防撞梁总成的示意图;

图2是防撞梁本体的示意图;

图3是吸能盒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防撞梁总成10、防撞梁本体1、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隔板13、空腔14、吸能盒2、吸能腔21、减重孔22、第一吸能板23、第二吸能板24、第三吸能板25、第四吸能板26、拖车钩组件3、拖车钩本体31、拖车钩固定件32、防撞梁连接板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图3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防撞梁总成。

参照图1-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防撞梁总成10包括:防撞梁本体1、吸能盒2以及拖车钩组件3,防撞梁本体1内具有空腔14,从而可以保证防撞梁本体1具有良好的缓冲以及轻量化的优点,吸能盒2与防撞梁本体1的第一侧壁11固定连接,吸能盒2内具有吸能腔21,从而保证当防装梁总成受到碰撞时,吸能盒2可以对撞击力进行吸收,拖车钩组件3与防撞梁本体1的第二侧壁12固定连接,第一侧壁11与第二侧壁12正对,且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拖车钩组件3与吸能盒2对齐,也就是说,拖车钩组件3位于吸能盒2投影到防撞梁本体1的位置处,又吸能盒2朝向车辆的一面适于与车辆进行固定,因此,拖车钩组件3的固定点位于防撞梁总成10与车辆的连接位置处。

在具体实施例中,若车辆需要进行拖车或者被拖车时,拖车绳可以与拖车钩组件3连接,从而对车辆进行拖车,由于对车辆拉力的受力点位于拖车钩组件3处,又拖车钩组件3与防撞梁本体1固定连接,防撞梁本体1又通过吸能盒2与车辆连接,因此,对拖车钩组件3的拉力会经过防撞梁本体1传递到吸能盒2,最终传递到车辆,由车辆自身承受拖车的拉力,但是,若拖车钩组件3固定在防撞梁本体1远离吸能盒2的位置处,防撞梁本体1与拖车钩组件3相连的位置处则会承受较大的载荷,因此,若防撞梁本体1的结构强度不够,防撞梁本体1会导致发生变形、弯曲,从而导致若防撞梁本体1发生撞击后,不能够对撞击力进行充分的缓冲,进而导致车辆会发生较大的损坏,不利于驾驶人员的安全,因此,将拖车钩组件3与吸能盒2对齐,又吸能盒2适于与车辆固定连接,因此,可以有效增强拖车钩组件3周边的连接强度,从而保证防撞梁本体1无需承受较大的负荷,有利于防撞梁本体1的轻量化设计。

具体地,当防撞梁总成10受到撞击时,由于防撞梁本体1具有空腔14,因此,防撞梁本体1受到撞击后,会顺势产生变形,以对撞击力进行缓冲,缓冲后的撞击力再传递到吸能盒2,吸能盒2中具有吸能腔21,从而可以对撞击力进行吸收,可以进一步地对撞击力进行吸收,最后再传递到车辆上,车辆仅需承受较小的撞击力,可以保证驾驶人员的安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防撞梁总成10,拖车钩组件3固定在防撞梁本体1上,且与吸能盒2对齐,因此,若车辆进行拖车时,拖车钩组件3可以将大部分的拖车拉力传递到吸能盒2,再由吸能盒2传递到车辆,由车辆承受拖车的大部分拉力,从而保证防撞梁本体1无需承受较大的负荷,有利于防撞梁本体1的轻量化设计。并且,防撞梁本体1具有空腔14,且吸能盒2具有吸能腔21,因此,当防撞梁发生撞击时,防撞梁本体1可以对撞击力进行缓冲,缓冲后的撞击力再传递到吸能盒2,吸能盒2中具有吸能腔21,从而可以对撞击力进行吸收,可以进一步地对撞击力进行吸收,最后再传递到车辆上,车辆仅需承受较小的撞击力,可以保证驾驶人员的安全。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防撞梁总成10还包括:防撞梁连接板4,吸能盒2的背离防撞梁本体1的一端固定在防撞梁连接板4上,防撞梁连接板4与车辆的车身通过螺栓紧固件固定连接。也就是说,吸能盒2的一端面与防撞梁本体1固定连接,吸能盒2的对应端面与防撞梁连接板4固定连接,并且,防撞梁连接板4朝向车辆的车身端面与车身固定连接,从而实现防撞梁本体1与车辆的固定连接,并且,防撞梁连接板4与车身通过螺栓紧固件固定连接,可以保证防撞梁总成10与车身的连接简单、可靠,有利于后期对防撞梁总成10的维修与更换。

具体地,吸能盒2以及防撞梁连接板4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且多个吸能盒2与防撞梁连接板4沿防撞梁本体1的长度方向(即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均布设置,从而可以保证防撞梁总成10与车身的连接可靠,并且有利于提升防撞梁总成10对撞击力的缓冲与吸能效果。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吸能盒2以及防撞梁连接板4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吸能盒2与防撞梁连接板4位于防撞梁本体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

在具体实施例中,吸能盒2与防撞梁本体1以及防撞梁连接板4可以通过焊接连接,从而保证吸能盒2与防撞梁本体1以及防撞梁连接板4固定可靠。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吸能盒2的周壁上设有减重孔22,通过设置减重孔22,可以降低吸能盒2的重量,从而有利于保证防撞梁总成10的轻量化,并且,由于设置减重孔22可以削弱吸能盒2的结构强度,因此,当吸能盒2收到撞击力后,吸能盒2可以较为容易地发生变形,从而对撞击力进行吸收、缓冲,保证车辆的安全。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吸能盒2包括顺次相连的第一吸能板23、第二吸能板24、第三吸能板25、第四吸能板26,第一吸能板23、第二吸能板24、第三吸能板25、第四吸能板26上均设有减重孔22,从而保证吸能盒2的重量较轻,以及具有较好的吸能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空腔14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空腔14沿防撞梁高度方向依次排列,相邻两个空腔14之间通过隔板13隔开。也就是说,防撞梁本体1中具有多个沿防撞梁高度方向(即图1中的上下方向)排列,并且,相邻两个空腔14由隔板13间隔开来,因此,可以提升防撞梁本体1的机构强度的同时,又可以保证防撞梁本体1在受到撞击力时的缓冲效果。

进一步地,拖车钩组件3的中线与吸能盒2的中线在同一条直线上,从而增强拖车钩组件3周边的连接强度,从而保证防撞梁本体1承受负荷较小。

具体地,拖车钩组件3包括:拖车钩本体31、拖车钩固定件32,拖车钩固定件32与防撞梁本体1固定连接,且拖车钩固定件32位于吸能盒2的中线位置处,拖车钩本体31与拖车钩固定件32通过螺纹连接,从而方便对拖车钩组件3进行操作,在不需要使用拖车钩组件3时,可以将拖车钩本体31卸下,当需要使用拖车钩组件3时,再将拖车钩本体31安装在拖车钩固定件32上。

进一步地,防撞梁本体1可以为铝合金防撞梁本体1,吸能盒2可以为铝合金吸能盒2,铝合金具有轻量化与结构强度较高的特点,因此,防撞梁本体1与吸能盒2由铝合金材料制作,可以保证防撞梁总成10的重量较低,强度足够。

进一步地,防撞梁总成10位于车身的前侧和/或后侧,吸能盒2位于防撞梁本体1的朝向车内的一侧,拖车钩组件3位于防撞梁本体1的朝向车外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用于车辆的防撞梁总成10。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