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天窗装置。
背景技术:
现如今汽车已经是现代人常用的一种代步工具,为了让车外新鲜的空气顺利地流入车内保证车内空气清新,汽车往往都设有天窗玻璃,且在打开天窗玻璃的同时需要打开遮阳帘。为了实现天窗玻璃与遮阳帘同步打开,在如今常用的车型中,一般在天窗玻璃上安装推杆,天窗玻璃打开时,推杆可推动遮阳帘运动。
现有技术中推杆的安装方式还存在安装不便等缺陷,其安装方式还优待优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汽车天窗装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汽车天窗装置,包括安装框架、遮阳帘和天窗玻璃,所述遮阳帘和所述天窗玻璃分别安装在所述安装框架内,所述遮阳帘位于所述天窗玻璃的下方;所述安装框架包括前横梁、后横梁和连接在所述前横梁与所述后横梁之间的两条侧梁;在每条所述侧梁的内侧分别设置有导轨,在两条所述导轨上滑动地设置有遮阳帘横梁;所述遮阳帘的后端安装在所述后横梁上,所述遮阳帘的前端安装在所述遮阳梁横梁上;在所述侧梁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天窗玻璃前后滑动的滑动驱动机构;所述滑动驱动机构包括有滑杆,所述滑杆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侧梁上,所述天窗玻璃与所述滑杆连接;在所述滑杆上还设置有用于推动所述遮阳帘横梁朝向所述后横梁的方向移动的推杆。
进一步地,所述推杆具有长条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滑杆上,其另一端具有向下延伸且能够与所述遮阳帘横梁接触和分离的推动部。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部位于所述导轨的上方且所述主体部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导轨的宽度,所述推动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导轨的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部向下延伸形成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滑杆通过螺栓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具有开口朝向所述滑杆的凹槽,所述滑杆安装在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遮阳帘横梁向上延伸有用于止挡所述推动部的挡块。
进一步地,所述挡块设置在所述遮阳帘横梁面向所述推动部的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推动部面向所述挡块的一侧设有第一缓冲垫片和/或在所述挡块面向所述推动部的一侧设有第二缓冲垫片。
进一步地,两条所述侧梁上均设有所述滑杆,每条所述滑杆上分别连接有所述推杆,在所述遮阳帘横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挡块。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驱动机构包括马达,在所述滑杆上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沿着所述侧梁的方向延伸;在所述马达的输出轴上设置有减速齿轮组,在所述齿条上啮合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减速齿轮组中的输出齿轮啮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天窗装置中,推杆直接安装在滑杆上而不是安装在天窗玻璃上,直接安装在滑杆上更方便而且在天窗玻璃上无需设置额外的用于固定推杆的结构,从而避免了破坏天窗玻璃的整体结构,提高了天窗玻璃的强度和抗压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汽车天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天窗玻璃安装在前横梁、后横梁与侧梁之间的局部视图;
图3为图2未安装天窗玻璃时的局部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推杆及其安装位置的局部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推杆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滑杆、马达、减速齿轮组与传动齿轮连接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天窗装置10,包括安装框架1、遮阳帘2和天窗玻璃3,遮阳帘2和天窗玻璃3分别安装在安装框架1内,遮阳帘2位于天窗玻璃3的下方。
安装框架1包括前横梁11、后横梁12和连接在前横梁11与后横梁12之间的两条侧梁13。在每条侧梁13的内侧分别设置有导轨14,在两条导轨14上滑动地设置有遮阳帘横梁15。遮阳帘2的后端安装在后横梁12上,遮阳帘2的前端安装在遮阳帘横梁15上。
在侧梁13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天窗玻璃3前后滑动的滑动驱动机构16。滑动驱动机构16包括有滑杆161,滑杆161可滑动地安装在侧梁13上,天窗玻璃3与滑杆161连接。在滑杆161上还设置有用于推动遮阳帘横梁15朝向后横梁12的方向移动的推杆162。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天窗装置10主要用于实现遮阳帘2与天窗玻璃3联动打开。其主要由安装框架1、遮阳帘2与天窗玻璃3组成。
安装框架1由前横梁11、后横梁12和连接前横梁11与后横梁12的两条侧梁13组成。
其中前横梁11与后横梁12前后平行,两条侧梁13左右平行。该前横梁11、后横梁12与两条侧梁13共同围成上下贯通的安装框架1。遮阳帘2与天窗玻璃3则安装在这上下贯通的空间中,其中遮阳帘2位于天窗玻璃3的下方。
两条导轨14分别对应安装在两条侧梁13的内侧,遮阳帘横梁15安装在两条导轨14上,并且遮阳帘横梁15可沿导轨14前后滑动。遮阳帘2的前端固定连接在遮阳帘横梁15上,其两侧对应安装在两条导轨14的槽道内,使得遮阳帘2能随着遮阳帘横梁15在导轨14上前后移动。
滑动驱动机构16安装在侧梁13上。滑动驱动机构16可以为伸缩气缸,也可以为驱动马达组合,只要能够驱动滑杆161在侧梁13上实现前后移动即可。
滑杆161安装在侧梁13上,在侧梁13上设有滑道,滑杆161安装在滑道的滑槽内,滑杆161与滑槽之间间隙配合,故滑杆161能在滑槽内滑动,从而滑杆161能够沿侧梁13前后滑动。在沿着车身的宽度方向上,天窗玻璃3的侧边与滑杆161连接,从而使得天窗玻璃3可以随滑杆161一起前后移动。天窗玻璃3与滑杆161螺栓固定,方便拆卸安装。
操作滑动驱动机构16时,滑动驱动机构16带动滑杆161前后移动。
推杆162安装在滑杆161的前端上,其能够随着滑杆161的后移而推动遮阳帘横梁15朝向后横梁12的方向移动,进而打开遮阳帘2。
推杆162位于遮阳帘横梁15的前方。当打开天窗时,滑杆161向后移动,同时带动天窗玻璃3向后移动,还同时带动推杆162向后移动,进而通过推杆162推动遮阳帘横梁15一起移动,遮阳帘横梁15会带动遮阳帘2向后移动,同时打开天窗玻璃3和遮阳帘2。
在关闭天窗玻璃3时,推杆162与遮阳帘横梁15分离,从而不带动遮阳帘横梁15向前运动,此时需手动推动遮阳帘横梁15关闭遮阳帘2。
由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天窗装置10中,推杆162直接安装在滑杆161上而不是安装在天窗玻璃3上,因而无需在天窗玻璃3上设置额外的用于固定推杆162的结构,从而避免了破坏天窗玻璃3的整体结构,提高了天窗玻璃3的强度和抗压能力。
较佳的,如图3-5所示,推杆162安装在滑杆161的前端且位于遮阳帘横梁15的前方。推杆162具有扁长的主体部1621,主体部162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滑杆161上,另一端向下延伸形成推动部1622,推动部1622可向后移动推动遮阳帘横梁15向后移动。在移动过程中,扁长的主体部1621在上下方向上占用的空间小,避免了与其他结构发生碰撞,保证了推杆162能平稳顺利的向后移动。
优选的,如图2-4所示,该主体部1621的长度小于或等于导轨14的宽度,且主体部1621位于导轨14的上方,而推动部1622至少部分位于导轨14的内侧。当坐在车内操作打开或关闭天窗玻璃3时,在自下往上的方向上导轨14很好的遮住了主体部1621,使得车内人员不易发现推杆162,从而整个汽车天窗装置10更为美观。
优选的,如图4-5所示,主体部1621向下延伸形成固定部1623且通过螺栓与滑杆161固定,采用螺栓固定的方式方便推杆162拆卸更换。
优选的,如图5所示,该固定部1623具有一个开口朝下的凹槽1624。
安装时,滑杆161卡合在凹槽1624内,从而使推杆162准确稳定的定位在滑杆161上。
该凹槽1624使固定部1623分割为两个挡板,两个挡板上均具有左右贯穿的安装孔,用以安装螺栓使推杆162与滑杆161固定。
较佳的,如图2-4所示,遮阳帘横梁15向上延伸有挡块151,该挡块151位于推杆162的正后方,当打开天窗玻璃3时,滑杆161向后运动,固定在滑杆161上的推杆162跟随滑杆161向后运动,所以推动部1622会向后触碰该挡块151并推动挡块151向后运动,从而利于推动遮阳帘横梁15。
优选的,如图4所示,挡块151位于遮阳帘横梁15上且面向推动部1622的表面,增加了推动部1622推动挡块151时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推动遮阳帘横梁15向后移动。
优选的,如图4-5所示,推动部1622面向挡块151的一侧设有第一缓冲垫片1625和/或在挡块151面向推动部1622的一侧设有第二缓冲垫片(未图示)。
也即是说第一缓冲垫片1625和第二缓冲垫片包括如下三种设置方式:
第一种设置方式,仅在推动部1622面向挡块151一侧的表面上设有第一缓冲垫片1625。
第二种设置方式,仅在挡块151上面向推杆162的一侧上设有第二缓冲垫片(未图示)。
第三种设置方式,在推动部1622上面向挡块151的一侧设有第一缓冲垫片1625,同时在挡块151面向推杆162一侧的表面上设有第二缓冲垫片(未图示)。
当推动部1622与挡块151接触时,其第一种设置方式与第二种设置方式中的第一缓冲垫片1625或第二缓冲垫片很好的缓冲了推杆162的推力,使得两者能缓和平稳的接触,而且也减少了两者触碰时的噪音。而其第三种设置方式则进一步增加了缓冲效果也更进一步减小了触碰的噪音。
较佳的,如图1-4所示,两条滑杆161分别设置在两条侧梁13上,两条侧梁13上分别固定有滑道,每条滑道都具有凹陷的滑槽,两条滑杆161分别安装在对应的滑槽内,且滑杆与滑槽之间有间隙,从而滑杆161可在滑槽内滑动,所以每条滑杆161均可延每条侧梁13进行前后移动。每条滑杆161上都连接有推杆162。在遮阳帘横梁1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挡块151,两个挡块151分别位于两个推杆162的后方。两个推杆162左右对称,故位于其后方的两个挡块151也左右对称。如此对称的设置保证了遮阳帘横梁15左右受力平衡,使得遮阳帘横梁15能平稳的向后移动,不发生偏斜。
较佳的,如图3-6所示,滑动驱动机构16包括马达163,在滑杆161上设置有齿条1611,齿条1611沿着侧梁13的方向延伸。在马达163的输出轴上设置有减速齿轮组164,在齿条1611上啮合有传动齿轮165,传动齿轮165与减速齿轮组164中的输出齿轮1642啮合。
也即是,滑动驱动机构16由滑杆161、马达163、减速齿轮组164、传动齿轮165。其中减速齿轮组164包括输入齿轮1641和输出齿轮1642,输入齿轮1641安装在马达163的转轴上,输出齿轮1642与输入齿轮1641与啮合,减速齿轮组164用以降低马达163的转速。输出齿轮1642与传动齿轮165啮合,用以传递动力。
滑杆161安装在侧梁13上,在侧梁13上设有滑道,滑杆161安装在滑道的滑槽内,滑杆161与滑槽之间间隙配合,故滑杆161能在滑槽内滑动,从而滑杆161能够沿侧梁13前后滑动。滑杆161下侧装有齿条1611,齿条1611与传动齿轮165啮合。在沿着车身的宽度方向上,天窗玻璃3的侧边与滑杆161连接,从而使得天窗玻璃3可以随滑杆161一起前后移动。天窗玻璃3与滑杆161螺栓固定,方便拆卸安装。
操作滑动驱动机构16时,由马达163提供驱动动力,马达163能双向转动,可以通过改变电流的方向以改变马达163的旋转方向,实现提供向前与向后的动力。马达163转动后通过安装在马达163上的减速齿轮组164降低转速,其中减速齿轮组164具有互相啮合的输入齿轮1641与输出齿轮1642,其中输入齿轮1641安装在马达163输出轴上用以传递马达163的扭矩,随后输入齿轮1641带动输出齿轮1642转动,再通过输出齿轮1642带动传动齿轮165转动,从而由传动齿轮165带动齿条1611做前后的移动,最终由齿条1611带动滑杆161前后移动。
推杆162安装在滑杆161的前端上,其能够随着滑杆161的后移而推动遮阳帘横梁15朝向后横梁12的方向移动,进而打开遮阳帘2。
推杆162位于遮阳帘横梁15的前方。当打开天窗时,滑杆161向后移动,同时带动天窗玻璃3向后移动,还同时带动推杆162向后移动,进而通过推杆162推动遮阳帘横梁15一起移动,遮阳帘横梁15会带动遮阳帘2向后移动,同时打开天窗玻璃3和遮阳帘2。
具体使用过程,初始状态时,天窗玻璃3与遮阳帘2关闭。当启动打开天窗玻璃3时,马达163正向运转,马达163上的输出轴带动减速齿轮组164中的输入齿轮1641发生正向旋转,随后输入齿轮1641又使减速齿轮组164中的输出齿轮1642发生转动,从而通过输出齿轮1642将马达163产生的动力传递至传动齿轮165,使得传动齿轮165正向运转。而后由传动齿轮165带动齿条1611向后移动。又齿条1611与滑杆161固定,故齿条1611带动滑杆161沿侧梁13向后运动。又因为天窗玻璃3与滑杆161固定,进而使得滑杆161带动天窗玻璃3向后运动。又推杆162固定在滑杆161上,所以推杆162一同向后运动。推杆162向后抵接并推动遮阳帘横梁15也向后运动。由于遮阳帘2与遮阳帘横梁15固定,所以遮阳帘2跟随遮阳帘横梁15一同向后运动,从而实现同步打开遮阳帘2。
在关闭天窗玻璃3时,马达163反向转动,然后由输入齿轮1641带动输出齿轮1642反向转动,而后再由输出齿轮1642带动传动齿轮165反向转动,再由传动齿轮165带动齿条1611向前移动,最终齿条1611带动推杆162离开遮阳帘横梁15向前运动。该过程中推杆162与遮阳帘横梁15分离,从而不带动遮阳帘横梁15向前运动,此时需手动推动遮阳帘横梁15关闭遮阳帘2。
本实用新型中所描述的正向转动与反向转动,仅代表两种转动的方向相反,并不是指齿轮的绝对转动方向。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天窗装置中,推杆直接安装在滑杆上而不是安装在天窗玻璃上,直接安装在滑杆上更方便而且在天窗玻璃上无需设置额外的用于固定推杆的结构,从而避免了破坏天窗玻璃的整体结构,提高了天窗玻璃的强度和抗压能力。
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各技术方案进行结合,以达到最佳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