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交车塞拉门专用风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7885发布日期:2020-05-26 18:35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公交车塞拉门专用风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交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公交车塞拉门专用风道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安全起见,现有的公交车门已由传统内摆门逐渐变换为塞拉门。所谓塞拉门主要是指车门具有塞和拉两种动作,即门关闭时是由车外塞入车门口处,使之关闭、密封;门开启时,塞拉门向外移至开门口一定距离后,并沿车体外侧滑动。同时,为了乘车舒适性,现有的公交车均安装有出风通道,即在车顶处沿车顶的轴向方向安装有中空壳体来形成风道,并在中空壳体上开设有出风口。然而因塞拉门的运动形式,导致在塞拉门处会让风道裸空造成风漏件,从而影响车内部的制冷效果。

为此,现市面上出现了塞拉门专用风道,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18年5月1日,公告号为207291624u所公开的一种公交车专用塞拉门风道,包括风道体,该风道体内配合装设有一有密封内罩,该密封内罩将所述风道体的内部分隔成内、外两层风道结构,其中,内层风道为塞拉门的门泵隔离区域,该门泵隔离区域为密封的风道空间,外层风道为风道通风区域,该风道通风区域与客车整车风道相匹配设置;所述风道体上还开设若干个检修盖,所述密封内罩上可拆卸地装设有若干个检修盖板,此种结构的风道,在一定程序上虽解决了漏风的问题,但是整个风道为整体体结构,安装时需先将风道装配到位后,才能将检修门以及检修盖均打开进行塞拉门携门架和门轴的安装,拆卸时也亦如此,因此,拆卸维修较为麻烦,同时,内层风道的上部为空,其与顶盖为线接触,造成顶部密封效果必受影响,则密封效果较为不佳。

有鉴于此,本案实用新型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拆装方便,易于维修,密封效果佳的公交车塞拉门专用风道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公交车塞拉门专用风道装置,包括密封罩、检修门和底板,上述密封罩、检修门和底板均为铝合金件,上述密封罩具有内罩体和底罩,内罩体由一个上顶板及三个侧板围成的其底面和一侧面呈敞开状的中空框体,上顶板由中间平板和处于中间平板横向两侧的倾斜侧板组成,且中间平板与倾斜侧板连接在一起,上述底罩呈弧形板,上述内罩体的底面与上述底罩密封配合连接,上述内罩体与车身骨架的内侧壁拆卸连接,上述检修门呈向上倾斜设置,且上述检修门的下端与上述底罩的一侧通过锁具拆卸锁固在一起并密贴配合,上述检修门的上端位于内罩体的一侧外,且上述检修门的上端端部以能拆卸的方式转动安装在车身骨架上,上述内罩体位于与侧面敞开口相对的侧板上开设有检修窗口,且上述内罩体外锁固有密封检修窗口的检修门板;上述底罩与检修门相对的另一侧上向检修门方向凹设有向两侧板方向延伸的供携门架和门轴共处于内的条形凹缺,且上述条形凹缺落入上述内罩体范围内,上述底板为沿条形凹缺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条形板,上述底板处于条形凹缺的凹口处,并且底板与车身骨架拆卸配合,底板的两端部与上述条形凹缺凹口的两槽壁之间分别形成供携门架滑入于条形凹缺内的滑入通道。

以汽车的行驶方向为前后方向,三侧板相应为前侧板、后侧板和左侧板,上述上顶板的右侧沿向上延伸有凸出上顶板外的上边条,且上述上边条位于两倾斜侧板与中间平板的连接处具有由上至下渐缩的v形口,上述前侧板的右侧沿和后侧板的右侧沿均向外凸设有侧边条,上边条与侧边条与车身骨架内侧壁相贴紧配合,并通过螺栓与车身骨架内侧壁锁固配合。

上述底罩的右侧顶面位于条形凹缺的前、后两端外分别向上凸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限位型材,上述前侧板的底面右侧和后侧板的底面右侧对应于限位型材处均向上凹设有供限位型材嵌入于内的容置凹缺,上述底罩的左侧沿一体向上延伸有具有下竖部和上横部的延伸片,上述上横部处于下竖部的上部左侧并与下竖部垂直设置,上述前侧板的底部左侧和后侧板的底部左侧均与上述下竖部的右侧面相贴紧配合,上述前侧板的底面和后侧板的底面位于下竖部与容置凹缺之间的部位与底罩的顶面相贴紧配合。

上述前侧板和后侧板相对的一面上均一体延伸有叠放在限位型材和底罩上的内翻边,上述内翻边与上述限位型材和底罩通过粘接胶固定连接在一起。

上述底罩的顶面向上凸设有若干条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条形凸起,各上述条形凸起沿左右方向间隔排列,且上述条形凸起的两端延伸至上述底罩的前、后两侧沿处,上述条形凸起的外表面为凸弧面。

上述检修门的下端沿一体延伸有翻折片,上述翻折片具有与检修门垂直设置的上竖部和与上竖部垂直并处于上竖部左侧的左横部,上述上横部叠放在上述左横部的上方,上述左横部的左侧沿凸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圆形挡条,上述圆形挡条的上部高出上述左横部的顶面,上述检修门的下部位于圆形挡条左侧外开设有锁孔,上述锁孔上安装有风道锁,上述风道锁具有锁体和锁舌片,上述锁体安装于锁孔内,上述锁舌片的一端随锁体的上锁压紧在上横部上和随锁体的开锁而与上横部相分离设置。

上述检修门的上端顶面向上延伸有其前后方向的长度与检修门前后方向的长度相同的弯钩部,上述弯钩部具有竖直部和弯头,上述弯头为倒u型弯头,上述倒u型弯头的一臂与竖直部的上端端部一体成型连接,上述倒u型弯头的另一臂凸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圆形凸条,上述检修门上方设有安装型材,上述安装型材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与上述检修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相匹配,上述安装型材具有安装横部和处于安装横部下方并与安装横部垂直的安装竖部,上述安装横部处于车身骨架的顶部下方并通过自攻螺丝与车身骨架锁固配合,且上述安装横部的顶面向上延伸有夹紧于安装横部与车身骨架的内顶面之间的夹紧块,上述安装竖部的左侧面上设有压紧在倒u型弯头上方的压紧块,上述安装竖部的下端部左侧设有向上弯曲的弧形弯头,上述弧形弯头与上述竖直部之间具有间距,且上述圆形凸条嵌装于上述弧形弯头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公交车塞拉门专用风道装置,安装时,先将底板安装在车身骨架上,之后将塞拉门的整个部件安装在车身骨架上,之后再将内罩体与底罩组装成密封罩,密封罩装配到车身骨架上,最后检修门的下端通过锁具与底罩锁固在一起,检修门的上端与车身骨架连接在一起,安装后,即可构成一个风道,这样,冷风流至密封罩处时,可经密封罩顶面与车身骨架内顶面之间的空间和密封罩与检修门之间的空间流过,使冷风不会从本新型的结构中流失,密封效果佳,且密封罩顶面两侧的倾斜面设置能起到一定的空气导流作用;同时需进行顶部机构小检修时,解除检修门下端与底罩的锁固连接,即可将检修门向上翻转打开,再将检修门板打开即可进行小问题的维修;若需进行大维修或塞拉机构更换时,将检修门单独拆卸下来或者将检修门与密封罩一同拆卸下来即可,拆装方便,不会与塞拉门结构相互影响,大大提高了塞拉门的装配效率及便利性;并具有外观性能好,能与整车风道完全融合,实现度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检修门向前打开时与车身骨架的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阐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公交车塞拉门专用风道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密封罩、检修门3和底板100,密封罩、底板100和检修门3均为铝合金件,密封罩具有内罩体1和底罩2组成,以汽车的行驶方向为前后方向,内罩体1由上顶板、前侧板、后侧板及左侧板围成的其底面和右侧面均为敞开口的中空框体,上顶板由中间平板和处于中间平板前、后两侧的倾斜侧板组成,且中间平板与倾斜侧板焊接在一起,利用两倾斜侧板的设置能起到空气导流作用,此上顶板的结构与塞拉门部件顶部的外形轮廓相适配,底罩2呈向下凹的弧形板,底罩2的右侧沿向左凹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供携门架和门轴共处于内的条形凹缺21,此条形凹缺21的形状与塞拉门运动的行动轨道相匹配,为公知技术,在此不累述,底板100处于此条形凹缺21的凹口处,即底罩2的右侧沿处,底板100的右侧沿与底罩2的右侧沿相匹配,底板100的前、后两端端部分别与条形凹缺21的前槽壁和后槽壁之间具有间距200,此间距200的宽度与携门架的外径相匹配,用于携门架经间距200滑入至条形凹缺21内。

所述内罩体1的底面与底罩2密封配合连接,条形凹缺21落入内罩体1的范围内,优佳的是,底罩2的顶面右侧位于条形凹缺21的前、后两端外分别向上凸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限位型材22,限位型材22的右侧面与车身骨架300的内侧壁顶紧配合,前侧板的底面右侧和后侧板的底面右侧分别对应于限位型材22处向上凹设有供限位型材22嵌入于内的容置凹缺11,通过此容置凹缺11使限位型材22嵌入于内,容置凹缺11的内顶面叠放于限位型材22的顶面上,底罩2的左侧沿一体向上延伸有具有下竖部和上横部的延伸片23,上横部处于下竖部的上部左侧并与下竖部垂直设置,上横部与下竖部构成倒l型,前侧板的底部左侧和右侧板的底部左侧均与下竖部的右侧面相贴紧配合,即前侧板的底部和后侧板的底部夹紧于限位型材22与延伸片23之间,且前侧板的底面和后侧板的底面位于下竖部与容置凹缺之间的部位与底罩2相贴紧配合。

所述的内罩体1与车身骨架300的内侧壁拆卸连接,具体的是,上顶板的右侧沿向上延伸出凸出上顶板上外的上边条12,且上边条12位于两倾斜侧板与中间平板的连接处开设有由上至下渐缩的v形口121,即倾斜侧板上延伸有与倾斜侧板的长度相吻合的小边条,中间平板上延伸有一中间平板的长度相吻合的小边条,各小边条构成所述的上边条,相应地相邻的两边条即形成有该v形口,前侧板的右侧沿和后侧板的右侧沿均向外凸设有侧边条13,上边条12与侧边条13与车身骨架300内侧壁相贴紧配合,并通过螺栓与车身骨架内侧壁锁固配合,通过螺栓即完成内罩体1的拆卸连接,且通过上边条与侧边条使密封罩与车身骨架300为面面接触,增强了内罩体1与车身骨架300的接触面积,密封性强,且内罩体1的顶面与车身骨架300的顶面之间具有间距,增大了风道位于此塞拉门处的空间。

所述的检修门3呈向上倾斜设置,检修门3处于底罩2的左侧外,且检修门3的上端设有车身骨架300内顶面配合的安装型材4,检修门3的上端以能拆装的方式转动安装在安装型材4上,安装型材4与车身骨架300的顶面拆卸连接,优选的是,检修门3的上端上顶面向上延伸有其前后方向的长度与检修门3前后方长度相同的弯钩部31,弯钩部31具有竖直部和倒u型弯头,倒u型弯头的两臂呈左右相对设置,倒u型弯头的一臂(即左臂)与竖直部的上端端部一体成型连接,倒u型弯头的另一臂端沿(即右臂下端沿)凸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圆形凸条311,圆形凸条311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与检修门3前后方向上的长度相同,安装型材4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与检修门3前后方向上的长度相同,安装型材4具有安装横部41和处于安装横部下方并与安装横部垂直的安装竖部42,安装横部41处于车身骨架300的顶部下方并通过自攻螺丝(图中未画出)与车身骨架300锁固配合,且安装横部41的顶面向上延伸有夹紧于安装横部41与车身骨架300的内顶面之间的夹紧块43,安装竖部42的左侧面上设有压紧在倒u型弯头的弯头部上方的压紧块44,安装竖部42的下端部左侧设有向上弯曲的弧形弯头421,弧形弯头421的长度与安装型材4的长度相同,弧形弯头421的凹口朝上设置,弧形弯头421与弯钩部31的竖直部之间具有间距,且圆形凸条311嵌装于弧形弯头421的凹口内;应用时,安装型材4与车身骨架锁固连接,此时检修门3的下端向上掰动时,检修门3的圆形凸条311能在弧形弯头421内转动,倒u型弯头向左并向下翻呈平放状态,检修门3向上打开。

所述检修门3的下端与底罩2的右侧通过锁固件5拆卸锁固在一起,具体的是,检修门3的下端沿一体向上延伸有翻折片32,翻折片32具有与检修门3上顶面垂直连接的上竖部和与上竖部垂直并处于上竖部左侧的左横部,延伸片23的上横部叠放在左横部的上方,翻折片32刚好容置于延伸片23的l形空间内,左横部的上端沿凸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圆形挡条321,圆形挡条321的上部高出左横部的顶面,利用此圆形挡条321可对左横部进行限位,即延伸片23夹紧于密封罩下部与圆形挡条321之间,检修门3的下部位于圆形挡条321左侧外开设有锁孔(图中未画出),锁孔上安装有风道锁5,此风道锁为公知产品,在公交车上是一常用的产品,风道锁具有锁体和锁舌片,锁体贯穿安装于锁孔内,锁体位于与锁舌片相连接的一端向后穿出锁孔外,锁舌片处于检修门3下部处,且上横部夹紧于左横部与锁舌片之间,该风道锁5的安装方式为公知技术,在此不再累述,使用时转动锁舌片,锁舌片压在延伸片23的上横部上或转动至上横部的前方与上横部相脱离,此时解除对上横部的锁固。

所述的内罩体1的左侧板处开设有检修窗口,检修窗口优选为三个,位于电机和两塞拉小车处,且内罩体1的左侧外锁固有密封检修窗口的检修门板6,该检修门板6的结构和设置为公知技术,在此不再累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公交车塞拉门专用风道装置,安装时,底板100锁固在车身骨架上,再将塞拉门的整个部件安装在车身骨架300上,之后再将内罩体1的下端嵌入底罩2内,内罩体1的上边条和侧边条与车身骨架300的内侧壁相贴配合,并通过螺栓锁固在一起,完成密封罩的组装,再将密封罩锁固在车身骨架300上,最后检修门3沿前后方向向底罩2的左侧方向移动,此时检修门3的圆形凸条311横向滑入弧形弯头421的凹口内,检修门3的翻折片32横向滑入至底罩2的延伸片23的l形空间内,之后通过风道锁5将检修门3与底罩2锁固在一起,检修门3的上端与安装型材4的滑插配合,最后,安装型材4通过自攻螺丝与车身骨架300锁固在一起,即完成了内罩体1、检修门3与车身骨架300的安装,安装后,即可构成一个风道。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公交车塞拉门专用风道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冷风流至内罩体1处时,可经内罩体1顶面与车身骨架300内顶面之间的空间和内罩体1与检修门3之间的空间流过,使冷风与塞拉门部位完全隔离,冷风不会从塞拉门中流失,密封效果佳,且整个结构的分布给冷风流通的空间大,增强了冷风的流通速度;同时内罩体顶面两侧的倾斜设置能起到空气导流作用;

二、密封罩、底板与检修门呈各自独立设置,这样拆装时,解除检修门下端与底罩的锁固连接,即可将检修门向上翻转打开再将检修门板打开即可进行顶部机构小问题的维修,或者直接将检修门向前或向后滑出底罩外,即将检修门拆出,检测方便;若需进行大维修或机构更换时,也是将风道锁5拆下,将密封罩与车身骨架的锁固解除直接将密封罩整体单独拆下进行维换,整个结构分体拆装,拆装方便,不会与塞拉门结构相互影响,大大提高了塞拉门的装配效率及便利性;

三、整体采用铝材质,与车身骨架能完全融合,外观性能好,实现度高,且整个结构简易,易于加工成型。

本新型中,前侧板和后侧板相对的一面上均一体延伸有叠放在限位型材和底罩上的内翻边14,内翻边14与限位型材22和底罩2通过粘接胶固定连接在一起,这样使底罩2与内罩体1呈固定配合,此种方式使整个结构的拆装快速,并增强了底罩2与内罩体1之间的密封性。

再有,底罩2的顶面向上凸设有若干条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条形凸起,各条形凸起沿左右方向间隔排列,且条形凸起的两端延伸至底罩的前、后两侧沿处,条形凸起的外表面为凸弧面,利用各条形凸块增强密封罩与底罩2的摩擦系统,组装时不易使底罩2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