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挂式房车空调内机和房车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14594发布日期:2020-07-10 15:31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壁挂式房车空调内机和房车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房车空调,尤其涉及一种分体式的壁挂式房车空调内机和房车空调器。



背景技术:

小型拖挂房车、移动木屋、自行式房车中需要使用空调设备时,由于其顶部为非承重式结构,无法安装顶置式房车空调器,且内部空间紧凑,只有在沙发、床铺下方可以安装使用空调,这时小型暗藏式房车空调器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暗藏式房车空调器包括为整体式结构和分体式结构;整体式房车空调包括压缩机、冷凝器系统、蒸发器系统集中在一体结构上,空调器整体都暗装于房车沙发下、床铺下或类似结构内,同时带有输出送风管道,可以使经过处理的空气沿着暗藏的管道输送到房车内所需要的各个地方。

而分体暗藏式房车空调包括空调外机和空调内机,空调外机的作用主要是对利用车厢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空调内机是对车厢内部空气进行热交换处理。分体暗藏式房车空调的空调外机和空调内机两者分体,且两者分别被安装在座椅、沙发、床铺的下方位置。

申请公布号为cn108237868a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外罩和室内机组、外罩具有前盖,进风口和出风口设于前盖,出风口位于进风口上方。该出风口与进风口相邻地布置于前盖,出风气流与进风气流在交界处容易混流,出风气流会被进风气流重新吸入空调内机的内部,这会造成空调换热性能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善换热性能的壁挂式房车空调内机,进一步地提供具有该空调内机的房车空调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壁挂式房车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气流腔的外罩和位于所述的气流腔内的内机组件;

所述的外罩的底部设有进风口,外罩的前盖上部设有出风口,所述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与所述的气流腔联通;

所述的内机组件包括贯流风机和换热器,换热器的下侧设有接水盘组件,所述的接水盘组件上设有进风通道;

所述的贯流风机使气流腔形成负压,以使空气从所述的进风口流入气流腔,并在通过所述的进风通道后被换热器实现热交换,再到达所述的出风口吹出。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为:所述的换热器包括两个相互独立的换热部件,所述的换热部件对称倾斜地分布在所述的贯流风机的两侧,且两个所述的换热部件的间距下端小上端大以大致呈v字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为:所述的接水盘组件包括位于换热器下侧面的引导部件及接水盘,所述的引导部件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倾斜引导组件,所述的两个倾斜引导组件对称地分布于所述的接水盘的上方,且两个倾斜引导部件的间距由上往下逐渐收窄,所述的引导部件将换热器上产生的冷凝水引入至接水盘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为:所述的进风通道布置于所述的引导部件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为:所述的倾斜引导部件包括多个具有高度差的层阶状分布的引水板,每两个上下引水板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通道,所有的间距通道组成所述的进风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为:所述的引水板与水平方向呈一定倾斜角度以引导冷凝水向接水盘流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为:所述的两个引水板之间的间距通道内设有多个间隔分布的支撑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为:所述的外罩内设有用于安装贯流风机的底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为:所述的外罩内设有与出风口对应的可调节风向的导风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为:所述的贯流风机为贯流风机。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主题为:房车空调器,包括所述的壁挂式房车空调外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外罩的底部设有进风口,外罩的前盖上部设有出风口,即出风口与进风口位于外罩不同的侧面上,且两处的气流方向大致呈90度,从而使出风气流与进风气流相互远离,改善了因出风气流与进风气流在交界处出现混流,出风气流被进风气流重新吸入空调内机的内部,从而导致的空调换热性能下降的问题。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壁挂式房车空调内机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壁挂式房车空调内机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壁挂式房车空调内机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壁挂式房车空调内机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壁挂式房车空调内机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壁挂式房车空调内机的示意图三;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换热器和接水盘组件的示意图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换热器和接水盘组件的示意图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换热器和接水盘组件的示意图三;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接水盘的示意图一;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接水盘的示意图二;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接水盘的示意图三;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接水盘的示意图四;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另一个方案的接水盘的示意图一;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另一个方案的接水盘的示意图二;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另一个方案的接水盘的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描述仅为描述性的、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定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可能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6所示,壁挂式房车空调内机100安装于房车内壁上,其包括具有气流腔a的外罩01和位于气流腔a内的内机组件02。外罩01呈长方体箱式结构,外罩01的底部设有进风口1,外罩01的前盖的上部设有出风口2,进风口1和出风口2与气流腔a联通,车室内的空气通过进风口1被吸入到空调内部,经内机组件02热交换后的气流通过出风口2进入到房车内部空间。优选地,外罩01内设有与出风口2对应的可调节风向的导风部件8,并且外罩的进风口1处设置有栅格结构。

本实施例中,出风口2与进风口1位于外罩01不同的侧面上,且两处的气流方向大致呈90度,从而使出风气流与进风气流相互远离,改善了因出风气流与进风气流在交界处出现混流,出风气流被进风气流重新吸入空调内机100的内部,从而导致的空调换热性能下降的问题。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内机组件02的结构和布局进行相适应于此出风口2与进风口1布局的调整,从而更好地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具体地,如图所示,3-6所示,内机组件02包括贯流风机3、换热器4和接水盘组件5,两者相较,换热器4位于气流的上游,贯流风机3位于气流的下游,且位于气流腔a靠近出风口2一端。换热器4的下侧设有接水盘组件5,接水盘组件5上设有进风通道502。

应当被理解的是,当贯流风机3运转时,贯流风机3使其下游的气流腔a形成负压,以使空气从外罩01底部的进风口1流入到气流腔a内,同时负压作用使空气进一步通过接水盘组件5上的进风通道502后进入换热器4中,空气再被换热器4进行热交换后,被贯流风机3吸入并送达到出风口2处后被吹出。

外罩01内设有用于安装贯流风机3的底座,贯流风机3优选为贯流风机。

贯流风机外设有蜗壳31、且蜗壳31的出口正对空调的出风口2。当贯流风机的叶轮旋转时,气流从它的叶轮敞开处进入叶栅,穿过叶轮内部,从另一面叶栅处排入蜗壳31,并从空调的出风口2贯流吹出。

优选地,如图7-9所示,换热器4包括两个相互独立的换热部件41,换热部件41对称倾斜地分布在贯流风机3的两侧,且两个换热部件41的间距下端小上端大以大致呈v字型结构。需要说明的换热器4安装在贯流风机3靠下部的位置,即贯流风机3上部高出于换热部件41。呈v字型结构分布的换热器4增大了气流的换热作用截面积,提高了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换热器4的下侧设置有接水盘组件5,接水盘组件5上设有进风通道502。应当被理解的是,当贯流风机3运行时,气流腔a形成负压,以使空气从进风口1流入气流腔a,并在通过接水盘组件5上的进风通道502后被换热器4实现热交换,再到达出风口2吹出,从而完成整个气流流通过程。

更为具体地,如图7-9所示,接水盘组件5包括至少一个引导部件5a和接水盘5b,接水盘5b位于引导部件5a的下方,引导部件5a用于将换热器4所产生的冷凝水引入至接水盘5b内,引导部件5a上开设有进风通道502,进风通道502用于引导部件5a外侧的气流进入至引导部件5a的内侧。

引导部件5a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边界大于换热器4的外轮廓,优选地,其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倾斜引导组件51,两个倾斜引导组件51对称地分布于接水盘5b的上方,且两个倾斜引导部件5a的间距由上往下逐渐收窄。且倾斜引导组件51相对于换热部件41也对称分布,从而使接水盘5b位于换热器4的正下方,其倾斜引导组件51的倾斜角度大致与换热部件41的倾斜角度一致,保证较大的迎风面积。

倾斜引导组件51包括多个具有高度差的层阶状分布的引水板501,接水盘5b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两侧的倾斜引导组件51的最后一块引水板501。

每两个上下引水板501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通道,所有的间距通道组成进风通道502。优选地,每两个上下引水板501之间相互平行,且所有的间距通道等距。两个引水板501之间的间距通道内设有多个间隔分布的支撑板503,从而将每侧的各引水板501联为一个整体。

优选地,引水板501与水平方向呈一定倾斜角度以引导换热器4产生的冷凝水向下方的接水盘5b流动。在此实施例中,引水板501的平行于换热部件41外侧面。

房车空调内机100的接水盘5b具体采用如图所示结构,以下对接水盘5b的具体结构进行阐述。

如图11-13所示,接水盘5b包括盘体52,其包括作为迎水面的底部10及将底部10的周缘围合的周侧部11,底部10双侧倾斜,在长度方向上呈中间高、两端逐渐走低的结构,底部10的两端部各设一个排水口12。同时,底部10在宽度方向上呈一侧高、另一侧低的倾斜结构,排水口12位于较低侧。进一步地,排水口开设在底部上或设在底部低位临近的周侧部上以将冷凝水向下排出。

接水盘可以为长方形或椭圆形等形状。作为优选,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接水盘5b为长方形结构,其长度方向与房车行驶方向一致。

优选地,接水盘的底部10在长度方向上以中间为基准,呈两侧对称结构,两个端部的排水口12水平高度一致,也就是说底部包括两个从中间朝横向两端向下倾斜的斜面10a,且每个斜面10a纵向朝向排水口12所在的一侧向下倾斜设置。

进一步优选地,底部10与周侧部11交界处设置有一圈下凹的排水槽10b,排水槽10b的底部与相对应的斜面10a平行,底部10的低位于排水槽10b处。排水口12前侧周侧部两端的下部角落位置。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壁挂式房车空调内机100的接水盘5b可适应机身倾斜的工作环境,可以减少积水反流,使得积水能够及时排尽。尤其,当接水盘5b沿房车的运行方向设置时,无论房车爬坡或下坡,接水盘5b始终有一个排水口12位于低位,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因房车长时间倾斜运动,积水反流无法及时排出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接水盘5b的盘体52为塑料一体注塑成型,排水口12联接排水管。

此外,在具体实施本实用新型时,接水盘组件5还可以选择引导部件5a仅有一倾斜引导组件的方案。与上述相同的是,倾斜引导组件包括多个具有高度差的层阶状分布的引水板,接水盘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两侧的倾斜引导组件的最后一块引水板。每两个上下引水板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通道,所有的间距通道组成进风通道。优选地,每两个上下引水板之间相互平行,且所有的间距通道等距。两个引水板之间的间距通道内设有多个间隔分布的支撑板,从而将每侧的各引水板联为一个整体。并且,接水盘的边框上端延伸至倾斜引导组件的最后一块引水板的底部,使倾斜引导组件将冷凝水向下引入至接水盘中。

并且,如图14-16所示,接水盘的结构还可以采用单出口的方案。具体地,长方形的接水盘包括底部10”和周侧部11”,底部10”的两个斜面10a”长度方向上左右对称设置,从两边向中间对接处倾斜;同时两个斜面10a分别在宽度方向上在宽度方向上呈一侧高、另一侧低的倾斜结构,即从后侧朝前侧向下倾斜设置。因此在排水口12在两斜面10a”的一侧形成最低位,从而使接水盘内的更快汇聚到此处,实现积水的及时排出。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壁挂式房车空调内机和房车空调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本实用新型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