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壳体组件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55272发布日期:2020-11-10 11:41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壳体组件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配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壳体组件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货物派送车辆已经广泛应用到物流配送领域,为了使得车辆在运输过程中便于开闭,以实现存货或取货的便利性,通常通过车身门窗的铰接实现硬质门窗沿铰链中心点开合,或使用多连杆形折叠机构实现软顶车棚随金属骨架折叠,且多为手动折叠。但是,前述硬质外壳的刚度大、重量大,一方面会增大车辆的自重,另一方面,硬质外壳的门窗沿铰链中心翻转时需要较大的摆动空间,若要实现自动折叠,需要动力源的功率较大,而多连杆形折叠机构为了保证折叠精度和稳定性,其折叠速度较慢。

可以看出,现有的车辆在物流运输的过程中,至少存在车辆壳体或仓门开闭过程占用空间大、自动折叠需要的动力源功率大以及折叠速度慢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及车辆,以至少解决现有车辆开闭过程占用空间大、自动折叠需要的动力源功率大以及折叠速度慢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壳体组件,应用于车辆,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壳体内衬骨架、扭转弹簧和驱动机构;

所述壳体为可折叠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固定端和自由端,所述固定端与所述车辆的车体固定连接;

所述壳体朝向所述车辆的车体内部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壳体内衬骨架,所述壳体内衬骨架与所述壳体连接;

所述壳体内衬骨架包括多个内衬骨条,多个所述内衬骨条的一端共同铰接;

所述扭转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车辆的车体固定连接,所述扭转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内衬骨架的铰接点固定连接,所述扭转弹簧用于为所述壳体内衬骨架提供折叠收缩的动力;

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自由端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自由端相对所述固定端运动以展开所述壳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前述壳体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将扭转弹簧与壳体内衬骨架的铰接点固定连接,壳体内衬骨架与壳体连接,驱动机构与壳体自由端连接,同时采用可折叠壳体。壳体处于闭合状态时,扭转弹簧处于旋紧状态。当驱动机构执行开启指令时,驱动机构解除对于壳体自由端的约束,利用扭转弹簧的弹力使壳体内衬骨架带动壳体收缩,即可实现壳体自动开启。当驱动机构执行关闭指令时,驱动机构带动壳体自由端运动,使壳体展开,即可实现壳体自动关闭。因此,驱动机构与扭转弹簧共同作用,可以实现壳体的自动开闭。相比传统的方案而言,本实用新型在壳体自动折叠的过程中所需的动力源功率小,且在自动开闭的过程中,壳体的收缩与展开占用的空间小,壳体的折叠速度较快,可以有效地节省空间以及提高物流运输的效率。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高的一种壳体组件的折叠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通过列举几个具体的实施例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壳体组件及车辆。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壳体组件,应用于车辆,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体11、壳体内衬骨架12、扭转弹簧13和驱动机构14;

所述壳体11为可折叠壳体,所述壳体11包括固定端111和自由端112,所述固定端111与所述车辆的车体20固定连接;

所述壳体11朝向所述车辆的车体20内部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壳体内衬骨架12,所述壳体内衬骨架12与所述壳体11连接;

所述壳体内衬骨架12包括多个内衬骨条121,多个所述内衬骨条121的一端共同铰接;

所述扭转弹簧13的一端与所述车辆的车体20固定连接,所述扭转弹簧13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内衬骨架12的铰接点固定连接,所述扭转弹簧13用于为所述壳体内衬骨架12提供折叠收缩的动力;

所述驱动机构14与所述自由端112连接,所述驱动机构14驱动所述自由端112相对所述固定端111运动以展开所述壳体11。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壳体组件包括壳体11、壳体内衬骨架12、扭转弹簧13和驱动机构14。壳体11为可折叠壳体,壳体11包括固定端111和自由端112,自由端112可活动。通过自由端112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相对固定端111运动,可实现壳体11的可折叠。同时,壳体可采用软质壳体,比如,编织物壳体。固定端111与车辆的车体20固定连接,用以将壳体组件与车辆的车体20相互固定,比如,可以通过螺栓将固定端111与车辆的车体20固定连接。壳体11朝向车辆的车体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壳体内衬骨架12,壳体内衬骨架12与壳体11连接,比如,壳体内衬骨架12与壳体11可以通过胶黏剂进行粘接。壳体内衬骨架12可以用于支撑壳体11,同时将壳体11支撑为车辆所需的壳体形状,通过壳体内衬骨架12的运动带动壳体11,以实现壳体11的折叠与展开。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自由端112为壳体11可以活动的一个端面,自由端11也与内衬骨条121连接,比如,自由端11可包裹内衬骨条121,自由端11与内衬骨条121可形成线接触或面接触。

扭转弹簧13的一端与车辆的车体20固定连接,比如,扭转弹簧13的一端可以与车辆的车体20铆接。壳体内衬骨架12包括多个内衬骨条121,多个内衬骨条121的一端共同铰接,扭转弹簧13的另一端与壳体内衬骨架的铰接点12固定连接,比如,扭转弹簧13的另一端可以与壳体内衬骨架的铰接点12通过螺钉或卡具紧固固定。扭转弹簧13的弹力可以使壳体内衬骨架12转动以带动壳体11收缩,即可实现壳体11开启。驱动机构14与自由端112连接,驱动机构14可以驱动自由端112相对固定端111运动,即可实现壳体11的开启与关闭。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壳体组件的折叠示意,壳体11处于闭合状态时,扭转弹簧13处于旋紧状态。当壳体11需要开启时,驱动机构14解除对于自由端112的约束,自由端112处于可活动状态,扭转弹簧13的弹力带动壳体内衬骨架12转动,壳体内衬骨架12带动自由端112转动,使得自由端112向靠近固定端111的方向转动,在自由端112向靠近固定端111的方向转动的过程中,壳体11跟随壳体内衬骨架12进行折叠,从而实现壳体11的开启。当壳体11需要关闭时,驱动机构14驱动自由端112向远离固定端111的方向转动,由于自由端112与内衬骨条121连接,多个内衬骨条121的一端共同铰接。因此,自由端112可以带动内衬骨条121转动,壳体11跟随壳体内衬骨架12进行展开,直至自由端12与车辆的车体20接触,形成闭合状态,从而实现壳体11的关闭。驱动机构14既可以提供壳体11关闭所需的动力,还可以克服扭转弹簧13带来的阻力。扭转弹簧13与驱动机构14配合,共同实现壳体11的自动开启与闭合。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壳体自身可折叠,壳体可在壳体内衬骨架的带动下实现折叠与展开,在扭转弹簧与驱动机构的双重作用下,壳体可以自动开闭。在壳体自动折叠的过程中,所需的动力源的功率较小,且在壳体自动开闭过程中占用的空间小,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并且节省空间。此外,在壳体折叠的过程中,驱动机构只需要释放作用于自由端的力,扭转弹簧的弹力作为壳体折叠的动力,可以提高壳体的折叠速度,从而提升物流配送的效率。

可选的,参照图2,所述驱动机构14包括电机141与传动机构142;

所述电机141固定在所述车辆的车体20上;

所述传动机构142的一端与所述电机141连接,所述传动机构142的另一端与所述自由端112连接。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驱动机构14包括电机141与传动机构142,电机141固定在车辆的车体20上,比如,电机与车辆的车体可以用胶黏剂粘接,也可以用螺栓连接。传动机构142的一端与电机141连接,比如,可以通过齿轮连接,传动机构142的另一端与自由端112连接,比如,可以用胶黏剂粘接。电机141为传动机构142提供动力,传动机构142将动力传至自由端112,并带动自由端112移动,以实现壳体11的开闭。

可选的,参照图2与图3,所述传动机构142包括:丝杆1421、丝杆螺母1422、第一连杆1423和第一滑轨1424;

所述丝杆1421的一端与所述电机141连接,所述丝杆螺母1422套设于所述丝杆1421上;

所述第一连杆142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轨1424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1423的另一端与所述丝杆螺母1422连接;

所述第一滑轨1424与所述自由端112固定连接。

具体而言,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传动机构142包括丝杆1421、丝杆螺母1422、第一连杆1423和第一滑轨1424,丝杆1421的一端与电机141连接,比如,可以通过减速齿轮连接。电机141可以带动丝杆1421转动,丝杆螺母1422套设于丝杆1421上,丝杆1421转动可以带动丝杆螺母1422沿丝杆1421的长度方向做直线运动。第一连杆1423的一端与丝杆螺母1422连接,比如,可以铰接或焊接。丝杆螺母1422可以带动第一连杆1423一起沿丝杆1421的长度方向做直线运动。第一连杆1423的另一端与第一滑轨1424滑动连接,第一连杆1423跟随丝杆螺母1422沿丝杆1421的长度方向做直线运动时,第一连杆1423可沿第一滑轨1424滑动。第一滑轨1424与自由端112固定连接,比如,可以用胶黏剂粘接。当壳体11需要开启时,第一连杆1423沿第一滑轨1424向靠近扭转弹簧13的方向滑动,第一滑轨1424解除对于自由端112的约束,使得自由端112可以自由活动,从而自由端112可以在扭转弹簧13弹力的作用下向靠近固定端111的方向运动,即可实现壳体11的自动开启。当壳体11需要关闭时,第一连杆1423沿第一滑轨1424向远离扭转弹簧13的方向滑动,第一滑轨1424在第一连杆1423的作用下对自由端112施加力,使得自由端112克服扭转弹簧13的阻力并向远离固定端111的方向转动,直至自由端112与车辆的车体20接触,形成闭合状态,即可实现壳体11的自动关闭。

可选的,所述传动机构142包括:齿轮、齿条、第二连杆和第二滑轨;

所述齿轮与所述电机141固定连接,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

所述第二连杆1423的一端与所述齿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142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轨1424滑动连接;

所述第二滑轨1424与所述自由端112固定连接。

具体而言,传动机构142包括齿轮、齿条、第二连杆和第二滑轨,齿轮与电机141固定连接,比如,用销钉将齿轮与电机的轴固定,电机141工作时可以通过转动轴带动齿轮转动,由于齿轮与齿条啮合,因此齿轮转动能带动齿条沿齿条的长度方向做直线运动。第二连杆的一端与齿条固定连接,比如,可以焊接或粘接,齿条可以带动第二连杆同时沿齿条的长度方向做直线运动,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滑轨滑动连接,第二连杆沿齿条的长度方向做直线运动时,第二连杆可以同时沿第二滑轨滑动。第二滑轨与自由端112固定连接,比如,可以用胶黏剂粘接。当壳体11需要开启时,第二连杆沿第二滑轨向靠近扭转弹簧13的方向滑动,第二滑轨解除对于自由端112的约束,使得自由端112可以自由活动,从而自由端112可以在扭转弹簧13弹力的作用下向靠近固定端111的方向运动,即可实现壳体的自动开启。当壳体11需要关闭时,第二连杆沿第二滑轨向远离扭转弹簧13的方向滑动,第二滑轨在第二连杆的作用下对自由端112施加力,使得自由端112克服扭转弹簧13的阻力并向远离固定端111的方向转动,直至自由端112与车辆的车体20接触,形成闭合状态,即可实现壳体11的自动关闭。

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连杆的安装位置可参照第一连杆的安装位置进行安装,第二滑轨的安装位置可参照第一滑轨的安装位置进行安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传动机构的安装位置与连接方式。

可选的,参照图3,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滑轮1425,所述滑轮1425设置于所述传动机构142与所述自由端112连接的一端,所述滑轮1425相对所述自由端112滚动。

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壳体组件还包括滑轮1425,滑轮1425设置于传动机构142与所述自由端112连接的一端,滑轮1425相对自由端112滚动。比如,当传动机构142包括第一连杆1423与第一滑轨1424时,滑轮1425与第一连杆1423靠近滑轨1424的一端铰接,滑轮1425与第一滑轨1424滚动连接。第一连杆1423带动滑轮1425在第一滑轨1424中滚动,滑轮1425与第一滑轨1424滚动连接,能够减少第一连杆1423直接与第一滑轨1424相对滑动的摩擦力,使得第一连杆1423相对于第一滑轨1425的运动更为快速。当传动机构142包括第二连杆与第二滑轨时,滑轮1425与第二连杆靠近第二滑轨的一端铰接,滑轮1425与第二滑轨滚动连接。第二连杆带动滑轮1425在第二滑轨中滚动,滑轮1425与第二滑轨滚动连接,能够减少第二连杆直接与第二滑轨相对滑动的摩擦力,使得第二连杆相对于第二滑轨的运动更为快速。因此,滑轮能够降低传动机构运动时的阻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壳体组件的开闭速度。

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14还包括减速器,所述减速器的一端与所述电机141连接,所述减速器的另一端与所述传动机构142连接。

具体而言,驱动机构14还包括减速器,减速器的一端与电机141连接,减速器的另一端与传动机构142连接。当然,减速器可以是减速齿轮,比如,减速齿轮为小齿轮与大齿轮的组合,小齿轮与电机141连接,大齿轮与传动机构142连接,电机141转动时,通过小齿轮带动大齿轮,大齿轮的转速将比小齿轮的转速慢,而传动机构的扭矩增加,从而起到减速增扭的作用,减速器也可以是蜗轮蜗杆。

可选的,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接收器和驱动器;

所述接收器与所述驱动器电连接,所述接收器用以接收开启或关闭指令,并将所述指令传递至所述驱动器;

所述驱动器与所述电机电连接,所述驱动器用以驱动所述电机执行开启或关闭指令,以使所述壳体收缩或展开。

具体而言,壳体组件还包括接收器和驱动器。接收器与驱动器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壳体组件可以应用到无人送餐领域。当工作人员将快餐放置车辆中后,工作人员可通过在客户端发送关闭指令,接收器将接收此关闭指令,并将关闭指令传递至驱动器,驱动器与电机电连接,驱动器接收关闭指令后能够驱动电机转动,电机可带动传动机构转动,以使壳体展开,实现壳体自动关闭过程。当用户需要取餐时,用户可通过在客户端发送开启指令,接收器将接收此开启指令,并将开启指令传递至驱动器,驱动器可以驱动电机转动,电机可带动传动机构转动,以使传动机构释放作用于壳体上的力,扭转弹簧的弹力可带动壳体进行折叠,实现壳体自动开启的过程。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壳体组件还可以应用到其他的物流配送领域中。

可选的,所述壳体11为编织物壳体。

具体而言,壳体11为编织物壳体可以使得壳体11防水、防晒,保证车辆中运输的物品不受外界环境的污染或破坏,从而提升车辆在物流运输过程中物品的安全性,当然,编织物可以是涤纶、帆布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壳体主要起可折叠与遮蔽物的作用,采用编织物作为车辆的壳体可以在保证壳体作用的前提下进一步减轻壳体的质量,从而可以提高整车运货的效率。

可选的,所述内衬骨条121呈弧形。

具体而言,内衬骨条121呈弧形,多个内衬骨条121与壳体11连接,且壳体11可折叠,因此,呈弧形的内衬骨条121能够将壳体11支撑为弧形的曲面,这样既能使得壳体11与壳体内衬骨架12紧密贴合,有利于壳体内衬骨架12带动壳体11实现快速折叠,还能避免雨天配送时壳体11表面积水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扭转弹簧和驱动机构的双重作用,能够使得壳体自动折叠与展开,实现壳体的自动开闭,且整个开闭过程中所需的动力源功率较小,可以起到节能与节省成本的作用。而且,壳体质量小,可以提升车辆的运货效率。此外,相比传统方案而言,壳体组件的折叠速度较快,能够进一步提升配送效率,也可以提升用户体验的满意感。

实施例二

参照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实施例一所述的壳体组件。

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车辆,包括实施例一的壳体组件。壳体组件与车辆的车体连接,在物流运输过程中,车辆主要起配送货物的作用。在工作人员或用户存取货物的过程中,壳体组件可以实现自动开闭,使存取货物更为便捷可靠,且壳体质量小,从而能够提升车辆的配送效率。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对车辆与壳体组件的连接方式以及车辆的类型、尺寸等参数进行设定。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用于物流配送的车辆可以为有司乘人员操作驾驶的车辆或无人驾驶的自动车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车辆的类型不作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壳体组件的自动折叠与展开使得车辆在用户存取货物时能够实现自动开闭壳体,使用户存取货物更为便利。并且相比传统方案而言,壳体组件自动开闭时所需的动力源功率较小,其所占的空间也小,且自动开启速度较快,从而可以提升车辆的配送效率以及提升用户体验的满意感,并节省成本与空间。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实用新型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实用新型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实用新型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单独实施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