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滑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08471发布日期:2020-06-23 21:03阅读:1102来源:国知局
电动滑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滑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动滑轨。



背景技术:

汽车座椅通过滑轨实现座椅相对车体的滑动,大多数座椅滑轨为手动式,即通过人自身前后用力来实现座椅的前后滑动,对于长度较长的滑轨(比如大于350mm)而言,若仍采用手动式滑动,操作性和舒适性方面均不佳,因而电动滑轨应运而生。

但,现有的电动滑轨是通过两套独立的驱动机构分别驱动两侧滑轨滑动,这样设置不仅增加了电动滑轨结构的复杂度,也无法确保两侧滑轨动作的同步性,安全系数较低。

有鉴于此,亟待针对现有的电动滑轨进行优化设计,以在实现同步驱动两侧滑轨动作的同时,简化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滑轨,该电动滑轨的两侧滑轨由一个驱动机构驱动同步动作,内轨和外轨之间的相对滑动通过齿轮齿条啮合传动来实现,稳定可靠,且占用空间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滑轨,包括第一驱动部件和两个平行设置的滑轨,所述滑轨包括内轨和外轨,所述内轨能够相对所述外轨滑动;还包括固接于两个所述内轨之间的第一横梁,所述第一驱动部件安装于所述第一横梁;

所述外轨上固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齿条,所述内轨上固设有齿轮驱动部,所述齿轮驱动部与所述齿条传动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部件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齿轮驱动部传动连接,以驱动两个所述齿轮驱动部同步动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滑轨在两侧的内轨之间设置有第一横梁,将第一驱动部件安装在第一横梁上,第一驱动部件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两侧的齿轮驱动部传动连接,驱动两个齿轮驱动部同步转动,每侧的齿轮驱动部固设于内轨,且与固设于外轨的齿条传动连接,从而使两侧内轨同步相对对应的外轨滑动,确保两侧滑轨动作的同步性,提高了电动滑轨工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减少了驱动件的设置,简化了电动滑轨的结构。

如上所述的电动滑轨,所述第一驱动部件通过柔性轴与所述齿轮驱动部传动连接。

如上所述的电动滑轨,还包括第二驱动部件和与两个所述滑轨分别配合的两个解锁组件,所述解锁组件用于锁止或解锁所述滑轨;两个所述解锁组件之间设置有解锁连杆,所述第二驱动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解锁连杆传动连接,以驱动两个所述解锁组件同步动作。

如上所述的电动滑轨,所述内轨的上表面固设有支撑座;所述解锁组件包括:

解锁凸轮,枢接于所述支撑座,并由所述第二驱动部件提供转动驱动力;

解锁销,插装于所述内轨的顶壁,其上端与所述解锁凸轮的工作面形成凸轮副,以带动其下端往复移动切换于解锁工作位和锁止工作位之间;

锁体,置于所述内轨的内腔,其上表面与所述解锁销的下端抵接,且所述锁体的一侧具有水平延伸形成的锁卡,所述锁卡适配于开设在所述内轨和所述外轨侧壁上的锁槽;并配置为:自所述锁止工作位切换至所述解锁工作位时,所述锁卡在内轨锁槽和外轨锁槽中位移至脱离外轨锁槽;自所述解锁工作位切换至所述锁止工作位时,所述锁卡在所述内轨锁槽中位移至同时置于所述内轨锁槽和所述外轨锁槽。

如上所述的电动滑轨,所述解锁组件还包括:

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锁体与所述内轨之间,并配置为:切换至所述解锁工作位时,所述锁体位移后所述弹性部件产生形变储备变形能;切换至所述锁止工作位,所述弹性部件释放变形能提供所述锁体复位作用力。

如上所述的电动滑轨,所述第二驱动部件安装于所述第一横梁。

如上所述的电动滑轨,所述内轨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滚轮,所述支撑滚轮能够绕垂直于所述内轨长度方向的水平轴线转动;

还包括消间隙组件,所述消间隙组件包括两个辅助轮组件,分设于所述内轨沿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辅助轮组件包括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内轨的辅助轮,所述辅助轮朝向外侧倾斜设置;

所述外轨的顶部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开口以使所述内轨至少部分置于所述外轨的轨腔,所述轨腔的腔底壁用于支撑所述支撑滚轮,所述轨腔的腔侧壁和腔顶壁之间通过外凸的过渡曲线壁连接,所述辅助轮的轮面与所述过渡曲线壁接触。

如上所述的电动滑轨,所述辅助轮组件还包括对应于所述辅助轮的辅助支架和弹性元件,所述辅助支架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内轨,所述辅助轮可转动连接于所述辅助支架;

所述弹性元件用于向所述辅助支架施加转动力矩,以使所述辅助支架朝所述辅助轮靠近所述过渡曲线壁的方向动作。

如上所述的电动滑轨,所述外轨的轨腔具有容纳线缆部件的空间,所述轨腔的腔底壁用于滑动支撑所述线缆部件。

如上所述的电动滑轨,两个所述内轨之间固接有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上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过线缆与车辆总控器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驱动部件和所述第二驱动部件动作。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例中电动滑轨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电动滑轨的单侧滑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具体实施例中电动滑轨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具体实施例中驱动机构的第一驱动部件的一侧输出端传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具体实施例中电动滑轨的解锁机构去除外轨后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所示解锁机构的解锁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具体实施例中解锁机构的沿滑轨长度方向形成的剖视图;

图8为具体实施例中锁卡与内轨锁槽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9为具体实施例中解锁机构沿滑轨横截面形成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10为具体实施例中驱动机构和解锁机构与第一横梁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11为具体实施例中内轨组成、外轨组成和拖链的爆炸图;

图12为具体实施例中内轨组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内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具体实施例中外轨的端面示意图;

图15为具体实施例中消间隙组件与外轨的配合示意图;

图16为具体实施例中拖链与外轨的配合示意图;

图17为具体实施例中拖链与内轨的配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滑轨10;

内轨11,轨顶壁111,轨侧壁112,支撑壁113,内轨锁槽114,卡槽115;

外轨12,腔底壁121,槽底壁122,侧壁123,过渡连接壁124,过渡曲线壁125,顶壁126,第一顶壁部1261,第二顶壁部1262,外轨锁槽1263;

第一横梁13,第二横梁14;

驱动机构20,第一驱动部件21,支撑架211,柔性轴22,柔性轴支架221,套管23,齿轮驱动部24,输出齿轮241,齿条25;

解锁机构30,解锁凸轮31,凸轮槽311,解锁销32,穿装孔321,限位部322,锁体33,锁卡331,弹簧丝34,螺纹紧固件35,导向套36,小径段361,第二驱动部件37,解锁连杆38,连杆支架381,支撑座39;

支撑滚轮41,支撑滚轮轴42,辅助轮43,辅助支架44,弹簧45,辅助轮转轴s1,辅助支架转轴s2;

拖链50,控制器60,紧固件7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不失一般性,本实施方式以图中所示电动滑轨应用至车辆座椅为例详细说明其结构及原理,应当理解,其中的驱动结构及中间传动部件等具体尺寸参数,对本申请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未构成实质性限制。

请参考图1至图4,图1为具体实施例中电动滑轨的装配关系示意图;图2为图1中电动滑轨的单侧滑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具体实施例中电动滑轨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具体实施例中驱动机构的第一驱动部件的一侧输出端传动连接结构示意图。

该实施例中,电动滑轨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滑轨10,每个滑轨10具有相适配的内轨11和外轨12,两个内轨11之间固接有第一横梁13,为提高整体结构的均衡性和简化结构设置,第一横梁13优选与滑轨10的长度方向相垂直。这里,内轨11和外轨12是以滑轨10两个相对位移本体的结构包覆关系为基准定义的,从装配关系来看,应用于车辆座椅时,内轨11用于与座椅本体(图中未示出)连接,外轨12用于与车身或底座(图中未示出)连接。

电动滑轨还包括驱动机构20,驱动机构20提供内轨11相对外轨12滑动的驱动力。

驱动机构20包括安装于第一横梁13的第一驱动部件21,第一驱动部件21具有两个输出端,分别与两侧滑轨10传动连接。

内轨11上固设有齿轮驱动部24,齿轮驱动部24的主体可设于内轨11的内腔,以合理利用内轨11的内腔空间,减小占用空间;齿轮驱动部24具有输出齿轮241,外轨12上固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齿条25,内轨11与外轨12装配后,输出齿轮241与齿条25啮合配合。

第一驱动部件21的输出端具体通过柔性轴22与齿轮驱动部24传动连接,用以驱动输出齿轮241转动,因输出齿轮241与齿条25啮合,且齿条25位置固定,所以齿轮驱动部24在第一驱动部件21的驱动下可相对于齿条25滑动,从而实现内轨11相对外轨12的滑动。可以理解,内轨11相对外轨12的滑动方向可通过控制第一驱动部件21驱动输出齿轮241的转动方向来确定。

实际应用中,第一驱动部件21具体可选用具有双输出轴的电机。第一驱动部件21具体通过支撑架211固定安装于第一横梁13,优选第一驱动部件21固定在第一横梁13的中部位置,以使其两侧与齿轮驱动部24的传动连接结构能够对称布置,使整体结构更均衡。

采用柔性轴22实现第一驱动部件21与齿轮驱动部24之间的传动连接,利用柔性轴22的弯曲变形能力,能够使第一驱动部件21的布置更灵活,降低第一驱动部件21与齿轮驱动部24之间的同轴度要求,并且柔性轴22能够吸收一定的扭矩,在启动调节座椅时,不会出现顿挫感,可提高用户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

进一步的,可以在柔性轴22的外部套设套管23,用于对柔性轴22的安装位置进行确定,避免柔性轴22转动过程中的位置窜动,有利于保证传动的稳定性,显然,为适应柔性轴22的弯曲变形,套管23由具有一定柔性的材质制成,比如塑料或者橡胶等。

具体的方案中,齿轮驱动部24为齿轮箱结构形式,其内部设有多级传动的齿轮组,能够通过改变传动比来改变调节速度,灵活性较好。

为限制柔性轴22的相对位置,设有多个柔性轴支架221,可以安装在第一横梁13和内轨11的上部,每个柔性轴支架221具有卡口,套设有套管23的柔性轴22可卡嵌在柔性轴支架221的卡口内。

柔性轴支架221的数量及间隔等可根据需要来设置,图示方案中,内轨11上部具体安装有一个柔性轴支架221。

柔性轴支架221及前述支撑架211具体可通过螺纹连接、焊接等方式固定在相应部件上。

具体的方案中,齿条25通过铆接工艺与外轨12固定,齿条25上设有铆柱,外轨12上开设与铆柱相配合的瞳孔,通过铆接设备实现铆柱的瞬时加压、铆接,安装过程耗时较短,安装方便。齿条25具体可采用塑料材质,塑料的容差性较好,装配时,可以与输出齿轮241实现无间隙配合,这样,输出齿轮241与齿条25之间碰撞所产生噪音的分贝值较小,不会存在异响,能够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该实施例中,电动滑轨还包括解锁机构30,解锁机构30用于实现内轨11和外轨12的解锁或锁止,在座椅位置确定时,锁止内轨11和外轨12,以限定座椅的位置,当需要调整座椅的位置时,解除内轨11和外轨12的锁定,使内轨11带动座椅相对车体滑动来调整位置。

请一并参考图5至图10,图5为具体实施例中电动滑轨的解锁机构去除外轨后的示意图;图6为图5中所示解锁机构的解锁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具体实施例中解锁机构的沿滑轨长度方向形成的剖视图;图8为具体实施例中锁卡与内轨锁槽的装配关系示意图;图9为具体实施例中解锁机构沿滑轨横截面形成的装配关系示意图;图10为具体实施例中驱动机构和解锁机构与第一横梁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该实施例中,解锁机构30包括第二驱动部件37和两个解锁组件,两个解锁组件分别与两侧滑轨10配合,分别控制两个滑轨10的解锁锁止。两个解锁组件之间还设有解锁连杆38,第二驱动部件37的输出端与解锁连杆38传动连接,以驱动两个解锁组件同步动作,实现连两侧滑轨10的同步解锁或锁止。

如此,通过一个第二驱动部件37完成两个滑轨10的同步控制,可进一步提高电动滑轨动作的同步性,确保操作安全性和可靠性。

具体的方案中,解锁机构30的解锁组件主要由解锁凸轮31、解锁销32和锁体33构成。

内轨11的上表面固设有支撑座39,解锁凸轮31枢接于支撑座39,并由第二驱动部件37提供转动驱动力,以带动解锁销32往复移动。该解锁凸轮31可直接或间接枢接于支撑座39。

其中,解锁销32插装于内轨11的轨顶壁111,其上端与解锁凸轮32的工作面形成凸轮副,以带动其下端往复移动切换于解锁工作位和锁止工作位之间;应当理解,“解锁工作位”和“锁止工作位”是指保证滑轨10的内轨11与外轨12相对解锁和锁止位置的工作位,而非局限于一个具体的“点”位置。

其中,锁体33置于内轨11的内腔,其上表面与解锁销32的置于内轨11中的下端抵接,且该锁体33的一侧具有水平延伸形成的锁卡331,具体地,锁卡331适配于开设在内轨11和外轨12侧壁上的锁槽;并配置为:自锁止工作位切换至解锁工作位时,该锁卡331在内轨锁槽114和外轨锁槽1263中位移至脱离外轨锁槽1263;自解锁工作位切换至锁止工作位时,该锁卡33在内轨锁槽114中位移至同时置于内轨锁槽114和外轨锁槽1263。在解锁工作位,锁卡331需要随锁体33下移至脱离外轨锁槽1263,仅置于内轨锁槽114中,内轨11与外轨12可相对滑动;在锁止工作位,锁卡331需要随锁体33上移至同时置于外轨锁槽1263和内轨锁槽114,由此限制内轨11与外轨12间的相对滑动。

实际使用时,以第二驱动部件37作为动力源以实现自动控制,具体地,采用相适配的解锁凸轮31和解锁销32,转化并输出切换于解锁工作位和锁止工作位间的作用力;基于解锁销32与锁体33的同步动作,通过锁体33上的锁卡331及分别开设于内轨11和外轨21侧壁上的锁槽,实现滑轨10解锁与锁止。

为了确保滑轨10快速复位至锁止状态,作为优选,解锁组件30可在锁体33与内轨11之间增设一弹性部件,并配置为:切换至解锁工作位时,锁体33位移后弹性部件产生形变储备变形能;切换至锁止工作位,弹性部件件释放变形能提供锁体33复位作用力。

具体地,该弹性部件为穿装于锁体33的本体的弹簧丝34,且内轨11的轨侧壁112上设置有适配于弹簧丝34的卡槽115。该卡槽115可采用焊接、粘接或铆接等工艺实现,充分利用了内轨11内腔空间,具有结构紧凑可靠的特点。切换至锁止工作位,弹簧丝34释放变形能以提供锁体33复位作用力,由此,可进一步确保滑轨10快速复位至锁止状态。

具体的方案中,解锁凸轮31通过其上开设的凸轮槽311形成与解锁销32适配的工作面,解锁销32位于该解锁凸轮31的旁侧,其上设置有水平延伸适配于凸轮槽311中的从动销。该从动销可以与解锁销32的本体一体成型,也可采用分体组装的方式实现。

如图7所示,在解锁销32的上端部开设有穿装孔321,通过穿装于穿装孔321和凸轮槽311的螺纹紧固件35形成该从动销。采用螺纹紧固件35形成与凸轮槽311适配的从动销,在获得良好组装工艺性的同时,可有效控制产品制造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利用结构自体空间。

理论上,解锁销32的往复移动保持直线位移为最优状态,为避免解锁销32沿竖向出现位移摆动,作为优选,可以在内轨11的轨顶壁111与解锁销32之间嵌套设置有导向套36。具体地,导向套36整体呈上大下小的变径状设计,也即,导向套36的外周面的下部内收形成限位台阶,其下部(小径段361)插装于内轨11的轨顶壁111中,装配工艺性较好。且解锁销32的下端具有径向外伸的限位部322,该限位部322与导向套36的下端和/或内轨11的轨顶壁111形成竖向限位,确保机构动态配合关系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两个解锁组件的解锁凸轮31分别位于相应支撑座39的外侧,并分别固定于解锁连杆38的两端,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合理;具体地,该解锁连杆38具有与支撑座39的轴孔适配的轴颈,以构建解锁凸轮31与支撑座39间的枢接。

优选的方案中,如图10所示,解锁连杆38通过若干连杆支架381与第一横梁13连接,以给解锁连杆38提供必要的支撑力,保证解锁连杆38动力传递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体地,解锁连杆38与连杆支架381枢接,连接支架381可通过卡接或焊接或螺纹连接等方式与第一横梁13固定。

可以理解,为避免解锁连杆38与前述第一驱动部件21及柔性轴22等相关传动部件干涉,驱动机构20的相关部件和解锁结构30的相关部件分设在第一横梁13的两侧,如此可使电动滑轨的整体结构更紧凑,占用空间更小。

特别说明的是,用于与锁卡33适配的内轨锁槽114和外轨锁槽1263,具体可以根据内轨11和外轨12的具体装配需求等综合因素进行设计。例如但不限于图中优选示例性说明。

具体地,内轨11包括轨顶壁111和沿轨顶壁111两侧向下折弯的轨侧壁112,其中,轨侧壁112的中部段还水平向外再向上折弯形成支撑壁113,其中,支撑壁113和轨侧壁112对应开设有内轨锁槽114。

请一并参考图14,图14为具体实施例中外轨的端面示意图。外轨12的顶壁126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开口,以便内轨11的主体能够置于外轨12的轨腔内,这样,外轨12的顶壁126分为第一顶壁部1261和第二顶壁部1262,具体设置时,外轨12与解锁组件配合的一侧顶壁部的内端向下弯折,并在该向下弯折段开设外轨锁槽1263。

优选地,外轨12的结构对称,其两个顶壁部的内端均向下弯折,并在两个向下弯折段均开设外轨锁槽1263,这样在装配时无需考虑外轨12的安装方向,能够提高装配效率。

基于与锁卡331适配的功能需要,内轨锁槽114和外轨锁槽1263水平方向相对设置,内轨锁槽114的槽底沿高度方向低于外轨锁槽1263的下沿,且该高度差需要大于或等于锁卡331的厚度尺寸,以便自锁止工作位切换至解锁工作位时,该锁卡33在内轨锁槽114和外轨锁槽1263中位移至脱离外轨锁槽1263,实现解锁。

下面简要说明本实施例的解锁机构30的运动原理:

解锁:如图7所示,当第二驱动部件37逆时针转动,驱动同步解锁连杆38逆时针转动,同步解锁连杆38逆时针转动带动两边的解锁凸轮31逆时针转动,解锁凸轮31逆时针转动带动解锁销32在导向套36中向下运动,解锁销32向下运动会下压锁体33,解锁销32下压位置处于锁体33中间位置,弹簧丝34受力产生变形,锁体33向下运动,锁体33带动锁卡331向下运动,当锁卡331向下运动到脱离外轨12的外轨锁槽1263时,内轨11和外轨12不会受到锁卡331的限制,可以在力的驱动下相对运动。

锁止:如图7所示,当第二驱动部件37顺时针转动,驱动同步解锁连杆38顺时针转动,同步解锁连杆38顺时针转动带动两边的解锁凸轮31顺时针转动,解锁凸轮31顺时针转动带动解锁销32在导向套36中向上运动,解锁销32向上运动便不会下压锁体33,锁体33没有受到下压的力时,弹簧丝34因之前下压变形产生的弹簧力便会给锁体33提供向上运动的力,锁体33向上运动,锁体33带动锁卡331向上运动,当锁卡331向上运动到进入外轨12的外轨锁槽1263时,内轨11和外轨12便会受到锁卡331的限制,不可以相对运动,实现锁止。

请一并参考图11至图15,图11为具体实施例中内轨组成、外轨组成和拖链的爆炸图;图12为具体实施例中内轨组成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中内轨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具体实施例中外轨的端面示意图;图15为具体实施例中消间隙组件与外轨的配合示意图。

本文中将内轨11及安装于内轨11上的各部件统称为内轨总成,相应地,将外轨12及安装于外轨12上的各部件统称为外轨总成。

该实施例中,内轨1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滚轮41,内轨11通过支撑滚轮41相对外轨12滑动,以保证座椅移动的流畅性。

图示方案中,内轨11前后两端的底部分别固设有一支撑滚轮轴42,每个支撑滚轮轴42的两端分别枢接有一支撑滚轮41;支撑滚轮轴42具体可通过焊接或螺纹连接等方式与内轨11固定。实际应用时,支撑滚轮41的数量及布置形式可根据需求来设置。优选沿宽度方向,内轨11的两侧均设有支撑滚轮41,以保障滑动的平衡性和稳定性。

显然,支撑滚轮轴42的轴线垂直于内轨11长度方向。

具体的,外轨12的底壁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的凹槽形结构,外轨12通过该凹槽形结构与车身或底座连接,显然该凹槽形结构沿外轨12的长度方向延伸,这样,外轨12的底壁分为槽底壁122和位于槽底壁122两侧的腔底壁121,外轨12具体通过穿设于槽底壁122的紧固件70与车身或底座连接,这样,紧固件70的头部位于凹槽形结构内,且不突出于腔底壁121,不会影响和干涉外轨12与内轨11的配合;其中,两个腔底壁121分别用以支撑内轨11两侧的支撑滚轮41。

该电动滑轨还设有消间隙组件,用于消除内轨11和外轨12在宽度向的间隙及高度向的间隙,保证内轨11相对外轨12滑动的顺畅性。

具体的方案中,消间隙组件包括两个辅助轮组件,分设于内轨11沿宽度方向的两侧,辅助轮组件包括可转动连接于内轨的11的辅助轮43,辅助轮43朝向外侧倾斜设置,可以理解,从滑轨10的端面方向看,内轨11两侧的辅助轮43的上端向外侧倾斜。

辅助轮43与外轨12相配合,具体地,外轨12的侧壁123与对应侧顶壁部之间通过外凸的过渡曲线壁125连接,辅助轮43与对应侧过渡曲线壁125相接触。

由于上述辅助轮组件的设置,同时结合支撑滚轮41,内轨11在相对滑动时,在支撑滚轮41和辅助轮43的配合作用下,能够消除内轨11和外轨12在宽度方向的间隙和高度方向的间隙,同时,支撑滚轮41和辅助轮43都能够相对内轨11转动,与外轨12的接触为滚动基础,能够有效减小内轨11和外轨12之间的摩擦力。

优选的方案中,辅助轮43相对竖直方向向外侧倾斜的程度为45度,即辅助轮43的轮面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5度,这样设置,辅助轮43的周面与过渡曲线壁125能够紧密接触,且在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的消间隙效果一致,且更好。

更具体的,为了使辅助轮43在内轨11滑动过程中始终保持与外轨12的过渡曲线壁125的接触,辅助轮组件还包括对应于辅助轮43的辅助支架44和弹性元件,其中,辅助支架44与内轨11可转动连接,具体地,辅助支架44枢接于内轨11的支撑壁113,如前所述,内轨11的支撑壁113为其轨侧壁112向外再向上折弯形成,所以支撑壁113向外倾斜的程度与辅助轮43向外倾斜的程度相关,可根据需要设置。

辅助轮43可转动连接于辅助支架44,弹性元件的设置能够像辅助支架44施加转动力矩,以使辅助支架44朝辅助轮43靠近过渡曲线壁125的方向动作。

具体设置时,辅助支架44的转动轴线s2与辅助轮43的转动轴线s1不共线,以便辅助支架44转动时,辅助轮43与内轨11的相对位置能够发生变化,实现通过弹性元件及辅助支架44的设置使得辅助轮43始终具有与过渡曲线壁125接触方向动作的趋势。

图示方案中,内轨11每侧的辅助轮组件具体设有两个辅助轮43和对应的两个辅助支架44,对应设于支撑壁113的前后两端,前述弹性元件具体为连接于两个辅助支架44之间的弹簧45。

具体应用时,每个辅助轮组件的辅助轮43的数量及弹性元件的具体设置形式等可根据需要来设置。

该实施例中,外轨12的轨腔还具有容纳线缆部件的空间,具体地,其腔底壁121用于支撑线缆部件。线缆部件具体包括线缆和供线缆穿设的拖链50。

请一并参考图16和图17,并结合图11,其中,图16为具体实施例中拖链与外轨的配合示意图;图17为具体实施例中拖链与内轨的配合示意图。

外轨12的腔底壁121靠近槽底壁122的部分用于支撑安装于内轨11的支撑滚轮41,腔底壁121延伸至外侧的部分用于承载穿设有线缆的拖链50。

这样设置后,利用外轨12的结构设计,使其同时容纳内轨组成的相关部件及线缆部件,更加集成化,占用空间更小。

具体地,拖链50的一端可与外轨12的侧壁123连接,具体可采用卡接等方式,另一端与内轨11的端部连接,可在内轨11的对应端部设置与拖链50连接的结构,以不影响内轨11上相关结构部件的设置为准。

应用于车辆座椅时,穿设于拖链50的线缆的一端可与车身的总控器通信连接,另一端穿过拖链50后与设置于滑轨10的控制器60通信连接,该控制器60用于接收总控器的指令来控制前述第一驱动部件21和第二驱动部件37的动作顺序及动作方向,以实现内轨11与外轨12的相对滑动及滑动方向的控制。

该实施例中,两个内轨12之间固接有第二横梁14,控制器60安装于第二横梁14上。第二横梁14可相对靠近第一横梁13设置,这样便于控制器60分出线缆与第一横梁13上的第一驱动部件21和第二驱动部件37通信连接。

控制器60具体可通过安装支座与第二横梁14连接。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动滑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