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天窗排水系统的导水结构及车辆天窗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14736发布日期:2020-07-10 15:32阅读:568来源:国知局
用于车辆天窗排水系统的导水结构及车辆天窗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总的涉及车辆天窗部件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天窗排水系统的导水结构及具有该导水结构的车辆天窗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众多车辆的车顶上都提供有车辆天窗以改善乘车和驾驶舒适性。为了避免下雨或洗车等情况下外部流水渗入车厢内部,在天窗上设置有天窗排水系统,用以收集从天窗pu或密封条渗漏的流水并将其排出车外。天窗排水系统的排水槽位于密封条的下方,流水自天窗框架的中央流向两边排水槽。大多数车型中,车辆天窗导轨与天窗框架关联设置并包括与排水槽连通的排水流道,导轨被分为湿区和干区,其中湿区内允许水流经过以起到排水的作用,干区则通常布置天窗传动部件所需的电路线路及传动部件的线槽区域,不允许水流经过。

为避免水流进入干区的风险,如图7至图10所示的,通常设置有安装架设于天窗导轨1上的导水部件2,以辅助将水流从天窗的遮盖部件(例如玻璃)的pu边缘的排水槽3处引导至导轨1的排水流道11(湿区)中。导水部件2布置于湿区与干区12之间的隔离肋13上方,排水槽3的端部出水口31经由导水部件2的倾斜表面,将水流引导至导轨的排水流道11中。然而,当水流较大时,滴落的水流会引起飞溅,从而可能会停留在导轨法兰面14上,进而导致水流易于进入干区甚或车厢内部,影响干区内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或效果及乘客的使用感受。随着水量的增大,还有可能会使得水流沿着导轨纵向流动,进而从导轨的两端进入干区,尤其是车身处于倾斜状态时。因此,有必要在导水部件2与导轨1接触的区域涂覆防水胶来阻止流水通过,这就导致增加了成本。此外,由于导水部件为额外的零部件,需要单独和导轨装配,如图7至图9所示的,导水部件2需设计有与隔离肋13上的槽口131适配的结构,设计复杂,生产成本也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改进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优化设计的车辆天窗排水系统的导水结构,防止水流进入导轨干区或车厢内部,并降低成本。

为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车辆天窗排水系统的导水结构,所述导水结构包括设置在天窗玻璃总成的排水槽与导轨的排水流道之间的导水槽,所述导水槽形成于导轨法兰面上并包括至少一个开槽,以将导轨法兰面上的水流引入所述排水流道。

根据上述技术构思,本实用新型可进一步包括任何一个或多个如下的可选形式。

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导水结构还包括从所述排水槽朝向所述排水流道或导轨法兰面延伸的加长段,以将水流至少部分引入所述排水流道或所述导水槽。

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开槽被构造为l形、t形或其组合,各个所述开槽具有朝向所述排水流道的开口端及垂直于所述开口端的封闭端。

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开槽的开口端的宽度小于天窗的移动组件的滑脚的长度,从而不与所述滑脚发生干涉。

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开槽的开口端的宽度小于所述滑脚的长度的一半。

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导水槽包括至少两个l形开槽。

在某些可选形式中,至少一个所述开槽布置于所述排水槽的正下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天窗排水系统,包括:天窗玻璃总成的排水槽,其设置于天窗玻璃的横向边缘;以及导轨,其与天窗玻璃总成关联设置并包括与所述排水槽连通的排水流道;其中,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上述的用于车辆天窗排水系统的导水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天窗排水系统的导水结构,通过在导轨法兰面上形成导水槽,可以有效地将流到该法兰面区域的流水排走,提高防水性,保证排水效果的同时还优化了装配结构,减少零部件,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该导水结构能够降低天窗移动组件的噪声风险,提高了乘车和驾驶舒适性。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以及优点将通过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的可选实施方式更好地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车辆天窗排水系统的部分示意图,示出了形成在导轨法兰面上的导水槽;

图2是图1中导水槽从另一角度看的示意图;

图3与图1类似,示出了天窗的移动组件;

图4是图3所示排水系统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导水槽的平面示意图;

图6是根据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导水槽的平面示意图;

图7是现有的车辆天窗排水系统中导轨的部分示意图,示出了布置在导轨上的导水部件;

图8是图7中导水部件的示意图;

图9是现有的车辆天窗排水系统的部分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排水系统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讨论实施例的实施和使用。然而,应当理解,所讨论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示范性地说明实施和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特定方式,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描述时各个部件的结构位置例如上、下、顶部、底部等方向的表述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各个部件如图中所示布置时,这些方向表述是恰当的,但图中各个部件的位置改变时,这些方向表述也相应改变。

本文中,应理解“纵向”指车身长度方向,“横向”指车身宽度方向。天窗的导轨包括相对于车辆纵向轴线对称的左右两个导轨,且导轨沿车辆纵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用于车辆天窗排水系统的导水结构设置于天窗玻璃总成的排水槽和导轨的排水流道之间,并有利地形成为导水槽。其中,排水槽设置于天窗玻璃的横向边缘,导轨与天窗玻璃总成关联设置,并且排水槽的两端分别通过导水结构与导轨的排水流道对接。当排水槽内存在水流时,水流可经过排水槽两端的导水结构直接流入到导轨的排水流道内,并经由湿区的排水口排出至天窗外。

结合图1和图2,在所示实施方式中,以后固定玻璃总成为例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导水结构。后固定玻璃总成通常包括玻璃、框架以及发泡成型pu用以固定玻璃。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导水结构同样适用于天窗的前玻璃总成,并且玻璃可以为透明板,例如包括但不限于聚碳酸酯。

通常,导轨法兰面14的水流来源于天窗的固定玻璃pu流水的区域,即排水槽3。根据本实用新型,至少在排水槽3下方的导轨法兰面14上形成有导水槽,例如设置至少一个开槽15,从而能够及时将水流引导至法兰面下方的导轨面16,进而流入排水流道11中,有效避免水流在法兰面的停留。相比现有设计,本实用新型取消了额外的导水部件,通过在导轨上设置开槽,即可避免导轨后部装配件因水流过大的进水风险,即使在15度左右倾斜工况下,也能有效防水。

在较佳实施方式中,导水槽可与导轨一体成型,例如可在导轨的法兰面上通过冲压来形成导水槽。这样,有效利用了导轨材料本身,简化结构设计并减少额外的零部件,降低了成本。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导水结构还可包括从排水槽3的端部出水口31朝向排水流道11或导轨法兰面14延伸的加长段32,如图1所示的,该加长段32能够将水流至少部分引入排水流道或导水槽,进一步避免较大的水流从导轨1的隔离肋13上的槽口131进入干区。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加长段32还可略微倾斜地悬置,以有助于对水流的引导。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开槽可被构造为导轨法兰面上的开孔,以直接将水流引导至法兰面下方的导轨面。在图1至图3所示实施方式中,开槽15可被构造为具有朝向排水流道的开口端151及垂直于开口端151的封闭端152,具体可为l形,且封闭端152可有利地设置为具有弧形端面。在较佳实施方式中,导水槽可设有至少两个开槽,如图5所示的两个l形开槽,以更为有利地促进排水效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开槽还可被构造为t形,或者l形和t形的组合。例如,在图6所示实施方式中,可在导轨法兰面上开设多个开槽,包括t形开槽15a和l形开槽15b的组合。

无论何种形式的开槽,开槽的开口端的宽度应小于天窗的移动组件的滑脚的长度,从而不与滑脚发生干涉。结合图3、图4和图5所示,天窗的移动组件主要包括机械组连杆4和沿导轨面16移动的滑脚5。由于开槽15的设置,在天窗移动的过程中,如果滑脚5与开槽15发生干涉(例如滑脚卡入开槽中)则会发生滑脚抖动问题,造成滑动阻塞并产生较大噪音。因此,滑脚是否能够顺畅运行,取决于开槽的开口端的宽度尺寸和滑脚长度的对应关系。如果仅提供一个开槽,为获得所需的排水效果,其开口端的宽度尺寸相对较大,这就可能产生开槽与滑脚发生干涉的风险。通过开设至少两个开槽,且每个开槽的开口端的宽度小于滑脚的长度,能够有效保证排水效果的同时避免上述干涉问题的风险,实现机械组滑脚平顺运行。

有利地,开槽的开口端的宽度小于滑脚的长度的一半。例如,当滑脚的长度为约10mm时,结合图5所示的l形开槽,开槽15的开口端的宽度a可为约4mm。作为示例,开槽的封闭端可具有半径约2mm的弧形端面,因而,图中的l形开槽的封闭端尺寸b为约6mm,开口端的深度d为约8mm,从而可形成大致均匀结构的l形开槽,加工容易,且防水及防噪音功效良好。作为选择,相邻两个开槽的间距可为约19mm。

通过以上描述可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天窗排水系统的导水结构,由于优化的结构设计,确保了天窗玻璃总成的排水槽中的流水被有效地引导进入导轨的排水流道中,避免产生流水进入干区进而渗入车厢内部的风险问题,提升排水密封性的同时保证了干区内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果。此外,现有结构中额外的导水部件,以及导水部件与导轨之间防水胶的使用不再需要,减少装配关系,降低了零件复杂程度和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的导水结构还改进了天窗移动组件与导轨的卡接定位,避免移动组件的滑脚在导轨内的移位窜动,从而能够降低噪声风险,提高了乘车和驾驶舒适性。

这里应当理解的是,图中所示实施方式仅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天窗排水系统的导水结构的可选形状、尺寸和布置方式,其仅为示意而非限制,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和范围的情况下,亦可采取其他形状、尺寸和布置方式。对大多数车型而言,车辆天窗排水系统可包括分别布置于左右导轨大致中间位置上的至少一个导水结构,然而,并不排除其它布置方式。

以上已揭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点,然而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创作思想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公开的构思作各种变化和改进,但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是例示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所确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