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天窗卷阳帘机构及其引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96728发布日期:2020-08-18 18:30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车辆天窗卷阳帘机构及其引导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天窗部件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天窗卷阳帘机构的引导装置,以及包括该引导装置的车辆天窗卷阳帘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众多车辆的车顶上都安装有车辆天窗,尤其是全景天窗,并同时配备卷阳帘机构以改善乘车和驾驶舒适性。卷阳帘机构通常设置于天窗的后框架上,主要包括由收卷装置卷绕的帘布和引导装置,其中,从收卷装置展开的帘布经由引导装置进入天窗的导轨并沿导轨移动。为了使得展开的帘布绷紧于天窗两侧的导轨之间,通常采用的方案为在帘布的两侧缝上细长的导向片,通过导向片在导轨中的卡合来实现对帘布的绷紧。例如如图1所示的,在帘布20的两侧设有金属弹簧片30,或者如图2所示的,在帘布20的两侧设有塑料边条40,弹簧片30或边条40可卡合于导轨10的卡槽中,从而实现帘布20沿导轨10在y方向(纵向)上的移动导向并获得展开的帘布在x方向(横向)上的绷紧。当帘布卷起时导向片也卷起,并卷绕在收卷装置的卷轴上。

然而,即使使用很薄的导向片,塑料边条或金属弹簧片的存在仍然使得收卷装置收卷帘布后的卷筒直径增加3~10mm左右,影响尤其是后排乘客的头部使用空间。此外,金属弹簧片的成本高于塑料边条的成本,并且两种方案中虽然将帘布绷紧,但导向片的运行摩擦噪声大,且无法避免导向片从导轨中松脱或脱落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用于车辆天窗卷阳帘机构的引导装置,以减小帘布收卷时卷筒的直径,占用更少的乘客头部空间,获得更舒适的乘坐感受,并避免使用过程中由于帘布移动而产生的噪音和脱落风险。

为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车辆天窗卷阳帘机构的引导装置,所述引导装置包括设置在天窗的导轨上的第一引导部,以及与所述第一引导部配合定位的第二引导部,其中,所述第二引导部被设置为使得卷阳帘机构的帘布的侧边经由所述第二引导部沿所述第一引导部在展开位置和收卷位置之间移动,并且在所述收卷位置所述帘布能够部分脱离所述第二引导部以被引导收卷。

根据上述技术构思,本实用新型可进一步包括任何一个或多个如下的可选形式。

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第一引导部被设置为导轨上沿纵向延伸的引导槽,所述引导槽具有朝向所述帘布的开口;所述第二引导部被设置为布置在所述引导槽内的引导杆,所述引导杆的截面尺寸大于所述开口的尺寸。

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帘布的侧边设有通过翻边形成的套筒,所述套筒能够套接于所述引导杆并沿所述引导杆在所述引导槽内移动。

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引导杆邻近所述展开位置的前端部设有止挡件,以限制所述引导杆沿所述引导槽的移动并限定所述帘布的展开长度;所述引导杆邻近所述收卷位置的后端部悬置于所述引导槽中供所述帘布的安装及部分脱离。

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止挡件为固定连接于所述引导杆的挡块,所述挡块的尺寸大于等于所述引导槽的截面尺寸。

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引导杆被设置为具有圆形截面,且后端部被设置为球状。

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引导杆和/或所述止挡件由塑料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天窗卷阳帘机构,包括由收卷装置卷绕的帘布和引导装置,从收卷装置展开的帘布经由引导装置进入天窗的导轨并沿导轨移动,其中,所述引导装置根据上述的用于车辆天窗卷阳帘机构的引导装置来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天窗卷阳帘机构的引导装置通过提供相互配合定位的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并使得帘布的侧边经由第二引导部沿第一引导部在展开位置和收卷位置之间移动,避免了帘布松脱或掉落的风险;通过将第二引导部设置为帘布在收卷位置能够部分脱离第二引导部以被引导收卷,被收卷的仅为帘布,显著缩小了收卷装置的卷轴直径,增加了乘客的使用空间,提高乘坐舒适性;此外,该引导装置保证了帘布顺畅进入导轨并沿导轨平滑移动,有效解决了帘布运动过程中与引导装置接触产生的噪音。本实用新型的引导装置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方便、使用可靠、成本效益等优点,应用广泛。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以及优点将通过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的可选实施方式更好地理解,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标识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其中:

图1是现有的车辆天窗卷阳帘机构的一种引导装置及帘布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车辆天窗卷阳帘机构的另一种引导装置及帘布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天窗卷阳帘机构的引导装置及帘布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引导装置的第二引导部的前端部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第二引导部的前端部被夹紧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引导装置的第二引导部的后端部及第一引导部的示意图;

图7是帘布从第二引导部上部分脱离以被引导收卷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讨论实施例的实施和使用。然而,应当理解,所讨论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示范性地说明实施和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特定方式,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描述时各个部件的结构位置例如上、下、顶部、底部等方向的表述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各个部件如图中所示布置时,这些方向表述是恰当的,但图中各个部件的位置改变时,这些方向表述也相应改变。

本文中,应理解“前”和“后”相对于车辆前进方向而言,“纵向”指车身长度方向,“横向”指车身宽度方向。天窗的导轨包括相对于车辆纵向轴线对称的左右两个导轨,且导轨沿车辆纵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需要缩减收卷装置收卷帘布后的卷筒直径,由此增加后排乘客的头部使用空间,同时消减帘布前后往复移动时产生的噪音并避免帘布脱落的风险。本实用新型有利地提供一种引导装置,使得帘布能够经由引导装置平滑移动于展开位置和收卷位置之间,有效解决了噪音问题以及脱落风险,而且在收卷位置时能够部分脱离引导装置并被引导收卷,从而被收卷的帘布仅涉及帘布的厚度而不存在现有导向片的厚度,显著减小了卷筒的直径。

图3至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引导装置。首先参见图3,引导装置包括设置在天窗的导轨10上的第一引导部,以及与第一引导部配合定位的第二引导部,在所示实施方式中,第一引导部可为导轨10上沿纵向延伸的引导槽11,第二引导部可为布置在引导槽11内的引导杆50,帘布20经由引导杆50引导并在引导槽11中移动。

应理解的是,引导槽11的截面形状可为方形、矩形、圆形或其他适合的形状,图中以倒角的矩形槽作为示例。有利地,引导槽11具有朝向帘布20的开口12供帘布20的侧边穿过以经由引导杆50引导,引导杆50的截面尺寸大于开口12的尺寸,从而引导杆50不会从引导槽11中脱离,进而对由其所引导的帘布20提供绷紧力和防脱落功能。

结合图3和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帘布20的侧边可设有通过翻边形成的套筒21,该套筒21能够套接于引导杆50,从而沿引导杆50在引导槽11内移动。为获得套筒21,可将帘布20的侧边翻折并将翻折的侧边部分贴合,所谓的“贴合”包括但不限于缝纫、粘接、焊接等。以这种方式,当帘布20套接于引导杆50上之后,即可实现帘布20沿引导杆50在展开位置和收卷位置之间的平滑移动,不会产生移动噪音,而且也不会产生帘布松脱的风险。这里应理解的是,展开位置更靠近车身前部,而收卷位置更靠近车身后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引导杆50邻近展开位置的前端部设有止挡件,该止挡件可选地为固定连接于引导杆50的挡块51。有利地,挡块51的尺寸大于等于导轨10的引导槽11的截面尺寸,并且如图5所示的,挡块51可通过天窗上的相邻部件70夹紧于导轨10上,从而限制引导杆50沿引导槽11的移动,同时亦可限定帘布20的展开长度。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挡块51可为独立的部件,通过例如焊接固定于引导杆5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挡块51可与引导杆50一体成型。此外,引导杆和挡块可采用塑料制成,由此可获得降低成本、减轻重量等优势。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引导杆50可被设置为具有圆形截面的柱状细长杆,并且邻近收卷位置的后端部被设置为球状,如图5和图6所示的。这有助于帘布20的套筒21顺畅地套于引导杆50上且沿引导杆在引导槽内平稳移动,在帘布的运行过程中,不会产生帘布刮擦而导致的噪音。此外,如图6所示,由于引导杆50的后端部没有形成止挡,而是悬置于引导槽11中,当帘布20朝向收卷位置移动时,一旦部分帘布20的套筒21移动至脱离引导杆50,如不同状态所示例的,初始脱离引导杆50的帘布20a的套筒21a在收卷机构的作用下开始变得扁平,随着收卷机构的导向结构60的引导作用,远离引导杆50的帘布20b的套筒21b变得完全扁平,因而收卷在卷轴上的帘布侧边的厚度仅为两层帘布面料的厚度。相比于现有导向片的方案,与本实用新型的引导装置相配合的收卷装置的卷筒直径显著减小,获得了令人满意的车内空间。

这里应当理解的是,图中所示实施方式仅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引导装置的可选形状、尺寸和布置方式,其仅为示意而非限制,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和范围的情况下,亦可采取其他形状、尺寸和布置方式。

以上已揭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点,然而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创作思想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公开的构思作各种变化和改进,但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是例示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所确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