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输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49651发布日期:2021-04-13 17:46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输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车辆用输入装置
1.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本申请基于2018年6月2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8

123440号,通过参照将其记载内容援用于此。
技术领域
2.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于车辆来使用的车辆用输入装置。


背景技术:

3.作为用于供用户对空调装置、音响设备等车载设备(以下,为空调装置等)进行操作的车载输入装置,存在将具备机械式开关的操作面板设置于车辆的仪表板的构成(专利文献1)。此处的机械式开关是指拨动开关、摇杆开关、按钮开关、旋转开关、滑动开关等、供人操作(例如按下)的部分构成为可动的开关。
4.此外,作为通用的输入装置,存在具备显示面板和触摸面板的装置(以下,为触摸面板显示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构成:在检测到用户按下了触摸面板的情况下,通过使触摸面板振动来提供触觉反馈。
5.在提供触觉反馈的触摸面板显示装置中,触摸面板通过橡胶等弹性部件支承于框体,以使振动产生装置所产生的振动容易经由触摸面板传递到用户的手指。其振动方向形成为与触摸面板平行的方向。这样的触摸面板显示装置例如作为导航装置的hmi(human machine interface:人机界面)安装于仪表板的中央部(所谓的中央组合仪表)来使用。
6.现有技术文献
7.专利文献
8.专利文献1:jp3758924b2
9.专利文献2:jp4229098b2


技术实现要素:

10.从设计性等的观点出发,存在想要减少配置于仪表板等的机械式开关的数量这样的需要。作为与该需要对应的第1研讨构成,可以考虑如下构成:在配置于仪表板的触摸面板显示装置(例如导航装置)中,显示与用于操作空调装置的机械式开关相当的图像。该第1研讨构成相当于将触摸面板显示装置用作为空调装置等的输入装置的构成。所谓与机械式开关相当的图像,是指表示用户能够指示的控制内容的图标图像(以下,为操作按钮图像)。
11.在通过机械式开关来实现用于操作空调装置等的输入装置的情况下,用户通过操作这些机械式开关,能够在任意的定时操作空调装置等。因此,当考虑到用户的操作性时,在第1研讨构成中也优选在车辆的电源接通的期间在显示器上恒定且持续地显示操作按钮图像。其原因在于,在不恒定地显示操作按钮图像的构成中,在乘员想要操作空调装置等的情况下,需要在实施了用于显示操作按钮图像的操作之后选择期望的操作按钮,用户缺乏方便性。
12.但是,在导航装置的显示器上恒定地显示用于操作空调装置等的操作按钮图像的
构成中,由于这些操作按钮图像而地图图像等的可显示区域会减少。因此,需要使显示器大型化。在第1研讨构成中,在显示器产生不良的情况下,有可能无法操作空调装置等。
13.作为第2研讨构成,还可以考虑如下构成:在导航装置之外追加配置仅用于恒定地显示用于操作空调装置等的操作按钮图像(换言之为专用)的触摸面板显示装置。但是,在该研讨构成中,成本增加与显示器相应的量。在显示器产生不良的情况下无法作为输入装置发挥功能的情况与第1研讨构成相同。
1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输入装置,能够在维持用户的方便性的同时减少机械式开关的数量。
15.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车辆用输入装置具备:内饰面板,为不透明的板状部件,提供车辆的内饰的一部分;以及固定部,用于将内饰面板相对于车辆进行固定。在内饰面板上设定有:操作区域部,配置有表示乘员能够指示的控制内容的多个图案;以及非操作区域部,是操作区域部以外的部分。在操作区域部的背面侧配置有:按下传感器,用于检测用户对操作区域部的表面中配置有图案的部分即开关部的按下操作;以及振动装置,使操作区域部在与操作区域部的表面正交的方向即操作面正交方向上振动,上述车辆用输入装置具备控制部,该控制部基于按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确定乘员的操作内容,并且使振动装置振动,在非操作区域部设置有多个固定部,而在操作区域部不设置固定部。
16.上述构成相当于使使用押压传感器来构成仪表板的一部分的一个板状部件(即内饰面板)本身作为操作面板发挥功能的构成。根据上述构成,不使用显示器,就能够减少配置于仪表板等的机械式开关的数量。图案本身通过印刷等而附加到内饰面板表面,因此能够恒定地存在,乘员能够在任意的定时按下设置有图案的开关部。即,能够维持用户的方便性。
17.构成为,在操作区域部不设置固定部、且振动装置使操作面板在操作面正交方向上振动。操作面板本身是板状部件,因此与操作面平行方向相比容易在操作面正交方向上振动。其原因在于,板状的部件具有容易在与板面垂直的方向上变形(所谓的挠曲)的趋势。操作面板中的远离固定部的部分容易作为振动的波腹而振动。因此,能够将振动成分更强地传递给乘员。而且,非操作区域部通过固定部而相对于车辆固定,因此即便乘员按下非操作区域部,操作面板也难以移动。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降低乘员在按下非操作区域部时感觉到不适感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18.根据参照附图进行的下述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上述目的以及其他目的、特征、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在附图中,
19.图1是用于对作为车辆用输入装置的操作面发挥功能的内饰面板即表面板(face plate)进行说明的图;
20.图2是表面板的操作区域部附近的放大图;
21.图3是用于对表面板的内侧构造进行说明的概念图;
22.图4是用于对表面板的内侧构造进行说明的概念图;
23.图5是控制模块的功能框图;
24.图6是用于对变形例1的表面板的支承构造进行说明的概念图;
25.图7是用于对变形例2的表面板的支承构造进行说明的概念图;
26.图8是用于对变形例3的表面板的支承构造进行说明的概念图;
27.图9是用于对变形例4的固定部的配置方式进行说明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输入装置100的概要构成的一例的图。此处,作为一例,车辆用输入装置100构成为用于对搭载于车辆的空调装置的动作进行操作的输入装置。车辆用输入装置100与未图示的空调装置一起搭载于车辆。车辆用输入装置100也可以用于供乘员操作音响设备等。
29.如图1以及图2所示,使用构成仪表板1的多个内饰面板中的一个来实现车辆用输入装置100。内饰面板相当于对车厢内进行装饰的构件(所谓的装饰构件)。为了方便,将构成仪表板1的各种内饰面板中的提供车辆用输入装置100的操作面的内饰面板称作表面板11。此处的仪表板1相当于将发动机室与车厢内隔开的隔壁部件(所谓的隔板)。仪表板1也包括前围板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仪表板1是将多个内饰面板组合而实现的,但仪表板1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一个模块。在该情况下,仪表板1本身相当于表面板11。
30.为了对各部件的构成、安装位置进行说明,将仪表板1中的与配置在车辆的左侧前部座位的座位对置的区域称作左座位对置部ar1,并且将与车辆的右侧前部座位对置的区域称作右座位对置部ar2。将在左座位对置部ar1与右座位对置部ar2之间产生的区域称作仪表板中央部ar3。仪表板中央部ar3也被称作中央组合仪表。仪表板中央部ar3相当于与中控台相连的部分。
31.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在车辆左侧形成有驾驶座。即,左座位对置部ar1相当于仪表板1中的与驾驶座对置的部分,右座位对置部ar2相当于仪表板1中的与副驾驶座对置的部分。之后的左右是以车辆正面方向为基准的方向,例如相当于对于就座于驾驶座且朝向车辆前方的乘员而言的左右。换言之,右侧相当于副驾驶座侧,左侧相当于驾驶座侧。作为其他方式,驾驶座也可以形成于车辆右侧。
32.表面板11是板状的部件(所谓的面板),且形成为使车宽方向成为长边方向。表面板11提供用于受理乘员的按下操作的操作面。关于表面板11,例如图1所示,表面板11具有从右座位对置部ar2的右端遍及到仪表板中央部ar3的左端的长度。表面板11的车宽方向上的长度(换言之为长边方向的长度)例如被设定为1米。表面板11的长度也可以是0.5米、0.75米等。表面板11的短边方向的长度(以下,为高度方向宽度)被设定为5~20厘米左右的值。表面板11的高度方向宽度根据离右侧端部的距离而变动。例如,表面板11的相当于右座位对置部ar2的部分形成得比仪表板中央部ar3窄(换言之为细)。
33.表面板11安装在与转向柱罩的根部为相同程度的高度位置。例如图3所示,表面板11具有以朝向车厢内的面部的下端部比其上端部朝车厢内侧突出的方式弯曲的截面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表面板11是配置在正面吹出口2下侧的配件,但并不限定于此。表面板11也可以是位于正面吹出口2上侧的配件。在正面吹出口2的侧方配置有显示器3,该显示器3用于将乘员设定的当前的空调控制的状态、作为控制目标的空调温度等指标图像化而进行显示。
34.表面板11被构成为整体或者大部分不透明的部件。例如,通过印刷或者涂装对使
用具有透光性的树脂等而形成的基材赋予具有遮光性的涂料,由此实现表面板11。作为具有透光性的基材,例如能够采用丙烯酸树脂或者聚碳酸酯树脂等。表面板11中未赋予具有遮光性的涂料的部分,作为用于使配置在表面板11的背面侧的发光元件(省略图示)的光向目视确认侧通过的窗部发挥功能。该窗部是用于向乘员提示后述的开关部111的选择状态的构成。表面板11也可以不具备窗部。表面板11也可以使用不透明的树脂来实现。表面板11的原材料并不限定于树脂,也可以适当组合木材、皮革、金属等来实现。
35.通过印刷等对表面板11的表面的规定区域赋予表示乘员能够指示的控制内容的多个图案(以下,为功能提示图案)。表面板11被假想地划分为配置有多个功能提示图案的操作区域部11a和操作区域部以外的部分即非操作区域部11b。操作区域部11a形成于表面板11中的与仪表板中央部ar3对应的区域。如果根据其他观点,则操作区域部11a形成于表面板11的比中央靠左侧的位置。表面板11中的相当于右座位对置部ar2的部分与非操作区域部11b对应。
36.在操作区域部11a中,赋予有功能提示图案的部分,通过与后述的按下传感器12等的协作,由此作为用于供乘员操作空调装置的开关发挥功能。即,构成为,乘员通过在表面板11上按下赋予有功能图案的表面部分,由此能够指示与该功能图案对应的控制的执行。将表面板11(尤其是操作区域部11a)中的赋予有功能提示图案的各个部分称作开关部111。
37.例如,在操作区域部11a,作为开关部111而设置有空调开关部111a、风量调整开关部111b、温度调整开关部111c、吹出模式开关部111d、内外空气切换开关部111e、除霜器开关部111f、后窗除霜器开关部111g。
38.空调开关部111a是用于切换制冷除湿功能的开启关闭的开关部111。风量调整开关部111b是用于调整风量的开关部111。风量调整开关部111b更细分地具备用于提高风量的风量提高开关部和用于降低风量的风量降低开关部。温度调整开关部111c是用于调整空气的温度的开关部111。温度调整开关部111c更细分地具备用于提高温度的温度提高开关部和用于降低温度的温度降低开关部。吹出模式开关部111d是用于变更吹出空调空气的吹出口的组合的开关部111。内外空气切换开关部111e用于切换内部空气循环/外部空气导入的开关部111。除霜开关部111f是用于使空调装置工作以除去前窗玻璃的雾气的开关部111。后窗除霜器开关部111g是用于使空调装置工作以除去后窗玻璃的雾气的开关部111。
39.在各开关部111的表面上赋予有表示与该开关部111建立对应的控制内容的图案。设置于操作区域部11a的开关部111所提供的功能,只要设定为与空调装置所具备的功能对应即可。假设空调装置具有自动调整吹出模式、风量等以维持乘员所设定的温度的自动控制功能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操作区域部11a设置有用于指示该自动控制功能的有效化的开关部111。
40.操作区域部11a、非操作区域部11b、开关部111这样的构成,均是指表面板11的一部分。操作区域部11a、非操作区域部11b、开关部111这样的构成,在物理上(换言之作为实体)一体地连续相连。即,开关部111不构成为,由于乘员的按下操作而相对于周边部分独立地动作。在这一点上,开关部111与机械式的开关不同。操作区域部11a相当于将多个开关部111以及邻接的开关部111的分隔部分相加而成的区域。
41.图4是用于对车辆用输入装置100的构造进行说明的图。图4概念性地表示从上侧观察车辆用输入装置100时的构成。如图4所示,车辆用输入装置100除了具备上述表面板11
之外,还具备按下传感器12、振动装置13、振动传递部件14以及控制模块15。
42.如图4所示,表面板11在从操作区域部11a离开规定的挠曲提供距离dx以上的部位固定于周边部件4。即,将表面板11固定于周边部件4的构成(以下,为固定部)16,适当地设置于非操作区域部11b中的从操作区域部11a离开挠曲提供距离dx以上的区域。固定部16例如能够采用卡扣、螺纹紧固构造等多种构造。此处的周边部件4是指车辆框架、邻接的其他内饰面板等相当于表面板11的安装目的地的部件。在图2中透视地表示出固定部16的位置的一例。
43.图4所示的d1表示在操作区域部11a的左侧设置在最接近操作区域部11a的位置的固定部16与操作区域部11a之间的距离。d2表示在操作区域部11a的右侧设置在最接近操作区域部11a的位置的固定部16与操作区域部11a之间的距离。将在操作区域部11a的左侧以及右侧设置在离操作区域部11a最近的位置的固定部16称作附近固定部16a。
44.有挠曲提供距离dx确保的从固定部16到操作区域部11a为止的距离,是用于通过振动装置13使操作区域部11a在操作面正交方向上振动的构成。此处的操作面正交方向是指与操作区域部11a正交的方向,对于就座于驾驶座等的乘员而言相当于前后方向。
45.附近固定部16a是成为操作区域部11a在操作面正交方向上振动的情况下的波节的点。即,附近固定部16a相当于对于操作区域部11a而言的固定端。基于表面板11的刚性来决定挠曲提供距离dx。通过使从操作区域部11a到附近固定部16a的距离为挠曲提供距离dx以上,由此配置在操作区域部11a的右端、左端的开关部111也能够与中央部的开关部111同样地振动。挠曲提供距离dx优选设定为例如2厘米等数厘米左右。使附近固定部16a与操作区域部11a之间的距离为挠曲提供距离dx以上的构成,相当于在从开关部111起为挠曲提供距离dx以内的范围中不设置固定部16的构成。
46.按下传感器12是用于检测乘员对开关部111的按下操作的传感器。按下传感器12安装于操作区域部11a的背面侧的面(即背面)。按下传感器12例如使用静电电容传感器而实现。具体而言,按下传感器12基于对操作区域部11a的背面赋予的静电膜检测到的静电电容的变化来检测触摸位置。静电膜是检测静电电容的变化的透明电极膜。静电膜例如形成为与操作区域部11a大致相同的尺寸,且以覆盖操作区域部11a的背面整体的方式粘贴。按下传感器12将表示乘员对操作区域部11a的触摸位置的信号逐次输出至控制模块15。
47.构成按下传感器12的静电膜也可以针对每个开关部111而分别独立地设置。按下传感器12可以构成为通过表面型静电电容方式来检测触摸位置,也可以构成为通过投影型静电电容方式来检测触摸位置。按下传感器12除了静电电容方式以外,还能够通过多种构成来实现。例如,按下传感器12也可以使用所谓感压式(换言之为电阻膜式)的传感器来实现,该感压式的传感器根据由于接触的压力而产生的电阻值的变化来检测乘员的按下操作。
48.振动装置13是用于使操作区域部11a在操作面正交方向上振动的构成。振动装置13由从控制模块15输入的控制信号驱动。振动装置13经由后述的振动传递部件14而与操作区域部11a机械地连接。振动装置13所生成的振动经由振动传递部件14而传递至操作区域部11a,使操作区域部11a在操作面正交方向上振动。
49.作为振动装置13,能够采用电磁螺线管、音圈马达等电磁致动器、压电体等振动体、或者振动体与弹簧组合而成的装置等多种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振动装置13只要能够在
至少一个轴向(具体而言,为操作面正交方向)上产生振动即可。
50.例如,振动装置13构成为,通过进行反复实施电磁螺线管的励磁、非励磁的驱动控制,由此使作为振动体的永久磁铁往复运动而产生振动。即,振动装置13构成为螺线管式的振动产生装置。振动装置13以振动的轴向与操作面正交方向一致的姿态安装于一次传递部件141。此处的一致并不限定于完全的一致,也包括大致一致。
51.振动装置13也可以使用偏心马达来实现。图3以及图4中的白色箭头表示振动装置13的振动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使用一个振动装置13使全部开关部111振动,但并不限定于此。振动装置13也可以设置多个(例如2个)。只要构成为一个振动装置13使多个开关部111振动即可。目视确认侧是指从表面板11朝向车厢内的方向,背面侧是指其相反方向。
52.振动传递部件14是用于将振动装置13生成的振动传递至操作区域部11a的构成。振动传递部件14具备1个一次传递部件141以及多个二次传递部件142。一次传递部件141与振动装置13以及多个二次传递部件142连接,起到将振动装置13的振动分别传递到多个二次传递部件142的作用。
53.一次传递部件141是具有被视为在振动装置13所产生的力的范围内几乎不产生弹性变形的程度的刚性的构造体。即,一次传递部件141构成为实质上被视为刚体。一次传递部件141例如使用金属板、具有规定强度的树脂(例如酚醛树脂)来实现。在本说明书中,将在从振动装置13输出的力的大小的范围内实质上被视为刚体的构件称作刚体构件。
54.一次传递部件141例如形成为板状。正面观察时的一次传递部件141的尺寸被设定为与操作区域部11a相同程度。正面观察时的一次传递部件141的尺寸可以设定得大于操作区域部11a,也可以设定得小于操作区域部11a。此处的正面观察相当于从目视确认侧朝向背面侧的方向。
55.一次传递部件141以与操作区域部11a对置的方式配置在表面板11的背面侧。一次传递部件141只要形成为具有与操作区域部11a对置的平坦部即可,其形状并不限定于板状。作为一次传递部件141,能够采用多种形状。一次传递部件141也可以是多个构件组合而成的构造体。例如,一次传递部件141也可以是在树脂/金属制的基材上安装有电路基板、发光元件的模块。
56.二次传递部件142是用于将从振动装置13传递至一次传递部件141的振动进一步传递至表面板11(尤其是操作区域部11a)的构成。二次传递部件142起到将一次传递部件141以及振动装置13与表面板11物理地连接的作用。对于一次传递部件141、振动装置13而言,多个二次传递部件142相当于支承构造。
57.二次传递部件142在车宽方向上分散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三个二次传递部件142左右分散配置。具体而言,表面板11在板左部11l、板中央部11c以及板右部11r这三个部位,经由二次传递部件142与一次传递部件141连接。板左部11l、板中央部11c以及板右部11r是将操作区域部11a沿着车宽方向假想地划分成三部分而成的区域(换言之,为子区域)。
58.在对多个二次传递部件142进行区别的情况下,将与板左部11l连接的二次传递部件142记载为左侧二次传递部件142l。也可以将与板中央部11c连接的二次传递部件142记载为中央二次传递部件142c。将与板右部11r连接的二次传递部件142记载为右侧二次传递
部件142r。各二次传递部件142均具有将振动装置13的振动传递至操作区域部11a的程度的刚性。例如,各二次传递部件142构成为利用树脂的弹性而成的树脂弹簧。
59.操作区域部11a构成为,以附近固定部16a为波节进行振动。因此,即使在操作区域部11a中,振动特性也根据离附近固定部16a的距离而不同。越是远离附近固定部16a的部分越容易振动。具体而言,板中央部11c比板右部11r、板左部11l容易振动。因此,当假设将各二次传递部件142设为具有相同刚性的部件时,按下开关部111时乘员感觉到的触感(实际上是振动强度)有可能根据各操作区域部11a内的场所而不同。
60.在本实施方式中,着眼于上述课题,为了无论在按下哪个开关部111的情况下都提供相同的振动感,而将各二次传递部件142的弹簧系数分别设定为不同的值。具体而言,右侧二次传递部件142r、左侧二次传递部件142l构成为具有比中央二次传递部件142c高的弹簧系数(即刚性较高)。右侧二次传递部件142r与左侧二次传递部件142l可以构成为具有相同的弹簧系数,也可以构成为具有不同的弹簧系数。部件所提供的弹簧系数能够通过构造、材料、或者构造与材料的组合来进行调整。
61.各二次传递部件142的弹簧系数只要基于从与操作区域部11a连接的连接部位到附近固定部16a的距离进行调整即可。离附近固定部16a越近则将弹簧系数设定得越高即可。二次传递部件142的弹簧系数越高,则越容易向操作区域部11a的连接部位传递振动。各二次传递部件142的弹簧系数优选还考虑表面板11中安装二次传递部件142的部分的弯曲程度来决定。其原因在于,弯曲程度越大则越难以振动。即,优选构成为,安装于弯曲程度较大的场所的二次传递部件142具备相对较高的弹簧系数。振动传递部件14只要构成为能够向操作区域部11a中相对难以振动的部分相对较强地传递振动装置13的振动即可。由此,能够实现与开关部111的位置无关的均匀的触觉反馈。
62.控制模块15是对车辆用输入装置100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构成。控制模块15构成为具备cpu、闪存器、ram、i/o以及将这些构成进行连接的总线等的计算机。控制模块15也可以代替cpu而使用gpu、mpu来实现。并且,也可以组合cpu、gpu、mpu来实现。闪存器是非易失性且能够改写的存储器,存储有用于使计算机作为控制模块15发挥功能的程序(以下,为输入装置程序)等。作为输入装置程序的具体的存储介质,能够采用多种非暂时性实体存储介质(non

transitory tangible storage medium)。cpu执行输入装置程序相当于执行与输入装置程序对应的方法。控制模块15也可以使用专用ic来实现。
63.如图5所示,控制模块15作为功能块而具备按下检测部f1以及振动控制部f2。按下检测部f1基于来自按下传感器12的输出信号(换言之,为检测结果),检测乘员对开关部111的按下。例如,按下检测部f1基于从按下传感器12提供的触摸位置信号,确定由乘员按下的开关部111。在按下传感器12按照每个开关部111分别独立地设置的情况下,只要基于各按下传感器12的输出信号来确定由乘员按下的开关部111即可。按下检测部f1所确定出的乘员的操作内容(具体而言,为乘员所按下的开关的信息),被传递至未图示的空调ecu而对空调装置的动作进行控制。空调ecu是对空调装置的动作进行控制的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
64.振动控制部f2为,在通过按下检测部f1检测到多个开关部111中的至少某一个被按下的情况下,向振动装置13输出驱动信号而使其振动。振动模式只要适当设计即可。
65.(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66.根据以上的构成,使用静电传感器等使构成仪表板1的一部分的一个不透明的板状部件(以下,为内饰面板)本身作为操作面板发挥功能。根据上述构成,不使用显示器,就能够减少配置于仪表板等的机械式开关的数量。根据上述构成,能够得到面板表面没有凸凹的较高的设计性。其结果,能够提高商品性。
67.作为使一个内饰面板作为操作面板发挥功能的其他构成(以下,为第1假定构成),还可以考虑对于开关部的按下操作使内饰面板在与操作面平行的方向(以下,为操作面平行方向)上振动的构成。操作面平行方向例如是上下/左右方向。其原因在于,如专利文献2等所公开的那样,作为触觉反馈的振动在操作面平行方向上产生的情况较多。
68.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内饰面板通过其边缘部固定地组装于周边部件,因此作为操作面板发挥功能的一个内饰面板(以下,为操作功能附加面板)难以在操作面平行方向上运动。即,在假定构成中,振动装置对操作功能附加面板施加的振动难以传递到用户的手。操作功能附加面板是相当于实施方式的表面板11的构成。
69.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的振动装置13在操作面正交方向上赋予振动。表面板11为大致板状的部件,因此即便通过边缘部与周边部件4相固定,也能够通过挠曲而容易地在操作面正交方向上进行振动。尤其是远离固定部16的部分容易作为振动的波腹而振动。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构成,与假定构成相比,能够将作为触觉反馈的振动成分更强地传递到乘员。
70.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部16形成在从操作区域部11a离开挠曲提供距离dx以上的位置,因此振动装置13更加容易在操作面正交方向上振动。根据这样的方式,操作区域部11a能够在操作面正交方向上充分地进行振动,向乘员提供操作感。
71.针对在上述假定构成中产生的作为触觉反馈的振动难以传递到乘员的手这样的课题,为了将振动装置的振动传递到用户的手,还可以考虑通过橡胶状的弹性构件将操作功能附加面板安装于周边部件的构成(以下,为第2假定构成)。
72.但是,操作功能附加面板是相对较大的装饰构件,因此在操作功能附加面板上存在较多未设置开关部的部分(即非操作区域部)。当假设采用通过橡胶状的弹性构件将操作功能附加面板卡止于周边构成的构成时,即便在用户按压了非操作区域部的情况下,通过相应的弹性力而面板运动,会对用户带来不适感。
73.与此相对,在上述构成中,非操作区域部11b固定于车辆。因此,即便乘员按下非操作区域部11b,表面板11也难以运动。即,能够降低乘员按下非操作区域部11b时感觉到不适感的可能性。根据上述构成,能够兼顾开关按下时的操作感与非操作区域部11b的稳定感。
74.而且,在上述构成中,使表面板11在操作面正交方向上振动。操作面正交方向与对于驾驶座、副驾驶座乘员而言的前后方向大致一致。在一般情况下,与向上下左右的物体振动相比,向前后方向的物体移动难以被察觉到。其原因在于,向上下左右的物体振动的位移量能够直接观察到,另一方面,向前后方向的振动的位移量无法直接观察到而仅表现为远近感的微小变化。因此,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与第1、第2假定构成那样使表面板11与操作面平行地振动的构成相比,乘员难以察觉到表面板11振动。因而,能够进一步降低对乘员带来不适感的可能性。
75.一次传递部件141使用分别具有不同的弹簧系数的二次传递部件142与操作区域部11a连接。各二次传递部件142的弹簧系数被设定为与离配置在操作区域部11a的左侧以
及/或者右侧的固定部16的距离相应的值,以使振动向各开关部111的传递程度变得均匀。由此,乘员无论在按下哪个开关部111的情况下都能够得到均匀的振动感。
76.对于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叙述了的部件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在仅提及构成的一部分的情况下,对于其他部分能够应用先前说明过的实施方式的构成。
77.(变形例1)
78.在表面板11的比中央靠左侧的位置设置操作区域部11a的构成中,如图6所示,表面板11的左侧端部112也可以构成为开放端。将左侧端部112设为开放端的构成,相当于使用比操作区域部11a靠右侧的部分将表面板11卡止于车辆的悬臂梁构造。根据该构成,能够更容易地使操作区域部11a在操作面正交方向上振动。即,不改变振动装置13的性能、数量就能够增强触感反馈。左侧端部112相当于表面板11中的操作区域部11a侧的端部。在本变形例所公开的构成中,无需将从操作区域部11a到左侧端部112的距离d1设为挠曲提供距离dx以上。
79.(变形例2)
80.在表面板11的比中央靠左侧的位置设置操作区域部11a的构成中,如图7所示,左侧端部112也可以使用具有规定的弹簧系数的弹性部件17与周边部件4连结。即,左侧端部112也可以构成为使用了弹簧构造的半自由端。
81.(变形例3)
82.如图8所示,也可以在操作区域部11a的周边设置有将表面板11与周边部件4弹性连结的多个弹性部件(以下,为辅助弹簧18)。多个辅助弹簧18是用于使开关部111的按下时的操作感均匀的构成。多个辅助弹簧18根据位置而设定有不同的弹簧系数。表面板11只要构成为,通过多个固定部16将与非操作区域部11b相当的区域与周边部件4连接,且至少非操作区域部11b比操作区域部11a难以在操作面正交方向上运动即可。辅助弹簧18相当于振动特性校正弹簧。
83.(变形例4)
8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公开了表面板11为横长的部件,固定部16在操作区域部11a的左侧、右侧等沿着长边方向分散配置的方式,但并不限定于此。在操作区域部11a的周围(上下左右)存在足够大小的非操作区域部11b的情况下,如图9所示,也可以不仅在操作区域部11a的左右设置固定部16,而且在操作区域部11a的上下设置固定部16。
85.(变形例5)
86.在以上公开了将车辆用输入装置100应用于仪表板1的方式,但车辆用输入装置100的应用对象并不限定于仪表板1。车辆用输入装置100也可以作为用于车窗的开闭、车门后视镜位置的调整的输入装置而应用于驾驶座用的车门的内侧面(所谓的车门装饰)。即,表面板11也可以是构成车门装饰的一部分的面板。车辆用输入装置100也可以作为转向开关而应用于转向。车辆用输入装置100也可以设置在仪表板1的脚部附近,用于开闭行李箱门、加油口。
87.控制模块15所提供的方法以及/或者功能,能够通过存储于实体的存储装置的软件以及执行该软件的计算机、仅软件、仅硬件或者它们的组合来提供。控制模块15所具备的功能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也可以作为硬件来实现。在将某个功能作为硬件来实现的方式中,
包含使用一个或者多个ic等来实现的方式。在控制模块15所具备的功能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由作为硬件的电子电路提供的情况下,其能够由包含多个逻辑电路的数字电路或者模拟电路来提供。控制模块15能够由一个计算机或者经由数据通信装置而链接的一组计算机资源来提供。
88.以上,例示了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车辆用输入装置的实施方式、构成、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构成、方式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各构成、各方式。例如,将不同的实施方式、构成、方式分别公开的技术部分适当组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构成、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构成、方式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