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车辆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安全带预紧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在车辆发生碰撞时,普遍使用三点式安全带对司机和乘客进行约束,防止司机和乘客弹出车外,并且在安全气囊起作用时将司机和乘客约束在座椅上,防止司机和乘客受到弹出的气囊的伤害。但是,现有的安全带只通过带有惯性锁死功能的安全带卷收器对安全带织带进行锁死固定,车辆发生碰撞瞬间,安全带织带与司机和乘客的身体之间或多或少还是会有一定的间隙余量,即便是安全带卷收器具有惯性锁死功能,司机和乘客的身体还是会向前移动一段距离,还是会有被气囊伤害的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带预紧装置及车辆,在气囊启动的同时通过气体发生器带动预紧板移动,将安全带织带压入能够插拔配合的移动部与固定部之间,使得安全带织带长度瞬间缩短,实现安全带的预紧,保护司机和乘客不受气囊的伤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带预紧装置,包括:
预紧板,可移动地设置在车身的立柱内板上,所述预紧板与立柱内板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插块机构,所述插块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预紧板上的移动部和设置于所述立柱内板上的固定部,所述移动部与所述固定部形成插拔式配合;
气体发生器,固定在所述立柱内板上,与气囊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气体发生器的活动推杆端部与所述预紧板相连接,能够带动所述预紧板向靠近所述立柱内板的方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移动部包括设置于所述预紧板上的凸块,所述固定部包括设置于所述立柱内板上的凹槽,所述凸块与所述凹槽的形状相配合。
可选地,还包括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设置于所述立柱内板的内侧;所述预紧板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滑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上固定板下侧和下固定板上侧均设置有滑轨,所述预紧板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与所述滑轨相配合的滑块。
可选地,所述滑轨端部设置有限位板。
可选地,安全带织带穿设于所述移动部和所述固定部间,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上均开设有槽口,所述槽口形状与所述安全带织带截面形状相配合。
可选地,所述槽口的位置与所述安全带织带在所述移动部和所述固定部之间的穿设位置处于同一竖直线上。
可选地,所述凹槽的内壁与所述凸块的外壁之间设置有间隙。
可选地,所述移动部和所述固定部均设置有多个,所述移动部和所述固定部的数量相等。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
上述的安全带预紧装置,所述安全带预紧装置设置在车辆的立柱内部;
安装带织带,穿设于所述安全带预紧装置的移动部和固定部之间,一端连接有安全带卷收器,另一端绕过滑轮后设置为插接端。
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带预紧装置及车辆,其有益效果在于:具有能够在预紧板和立柱内板之间形成插拔配合的插块机构,车辆发生碰撞时,预紧板可以由气体发生器带动向车身外侧移动,通过移动部和固定部之间的插拔配合可以将一段安全带织带压入移动部和固定部之间,使得安全带织带瞬间缩短一定长度,将司机和乘客约束固定的更紧,有效避免司机和乘客受到弹出的气囊的伤害;气体发生器的响应时间很短,反应迅速,与气囊控制器电性连接后,可以在气囊启动的同时启动,迅速实现安全带的预紧。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安全带预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固定板;2、下固定板;3、立柱内板;4、预紧板;5、凸块;6、气体发生器;7、凹槽;8、安全带织带;9、安全带卷收器;10、车身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以下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发明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带预紧装置,包括:
预紧板,可移动地设置在车身的立柱内板上,预紧板与立柱内板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插块机构,插块机构包括设置于预紧板上的移动部和设置于立柱内板上的固定部,移动部与固定部形成插拔式配合;
气体发生器,固定在立柱内板上,与气囊控制器电性连接,气体发生器的活动推杆端部与预紧板相连接,能够带动预紧板向靠近立柱内板的方向移动。
具体的,气体发生器与气囊控制器电性连接,利用气囊控制器在控制气囊启动的同时控制气体发生器启动,实现安全带的预紧;在其他示例中,也可以单独设置一个预紧装置控制器,用于感应车辆的碰撞情况,并在气囊启动的同时向预紧装置发出信号,控制气体发生器启动;气体发生器可以在车辆发生碰撞时气囊启动的同时启动,通过气体发生器内产生的气体推动活动推杆移动,带动预紧板向车身外侧迅速移动,预紧板移动时移动部对准固定部,通过移动部与固定部之间的插拔配合能够将二者之间的安全带织带压入移动部和固定部之间,使得安全带织带瞬间缩短,实现安全带的预紧,将司机和乘客牢牢固定在座椅上,防止司机和乘客因碰撞和惯性作用向前移动与弹出的气囊碰撞而受到伤害;在预紧结束后,对安全带织带持续增加作用力可以使预紧板向反方向移动,移动部与固定部之间拔出分离。
可选地,移动部包括设置于预紧板上的凸块,固定部包括设置于立柱内板上的凹槽,凸块与凹槽的形状相配合。
在其他示例中,还可以将凸块设置于立柱内板上,将凹槽设置于预紧板上,同样通过凸块与凹槽的插拔配合实现安全带预紧。
可选地,还包括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设置于立柱内板的内侧;预紧板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滑动连接。
可选地,上固定板下侧和下固定板上侧均设置有滑轨,预紧板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与滑轨相配合的滑块。
具体的,预紧板通过滑轨与滑块的配合在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之间以滑轨为导向移动,使得移动部对准固定部,实现移动部与固定部之间顺利的插拔。
可选地,滑轨端部设置有限位板。
具体的,限位板将滑轨的端部封堵,防止滑块脱出滑轨,限位板可以为安装在滑轨端部的钢板。
可选地,安全带织带穿设于移动部和固定部间,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上均开设有槽口,槽口形状与安全带织带截面形状相配合。
具体的,槽口的尺寸略大于安全带织带的截面尺寸,使得安全带织带可以在槽口内顺利滑动。
可选地,槽口的位置与安全带织带在移动部和固定部之间的穿设位置处于同一竖直线上。
具体的,移动部和固定部可以对安全带织带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防止安全带织带与立柱内板上的其他零件接触产生摩擦。
可选地,凹槽的内壁与凸块的外壁之间设置有间隙。
具体的,间隙的设置可以使得凸块可以顺利的将安全带织带压入凹槽内,并且在之后还可以顺利的通过拉拽安全带织带将安全带织带和凸块从凹槽内拉出。
可选地,移动部和固定部均设置有多个,移动部和固定部的数量相等。
具体的,安全带的预紧量可以通过调整预紧板上的移动部和立柱内板上的固定部的数量进行调整。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
上述的安全带预紧装置,安全带预紧装置设置在车辆的立柱内部;
安装带织带,穿设于安全带预紧装置的移动部和固定部之间,一端连接有安全带卷收器,另一端绕过滑轮后设置为插接端。
具体的,该安全带预紧装置设置于车辆的立柱内部,不占用车内空间;安全带织带一端连接的安全带卷收器具有惯性锁死功能,可以在突然拉动安全带织带时对安全带进行锁死固定。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带预紧装置,包括:
预紧板4,可移动地设置在车身的立柱内板3上,预紧板4与立柱内板3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插块机构,插块机构包括设置于预紧板4上的移动部和设置于立柱内板3上的固定部,移动部与固定部形成插拔式配合;
气体发生器6,固定在立柱内板3上,与气囊控制器电性连接,气体发生器6的活动推杆端部与预紧板4相连接,能够带动预紧板4向靠近立柱内板3的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部包括设置于预紧板4上的凸块5,固定部包括设置于立柱内板3上的凹槽7,凸块5与凹槽7的形状相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上固定板1和下固定板2,设置于立柱内板3的内侧;预紧板4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上固定板1和下固定板2滑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上固定板1下侧和下固定板2上侧均设置有滑轨,预紧板4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与滑轨相配合的滑块。
在本实施例中,滑轨端部设置有限位板。
在本实施例中,安全带织带8穿设于移动部和固定部间,上固定板1和下固定板2上均开设有槽口,槽口形状与安全带织带8截面形状相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槽口的位置与安全带织带8在移动部和固定部之间的穿设位置处于同一竖直线上。
在本实施例中,凹槽7的内壁与凸块5的外壁之间设置有间隙。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部和固定部均设置有多个,移动部和固定部的数量相等。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
上述的安全带预紧装置,安全带预紧装置设置在车辆的立柱内部;
安装带织带8,穿设于安全带预紧装置的移动部和固定部之间,一端连接有安全带卷收器9,另一端绕过滑轮后设置为插接端。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安全带预紧装置使用时,当车辆发生剧烈碰撞时,气囊控制器控制气囊启动,同时将点火电流输送至气体发生器6,气体发生器6启动,气体发生器6中火药产生的高压气体推动气体发生器6的活动推杆移动,带动预紧板4沿上固定板1和下固定板2上的轨道向车体外侧的车身外板10方向移动,同时安全带卷收器9惯性锁死将安全带织带8固定,凸块5将凸块5与凹槽7之间的安全带织带8压入凹槽7内;使得安全带织带8瞬间缩短,迅速的将司机和乘客固定在座椅上,防止司机和乘客向前移动与弹出的气囊碰撞受到伤害。该安全带预紧装置设置在立柱内板3上,布置空间充足,并且凸块5可以为安全带织带8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防止安全带织带8与立柱内板3上的其他零件接触产生不必要的摩擦力。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