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电动车对电动车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65128发布日期:2021-03-05 16:57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式电动车对电动车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动车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式电动车对电动车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动车技术的日益发展,更加经济、环保的纯电动车已经成为许多人出行选择的交通工具,但现有电动车的电池储电量有限,需要在驾车过程中时刻关注剩余的电量,如此一来,反而降低了电动车的便利性,影响普及率,不便于使用,使得电动车的用户在驾车体验中产生了电量里程焦虑,不利于电动车的推广。
3.电动车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其电池能量的限制,会在路程中出现电力能量不足乃至抛锚的现象,且滞留在道路的电动车在充电的等待过程中,仍需要相应的时间,会对路况造成干扰,同时影响到驾车人员的安全。
4.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些关于电动车的移动式充电装置的技术方案,如申请号为2020101385736的一项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纯电动车的移动式应急充电装置,其包括主箱体、蓄能电池、多组太阳能吸收板组件以及插孔组件,所述蓄能电池安装在主箱体内部,所述主箱体的后端面设置有多组太阳能吸收板组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进行存储,方便及时对蓄能电池充电,所述主箱体的上端面向内凹陷形成有容纳腔,所述插孔组件包括普通连接插孔和多功能特殊插孔,所述普通连接插孔与多功能特殊插孔的连接外壳板均固定在主箱体的上端面的容纳腔内;该技术方案能够补充电动车的电源能量;但是该技术方案中未解决太阳能较低的能量转化率,以及对天气环境中光照条件的要求,造成了对电动车充电的适用问题。
5.鉴于此,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据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移动式电动车对电动车充电装置,采用了特殊的充电装置结构,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移动式电动车对电动车充电装置,通过设置在移动式电动车充电装置上的连接线及其组件,在移动式电动车对电动车的充电连接建立后,直接对电动车的动力电池组进行充电,并在两台电动车的行驶过程中维持充电状态,避免了充电状态的电动车滞留在道路上的情况,从而提升了移动式电动车对电动车充电装置的运行效果。
7.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移动式电动车对电动车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插头、连接线、电源组和控制器;所述电源组安装在移动式电动车上,电源组上设有延伸出的连接线,连接线的末端设有充电插头;所述连接线与充电插头间设有定型杆,定型杆处于竖直方向上,定型杆的两端还设置有转柱头;所述充电插头与定型杆间还设有转轴座,转轴座与安装在充电插头上的旋钮座相连接,转轴座通过转动旋钮座调节其在充电插头上的升起高度;所述转柱头与转轴座的轴向相垂直;所述定型杆的中部设置有套接的调节杆,调节杆的柱面上设置
有沿其轴向的倾斜槽道;所述定型杆上还设置有锁紧柱,锁紧柱通过定型杆抵在调节杆的倾斜槽道上;所述连接线分别螺旋缠绕在定型杆的内壁和调节杆的表面,连接线通过定型杆底端的转柱头调整至水平方向上;所述连接线与电源组之间还设有绞线盘,绞线盘安装在移动式电动车的底盘前部;所述绞线盘的内部安装有预紧的卷簧,移动式电动车通过绞线盘保持对电动车充电的连接线处于拉紧状态;所述控制器通过连接线判断电动车间的电池状态并驱动电源组进行充电;电动车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其电池能量的限制,会在路程中出现电力能量不足乃至抛锚的现象,且滞留在道路的电动车在充电的等待过程中会对路况造成影响;因此,本发明通过设置在移动式电动车上的充电装置,在将其停放至需充电的车辆后方,然后把充电插头安装至电动车的充电插座上,在充电插头对电源组进行电量输送前,通过旋钮座使充电插头顶部的转轴座伸出于电动车的车体表面,接着操作定型杆内部调节杆的伸出长度,使定型杆的底端将连接线牵引至电动车底盘的高度位置,同时调节转轴座与转柱头间的旋转角度,使连接线沿着电动车的底部连接至后方的移动式电动车上,并通过绞线盘使两台电动车间的连接线处于拉紧状态,通过控制器启动充电程序,使得连接线端部的两台电动车同时启动运行起来;本发明利用了设置在移动式电动车充电装置上的连接线及其组件,在移动式电动车对电动车的充电连接建立后,直接对电动车的动力电池组进行充电,并在两台电动车的行驶过程中维持充电状态,避免了充电状态的电动车滞留在道路上的情况,从而提升了移动式电动车对电动车充电装置的运行效果。
8.优选的,所述定型杆在转轴座端的转柱头中设置有通孔;所述定型杆的顶端转动安装在转柱头的通孔中;所述通孔的中心设有轴杆,轴杆的端部通过支杆转动安装在通孔的内壁上;所述轴杆上还设置有偏心安装的涡片;工作时,电动车的充电插头部位会产生较多热量,过高的积热会造成充电装置的运行造成隐患,同时充电插头部位的连接线较易受到积攒的高温热量影响,进而影响到连接线的充电效率;通过设置在转柱头中的通孔,增加了充电插头部位的散热面积,且在电动车的行驶过程中,通孔外部较高流速的空气将通孔内部积攒热量的空气带离出来,并利用电动车的速度变化,使通孔中偏心安装的涡片带动轴杆旋转起来,继而增强了通孔的换气效率,稳定了充电插头处的温度,从而提升了移动式电动车对电动车充电装置的运行效果。
9.优选的,所述通孔的内壁上还设置有弧形的凹槽,凹槽与支杆的端部滑动接触;所述转柱头安装在转轴座的端部并凸出于转轴座的端面,转柱头凸出于转轴座柱面的水平方向上设置有贯通的槽孔;在电动车的行驶过程中,通孔端部的空气流动对其中积热的换气作用有限,且电动车在平稳行驶时较难出现速度变化,继而削弱了对通孔中热量的换气效果;通过设置在通孔内壁的凹槽,减小通孔中涡片转动的滑动阻力,并配合转柱头上的槽孔,使得电动车匀速行驶过程中的气流沿着通孔轴向的半侧经过,驱动通孔中的涡片转动起来,促进其中热气的排出,且转柱头上的槽孔也增强了对通孔内部的降温作用,维持电动车在匀速行驶状态下的充电插头处于较低的温度水平,从而提升了移动式电动车对电动车充电装置的运行效果。
10.优选的,所述定型杆下方的转柱头上还设有弹力圈,弹力圈上设置有环绕的竖向弹簧;所述弹力圈的径向上还设置有弹力头,弹力头固定在连接线上,弹力头的端部柱面上安装有平向弹簧;在电动车的行驶过程中,其速度变化的同时会产生惯性力作用,影响到充电装置安装的稳定性,并在电动车的行驶过程中造成安全隐患;本发明通过设置在定型杆
底部转柱头的弹力圈,配合安装在连接线端部的弹力头,利用其中的竖向弹簧和平向弹簧,使定型杆和连接线在电动车惯性力作用下产生的位移传递至竖向弹簧和平向弹簧上,且弹力圈和弹力头分别固定在定型杆与连接线上,使充电装置分别削弱竖直和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惯性力作用,确保充电装置结构的稳定性,从而维持了移动式电动车对电动车充电装置的运行效果。
11.优选的,所述弹力头上还安装有转环,转环将弹力头与连接线固定起来,转环包裹在转柱头上的弹力圈外侧;所述连接线上还安装有套接的扭转块,扭转块通过其内置的磁铁吸附在电动车尾部的底盘上,扭转块上还设置有夹紧扣调节其在连接线上的固定位置;工作时,电动车在行驶过程中的转弯变向会造成连接线与车身间的相对移动,使连接线在电动车的底盘上产生剐蹭,影响到连接线的使用;通过设置在连接线上的扭转块,利用其磁铁吸附固定在电动车尾部的底盘上,并配合弹力头与连接线间的转环,维持连接线跟随电动车进行相同转弯姿态的变换,避免电动车在转弯时对定型杆与弹力头处的连接线产生扭转,维持连接线在电动车行驶过程中的充电状态,从而提升了移动式电动车对电动车充电装置的运行效果。
12.优选的,所述扭转块的顶部通过转动的柱杆固定在电动车上,柱杆处于水平面上并与连接线相垂直;电动车在行驶至坡道路面上,会造成连接线与电动车底盘间的脱离,使连接线剐蹭到地面上,且固定的扭转块仅能调节连接接线在水平面上的偏转,会与连接线产生竖直方向上的扭转,影响到充电装置的安全运行;通过设置在扭转块顶部的柱杆,使连接线在电动车的尾部能够进行竖直方向上的调节,在扭转块与柱杆的配合下,使连接线在脱离充电的电动车尾部时,处于实时的姿态调节状态,从而维持了移动式电动车对电动车充电装置的运行效果。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4.1.本发明通过设置在移动式电动车充电装置上的连接线及其组件,在移动式电动车对电动车的充电连接建立后,直接对电动车的动力电池组进行充电,并在两台电动车的行驶过程中维持充电状态,避免了充电状态的电动车滞留在道路上的情况。
15.2.本发明通过设置在转柱头中的通孔,增加了充电插头部位的散热面积;设置在通孔内壁的凹槽,减小通孔中涡片转动的滑动阻力,并配合转柱头上的槽孔,促进其中热气的排出,维持电动车在匀速行驶状态下的充电插头处于较低的温度水平。
16.3.本发明通过设置在定型杆底部转柱头的弹力圈,配合安装在连接线端部的弹力头,利用其中的竖向弹簧和平向弹簧,使定型杆和连接线在电动车惯性力作用下产生的位移传递至竖向弹簧和平向弹簧上,确保充电装置的结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18.图1是本发明中充电装置的立体图;
19.图2是本发明中充电装置部件的立体图;
20.图3是本发明中转轴座部件的立体图;
21.图4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2.图5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23.图中:充电插头1、旋钮座11、连接线2、定型杆3、转柱头31、通孔311、凹槽312、槽孔313、调节杆32、倾斜槽道33、锁紧柱34、转轴座4、绞线盘5、轴杆6、支杆61、涡片62、弹力圈7、竖向弹簧71、弹力头72、平向弹簧73、转环74、扭转块75、夹紧扣76、柱杆77。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25.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移动式电动车对电动车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插头1、连接线2、电源组和控制器;所述电源组安装在移动式电动车上,电源组上设有延伸出的连接线2,连接线2的末端设有充电插头1;所述连接线2与充电插头1间设有定型杆3,定型杆3处于竖直方向上,定型杆3的两端还设置有转柱头31;所述充电插头1与定型杆3间还设有转轴座4,转轴座4与安装在充电插头1上的旋钮座11相连接,转轴座4通过转动旋钮座11调节其在充电插头1上的升起高度;所述转柱头31与转轴座4的轴向相垂直;所述定型杆3的中部设置有套接的调节杆32,调节杆32的柱面上设置有沿其轴向的倾斜槽道33;所述定型杆3上还设置有锁紧柱34,锁紧柱34通过定型杆3抵在调节杆32的倾斜槽道33上;所述连接线2分别螺旋缠绕在定型杆3的内壁和调节杆32的表面,连接线2通过定型杆3底端的转柱头31调整至水平方向上;所述连接线2与电源组之间还设有绞线盘5,绞线盘5安装在移动式电动车的底盘前部;所述绞线盘5的内部安装有预紧的卷簧,移动式电动车通过绞线盘5保持对电动车充电的连接线2处于拉紧状态;所述控制器通过连接线2判断电动车间的电池状态并驱动电源组进行充电;电动车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其电池能量的限制,会在路程中出现电力能量不足乃至抛锚的现象,且滞留在道路的电动车在充电的等待过程中会对路况造成影响;因此,本发明通过设置在移动式电动车上的充电装置,在将其停放至需充电的车辆后方,然后把充电插头1安装至电动车的充电插座上,在充电插头1对电源组进行电量输送前,通过旋钮座11使充电插头1顶部的转轴座4伸出于电动车的车体表面,接着操作定型杆3内部调节杆32的伸出长度,使定型杆3的底端将连接线2牵引至电动车底盘的高度位置,同时调节转轴座4与转柱头31间的旋转角度,使连接线2沿着电动车的底部连接至后方的移动式电动车上,并通过绞线盘5使两台电动车间的连接线2处于拉紧状态,通过控制器启动充电程序,使得连接线2端部的两台电动车同时启动运行起来;本发明利用了设置在移动式电动车充电装置上的连接线2及其组件,在移动式电动车对电动车的充电连接建立后,直接对电动车的动力电池组进行充电,并在两台电动车的行驶过程中维持充电状态,避免了充电状态的电动车滞留在道路上的情况,从而提升了移动式电动车对电动车充电装置的运行效果。
2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定型杆3在转轴座4端的转柱头31中设置有通孔311;所述定型杆3的顶端转动安装在转柱头31的通孔311中;所述通孔311的中心设有轴杆6,轴杆6的端部通过支杆61转动安装在通孔311的内壁上;所述轴杆6上还设置有偏心安装的涡片62;工作时,电动车的充电插头1部位会产生较多热量,过高的积热会造成充电装置的运行造成隐患,同时充电插头1部位的连接线2较易受到积攒的高温热量影响,进而影响到连接线2的充电效率;通过设置在转柱头31中的通孔311,增加了充电插头1部位的散热面积,且在电动车的行驶过程中,通孔311外部较高流速的空气将通孔311内部积攒热量的空
气带离出来,并利用电动车的速度变化,使通孔311中偏心安装的涡片62带动轴杆6旋转起来,继而增强了通孔311的换气效率,稳定了充电插头1处的温度,从而提升了移动式电动车对电动车充电装置的运行效果。
2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通孔311的内壁上还设置有弧形的凹槽312,凹槽312与支杆61的端部滑动接触;所述转柱头31安装在转轴座4的端部并凸出于转轴座4的端面,转柱头31凸出于转轴座4柱面的水平方向上设置有贯通的槽孔313;在电动车的行驶过程中,通孔311端部的空气流动对其中积热的换气作用有限,且电动车在平稳行驶时较难出现速度变化,继而削弱了对通孔311中热量的换气效果;通过设置在通孔311内壁的凹槽312,减小通孔311中涡片62转动的滑动阻力,并配合转柱头31上的槽孔313,使得电动车匀速行驶过程中的气流沿着通孔311轴向的半侧经过,驱动通孔311中的涡片62转动起来,促进其中热气的排出,且转柱头31上的槽孔313也增强了对通孔311内部的降温作用,维持电动车在匀速行驶状态下的充电插头1处于较低的温度水平,从而提升了移动式电动车对电动车充电装置的运行效果。
2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定型杆3下方的转柱头31上还设有弹力圈7,弹力圈7上设置有环绕的竖向弹簧71;所述弹力圈7的径向上还设置有弹力头72,弹力头72固定在连接线2上,弹力头72的端部柱面上安装有平向弹簧73;在电动车的行驶过程中,其速度变化的同时会产生惯性力作用,影响到充电装置安装的稳定性,并在电动车的行驶过程中造成安全隐患;本发明通过设置在定型杆3底部转柱头31的弹力圈7,配合安装在连接线2端部的弹力头72,利用其中的竖向弹簧71和平向弹簧73,使定型杆3和连接线2在电动车惯性力作用下产生的位移传递至竖向弹簧71和平向弹簧73上,且弹力圈7和弹力头72分别固定在定型杆3与连接线2上,使充电装置分别削弱竖直和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惯性力作用,确保充电装置结构的稳定性,从而维持了移动式电动车对电动车充电装置的运行效果。
2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弹力头72上还安装有转环74,转环74将弹力头72与连接线2固定起来,转环74包裹在转柱头31上的弹力圈7外侧;所述连接线2上还安装有套接的扭转块75,扭转块75通过其内置的磁铁吸附在电动车尾部的底盘上,扭转块75上还设置有夹紧扣76调节其在连接线2上的固定位置;工作时,电动车在行驶过程中的转弯变向会造成连接线2与车身间的相对移动,使连接线2在电动车的底盘上产生剐蹭,影响到连接线2的使用;通过设置在连接线2上的扭转块75,利用其磁铁吸附固定在电动车尾部的底盘上,并配合弹力头72与连接线2间的转环74,维持连接线2跟随电动车进行相同转弯姿态的变换,避免电动车在转弯时对定型杆3与弹力头72处的连接线2产生扭转,维持连接线2在电动车行驶过程中的充电状态,从而提升了移动式电动车对电动车充电装置的运行效果。
3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扭转块75的顶部通过转动的柱杆77固定在电动车上,柱杆77处于水平面上并与连接线2相垂直;电动车在行驶至坡道路面上,会造成连接线2与电动车底盘间的脱离,使连接线2剐蹭到地面上,且固定的扭转块75仅能调节连接接线在水平面上的偏转,会与连接线2产生竖直方向上的扭转,影响到充电装置的安全运行;通过设置在扭转块75顶部的柱杆77,使连接线2在电动车的尾部能够进行竖直方向上的调节,在扭转块75与柱杆77的配合下,使连接线2在脱离充电的电动车尾部时,处于实时的姿态调节状态,从而维持了移动式电动车对电动车充电装置的运行效果。
31.工作时,通过设置在移动式电动车上的充电装置,在将其停放至需充电的车辆后
方,然后把充电插头1安装至电动车的充电插座上,在充电插头1对电源组进行电量输送前,通过旋钮座11使充电插头1顶部的转轴座4伸出于电动车的车体表面,接着操作定型杆3内部调节杆32的伸出长度,使定型杆3的底端将连接线2牵引至电动车底盘的高度位置,同时调节转轴座4与转柱头31间的旋转角度,使连接线2沿着电动车的底部连接至后方的移动式电动车上,并通过绞线盘5使两台电动车间的连接线2处于拉紧状态,通过控制器启动充电程序,使得连接线2端部的两台电动车同时启动运行起来;设置在转柱头31中的通孔311,增加了充电插头1部位的散热面积,且在电动车的行驶过程中,通孔311外部较高流速的空气将通孔311内部积攒热量的空气带离出来,并利用电动车的速度变化,使通孔311中偏心安装的涡片62带动轴杆6旋转起来,继而增强了通孔311的换气效率,稳定了充电插头1处的温度;设置在通孔311内壁的凹槽312,减小通孔311中涡片62转动的滑动阻力,并配合转柱头31上的槽孔313,使得电动车匀速行驶过程中的气流沿着通孔311轴向的半侧经过,驱动通孔311中的涡片62转动起来,促进其中热气的排出,且转柱头31上的槽孔313也增强了对通孔311内部的降温作用,维持电动车在匀速行驶状态下的充电插头1处于较低的温度水平;设置在定型杆3底部转柱头31的弹力圈7,配合安装在连接线2端部的弹力头72,利用其中的竖向弹簧71和平向弹簧73,使定型杆3和连接线2在电动车惯性力作用下产生的位移传递至竖向弹簧71和平向弹簧73上,且弹力圈7和弹力头72分别固定在定型杆3与连接线2上,使充电装置分别削弱竖直和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惯性力作用,确保充电装置结构的稳定性;设置在连接线2上的扭转块75,利用其磁铁吸附固定在电动车尾部的底盘上,并配合弹力头72与连接线2间的转环74,维持连接线2跟随电动车进行相同转弯姿态的变换,避免电动车在转弯时对定型杆3与弹力头72处的连接线2产生扭转,维持连接线2在电动车行驶过程中的充电状态。
3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