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安全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50723发布日期:2022-06-08 11:46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儿童安全座椅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儿童安全座椅,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防误用机构的儿童安全座椅。


背景技术:

2.儿童安全座椅是一种专为儿童设计的座椅,通过将儿童安全座椅组装在汽车内,以供儿童乘坐于该儿童安全座椅上,从而借助儿童安全座椅束缚儿童,以保障儿童安全。
3.现有的儿童安全座椅通常包括底座及设置在底座上的座椅,isofix接口直接设置在底座的一侧。顶杆或撑杆可进一步设置在底座上以提供更牢固的固定。为了适应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乘坐,座椅可相对于底座旋转,从而具有前向模式和后向模式。通常,前向模式适于年龄较大的儿童乘坐,而后向模式适于年龄较小的儿童乘坐。
4.年龄较小的儿童使用前向模式是较危险的。然而,现有的儿童安全座椅并没有提供方便的防误用机构来阻止座椅被不经意地从后向模式旋转到前向模式。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方便且可靠的防止上述不经意旋转的发生的儿童安全座椅。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儿童安全座椅,其能够减轻或消除以上所述的缺陷中的至少一种。
6.为实现上述目的,在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儿童安全座椅,包括:底座;座椅,能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上方,且相对于所述底座具有前向模式和后向模式;防误用机构,形成在所述底座和所述座椅上,且具有锁定状态和释放状态,其中,在防误用机构在锁定状态且座椅在后向模式至一旋转门坎角度之间时,座椅沿第一方向的旋转角度不大于旋转门坎角度;其中,在防误用机构在释放状态且座椅在后向模式至旋转门坎角度之间时,座椅的旋转角度能够大于旋转门坎角度;第一方向为从后向模式旋转到前向模式的方向。
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门坎角度是在90
°
到180
°
范围之内的任一角度。
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门坎角度是100
°
、110
°
、120
°
、130
°
、140
°
、150
°
、160
°
、170
°
中的一个。
9.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儿童安全座椅安装在车辆的右后座时,所述第一方向为逆时针方向,而在所述儿童安全座椅安装在车辆的左后座时,所述第一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能放置在车辆座椅上,在所述前向模式,所述座椅朝向所述车辆的前方,而在所述后向模式,所述座椅朝向所述车辆的后方。
11.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锁定状态和所述释放状态,所述防误用机构均允许所述座椅从所述前向模式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到所述后向模式。
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儿童安全座椅还包括:锚固部,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后部,且向后伸出;顶杆,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后部,且向上伸出。
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儿童安全座椅还包括:锚固部,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后部,且向后伸出;撑杆,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前部,且向下伸出,所述撑杆的下端能抵靠车辆的地板。
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误用机构包括:按钮,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能被致动以将所述防误用机构从所述锁定状态改变为所述释放状态;回复件,用于对所述按钮施加回复力;锁定槽,设置在所述座椅的外周,与所述按钮配合以实现所述锁定状态和所述释放状态。
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钮设置为两个,所述两个按钮对称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锁定槽设置为一个。
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钮的第一端的内侧形成有斜面部,而所述按钮的第二端的外侧形成有按压部,所述按钮经由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轴部固定到所述底座,所述回复件设置在所述底座与所述按钮的第二端之间以向外推压所述按钮的第二端,所述斜面部具有止挡侧和驱动侧,当所述座椅从所述后向模式旋转到所述前向模式时,所述止挡侧能抵靠所述锁定槽的一侧而阻止所述座椅的进一步旋转,而当所述座椅从所述前向模式旋转到所述后向模式时,所述锁定槽的另一侧能向外推动所述驱动侧,从而使所述座椅能够进一步旋转到所述后向模式。
1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钮上形成有通孔,紧固件穿过所述通孔将所述按钮能滑动地固定在所述底座,所述回复件设置在所述通孔内,且所述回复件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通孔的一侧和所述紧固件,所述按钮的内侧形成为斜面部,所述斜面部具有止挡侧和驱动侧,当所述座椅从所述后向模式旋转到所述前向模式时,所述止挡侧能抵靠所述锁定槽的一侧而阻止所述座椅的进一步旋转,而当所述座椅从所述前向模式旋转到所述后向模式时,所述锁定槽的另一侧能向外推动所述驱动侧,从而使所述座椅能够进一步旋转到所述后向模式。
1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误用机构还包括阻挡件,所述按钮上形成有驱动斜槽,所述阻挡件联接到所述驱动斜槽,使得所述按钮沿一个方向的移动引起所述阻挡件沿另一个方向的移动,所述阻挡件的内侧形成为斜面部,所述斜面部具有止挡侧和驱动侧,当所述座椅从所述后向模式旋转到所述前向模式时,所述止挡侧能抵靠所述锁定槽的一侧而阻止所述座椅的进一步旋转,而当所述座椅从所述前向模式旋转到所述后向模式时,所述锁定槽的另一侧能向外推动所述驱动侧,从而使所述座椅能够进一步旋转到所述后向模式。
1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上形成有容纳孔,在所述锁定状态,所述按钮的外侧缩回到所述容纳孔的内侧,而在所述释放状态,所述按钮的外侧伸出到与所述容纳孔齐平的位置。
2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上形成有容纳孔,在所述锁定状态,所述按钮的外侧伸出到所述容纳孔的外侧,而在所述释放状态,所述按钮的外侧缩回到与所述容纳孔齐平的位置。
2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钮上形成有指示标记,在所述锁定状态,所述指示标记暴露到所述容纳孔之外。
22.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中的至少一种:
23.本发明的儿童安全座椅能够防止座椅被错误地旋转。具体地,本发明的儿童安全座椅需要额外的操作以允许座椅从后向模式旋转到前向模式,且不妨碍座椅正常地从前向模式旋转到后向模式,该额外的操作便于从任意一侧进行。而且,本发明的儿童安全座椅能够清楚地指示座椅是处于锁定状态还是释放状态。
附图说明
24.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发明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
25.图1是本技术的儿童安全座椅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26.图2是本技术的儿童安全座椅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其中座椅被移除以便于示出内部结构;
27.图3是本技术的儿童安全座椅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其中座椅和底座的上部被移除以便于示出内部结构;
28.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视图;
29.图5是本技术的儿童安全座椅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其中座椅相对于图1的状态旋转了一角度;
30.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视图;
31.图7是本技术的儿童安全座椅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其中座椅相对于图1的状态旋转了另一角度;
32.图8是图7的局部放大视图;
33.图9是本技术的儿童安全座椅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性局部视图;
34.图10是本技术的儿童安全座椅的第二实施例的按钮的示意性立体图;
35.图11是本技术的儿童安全座椅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
36.图12是本技术的儿童安全座椅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其中座椅相对于图11的状态旋转了一角度;
37.图13是本技术的儿童安全座椅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其中底座的上部被移除以示出内部结构;
38.图14是图13的局部放大视图。
39.附图标记列表:
40.儿童安全座椅 1
41.底座 10
42.锚固部 110
43.容纳孔 120
44.座椅 20
45.顶杆 30
46.撑杆 50
47.防误用机构 60
48.按钮 610
49.驱动斜槽 611
50.通孔 612
51.斜面部 613
52.止挡侧 6131
53.驱动侧 6132
54.按压部 614
55.轴部 615
56.第一端 616
57.第二端 617
58.回复件 630
59.锁定槽 640
60.阻挡件 650
61.紧固件 660
具体实施方式
62.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然而所述实施例仅为提供说明与解释之用,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63.在本发明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64.以下是关于儿童安全座椅和儿童安全座椅的各种概念和实施方案的更详细的描述,儿童安全座椅的座椅可在后向模式、侧向模式和前向模式之间旋转以便于使用。应当理解,以上介绍以及在下面更详细地讨论的各种概念可以以多种方式来实现。具体实施方案和应用的示例主要是出于说明目的,以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实施方案和替换方案。
65.儿童安全座椅放置在车辆的座椅上,并通过锚固件等被固定,以为儿童提供安全保护。
66.图1是本技术的儿童安全座椅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儿童安全座椅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其中座椅被移除以便于示出内部结构,图3是本技术的儿童安全座椅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其中座椅和底座的上部被移除以便于示出内部结构,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儿童安全座椅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其中座椅相对于图1的状态旋转了一角度,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视图,图7是本技术的儿童安全座椅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其中座椅相对于图1的状态旋转了另一角度,图8是图7的局部放大视图。
67.现在将参照图1-图8来描述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
68.本技术的儿童安全座椅可包括:底座10;座椅20,可旋转地设置在底座10的上方,且相对于底座10具有前向模式和后向模式;防误用机构60,形成在底座和座椅20上,且具有锁定状态和释放状态,其中,在锁定状态,防误用机构60阻止座椅从后向模式旋转到前向模式,而在释放状态,防误用机构60允许座椅20从后向模式旋转到前向模式。
69.防误用机构60可通过在旋转过程中的某一位置进行来实现上述功能。具体地,在座椅20从后向模式旋转到前向模式的过程中可具有一旋转门坎角度。该旋转门坎角度可以是在90
°
到180
°
范围之内的任一角度,例如,100
°
、110
°
、120
°
、130
°
、140
°
、150
°
、160
°
、170
°
。在防误用机构60处于锁定状态的情况下,当座椅20旋转到该旋转门坎角度时,无法进一步朝向前向模式旋转。在防误用机构60处于释放状态的情况下,当座椅20旋转到该旋转门坎
角度时,不会受到阻碍,并且可进一步旋转到前向模式。可选地,上述旋转门坎角度也可以是多个角度,例如,两个角度、三个角度,等等。
70.防误用机构60可包括多个部件,这些部件可分别形成在底座10和座椅20上。可选地,防误用机构60的所有部件可设置在底座10和座椅20之一上。
71.在本技术中,前向模式是指座椅20朝向所述车辆的前方,而后向模式是指座椅20朝向车辆的后方。换言之,在前向模式,儿童坐在座椅20上时,面向车辆的前方,而在后向模式,儿童坐在座椅20上时,面向车辆的后方。
72.在本实施例中,儿童安全座椅1还可包括:锚固部110,设置在底座10的后部,且向后伸出;撑杆50,设置在底座10的前部,且向下伸出,撑杆50的下端可抵靠车辆的地板。锚固部110例如可以是用于isofix接口的固定装置,其可具有设置在两侧的两个刚性臂部。撑杆50为儿童安全座椅1提供第三个固定点,从而更好地防止儿童安全座椅1在受到冲击时的翻转趋势。可选地,锚固部110可以是用于其他接口的固定装置,例如,latch等,本技术不以此为限。
73.防误用机构60可包括:按钮610,设置在底座10上,且能被致动以将防误用机构60从锁定状态改变为释放状态;回复件630,用于对按钮610施加回复力;锁定槽640,设置在座椅10的外周,与按钮610配合以实现锁定状态和释放状态。
74.底座20和座椅10的接触面可形成有圆形部,以便于相对于彼此旋转。座椅10相对于底座20的旋转轴线可基本上垂直于底座20的上表面。防误用机构60可在儿童安全座椅1的两侧形成两个对称的部分,以便于座椅10沿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方向的旋转和锁定,同时也便于从不同侧来操作防误用机构60。以下将仅消息描述防误用机构60在其中一侧的结构。
75.如图2-图4所示,按钮610围绕底座10上表面的圆形空腔的外周设置,按钮61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616和第二端617。在第一端616的径向(相对于圆形空腔的径向)内侧形成有斜面部613,而在第二端617的径向外侧形成有按压部614。按压部614可形成有标识以提示操作者可按压的部位,并且可形成为柔性材质,以在按压时提供良好的接触感受。可选地,按压部614形成为椭圆形以贴近人的大拇指的形状。轴部615穿过按钮610的中间部,使得按钮610能绕轴部615枢转。回复件630(例如弹簧)可设置在第二端617的径向内侧,且两端可分别抵接第二端617的径向内侧和底座10以施加推力。这样,当对按压部614施加推力时,第二端617克服回复件630的回复力而径向向内移动,使得第一端616沿相反方向,即,径向向外移动。
76.斜面部613可与按钮610一体形成,或者单独地形成并固定到按钮610。斜面部613具有止挡侧6131和驱动侧6132。止挡侧6131可形成为基本径向的边缘,而驱动侧6132可形成为接近周向的边缘(即,与径向的夹角可大于与周向形成的夹角)。上述周向是指底座10上表面的圆形空腔的周向。
77.参见图5-图8,当座椅20从后向模式旋转到前向模式时,按钮610沿座椅20的下侧外周滑动(注,此处的滑动为相对滑动,事实上,设置在底座10上的按钮610是静止的,而座椅20是转动的。以下所述的按钮610的滑动皆是相同含义)。当斜面部613滑动到锁定槽640的右端(以图6所示的按钮610为例)时,由于锁定槽640向径向内侧凹进,回复件630推动斜面部613伸入到锁定槽640中。然后,座椅20可相对于底座10进一步旋转。当斜面部613滑动
到锁定槽640的左端时,止挡侧6131抵靠锁定槽640的左端而阻止座椅20进一步滑动(锁定状态)。
78.此时,需要对按压部614施力以将斜面部613移动到离开锁定槽640的位置(释放状态),同时在对按压部614保持施力的情况下继续转动座椅20,使得斜面部613脱离锁定槽640的区域。之后,可进一步将座椅20旋转到最终的前向模式。
79.相反地,当需要将座椅20从前向模式旋转到后向模式时,按钮610沿座椅的下侧外周滑动。当斜面部613滑动到锁定槽640的左端时,由于锁定槽640向径向内侧凹进,回复件630推动斜面部613伸入到锁定槽640中。然后,座椅20可相对于底座10进一步旋转。当斜面部613滑动到锁定槽640的右端时,驱动侧6132接触锁定槽640的右端。由于驱动侧6132具有较缓和的坡度,从而能将座椅20沿周向旋转的力转化为沿径向向外推动斜面部613的力(此时,驱动侧6132相当于楔形件)。这样,第二端617克服回复件630的回复力而径向向外移动,从而脱离锁定槽640。在该过程中,无需通过外力致动按压部614。换言之,可以仅旋转座椅20就能实现从前向模式旋转到后向模式。
80.如图1所示,防误用机构60可包括对称地设置在底座10两侧的两个按钮610以及居中地设置在座椅20上的一个锁定槽640。可选的,可设置其他数量的按钮610,例如一个,可设置其他数量的锁定槽640,例如两个。在设置两个锁定槽640和两个按钮610的情况下,锁定槽640和按钮610可以一一对应。此时,锁定槽640的与止挡侧6131接触的一侧可设置为接近径向以更好的与止挡侧6131配合来实现锁定功能,且锁定槽640的与驱动侧6132接触的一侧可设置为相对于径向倾斜,或者设置为与驱动侧6132基本一致的角度,以更好的与驱动侧6132配合来实现楔形件的致动功能。
81.图9是本技术的儿童安全座椅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性局部视图,图10是本技术的儿童安全座椅的第二实施例的按钮的示意性立体图。
82.现在将参照图9和图10来描述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其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将省略。
83.在本实施例中,按钮610可形成在底座10上的容纳孔120内,并且可部分地暴露到外界。
84.按钮610上可形成有通孔612,紧固件660(例如螺钉)可穿过通孔612将按钮610可滑动地固定在底座10。紧固件660可从下方穿过长形的通孔612。由于通孔612的长度大于紧固件660,因此按钮610可相对于紧固件660沿径向(图9中的左右方向)滑动。回复件630可设置在通孔612内,且回复件630的两端可分别抵接通孔630的一侧和紧固件660,以对按钮610施加径向向内(图9中的左侧)的弹力。按钮610的内侧(图9和图10中的左侧)形成为斜面部613。斜面部613可具有止挡侧6131和驱动侧6132。
85.当座椅20从后向模式旋转到前向模式时,止挡侧6131能抵靠锁定槽640的一侧而阻止座椅20的进一步旋转,而当座椅20从前向模式旋转到后向模式时,锁定槽640的另一侧能向外推动驱动侧6132,从而使座椅20能够进一步旋转到后向模式。上述过程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按钮610并没有形成杠杆结构。当需要致动按钮610而解除斜面部613对锁定槽640的阻挡或锁定时,可通过径向向外拉动按钮610而进行。如图9所示,按钮610的径向外侧可形成有空腔,从而便于手指伸入其中而将按钮610向外拉动。图9中示出的是按钮610已经被向外拉动的释放状态,此时按钮610的径向外侧伸出到与容
纳孔120齐平的位置。当按钮610未被致动时(锁定状态),由于回复件630的作用,按钮610的外侧缩回到容纳孔120的内侧,即,按钮610相对于图9所示的位置更靠左(未示出)。
86.本实施例的按钮610由于并不凸出到底座10的表面之外的位置,因此可使儿童安全座椅1具有更平整的外观。
87.图11是本技术的儿童安全座椅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2是本技术的儿童安全座椅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其中座椅相对于图11的状态旋转了一角度,图13是本技术的儿童安全座椅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其中底座的上部被移除以示出内部结构,图14是图13的局部放大视图。
88.现在将参照图11-图14来描述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其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将省略。
89.本实施例的儿童安全座椅1还可包括:锚固部110,设置在底座10的后部,且向后伸出;顶杆30,设置在底座10的后部,且向上伸出。锚固部110例如可以是用于isofix接口的固定装置,其可具有设置在两侧的两个刚性臂部。顶杆30上可连接有织带固定装置(例如,top tether固定装置),从而为儿童安全座椅1提供第三个固定点,从而更好地防止儿童安全座椅1在受到冲击时的翻转趋势。
90.应理解,不同实施例之间的结构特征可以互相组合以形成更多的实施例。例如,本实施例的顶杆30可以与第一实施例的撑杆50交换,或者第二实施例中可具有顶杆30和撑杆50中的任意一种。
91.防误用机构60还可包括阻挡件650。按钮610上形成有驱动斜槽611。可选地,驱动斜槽611设置为一个或两个。阻挡件650可联接到驱动斜槽611。阻挡件650可经由形成在两侧的销插入到两个驱动斜槽611中,使得按钮610沿一个方向(例如,上下方向)的移动引起阻挡件沿另一个方向(径向)的移动。阻挡件650的内侧(即,径向内侧)形成为斜面部613。斜面部613可具有止挡侧6131和驱动侧6132。
92.可选的,驱动斜槽611形成为相对于径向具有约45
°
的角度。当向下按压按钮610时,阻挡件650通过驱动斜槽611的带动而径向向外移动。
93.阻挡件650可具有容纳回复件630的槽。回复件630的两端分别抵接阻挡件65和底座10,以对阻挡件650施加径向向内的弹力。
94.按钮610的两侧可分别设有竖直的肋,肋可被容纳在底座10的相应引导槽中,以引导按钮610在竖直方向的运动。按钮610的上部可形成为圆柱形。按钮610可形成在底座10上的容纳孔120内,并且可部分地暴露到外界。按钮610的上表面形成为与容纳孔120周围的底座一致的形状。
95.按钮610、阻挡件650和回复件630可分别在底座的两侧(相对于儿童安全座椅1的前后方向的对称轴线),而锁定槽640可居中地在座椅20的前方设置为一个。
96.当座椅20从后向模式旋转到前向模式时,止挡侧6131能抵靠锁定槽的一侧640而阻止座椅20的进一步旋转。此时,在按压按钮610的同时,可进一步旋转座椅20而使座椅20最终旋转到前向模式。当座椅20从前向模式旋转到后向模式时,锁定槽640的另一侧能向外(径向外侧)推动驱动侧6132,从而使座椅20能够进一步旋转到后向模式,而无需按压按钮610。当座椅20正确地旋转到后向模式或前向模式时,可具有另外的锁定机构以将座椅20正确地保持在后向模式或前向模式。
97.在锁定状态(即,斜面部613在驱动槽640中且为按压按钮610时),按钮610的外侧伸出到容纳孔120的外侧,而在释放状态(即,按压按钮610时),按钮610的外侧缩回到与容纳孔120齐平的位置。
98.按钮610的上端的外周面可形成有指示标记,以指示锁定状态。例如,该标记可以是特定的颜色,例如,红色。按钮610的上表面可形成为与该指示标记不同的颜色,例如,白色。可选的,儿童安全座椅1可以通过声音和/或发光来提示上述锁定状态。本技术不以此为限。当座椅20在从后向模式旋转到前向模式过程中被锁定而无法进一步旋转时,该指示标记可以直观地提醒使用者按压按钮610,以进入释放状态。
99.关于后向模式旋转到前向模式(以及相反的过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按钮610并没有形成杠杆结构。当需要致动阻挡件650而解除斜面部613对锁定槽640的阻挡或锁定时,可通过向下按压按钮610而进行。
100.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按钮610的仅一部分凸出到底座10之外,儿童安全座椅1可具有较平整的外观。同时,按钮610凸出到底座10之外的部分能够更直观的提示防误用机构60当前所处的状态,以避免操作者遗忘按压按钮610而无法正确地转换到前向模式。
101.在以上多个实施例中,斜面部613通过较陡峭(甚至完全径向)的止挡侧6131与锁定槽640进行配合来实现锁定状态,且通过较平缓的驱动侧6132与锁定槽640进行配合来实现释放状态,仅仅是可选的示例。防误用机构60也可通过其他机构来实现对座椅20的单向锁定,并且可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解锁到释放状态。
102.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发明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发明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指出。
103.虽然已参见典型实施例列举描述了本发明,但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术语。由于本发明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内进行最广泛的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都应为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