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遮阳顶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43638发布日期:2021-04-02 10:47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用遮阳顶棚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用遮阳顶棚。



背景技术:

现今,家用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停放在室外的汽车容易长时间曝晒而加速车漆以及内饰的老化,为了避免汽车的曝晒,人们常常会使用车罩或者遮阳挡板之类的遮阳工具来为汽车遮挡阳光,但是遮阳板面积太小,不能遮挡整个车身,而车罩则需要将整个汽车包裹,同时也会将后备箱、车牌和车窗等遮蔽,不便于使用,综上现有的汽车遮阳工具还存在诸多的缺陷。

本发明正是上述的不足而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更好地保护汽车的汽车用遮阳顶棚。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汽车用遮阳顶棚,包括有分别设置在汽车左侧和右侧的底座,所述的底座上均设有能够连接固定在汽车上的连接装置进而使它们能够固定安装在汽车的左右两侧,所述的底座上架设有向上延伸至汽车上方的支撑架,在所述的支撑架顶部设置有能够遮盖在汽车上方的顶棚,进而能够遮挡阳光或者遮挡雨水。

如上所述的遮阳顶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架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第一支撑杆,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杆之间设置有横杆,设置在汽车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杆分别连接所述的横杆的左部和右部,所述的顶棚连接在横杆上。

如上所述的遮阳顶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在在底座上的把手夹,所述的把手夹包括有能够伸入车门把手内测的第一夹持板以及抵靠车门把手外侧的第二夹持板,所述的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之间围成一个包围车门把手的凹腔,所述的第一夹持板向下伸出至车门把手下方,并且在所述的第一夹持板的下部设置有能够抵靠汽车车身的抵靠部。

如上所述的遮阳顶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杆上设置有容纳腔,所述的支撑架还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的顶棚和第二支撑杆之间设置有可拆卸结构,所述的顶棚为可折叠结构,所述的顶棚一端设置在容纳腔内而另一端通过可拆卸结构连接在第二支撑杆上,使得顶棚可以展开或者折叠收拢至容纳腔内。

如上所述的遮阳顶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棚包括有若干个在沿着前后方向依次连接的叶片,相邻的两个叶片能够折叠而使得顶棚能够在前后方向上伸长展开和收缩折叠。

如上所述的遮阳顶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棚为卷帘,所述的卷帘包括设置在所述的容纳腔内的滚筒,所述的滚筒上连接有柔性帘布进而使得柔性帘布能够收卷或拉出。

如上所述的遮阳顶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把手夹的凹腔内设置有软质的保护垫层。

如上所述的遮阳顶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拆卸结构包括设置在顶棚上的挂钩,所述的第二支撑杆上设置有供所述的挂钩钩住的挂接柱。

如上所述的遮阳顶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支撑杆与底座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的连接装置与底座之间可拆卸连接。

如上所述的遮阳顶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支撑杆与底座之间可拆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的在支撑架顶部设置有能够遮盖在汽车上方的顶棚,进而顶棚可以遮挡阳光或者遮挡雨水,避免汽车在阳光下曝晒而加速汽车老化,或者经常淋雨而因酸性雨水破坏车漆,从而更好地保护汽车。

2.本发明通过把手夹的凹腔与车门把手的抵靠,使得车门把手支撑起底座以及底座上的第一支撑杆等结构的重量,而抵靠部则能够抵靠在汽车车身上,进而阻止底座以及底座上的第一支撑杆等结构朝向汽车侧面摆动,同时,因为位于汽车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杆之间连接有横杆,使得位于汽车左右两侧的部分结构的受力相互制约,使得底座以及第一支撑杆等结构结构不会左右摆动,从而使得整个遮阳顶棚能够牢固地安装在汽车车身上。

3.本发明的顶棚一端设置在容纳腔内而另一端通过可拆卸结构连接在第二支撑杆上,这样将顶棚的一端连接到第二支撑杆上即可将顶棚展开,将顶棚从第二支撑杆上拆卸下来即可将其折叠收拢至容纳腔内,顶棚收拢折叠可以减小结构体积,便于将顶棚拆卸下来以及将顶棚收纳存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遮阳顶棚在顶棚收拢时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连接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底座、连接装置、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的分解示意;

图5是本发明的顶棚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顶棚的其中另一个是实力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发明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发明说明书所述的方位,如“上”、“下”、“左”、“右”、“前”、“后”等均为以附图的方位为基础并以便于描述各个零部件之间关系为目的,并非指示各个零部件之间唯一或者绝对的位置关系,仅为实现本发明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并不是对其实施方式的一种限制。

如图1和2所示,一种汽车用遮阳顶棚,包括有分别设置在汽车a左侧和右侧的底座1,所述的底座1上均设有能够连接固定在汽车a上的连接装置2进而使它们能够固定安装在汽车a的左右两侧,所述的底座1上架设有向上延伸至汽车上方的支撑架3,优选地,支撑架3和底座1之间可以通过可拆卸结构连接,以便于逐个安装固定在汽车车身上,在所述的支撑架3顶部设置有能够遮盖在汽车上方的顶棚4,进而顶棚4可以遮挡阳光或者遮挡雨水,避免汽车在阳光下曝晒而加速汽车老化,或者经常淋雨而因酸性雨水破坏车漆。

作为更优的实施方式,如图2和4所示,所述的支撑架3包括设置在底座1上的第一支撑杆31,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杆31之间设置有横杆32,设置在汽车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杆31分别连接所述的横杆32的左部和右部,所述的顶棚4连接在横杆32上,顶棚4可以为硬质材料并直接连接设置在横杆32上,这样结构简单,便于应用于实际生产。

作为连接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所述的连接装置2包括连接在底座1上的把手夹21,所述的把手夹21包括有能够伸入车门把手a1内测的第一夹持板211以及抵靠车门把手a1外侧的第二夹持板212,所述的第一夹持板211和第二夹持板212之间围成一个包围车门把手a1的凹腔,所述的第一夹持板211向下伸出至车门把手a1下方,并且在所述的第一夹持板211的下部设置有能够抵靠汽车车身的抵靠部2111,这样通过凹腔与车门把手a1的抵靠,使得车门把手a1支撑起底座1以及底座1上的第一支撑杆31等结构的重量,而抵靠部2111能够抵靠在汽车车身上,进而阻止底座1以及底座1上的第一支撑杆31等结构朝向汽车侧面摆动,因为位于汽车a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杆31之间连接有横杆32,使得位于汽车a左右两侧的部分结构的受力相互制约,使得底座1以及第一支撑杆31等结构结构不会左右摆动,从而使得整个遮阳顶棚能够牢固地安装在汽车车身上。

优选地,在所述的把手夹21的凹腔内设置有软质的保护垫层22,以保护车门把手的外表面车漆。

优选地,所述的抵靠部2111在靠近汽车的一侧设置软质材料,以保护汽车车身外表面车漆。

作为更优的实施方式,所述的横杆32上设置有容纳腔321,所述的支撑架3还包括设置在底座1上的第二支撑杆33,所述的顶棚4和第二支撑杆33之间设置有可拆卸结构40,所述的顶棚4为可折叠结构,所述的顶棚4一端设置在容纳腔321内而另一端通过可拆卸结构40连接在第二支撑杆33上,这样将顶棚4的一端连接到第二支撑杆33上即可将顶棚4展开,将顶棚4从第二支撑杆33上拆卸下来即可将其折叠收拢至容纳腔321内,顶棚4收拢折叠可以减小结构体积,便于将顶棚4拆卸下来以及将顶棚4收纳存放。

作为更优的实施方式,如图1和2所示,可以设置更多的第一支撑杆31和第二支撑杆33,即可增加顶棚4的数量,从而增加顶棚4覆盖的面积,也可以调整第二支撑杆33设置的位置,将第二支撑杆33设置在汽车前侧,使得顶棚4能够展开至汽车前侧,进而使得顶棚4遮盖整个汽车顶部。

作为顶棚4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顶棚4包括有若干个在沿着前后方向依次连接的叶片41,相邻的两个叶片41能够折叠而使得顶棚4能够在前后方向上伸长展开和收缩折叠,这样结构简单,有利于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实际应用。

作为顶棚4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遮阳顶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棚4为卷帘,所述的卷帘包括设置在所述的容纳腔321内的滚筒42,所述的滚筒42上连接有柔性帘布43,通过转动滚筒42即可手动地将柔性帘布43卷起,或者在滚筒42上设置有弹性件并通过弹性件推动滚筒42转动进而将柔性帘布43卷起,这样可以节省空间,减小横杆32的容纳腔321的体积,使得整个遮阳顶棚结构体积更小,更加紧凑。

作为可拆卸结构40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5和6所示,所述的遮阳顶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拆卸结构40包括设置在顶棚4上的挂钩401,所述的第二支撑杆33上设置有供所述的挂钩401钩住的挂接柱331,这样将顶棚4展开之后,通过挂钩401和挂接柱331连接从而将展开的顶棚4拉紧固定,使得顶棚4保持展开的状态。

作为更优的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一支撑杆31与底座1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的连接装置2与底座1之间可拆卸连接,比如,通过卡柱卡槽等卡接结构实现相互可拆卸连接。这样便于将遮阳顶棚安装在汽车上,便于将遮阳顶棚拆卸下来收纳放置。

优选地,所述的第二支撑杆33与底座1之间可拆卸连接。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