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牌照灯用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39126发布日期:2020-11-19 19:15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牌照灯用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照明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汽车牌照灯用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塑料产品的轻量化推广,汽车尾门作为汽车的重要部件之一,其零件数量多,结构复杂,目前汽车尾门上安装牌照灯、摄像头、尾门微动开关位置通常使用塑料装饰件—尾门装饰板。

但是此种通过装饰板安装牌照灯、摄像头、尾门微动开关的方式,不仅使产品在生产时需要增加一副生产装饰板的模具、增加投入成本,而且生产线工人在汽车尾门总成件组装时工序更为复杂,另外此尾门装饰板与尾门安装后其在汽车使用过程中易发生破裂现象,影响使用效果。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目前亟需一种安装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不足,提供了一种汽车牌照灯用安装结构,本方案中通过利用卡接的方式将牌照灯直接安装于汽车尾门内板上,不仅减少了模具的开发,节约成本投入,而且卡接的方式安装、更换方便。

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牌照灯用安装结构,包括尾门内板和牌照灯,所述牌照灯包括牌照灯本体和弹簧抵紧片ⅰ,其中,所述牌照灯本体的左端面设有供弹簧抵紧片ⅰ一端固定的固定槽ⅰ,其右端面上设有卡合板,且其上端面四周向外延伸有翻边ⅰ;上述尾门内板上设有供牌照灯安装的牌照灯安装口,且在安装状态下,上述翻边ⅰ抵在尾门内板上,上述固定槽ⅰ与卡合板均穿出上述牌照灯安装口,且上述弹簧抵紧片ⅰ的另一端以及卡合板均抵在牌照灯安装口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牌照灯本体与固定槽ⅰ、卡合板、翻边ⅰ通过一体注塑成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尾门内板上且沿牌照灯安装口的四周设有与上述翻边ⅰ搭接的且横截面呈l型的搭接槽,所述搭接槽的水平段与翻边ⅰ之间设有橡胶垫圈,所述搭接槽的竖直段与翻边ⅰ的外周面保持一段距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牌照灯本体右端面上设有两块相互平行的且沿牌照灯本体厚度方向上布置的卡合板,且此卡合板垂直设置在牌照灯本体的右端面上,所述卡合板上由牌照灯本体下端面至其上端面依次设有导向斜面ⅲ、压缩段、卡合槽,其中,所述导向斜面ⅲ是由牌照灯本体左端面至其右端面方向向上倾斜的斜面,且所述导向斜面ⅲ靠近牌照灯本体的一端延伸至牌照灯本体的右端面,所述压缩段是平行于牌照灯本体右端面的竖直面,所述卡合槽为l型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固定槽ⅰ包括上下开口的矩形通槽本体,所述矩形通槽本体包括两块相互平行的且沿牌照灯本体厚度方向上布置的连接板,且所述连接板垂直设置在牌照灯本体的左端面上,所述牌照灯本体的左端面上设有一根横向限位筋和两根竖向限位筋,所述横向限位筋和竖向限位筋均为长方体结构,其中,所述一根横向限位筋和两根竖向限位筋共同组成呈h型布置的h型限位筋,且所述h型限位筋位于两连接板之间;

上述两连接板之间且在每个连接板上远离牌照灯本体的一端均设置有平行于牌照灯本体左端面的限位板,且两限位板之间保持一段距离形成出模通道,且所述出模通道的宽度大于横向限位筋的长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两限位板的下端均设有圆弧过渡的导向口,且两侧的导向口呈燕尾结构布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竖向限位筋的下端面、横向限位筋的下端面均为由牌照灯本体左端面至其右端面方向向下倾斜的斜面,且上述斜面的一端均延伸至牌照灯本体的左端面,其中,所述竖向限位筋的下端面为导向斜面ⅱ,所述横向限位筋的下端面为导向斜面ⅰ。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弹簧抵紧片ⅰ包括固定部、支臂ⅰ和与支臂ⅰ结构相同的支臂ⅱ,所述固定部与支臂ⅰ通过第一过渡圆弧部连接组成v字型结构,所述v字型结构的内侧且向靠近支臂ⅰ设有支臂ⅱ,其中,所述固定部上设有外侧弹扣ⅰ和内侧弹扣,所述支臂ⅰ包括与第一过渡圆弧部连接的连接臂、向v字型结构内侧弯曲的第二过渡圆弧部和抵紧部,在安装状态下,所述外侧弹扣ⅰ抵在牌照灯本体的h型限位筋内,所述内侧弹扣抵在限位板上,且支臂ⅰ、支臂ⅱ的抵紧部抵在尾门内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牌照灯安装口处设有供弹簧抵紧片ⅰ导入卡接的导向槽。

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牌照灯用安装结构,在进行牌照灯与尾门内板安装时,首先将弹簧抵紧片ⅰ对准牌照灯安装口处的导向槽,然后逐渐推动压入牌照灯,推动过程中牌照灯的右端在导向斜面ⅲ的导向作用下逐渐使牌照灯安装口与压缩段接触,而此时牌照灯的左端,随着牌照灯的逐渐压入,弹簧抵紧片ⅰ逐渐受压,随着牌照灯的进一步压入,最终使牌照灯的翻边ⅰ抵在尾门内板的外侧面上,牌照灯上的卡合槽卡合在牌照灯安装口处,另外支臂ⅰ上的抵紧部抵在尾门内板1的内侧面上,支臂ⅱ上的抵紧部抵在牌照灯安装口处,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牌照灯直接安装于汽车尾门内板上的方式,不仅减少了模具的开发,节约成本投入,而且卡接的方式安装、更换方便,同时减少其他连接件的使用,进一步实现了车辆的轻量化。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牌照灯用安装结构,结构设计合理,原理简单,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带有电器件的汽车尾门内板结构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尾门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牌照灯用安装结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牌照灯用安装结构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牌照灯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牌照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中a处的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牌照灯的半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弹簧抵紧片ⅰ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弹簧抵紧片ⅰ与牌照灯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1、尾门内板;3、摄像头;03、摄像头安装口;4、尾门开关;04、尾门开关安装口;

2、牌照灯;02、牌照灯安装口;002、导向槽;

21、翻边ⅰ;021、搭接槽;

22、固定槽ⅰ;221、连接板;222、限位板;223、导向口;224、横向限位筋;2241、导向斜面ⅰ;225、竖向限位筋;2251、导向斜面ⅱ;

23、卡合板;231、导向斜面ⅲ;232、压缩段;233、卡合槽;

24、弹簧抵紧片ⅰ;241、固定部;2411、外侧弹扣ⅰ;2412、内侧弹扣;242、第一过渡圆弧部;243、支臂ⅰ;244、支臂ⅱ;2431、连接臂;2432、第二过渡圆弧部;2433、抵紧部;

25、橡胶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尾门内板1上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牌照灯安装口02、尾门开关安装口04、摄像头安装口03、牌照灯安装口02,且在牌照灯安装口02内设置有牌照灯2,在尾门开关安装口04内设置有尾门开关4,在摄像头安装口03内设置有摄像头3。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一种汽车牌照灯用安装结构,如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和图10所示,其包括尾门内板1和牌照灯2,该牌照灯2包括牌照灯本体和弹簧抵紧片ⅰ24,其中,牌照灯本体的左端面设有供弹簧抵紧片ⅰ24一端固定的固定槽ⅰ22,牌照灯本体的右端面上设有卡合板23,牌照灯本体的上端面四周向外延伸有翻边ⅰ21;在尾门内板1上设有供牌照灯2安装的牌照灯安装口02,在牌照灯安装口02处设有供弹簧抵紧片ⅰ24导入卡接的导向槽002,且在安装状态下,该翻边ⅰ21抵在尾门内板1上,该固定槽ⅰ22与卡合板23均穿出上述牌照灯安装口02,且弹簧抵紧片ⅰ24的另一端以及卡合板23均抵在牌照灯安装口02内。

在尾门内板1上且沿牌照灯安装口02的四周设有与上述翻边ⅰ21搭接的且横截面呈l型的搭接槽021,其中,搭接槽021的水平段与翻边ⅰ21之间设有橡胶垫圈25,搭接槽021的竖直段与翻边ⅰ21的外周面保持一段距离,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使搭接槽021的竖直段与翻边ⅰ21的外周面保持一段距离,以有利于牌照灯2在进行卡接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调整其位置,以保证牌照灯2与尾门内板1的卡接。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牌照灯本体右端面上设有两块相互平行的且沿牌照灯本体厚度方向上布置的卡合板23,且此卡合板23垂直设置在牌照灯本体的右端面上,卡合板23上由牌照灯本体下端面至其上端面依次设有导向斜面ⅲ231、压缩段232、卡合槽233,其中,导向斜面ⅲ231是由牌照灯本体左端面至其右端面方向向上倾斜的斜面,且导向斜面ⅲ231靠近牌照灯本体的一端延伸至牌照灯本体的右端面,压缩段232是平行于牌照灯本体右端面的竖直面,卡合槽233为l型槽。

牌照灯本体左端面的固定槽ⅰ22包括上下开口的矩形通槽本体,矩形通槽本体包括两块相互平行的且沿牌照灯本体厚度方向上布置的连接板221,且连接板221垂直设置在牌照灯本体的左端面上,牌照灯本体的左端面上设有一根横向限位筋224和两根竖向限位筋225,且横向限位筋224和竖向限位筋225均为长方体结构,其中,一根横向限位筋224和两根竖向限位筋225共同组成呈h型布置的h型限位筋,且h型限位筋位于两连接板221之间;具体地本实施例的竖向限位筋225的下端面、横向限位筋224的下端面均为由牌照灯本体左端面至其右端面方向向下倾斜的斜面,且上述斜面的一端均延伸至牌照灯本体的左端面,其中,竖向限位筋225的下端面为导向斜面ⅱ2251,横向限位筋224的下端面为导向斜面ⅰ2241。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竖向限位筋225的下端面、横向限位筋224的下端面均设置斜面,以使弹簧抵紧片ⅰ24可以在斜面的引导作用下很顺利的进入固定槽ⅰ22中,省时省力。

在两连接板221之间且在每个连接板221上远离牌照灯本体的一端均设置有平行于牌照灯本体左端面的限位板222,且两限位板222之间保持一段距离形成出模通道,且出模通道的宽度大于横向限位筋224的长度,具体地本实施例的牌照灯本体与固定槽ⅰ22、卡合板23、翻边ⅰ21通过一体注塑成型。需要解释的是:此出模通道是保证横向限位筋224的上端面以及横向限位筋224以上的h型限位筋的两内侧面能够在牌照灯本体左端面至其右端面的方向上进行注塑出模。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在两限位板222的下端均设有圆弧过渡的导向口223,且两侧的导向口223呈燕尾结构布置,此处通过在限位板222的下端设有圆弧过渡的导向口223,且两侧的导向口223呈燕尾结构布置,不仅可以提高弹簧抵紧片ⅰ24与限位板222的配合,减少限位板222的磨损,而且使弹簧抵紧片ⅰ24很容易导入固定槽ⅰ22中。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弹簧抵紧片ⅰ24包括固定部241、支臂ⅰ243和与支臂ⅰ243结构相同的支臂ⅱ244,固定部241与支臂ⅰ243通过第一过渡圆弧部242连接组成v字型结构,v字型结构的内侧且向靠近支臂ⅰ243设有支臂ⅱ244,其中,固定部241上设有外侧弹扣ⅰ2411和内侧弹扣2412,支臂ⅰ243包括与第一过渡圆弧部242连接的连接臂2431、向v字型结构内侧弯曲的第二过渡圆弧部2432和抵紧部2433,在安装状态下,外侧弹扣ⅰ2411抵在牌照灯本体的h型限位筋内,内侧弹扣2412抵在限位板222上,且支臂ⅰ243、支臂ⅱ244的抵紧部2433抵在尾门内板1上。

在进行牌照灯2与尾门内板1安装时,首先将弹簧抵紧片ⅰ24对准牌照灯安装口02处的导向槽002,然后逐渐推动压入牌照灯2,推动过程中牌照灯2的右端在导向斜面ⅲ231的导向作用下逐渐使牌照灯安装口02与压缩段232接触,而此时牌照灯2的左端,随着牌照灯2的逐渐压入,弹簧抵紧片ⅰ24逐渐受压,随着牌照灯2的进一步压入,最终使牌照灯2的翻边ⅰ21抵在尾门内板1的外侧面上,牌照灯2上的卡合槽233卡合在牌照灯安装口02处,另外支臂ⅰ243上的抵紧部2433抵在尾门内板1的内侧面上,支臂ⅱ244上的抵紧部2433抵在牌照灯安装口02处。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牌照灯直接安装于汽车尾门内板上的方式,不仅减少了模具的开发,节约成本投入,而且此卡接的方式安装、更换方便,同时减少其他连接件的使用,进一步实现了车辆的轻量化。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