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压胎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98629发布日期:2020-12-08 13:17阅读:6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简易压胎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压胎附属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来讲是一种简易压胎工具。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爆胎应急安全装置拆装方法多是使用专用工具拆装,该方案将长螺杆压在轮毂下作为固定端,然后在长螺杆上套入一焊接套,焊接套上装配有若干顶杆延伸在轮胎面上,最后在焊接套上面套入螺母。当拧紧螺母时,推动焊接套和顶杆向下运动,压扁轮胎。

该方案存在如下需改进处:

1、工具重量重,携带不便、不易保管,零件组装复杂;

2、安装耗时:需要先组装工具,压扁前需要翻动轮毂。

3、该方案将螺纹副的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同时压扁整个轮胎。需要克服螺纹副的摩擦力和整个轮胎的反弹力。使用时非常耗费体力,轮胎压扁速度慢。

专利文件《爆胎应急安全装置手动压胎工具》(专利申请号:201910017449.1)公开了一种爆胎应急安全装置手动压胎工具,通过对打包拉紧器的改进,克服了上述方案的一些缺点。但其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释放开关仍然沿用打包压紧器结构,实际使用中,由于轮胎占用了下部空间,摆臂无法压上止转扣机,摆臂摆动角度小,效率低。

2、该方案轮毂扣具和蝶形螺栓角度固定,无发夹住铝合金等轮毂。

3、当轮毂止口发生变化时,压紧机构不能贴合轮毂内壁,支撑点上移,夹紧机构会产生翻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易压胎工具,以最低成本、最简单快捷、最轻量化的理念完成快速拆装工艺,解决了主机厂对生产节拍的要求,以及维修市场依靠传统手工或机械工艺复杂,成本高的问题。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简易压胎工具,包括齿条箱、齿条、齿轮和摇臂,还包括棘舌、释放舌块和轮毂夹紧随适片;所述齿条箱内部为中空的工作腔;所述齿条箱的后端为与外界连通的开放端,齿条箱的前端为封闭端,且封闭端的外侧壁设置有悬臂;所述齿条垂直贯穿于所述工作腔;所述齿轮通过主销轴安装于所述齿条箱的开放端,且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释放舌块通过第一销轴安装于所述齿条箱的开放端,并位于齿轮的下方;所述释放舌块的前端设置有用于防止齿轮顺时针旋转的锁止部;所述摇臂的前端设置有接头部,该接头部与所述主销轴铰接;所述棘舌通过第二销轴安装于所述接头部内,且棘舌的前端设置有用于推动齿轮逆时针旋转的推动部;所述棘舌的后端设置有抵压部,该抵压部用于推动释放舌块转动,实现锁止部和齿轮的分离;所述轮毂夹紧随适片可自由摆动的安装于所述悬臂。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棘舌的前端设置有扣手部。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销轴上设置有第一压紧弹簧,该第一压紧弹簧用于产生使锁止部向齿轮压紧的力。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销轴上设置有第二压紧弹簧,该第二压紧弹簧用于产生使推动部向齿轮压紧的力。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释放舌块的后端设置有与棘舌抵压部相适配的导向部。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悬臂的根部设置有用于抵持轮毂的限位部。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轮毂夹紧随适片上开设有若干定位孔,且定位孔略大于悬臂的截面。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接头部靠近前端的位置设置有与主销轴相适配的第一连接孔,接头部靠近后端的位置设置有与第二销轴相适配的第二连接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前端活动片与专用形状凸起的配合,形成自锁夹紧结构,固定在轮毂上,压扁时并不需要搬动轮毂。

2、自锁夹紧结构仅需简单套入,适应各类轮毂径向断面,夹紧简单、高效、可靠.

3、通过扣动棘齿转动后下压手柄,即可松开机构,高效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简易压胎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简易压胎工具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简易压胎工具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齿条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悬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摇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释放舌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棘舌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简易压胎工具的工作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简易压胎工具的工作原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释放舌块的工作原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棘舌的工作原理图。

附图标记:

1-齿条箱;11-工作腔;

2-悬臂;21-轮毂夹紧随适片;22-限位部;

3-摇臂;31-接头部;32-第一连接孔;33-第二连接孔;

4-齿条;

5-齿轮;51-主销轴;

6-释放舌块;61-第一销轴;62-第一压紧弹簧;63-锁止部;64-导向部;

7-棘舌;71-第二销轴;72-第二压紧弹簧;73-推动部;74-扣手部;75-抵压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实施例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x)”、“纵向(y)”、“竖向(z)”、“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数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下面结合说明书的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描述,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见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简易压胎工具,包括齿条箱1、齿条4、齿轮5和摇臂3,还包括棘舌7、释放舌块6和轮毂夹紧随适片21;

参见图4所示,齿条箱1内部为中空的工作腔11;齿条箱1的后端为与外界连通的开放端,齿条箱1的前端为封闭端,且封闭端的外侧壁设置有悬臂2;具体的,悬臂2的根部设置有用于抵持轮毂的限位部22。本实施例中,轮毂夹紧随适片设计有两个长方孔,可以根据不同轮毂选用孔位,得到相对于轮毂边缘不同高度的顶点(支撑点),适应不同的轮毂规格。轮毂夹紧随适片上的长方孔套入齿条箱伸出的悬臂上,能适当摆动。装卡轮毂时,将齿条箱插入轮毂与轮胎间,限位部顶上轮毂外表面,悬臂靠上轮毂钢圈面,套上轮毂夹紧随适片到根部。当作业扳动摇臂时,由于轮毂、限位部、轮毂夹紧随适片组成了一个稳定的连杆结构,因此不会导致工具翻转。

齿条4垂直贯穿于工作腔11;

齿轮5通过主销轴51安装于齿条箱1的开放端,且齿轮5与齿条4啮合;

参见图7所示,释放舌块6通过第一销轴61安装于齿条箱1的开放端,并位于齿轮5的下方;释放舌块6的前端设置有用于防止齿轮5顺时针旋转的锁止部63;具体的,第一销轴61上设置有第一压紧弹簧62,该第一压紧弹簧62用于产生使锁止部63向齿轮5压紧的力。释放舌块6的后端设置有与棘舌7抵压部75相适配的导向部64,用于对棘舌7的抵压部75进行导向,便于释放舌块6转动。

参见图6所示,摇臂3的前端设置有接头部31,该接头部31与主销轴51铰接;具体的,接头部31靠近前端的位置设置有与主销轴51相适配的第一连接孔32,接头部31靠近后端的位置设置有与第二销轴71相适配的第二连接孔33。

参见图8所示,棘舌7通过第二销轴71安装于接头部31内,且棘舌7的前端设置有用于推动齿轮5逆时针旋转的推动部73;棘舌7的后端设置有抵压部75,该抵压部75用于推动释放舌块6转动,实现锁止部63和齿轮5的分离;具体的,棘舌7的前端设置有扣手部74,便于操作人员拨动棘舌7。第二销轴71上设置有第二压紧弹簧72,该第二压紧弹簧72用于产生使推动部73向齿轮5压紧的力。

参见图5所示,轮毂夹紧随适片21可自由摆动的安装于悬臂2。具体的,轮毂夹紧随适片21上开设有若干定位孔,且定位孔略大于悬臂2的截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参见图9和图10所示,操作人员向上摇动摇臂,摇臂带动安装在摇臂上的棘舌逆时针转动,由于棘舌被第二压紧弹簧压紧啮合在齿轮,棘舌推动齿轮逆时针旋转,齿轮啮合齿条向下运动,多次摆动,行程达到压扁轮胎的需求。

参见图11所示,压胎作业中,齿条对齿轮产生反作用力,齿轮承受顺时针转矩,在松开摇臂进行二次摇动时,齿轮会反转。为此设计止退机构:当摇臂松开棘舌时,释放舌块被第一压紧弹簧张紧,锁止部插入齿轮槽中,阻止了齿轮反转。

参见图12所示,棘舌上设计有扣手点。压胎作业完成后,扣动棘舌使其尾部顶上释放舌块,这时向下摇动摇臂,将锁止部从齿轮上压开,齿轮失去约束,抽动齿条,机构即可取下。

在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优选地”、“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于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者示例中以合适方式结合。

通过上述的结构和原理的描述,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采用本领域公知技术的改进和替代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