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陆两栖车传动履带悬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44161发布日期:2020-05-07 00:01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陆两栖车传动履带悬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动力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陆两栖车传动履带悬架。



背景技术:

为增大抓地能力,特殊作业的车辆会使用履带行走。履带一般由履带板和履带销等组成,现有履带一般是由主动轮驱动,履带板围绕着主动轮、负重轮和托带轮的形成一个柔性链环。

对于经常进入泥泞路段或水中作业的两栖车辆来说,由于履带质量较大,当两栖车运动至松软路况时,履带因受自身重力而下沉,特别是位于中部的履带,极易脱离了滚轮夹持的原先轨道,从而造成履带脱轨问题,影响两栖车辆的运动和作业。

同时,为减小履带的总体重量并减小腐蚀,履带板一般由合成橡胶和钢板的混合连接而成,对于体积较大的水陆两栖车,由于重量大,当在硬质地面行驶时,对负重滚轮会产生较大的压力,特别是位于滚轮正下方的钢板,受到的压强极大,履带易变形而损坏。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陆两栖车传动履带悬架,其通过对两栖车辆上的支撑轮进行简易的改进,在提高履带总成寿命的同时,减小履带脱轨概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陆两栖车传动履带悬架,包括车厢本体和环绕连接所述车厢本体的履带总成,所述车厢本体与所述履带总成之间通过若干个链轮组连接;所述链轮组包括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所述第一支撑轮通过竖杆和套接所述竖杆上端的弹簧连接车厢本体,所述第二支撑轮通过横杆连接所述车厢本体,所述横杆两端分别铰接所述车厢本体和所述第二支撑轮,且所述横杆与第二支撑轮之间设有弹簧;所述第二支撑轮可沿着所述横杆一端旋转,且第二支撑轮始终贴合所述履带总成的内端面;所述履带总成包括若干个履带板和连接所述链轮的链轨节,链轨节固定连接所述履带板中部,相邻履带板彼此通过销轴铰接;所述履带板下端设有若干个凸台,所述凸台包括横向凸台和纵向凸台,且所述纵向凸台位于相邻横向凸台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水陆两栖车传动履带悬架,所述第一支撑轮中的竖杆与车厢本体下端面垂直,且所述竖杆上下两端设有用于调节弹簧压力的调节旋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水陆两栖车传动履带悬架,所述车厢本体前后两端均设有动力轮组,所述动力轮组下端设有张紧机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水陆两栖车传动履带悬架,所述张紧机构为液压伸缩杆和限制动力轮组的限位锁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水陆两栖车传动履带悬架,所述横向凸台与纵向凸台的材质均为标准方管,且横向凸台的两侧均具有倾斜夹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水陆两栖车传动履带悬架,所述横向凸台通过螺母组件连接履带板下端,所述纵向凸台与所述横向凸台焊接成型,且位于同一横向凸台的纵向凸台呈旋转对称分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水陆两栖车传动履带悬架,相邻横向凸台平行分布,所述纵向凸台位于链轮组正下方,且位于同一侧的纵向凸台在同一直线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陆两栖车传动履带悬架,包括车厢本体和环绕连接所述车厢本体的履带总成,车厢本体质量较大,主要用于盛装物料,在履带总成的带动下,可以在陆地和水中运动。所述车厢本体与所述履带总成之间通过若干个链轮组连接;所述链轮组包括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为减小摩擦并方便运动,车厢本体的形状一般会存在一定的倾斜角度,第一支撑轮位于车厢本体下端,主要用于支撑车厢本体的重量和减小颠簸,第二支撑轮主要位于车厢本体的两侧,在支撑的同时,可以调整与履带总成之间的距离,以此减小脱轨的概率。所述第一支撑轮通过竖杆和套接所述竖杆上端的弹簧连接车厢本体,所述第二支撑轮通过横杆连接所述车厢本体,所述横杆两端分别铰接所述车厢本体和所述第二支撑轮,且所述横杆与第二支撑轮之间设有弹簧;所述第二支撑轮可沿着所述横杆一端旋转,且第二支撑轮始终贴合所述履带总成的内端面;车厢本体在运动过程中,会上下颠簸,利用分别位于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上的弹簧,进行缓冲,在初始状态,弹簧均处于压缩状态,当履带总成脱离坚硬的地面,处于悬浮或半悬浮状态时,弹簧所受到的压力减小而伸缩,分别带动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靠近履带总成,以此减小脱轨的概率。所述履带总成包括若干个履带板和连接所述链轮的链轨节,链轨节固定连接所述履带板中部,相邻履带板彼此通过销轴铰接;所述履带板下端设有若干个凸台,所述凸台包括横向凸台和纵向凸台,且所述纵向凸台位于相邻横向凸台之间。若干个履带板相互铰接成柔性链,在中间链轨节的带动下,做旋转运动,为提高履带总成的抓地能力,履带板下端会设置若干防滑纹,车厢本体质量极大,通过设置交错分布的横向凸台和纵向凸台,减小链轮组对履带板产生的压强,进而提高履带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使用状态参考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凸台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履带总成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支撑轮的立体示意图。

在图中,1-车厢本体。

2-链轮组,21-第一支撑轮,211-竖杆,212-调节旋钮,22-第二支撑轮,23-横杆,24-弹簧。

3-履带总成,31-履带板,32-链轨节,33-凸台,331-横向凸台,332-纵向凸台。

4-动力轮组。

5-液压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陆两栖车传动履带悬架,包括车厢本体1和环绕连接所述车厢本体1的履带总成3,车厢本体1质量较大,用于盛装物料,在履带总成3的带动下,可以在陆地和水中运动。所述车厢本体1与所述履带总成3之间通过若干个链轮组2连接;所述链轮组2包括第一支撑轮21和第二支撑轮23;为减小摩擦并方便运动,车厢本体1的形状一般会存在一定的倾斜角度,第一支撑轮21位于车厢本体1下端,主要用于支撑车厢本体1的重量和减小颠簸,第二支撑轮23主要位于车厢本体1的两侧,在支撑的同时,可以调整与履带总成3之间的距离,以此减小脱轨的概率。所述第一支撑轮21通过竖杆211和套接所述竖杆211上端的弹簧24连接车厢本体1,所述第二支撑轮23通过横杆23连接所述车厢本体1,所述横杆23两端分别铰接所述车厢本体1和所述第二支撑轮23,且所述横杆23与第二支撑轮23之间设有弹簧24;所述第二支撑轮23可沿着所述横杆23一端旋转,且第二支撑轮23始终贴合所述履带总成3的内端面;车厢本体1在运动过程中,会上下颠簸,利用分别位于第一支撑轮21和第二支撑轮23上的弹簧24,可以进行缓冲,在初始状态,弹簧24均处于压缩状态,当履带总成3脱离坚硬的地面,处于悬浮或半悬浮状态时,弹簧24受力减小而回弹,分别带动第一支撑轮21和第二支撑轮23靠近履带总成3。所述履带总成3包括若干个履带板31和连接所述链轮的链轨节32,链轨节32固定连接所述履带板31中部,相邻履带板31彼此通过销轴铰接;所述履带板31下端设有若干个凸台33,所述凸台33包括横向凸台331和纵向凸台332,且所述纵向凸台332位于相邻横向凸台331之间。若干个履带板31相互铰接成柔性链,在中间链轨节32的带动下,做旋转运动,为提高履带总成3的抓地能力,履带板31下端会设置若干防滑纹,车厢本体1质量极大,通过设置交错分布的横向凸台331和纵向凸台332,减小链轮组2对履带板31产生的压强,进而提高履带板31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支撑轮21中的竖杆211与车厢本体1下端面垂直,且所述竖杆211上下两端设有用于调节弹簧24压力的调节旋钮212。第一支撑轮21主要用于承受车厢本体1的直接压力,并在弹簧24的作用下,减小车厢本体1的颠簸程度,弹簧24的上下两端设有与竖杆211连接的调节旋钮212,用于调整弹簧24的初始压力。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所述车厢本体1前后两端均设有动力轮组4,所述动力轮组4下端设有张紧机构。履带总成3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相邻履带板31之间的间隙会增大,此时可以利用张紧机构,调整动力轮组4的位置,使履带总成3绷紧,方便行进。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张紧机构为液压伸缩杆5和限制动力轮组4的限位锁块。液压伸缩机可以提供强大的推力,在必要时推动动力轮组4,实现对整个履带总成3的张紧,液压伸缩杆5推动完成后,利用限位锁块实现固定,限位锁块图中未示出,一般可以选用固定螺母、活动卡扣等其他具有类似功能的标准件即可满足使用需求。

为了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横向凸台331与纵向凸台332的材质均为标准方管,且横向凸台331的两侧均具有倾斜夹角。标准方管可以直接通过购买获得,且具有较高刚性,使用时,需要将标准方管的两侧斜切出一定倾斜角度,即露出标准方管的内侧表面即可,以方便打孔并连接螺母,形成横向凸台331,纵向凸台332根据相邻两个横向凸台331之间的距离,截切并焊接在横向凸台331上。

为了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横向凸台331通过螺母组件连接履带板31下端,所述纵向凸台332与所述横向凸台331焊接成型,且位于同一根横向凸台331的纵向凸台332呈旋转对称分布。在机械连接中,螺母为常见标准件,可大批量购买,成本极低,为方便加工,一个横向凸台331上可以焊接两个纵向凸台332,并将纵向凸台332与横向凸台331呈中心对称进行焊接,这样可以在焊接机上批量焊接,提高焊接精度。

此外,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本实用新型的相邻横向凸台331平行分布,所述纵向凸台332位于链轮正下方,且位于同一侧的纵向凸台332在同一直线上。链轮正下方的履带板31所受的压强最大,将纵向凸台332焊接后,可以对履带板31实现更大面积的支撑,减小压强,在运动时还可以减小车厢本体1的颠簸程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陆两栖车传动履带悬架,包括车厢本体和环绕连接所述车厢本体的履带总成,车厢本体质量较大,用于盛装物料,在履带总成的带动下,可以在陆地和水中运动。所述车厢本体与所述履带总成之间通过若干个链轮组连接;所述链轮组包括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为减小摩擦并方便运动,车厢本体的形状一般会存在一定的倾斜角度,第一支撑轮位于车厢本体下端,主要用于支撑车厢本体的重量和减小颠簸,第二支撑轮主要位于车厢本体的两侧,在支撑的同时,可以调整与履带总成之间的距离,以此减小脱轨的概率。所述第一支撑轮通过竖杆和套接所述竖杆上端的弹簧连接车厢本体,所述第二支撑轮通过横杆连接所述车厢本体,所述横杆两端分别铰接所述车厢本体和所述第二支撑轮,且所述横杆与第二支撑轮之间设有弹簧;所述第二支撑轮可沿着所述横杆一端旋转,且第二支撑轮始终贴合所述履带总成的内端面;车厢本体在运动过程中,会上下颠簸,利用分别位于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上的弹簧,可以进行缓冲,在初始状态,弹簧均处于压缩状态,当履带总成脱离坚硬的地面,处于悬浮或半悬浮状态时,弹簧受力减小而回弹,分别带动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靠近履带总成。所述履带总成包括若干个履带板和连接所述链轮的链轨节,链轨节固定连接所述履带板中部,相邻履带板彼此通过销轴铰接;所述履带板下端设有若干个凸台,所述凸台包括横向凸台和纵向凸台,且所述纵向凸台位于相邻横向凸台之间。若干个履带板相互铰接成柔性链,在中间链轨节的带动下,做旋转运动,为提高履带总成的抓地能力,履带板下端会设置若干防滑纹,车厢本体质量极大,通过设置交错分布的横向凸台和纵向凸台,减小链轮组对履带板产生的压强,进而提高履带板的使用寿命。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