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地形高通过性越野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40599发布日期:2020-12-11 15:10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地形高通过性越野轮胎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地形高通过性越野轮胎。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随之提高,自驾游成为许多人的选择,尤其在一些偏远的地方,路况比较恶劣,全地形的高通过性越野轮胎应运而生。全地形的高通过性越野轮胎指的是适合在野外驾车时使用的轮胎,通常采用块状花纹设计而成。块状花纹一般仅包括横向花纹块、横向花纹沟,由于全地形越野轮胎行驶路况复杂与恶劣,块状花纹极易出现崩花掉块、驱动力不强等问题,为了保证轮胎的良好使用效果,胎面花纹的设计要求较高,应具有良好的抗刺扎、抗崩花掉块、抗切割性能以及强驱动力和通过性。

因此,如何提高轮胎的使用可靠性以及高通过性的越野能力,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地形高通过性越野轮胎,其特点是通过合理分布花纹和结构设计使其具备足够的牵引性能,不仅能够适应不同路况的行驶,并且可以提高在恶劣路况下的附着力和通过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地形高通过性越野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胎体;所述胎体的中心两侧分别有左端花纹块组和右端花纹块组;所述左端花纹块组和右端花纹块组均由若干组沿轮胎周向方向上呈交叉间隔设置的肩部花纹块和中间花纹块组成;所述中间花纹块位于胎体的中心内端;所述肩部花纹块位于中间花纹块的外端;所述中间花纹块呈倾斜状结构;所述肩部花纹块由外向内呈由水平状逐渐转向倾斜状结构;所述肩部花纹块外均设有“u”形花纹沟,其开口方向向外;相邻的所述中间花纹块之间设有连接沟槽;位置相对应的连接沟槽和“u”形花纹沟之间相连通。

作为优化,所述左端花纹块组和右端花纹块组以胎体的中心为轴呈反对称结构状。

作为优化,所述左端花纹块组和右端花纹块组两者的表面积占胎体表面积的50%~60%。

作为优化,所述肩部花纹块上设有钢片沟槽和散热孔;所述散热孔位于肩部花纹块的内端处。

作为优化,间隔的所述肩部花纹块的外端处均设有花纹块;所述花纹块呈盾牌状结构。

作为优化,相邻的所述“u”形花纹沟之间设有加强筋。

作为优化,所述“u”形花纹沟的“u”形”底端处和其两侧边上均设有加强筋。

作为优化,所述“u”形花纹沟的两侧边上设有长方形沟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通过肩部花纹块、中间花纹块和“u”形花纹沟的组合分布结构设计形成较大的排泥通道以实现足够的牵引性能,不仅能够适应不同路况的行驶,而且可以提高在恶劣路况下的附着力,提高轮胎的高通过性;通过加设钢片沟槽,使其在越野路面下行驶时花纹块接地面积增大,避免驾驶时发生跳动现象,可有效提升轮胎行驶的牵引性能和舒适性能;“u”形花纹沟的两侧边上均设有加强筋,可以提高肩部花纹块的刚性,防止花纹偏磨,有效提高轮胎的使用可靠性;肩部花纹块设置有多个弯折部,弯折部边的角度设计不一样,目的是提高在复杂路面上的牵引力和高通过性。肩部花纹块的外侧设置了盾牌样式花纹块,提高了轮胎在全地形路况行驶过程中的驱动力、制动力和牵引力;肩部花纹块设置有散热孔,有效地降低胎肩生热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肩部花纹块1、中间花纹块2、“u”形花纹沟3、钢片沟槽4、加强筋5、长方形沟槽6、花纹块7、散热孔8、连接沟槽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一种全地形高通过性越野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胎体;所述胎体的中心两侧分别有左端花纹块组和右端花纹块组;所述左端花纹块组和右端花纹块组均由若干组沿轮胎周向方向上呈交叉间隔设置的肩部花纹块1和中间花纹块2组成;所述中间花纹块2位于胎体的中心内端;所述肩部花纹块1位于中间花纹块2的外端;所述中间花纹块2呈倾斜状结构;所述肩部花纹块1由外向内呈由水平状逐渐转向倾斜状结构;所述肩部花纹块1外均设有“u”形花纹沟3,其开口方向向外;相邻的所述中间花纹块2之间设有连接沟槽9;位置相对应的连接沟槽9和“u”形花纹沟3之间相连通。通过肩部花纹块、中间花纹块和“u”形花纹沟的组合分布结构设计形成较大的排泥通道以实现足够的牵引性能,不仅能够适应不同路况的行驶,并且可以提高在恶劣路况下的附着力和通过性。

同时为了保证肩部花纹块1的驱动能力,“u”形花纹沟3的宽度为10~35mm,“u”形花纹沟3深度为15.0mm,“u”形花纹沟3的沟壁与胎面法线夹角为8°~21°。根据图1可以看出的是,“u”形花纹沟3上设有很多个弯折部,每个弯折部的边缘线与胎面中心线夹角介于45°~90°之间,用于提高全地形越野轮胎的耐磨性和通过性。

所述左端花纹块组和右端花纹块组两者的表面积占胎体表面积的50%~60%。若左端花纹块组和右端花纹块组表面积占胎面表面积过大,会降低轮胎的驱动力、防滑能力和通过性,且若左端花纹块组和右端花纹块组的表面积占胎面表面积过小,会降低轮胎的强度和耐磨性能,因此,左端花纹块组和右端花纹块组表面积占胎面表面积的50%~60%。同时,两者的肩部花纹块1和中间花纹块2的个数为40~45个,沿轮胎的周向均匀排列,即整周轮胎花纹具有40~45个节距。宽而深的“u”形花纹沟3和宽大的肩部花纹块1和中间花纹块2使轮胎能提供强劲的驱动力和通过性,大角度的花纹沟壁使肩部花纹块1和中间花纹块2具有较大刚度,同时也能有效防止花纹沟夹石子。

所述左端花纹块组和右端花纹块组以胎体的中心为轴呈反对称结构状。

所述肩部花纹块1上设有钢片沟槽4和散热孔8;通过加设钢片沟槽,使其在越野路面下行驶时花纹块接地面积增大,避免驾驶时发生跳动现象,可有效提升轮胎行驶的牵引性能和舒适性能;所述散热孔8位于肩部花纹块1的内端处。结合“u”形花纹沟3的开放式的胎肩设计,有效地降低了胎肩生热问题,避免因胎肩生热问题造成的轮胎肩部损坏,从而提升轮胎的高速耐久性能。

间隔的所述肩部花纹块1的外端处均设有花纹块7;所述花纹块7呈盾牌状结构。主要体现强壮,提高轮胎的强劲的驱动力和通过性,可以使得轮胎有效的降低因刺扎、割伤等造成轮胎早期损坏的机率。采用上述设计方式,可保证全地形高通过性越野轮胎能适应恶劣路面情况,为保证轮胎行驶至泥泞或沙地或沼泽地时,胎面、胎肩部位都能提供良好的驱动力与抓地力。

相邻的所述“u”形花纹沟3之间设有加强筋5。相邻的所述“u”形花纹沟3之间设置有一个宽度为2~5mm,长度为70~90mm的加强筋5,深度为“u”形花纹沟3深度的0.1~0.3倍。所述“u”形花纹沟3的“u”形”底端处和其两侧边上均设有加强筋5。所述“u”形花纹沟3的“u”形”底端处的加强筋5,其深度为“u”形花纹沟3深度的0.3~0.4倍,宽度为3~7mm。目的为了是提高肩部花纹块1的刚性,提高轮胎的通过性。所述“u”形花纹沟3的“u”形”其两侧边上的加强筋5,长度为20mm~30mm,深度为“u”形花纹沟3深度的0.1~0.3倍。

“u”形花纹沟3和加强筋5的沟底均设有倒角,倒角的半径为1~2mm,倒角能有效降低花纹沟底的应力,防止花纹沟底开裂。通过不同加强筋5的组合排列分布不仅能有效降低轮胎肩部花纹沟开裂、花纹掉块的风险,同时,还可以提高肩部花纹块1和中间花纹块2的刚性,提高肩部花纹块1的耐剪切能力,以及确保该越野轮胎具有足够的驱动力,从而有效提高全地形高通过性越野轮胎的使用可靠性。

所述“u”形花纹沟3的两侧边上设有长方形沟槽6。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