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拆卸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05817发布日期:2020-12-01 10:24阅读:76来源:国知局
车轮拆卸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轮拆卸运输装置,属于车辆轮胎维修辅助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各型车辆轮胎进行维修时,需要对不同型号的轮胎进行拆卸和安装。对于小型轮胎,主要通过人工完成拆装,对于实心轮胎或者较大型轮胎,由于比较笨重,则必须借助小型叉车或平板推车协助拆卸,再运往指定维修点,待轮胎维修好后,由人工或叉车运送到位安装。由于没有专用的轮胎拆卸和安装装置,维修人员在轮胎拆装过程中费时耗力,且存在砸压伤的安全隐患,车辆维修效率也受到较大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轮拆卸运输装置,以实现轮胎拆装高效快捷和安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车轮拆卸运输装置,包括手推式的车架,车架底部安装有万向脚轮,车架的一端为扶手端,另一端设置有“z”形构件,“z”形构件由上部构件、中间连接件及下部构件组成,上部构件相对于中间连接件朝向扶手端外伸设置、下部构件相对于中间连接件朝向远离扶手端方向外伸设置;车架的中部设置有固定杆,固定杆的轴线水平设置,固定杆的轴线与“z”形构件上下两端的外伸方向相垂直;固定杆通过转轴设置有转动连接的连接杆,转轴的轴线与固定杆的轴线相平行或重合,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勾头,勾头具有开口朝下的弯勾部;连接杆的转动连接结构被配置为“能够使得勾头旋转至“z”形构件上方”。

进一步的是:“z”形构件采用管状件或者杆状件或者两者的组合构成,“z”形构件并排布置两件;“z”形构件的下部构件外伸端设置为扁平结构。

进一步的是:“z”形构件的上部构件外伸端与车架中的上部定位杆相连,中间连接件、下部构件这两者的连接部与车架中的下部定位杆相连;“z”形构件与上部定位杆之间、“z”形构件与下部定位杆之间均为滑动连接;两件“z”形构件之间的空间用于布置连接杆。此外,车架中部的固定杆可以兼作“z”形构件的上部定位杆。

进一步的是:固定杆兼作连接杆的转轴,连接杆的端头设置有与固定杆相适配的安装孔,该安装孔与固定杆形成转动配合,且同时形成滑动配合。

进一步的是:连接杆包括竖向布置的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同轴设置,并形成滑动配合;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的相对位置通过第一压紧螺栓进行锁定。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的滑动配合,可实现勾头在高度方向的调节。

进一步的是:连接杆包括横向布置的第三杆件和第四杆件,第三杆件和第四杆件同轴设置,并形成滑动配合;第三杆件和第四杆件的相对位置通过第二压紧螺栓进行锁定。第三杆件和第四杆件的滑动配合,可实现勾头横向伸出长度的调节。

进一步的是:上述的用于勾头在高度方向的调节结构和用于勾头横向伸出长度的调节结构可以组合实施;此时,第二杆件与第三杆件固定连接或者采用一体式的整体结构;第一杆件的端部与勾头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是:万向脚轮为三个,包括位于“z”形构件这一端的两个和靠近扶手端的一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z”形构件的下部构件朝向远离车架方向外伸设置,形成类似撬头的结构,便于深入轮胎下部撬动轮胎;同时“z”形构件的下部构件和中间连接件形成类似“l形”的支撑架,便于支撑托住轮胎;“z”形构件的上方还配设有转动设置的勾头,主要功能是使用时勾住轮胎顶部,便于轮胎移出和安装。此外,两个“z”形构件设置了滑动调节机构,可左右任意移动;勾头的连接杆同时设计了左右移动、前后伸缩、上下伸缩、连接端头转动等调节机构,用以调节勾头的位置,实际使用中可根据轮胎大小进行调节,以实现拆装不同型号轮胎,此装置可拆装轮胎适用范围为6.50r10~15.5r25,包括实心轮胎。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将拆装和运输两项功能结合,而且制作材料易寻,可自行制作,实际使用中方便快捷,安全高效,能够防砸压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1-轮胎、2-第一杆件、3-第二杆件、4-第四杆件、5-勾头、6-“z”形构件、7-下部定位杆、8-万向脚轮、9-第一压紧螺栓、10-第二压紧螺栓、11-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手推式的车架,车架底部安装有万向脚轮8,车架的一端为扶手端,另一端设置有“z”形构件6,“z”形构件6由上部构件、中间连接件及下部构件组成,上部构件相对于中间连接件朝向扶手端外伸设置、下部构件相对于中间连接件朝向远离扶手端方向外伸设置;车架的中部设置有固定杆11,固定杆11的轴线水平设置,固定杆11的轴线与“z”形构件6上下两端的外伸方向相垂直;固定杆11通过转轴设置有转动连接的连接杆,转轴的轴线与固定杆11的轴线相平行或重合,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勾头5,勾头5具有开口朝下的弯勾部;连接杆的转动连接结构被配置为“能够使得勾头5旋转至“z”形构件6上方”。“z”形构件6的下部构件朝向远离车架方向外伸设置,形成类似撬头的结构,便于深入轮胎1下部撬动轮胎1;同时“z”形构件6的下部构件和中间连接件形成类似“l形”的支撑架,便于支撑托住轮胎1;“z”形构件6的上方还配设有转动设置的勾头5,主要功能是使用时勾住轮胎1顶部,便于轮胎1移出和安装。由于“z”形构件6的下部构件要当作撬头使用,因此,优选采用扁平状的钢构件。为方便加工制作,本实用新型中的车架为钢结构,此装置设计为手推车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主体框架均由¢32的镀锌钢管焊接而成,车架底部安装三个万向脚轮8,以方便手扶操作转运轮胎1,包括位于“z”形构件6这一端的两个和靠近扶手端的一个。装置长约1.5米,高约0.6米。

为方便加工制作,“z”形构件6采用管状件或者杆状件或者两者的组合构成,“z”形构件6并排布置两件。在本实施例中,“z”形构件6同样优选采用钢架结构。

“z”形构件6的上部构件外伸端与车架中的上部定位杆相连,中间连接件、下部构件这两者的连接部与车架中的下部定位杆7相连;“z”形构件6与上部定位杆之间、“z”形构件6与下部定位杆7之间均为滑动连接;两件“z”形构件6之间的空间用于布置连接杆及勾头5。此外,车架中的固定杆11可以兼作“z”形构件6的上部定位杆。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杆11和下部定位杆7采用加厚镀锌钢管制作。“z”形构件通过固定杆11和下部定位杆7同车架形成稳定的钢架结构,并且“z”形构件6与上部定位杆之间、“z”形构件6与下部定位杆7之间均为滑动连接,使得“z”形构件6能够左右移动,便于适应不同规格的轮胎1。

为便于勾头5的位置适应不同规格的轮胎1,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如下:固定杆11兼作连接杆的转轴,连接杆的端头设置有与固定杆11相适配的安装孔,该安装孔与固定杆11形成转动配合,且同时形成滑动配合;这样连接杆的端头能够以固定杆11为轴转动,同时能够在固定杆11上左右移动。连接杆包括竖向布置的第一杆件2和第二杆件3,第一杆件2和第二杆件3同轴设置,并形成滑动配合;第一杆件2和第二杆件3的相对位置通过第一压紧螺栓9进行锁定。第一杆件2和第二杆件3的滑动配合,可实现勾头5在高度方向的调节。

进一步的是:连接杆包括横向布置的第三杆件和第四杆件4,第三杆件和第四杆件4同轴设置,并形成滑动配合;第三杆件和第四杆件4的相对位置通过第二压紧螺栓10进行锁定。第三杆件和第四杆件4的滑动配合,可实现勾头5横向伸出长度的调节。

上述的用于勾头在高度方向的调节结构和用于勾头横向伸出长度的调节结构可以组合实施;此时,第二杆件3与第三杆件固定连接或者采用一体式的整体结构,第一杆件2的端部与勾头5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杆件3与第三杆件采用一体式的整体结构,两者形成类似于l形的杆件。第一杆件2和第二杆件3的滑动配合、第三杆件和第四杆件4的滑动配合均可采用套管的形式实现,外部杆件采用钢管,内部杆件采用钢管或者钢棒材均可。第一压紧螺栓9和第二压紧螺栓10可以采用螺钉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带螺母的螺纹杆形式。当采用螺钉的形式时,外部杆件相应地开设螺纹孔,依靠螺钉的尾端紧固锁紧。当采用带螺母的螺纹杆形式时,螺纹杆穿过外部杆件和内部杆件,依靠螺母进行锁紧;外部杆件和内部杆件至少有一个部件开设有条形孔,另一个部件可以采用条形孔,也可以采用圆孔;条形孔可在杆件伸缩调节时,为螺纹杆提供活动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工作过程如下:在拆装轮胎1时,首先拆卸轮胎1与车身所有固定螺栓,然后推动本实用新型的整体装置,对好大致位置后,将装置两个撬头(“z”形构件6的下部构件)伸入轮胎1底部,根据轮胎1大小调整“z”形构件6到适当位置,手扶装置操作,慢慢撬动轮胎1,待轮胎1松动后,将勾头5的连接杆调节到适当长度,勾头5勾住轮胎1顶部,固定锁紧第一压紧螺栓9和第二压紧螺栓10,手扶装置操作,稳妥将轮胎1移出,并将轮胎1转运到指定位置维修。轮胎1维修完毕进行安装时,同样利用此装置按照拆卸时的方法,将轮胎1对好安装位进行安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