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车机器人混合装载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39390发布日期:2020-12-29 09:37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车机器人混合装载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车机器人混合装载支架。



背景技术:

智能车是电子计算机等最新科技成果与现代汽车工业相结合的产物,因而"善解人意",通常具有自动驾驶,自动变速,甚至具有自动识别道路的功能。另外,车内的各种辅助设施也一应电脑化,常常给人以新奇感,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起源于韩国,是韩国汉阳大学汽车控制实验室在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资助下举办的以单片机为核心的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组委会提供一个标准的汽车模型、直流电机和可充电式电池,参赛队伍要制作一个能够自主识别路径的智能车,在专门设计的跑道上自动识别道路行驶,最快跑完全程而没有冲出跑道并且技术报告评分较高为获胜者。

在智能车机器人使用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混合装载支架,而现有的混合装载支架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无法调节支架的高度,导致使用者在拿取物品时十分不方便,在拿取物料时,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卸货和存放,增加了使用者的劳动力,继而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智能车机器人混合装载支架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车机器人混合装载支架,解决了现有的装载支架无法调节支架高度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车机器人混合装载支架,包括智能车本体,所述智能车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架体,所述架体的内腔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的一侧啮合连接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的内圈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远离从动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的一侧啮合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二锥形齿轮的内圈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架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立柱,所述螺纹杆远离第二锥形齿轮的一端贯穿立柱并延伸至立柱的内腔,所述螺纹杆的外侧螺纹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螺纹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架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立柱。

优选的,所述架体的一侧安装有开关,所述开关的电性输出端与电机的电性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架体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套块,所述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的外侧均套设有套块,所述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均与套块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螺纹套远离连接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第一立柱的内壁开设有与滑块相适配的滑槽,所述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性块,所述弹性块的数量设置为两个。

优选的,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照明灯,所述照明灯的数量设置为两个。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远离连接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轮,所述第二立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滑轮相适配的滑轨,所述滑轮与滑轨滑动连接。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车机器人混合装载支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车机器人混合装载支架,

1、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主动轮和从动轮的配合使用,使用者通过开关启动电机,电机带动第一转杆和主动轮旋转,主动轮带动从动轮旋转,从动轮带动第二转杆旋转,第二转杆带动第一锥形齿轮旋转,第一锥形齿轮带动第二锥形齿轮旋转,第二锥形齿轮带动螺纹杆旋转,螺纹杆带动螺纹套和连接杆上下移动,连接杆带动支撑板上下移动,综上所述,解决了现有的装载支架无法调节支架的高度,满足不了使用者需求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开关,方便使用者开启电机或者关闭电机,减少了劳动力,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设置了套块,提高了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在旋转时的稳定性,防止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旋转时发生晃动;通过设置了滑块,提高了螺纹套在上下移动时的稳定性,防止螺纹套发生晃动;通过设置了弹性块,减少了滑块与第一立柱之间的撞击,有效的延长了滑块和第一立柱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了照明灯,增加了照明功能,方便使用者在夜间使用本装置;通过设置了滑轮,提高了支撑板上下移动时的稳定性,防止支撑板发生晃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车机器人混合装载支架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架体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图2所示a区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第二锥形齿轮的结构仰视图。

图中标号:1、智能车本体;2、架体;3、电机;4、第一转杆;5、主动轮;6、从动轮;7、第二转杆;8、第一锥形齿轮;9、第二锥形齿轮;10、第一立柱;11、螺纹杆;12、螺纹套;13、连接杆;14、支撑板;15、第二立柱;16、开关;17、套块;18、滑块;19、滑槽;20、弹性块;21、滑轮;22、滑轨;23、照明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车机器人混合装载支架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架体的结构剖视图;图3为图2所示a区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第二锥形齿轮的结构仰视图,一种智能车机器人混合装载支架,包括智能车本体1,所述智能车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架体2,所述架体2的内腔设置有电机3,所述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4,所述第一转杆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主动轮5,所述主动轮5的一侧啮合连接有从动轮6,所述从动轮6的内圈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7,所述第二转杆7远离从动轮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8,所述第一锥形齿轮8的一侧啮合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9,所述第二锥形齿轮9的内圈固定连接有螺纹杆11,所述架体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立柱10,所述螺纹杆11远离第二锥形齿轮9的一端贯穿立柱并延伸至立柱的内腔,所述螺纹杆11的外侧螺纹连接有螺纹套12,所述螺纹套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3,所述连接杆13远离螺纹套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4,所述架体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立柱15。

所述架体2的一侧安装有开关16,所述开关16的电性输出端与电机3的电性输入端电性连接,通过设置开关16,方便使用者开启电机3或者关闭电机3,减少了劳动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架体2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套块17,所述第一转杆4和第二转杆7的外侧均套设有套块17,所述第一转杆4和第二转杆7均与套块17转动连接,通过设置了套块17,提高了第一转杆4和第二转杆7在旋转时的稳定性,防止第一转杆4和第二转杆7旋转时发生晃动。

所述螺纹套12远离连接杆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块18,所述第一立柱10的内壁开设有与滑块18相适配的滑槽19,所述滑块18与滑槽19滑动连接,通过设置了滑块18,提高了螺纹套12在上下移动时的稳定性,防止螺纹套12发生晃动。

所述滑槽1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性块20,所述弹性块20的数量设置为两个,通过设置了弹性块20,减少了滑块18与第一立柱10之间的撞击,有效的延长了滑块18和第一立柱10的使用寿命。

所述第一立柱10和第二立柱15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照明灯23,所述照明灯23的数量设置为两个,通过设置了照明灯23,增加了照明功能,方便使用者在夜间使用本装置。

所述支撑板14远离连接杆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轮21,所述第二立柱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滑轮21相适配的滑轨22,所述滑轮21与滑轨22滑动连接,通过设置了滑轮21,提高了支撑板14上下移动时的稳定性,防止支撑板14发生晃动。

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电机3的型号设置为57bg76。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车机器人混合装载支架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使用时,使用者通过开关16启动电机3,电机3带动第一转杆4和主动轮5旋转,主动轮5带动从动轮6旋转,从动轮6带动第二转杆7旋转,第二转杆7带动第一锥形齿轮8旋转,第一锥形齿轮8带动第二锥形齿轮9旋转,第二锥形齿轮9带动螺纹杆11旋转,螺纹杆11带动螺纹套12和连接杆13上下移动,连接杆13带动支撑板14上下移动,综上所述,从而达到可以调节装载支架的高度,减少了劳动力,满足了使用者的需求。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车机器人混合装载支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3、主动轮5和从动轮6的配合使用,使用者通过开关16启动电机3,电机3带动第一转杆4和主动轮5旋转,主动轮5带动从动轮6旋转,从动轮6带动第二转杆7旋转,第二转杆7带动第一锥形齿轮8旋转,第一锥形齿轮8带动第二锥形齿轮9旋转,第二锥形齿轮9带动螺纹杆11旋转,螺纹杆11带动螺纹套12和连接杆13上下移动,连接杆13带动支撑板14上下移动,综上所述,解决了现有的装载支架无法调节支架的高度,满足不了使用者需求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