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瓶采样车蓄能供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38480发布日期:2020-12-29 09:36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瓶采样车蓄能供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瓶采样车,具体涉及一种电瓶采样车蓄能供暖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电瓶采样车的动力源一般采用蓄电池,为了保证电瓶采样车的续航里程,一般不配置车内暖风系统。对于配置有暖风系统的电瓶采样车,一般也是采用燃油热风供暖,但燃油热风系统在含有易燃易爆化学危险气体的化工装置区运行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目前仅见到少量将蓄能暖风系统应用于车辆的公开报道。例如,中国专利cn205185783u公开了一种汽车暖风装置,其储热罐的内部填充储热液,并用电加热器加热储热液;将储热液泵入到暖风芯体的散热器,并将流经散热器的冷风加热后送入车内。上述专利公开的暖风装置,采用水或含有水的混合液(例如,防冻液)作为储热液,不仅蓄热过程难以控制(易受热相变)、传热速率低(温差小),而且传热路径冗繁、风压大,在使用中热量损失较多。尽管可以通过配置ptc加热器进行辅助加热,但ptc的加热功率高、电流大,在含有易燃易爆化学危险气体的化工装置区运行仍存在安全隐患,而且降低了电动车辆续航里程。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瓶采样车蓄能供暖系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车载蓄热组件及换热组件;所述蓄热组件包括蓄热筒以及设置在蓄热筒内的蓄能电加热管和传热介质,蓄能电加热管通过设置在蓄热筒外的温控电路与电源连接电线相连;所述换热组件包括设置于驾驶室内的用于加热该室内的空气的换热器;换热器与蓄热筒通过传热介质循环管路相连。优选的,所述蓄热筒设置在驾驶室外侧上,蓄热筒上设置有保温层。优选的,所述换热组件还包括用于增强换热器与驾驶室内空气热交换的换热风扇,可以利用该风扇加快驾驶室内升温速率。优选的,所述换热组件选自设置在驾驶室内顶部的空调风机盘管(简称风管)。优选的,所述传热介质循环管路与换热器相连的一端在位置上高于该传热介质循环管路与蓄热筒相连的一端。优选的,所述传热介质循环管路上设置有循环泵。优选的,所述传热介质选自许用温度>85℃的导热油。优选的,所述温控电路包括微电脑温度控制器,微电脑温度控制器分别与电源连接电线和蓄能电加热管相连。优选的,所述温控电路还包括连接于微电脑温度控制器的加热控制触点与蓄能电加热管的电极之间的交流接触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电瓶采样车蓄能供暖系统,利用传热介质将蓄热组件通过电加热方式获得的热量传递至换热器,可以在提高驾驶室内温度的同时降低热量损耗,系统结构简单、高效、容易控制,既不影响电瓶采样车的安全运行(例如,运行在含有易燃易爆化学危险气体的化工装置区),又提高了驾驶人员的驾乘舒适度。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蓄热温度更高的导热油(与水比较),并与循环泵(例如,导热油泵)、风机盘管配合使用,可以避免使用辅助电加热供暖。附图说明图1为电瓶采样车蓄能供暖系统布局图;图2为电瓶采样车蓄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温控电路的接线图;图4为电瓶采样车换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瓶采样车;2.蓄热组件;3.换热组件;4.蓄热筒;5.保温层;6.蓄能电加热管;7.电热管电极;8.连接导线管;9.电控箱;10.连接电线;11.交流电源插头;12.蓄热管道;13.连接管道;14.换热风扇;15.换热器;16.换热管道;17.循环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1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所述电瓶采样车蓄能供暖系统包括布设在电瓶采样车1驾驶室后侧外立面上的蓄热组件2以及布设在驾驶室内顶部的换热组件3。参见图2,所述蓄热组件2包括蓄热筒4、蓄能电加热管6、连接导线管8、电控箱9(内含温控电路)、连接电线10及交流电源插头11。连接导线管8固定插接在蓄热筒4上,蓄热筒4的表面覆盖有保温层5(采用石英棉保温材料),蓄能电加热管6的电极(即与蓄能电加热管6相连的电热管电极7)固定在连接导线管8插入蓄热筒4内的一端,电控箱9与连接导线管8露出在蓄热筒4外的一端相连。蓄能电加热管6与灌注于蓄热筒4内的液体传热介质接触。连接电线10分别与交流电源插头11及电控箱9相连。接通电源后,蓄热筒4内的液体传热介质可以被蓄能电加热管6加热到一定温度,从而完成蓄热过程。所述蓄热组件2中,液体传热介质的体积根据电瓶采样车1行驶时间,在50~150升范围内选取,体积越大,蓄热量越大,供暖系统使用时间越长。蓄能电加热管6的功率根据蓄热量进行选取,液体传热介质为50~100升,则蓄能电加热管6的功率为2kw,超过100升则为3kw。参见图3,所述温控电路可以采用stc-1000数显微电脑温度控制器等通用高精度温度控制器,蓄能电加热管6的电极直接接入温度控制器的加热控制触点(图3中的触点5#、6#),或者,蓄能电加热管6的电极通过交流接触器的线圈接入触点5#、6#,以控制蓄能电加热管6的通电加热及断电。温度控制器的电源触点(图3中的触点1#、2#)接连接电线10。与温度控制器的触点3#、4#连接的传感器布置在蓄热筒4上的盲管内。温度控制器的制冷控制触点(图3中的触点7#、8#)不使用。参见图1及图4,所述换热组件3包括换热风扇14、换热器15、换热管道16及循环泵17。循环泵17安装在由蓄热筒4接头(作为蓄热管道12)、连接管道13及换热管道16构成的连接于蓄热筒4与换热器15之间的循环通路上,换热器15位于换热风扇14出风侧,用以增强换热器15与驾驶室内空气之间的对流换热,从而快速升高驾驶室内的温度。上述电瓶采样车蓄能供暖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在对电瓶采样车动力蓄电池充电的同时,利用220v交流电源,通过电加热的方式将蓄热筒4内的液体传热介质加热升温(蓄热组件2的电加热与动力蓄电池充电采用相互独立的两个电源电路,以减少相互干扰),达到设定温度后,温控电路控制蓄能电加热管6停止加热,即通过提高液体传热介质温度达到蓄能目的。在电瓶采样车行驶时,液体传热介质在蓄热组件2与换热组件3之间进行循环流动(通过循环泵17提升并进入换热器15,经过换热器15后回流入安装位置低于换热器15的蓄热筒4),从而将蓄热组件2蓄存的热量通过液体传热介质传递至驾驶室内,提高驾驶室内温度(为了加快升温,开启换热风扇14),保证驾驶人员的驾乘舒适度。本实施例的电瓶采样车蓄能供暖系统满足在冬季(-15℃室外环境条件下)使驾驶室内温度保持在设定范围(18~22℃)。所述液体传热介质采用高纯水(循环泵17可采用12v热水循环泵,stc-1000数显微电脑温度控制器温度设定为85℃)。高纯水尽管易于获取,但对蓄能加热温度有较为严格的限制,而且驾驶室内温度波动较大,需要频繁开启换热风扇14(换热风扇14及换热器15采用安装在驾驶室内顶部的卧式明装风盘(风盘电机选用12v电源,盘管接头作为换热管道16)。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采用蓄热温度更高的导热油作为液体传热介质,相应的循环泵17由水泵换为导热油泵。导热油可以使用美孚传热油(mobiltherm)603或美孚传热油(mobiltherm)605,可以用于开放和密闭循环结构中,导热油工作温度应在表1所示的温度范围内。表1.导热油许用温度范围美孚传热油(mobiltherm)603美孚传热油(mobiltherm)605密闭系统-15℃~285℃-12℃~315℃开放系统-15℃~150℃-12℃~180℃以美孚传热油(mobiltherm)605为例,温控电路中温度控制器设定为200℃。导热油在设定温度下不发生沸腾相变,并适应常压容器(蓄热筒等)要求;电瓶采样车1开始行驶后,一旦其驾驶室内温度升高至设定温度(18~22℃)后,换热风扇14停止,随后行驶中完全利用导热油加热室内空气,无需再次开启换热风扇14(甚至从电瓶采样车1开始行驶时起,换热风扇14始终不工作)。通过比较发现,针对具有相同的动力蓄电池容量和车况的电瓶采样车,通过使用导热油(相对于水,热稳定性、导热性更强),不仅使得驾驶室内温度升高更快,而且可以在维持相同的驾驶室内温度情况下,降低动力电池充电次数及蓄能加热耗电量、延长单次行驶里程,从而实现在不降低电瓶采样车续航里程的前提下,满足在含有易燃易爆化学危险气体的化工装置区安全运行的需要。本实用新型所述电瓶采样车蓄能供暖系统的特点如下:1)所述电瓶采样车蓄能供暖系统结构简单、能效高,便于在电瓶采样车上安装,使用效果良好。2)安装所述电瓶采样车蓄能供暖系统的电瓶采样车,可以在任何地方行驶(包括化工厂中容易泄露易燃易爆气体的工段、装置作业位置)。3)无需辅助电加热供暖。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