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交通工具供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60552发布日期:2020-12-22 10:32阅读:61来源:国知局
新能源交通工具供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交通工具供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电动车等新能源交通工具越来越普及。其中,由于环保的要求采用电能驱动的电动车的数量逐年上升。

当电动车等新能源交通工具的能源有一定的耗用或者耗尽后,电动车等新能源交通工具通常需要通过充电桩的输出端(即充电枪)连接进行充电。为了提高电动车等新能源交通工具的周转率、缩短电动车等新能源交通工具在充电时无法使用的不足,目前的技术趋势是,采用较大的电流对电动车等新能源交通工具进行充电。相应地、对电动车等新能源交通工具充电的可靠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需对电动车等新能源交通工具的充电方式进行改进;尤其是提高充电操作的安全性,由于充电桩组件上设置有相互触碰导电的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第一电极组与输入单元保持(大电流)电性连接,当第二电极组与第一电极组触碰或离开瞬间,容易产生电弧、火花等现象,进而造成电气火灾或设备损坏,这是行业中一直能以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充电操作时安全性不足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能源交通工具供电装置,能够对新能源交通工具可靠地供电;能够防止第一电极组、第二电极组之间产生电弧、火花而造成电极氧化,进而能够避免电气火灾或设备损坏。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详细技术方案为:新能源交通工具供电装置,包括输入单元和充电桩组件,其特征是,还包括有接触器和接触器驱动机构,所述接触器连接在充电桩组件与输入单元之间,所述充电桩组件上设置有相互触碰导电的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接触器驱动机构与接触器信号连接,接触器驱动机构接收到第一电极组与第二电极组的碰触信号会驱动接触器闭合,接触器驱动机构接收到第一电极组与第二电极组的分离信号会驱动接触器断开。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桩组件包括充电桩、接线装置和充电枪,所述接触器连接在充电桩与输入单元之间,接线装置连接在充电桩与充电枪之间,触碰导电的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设置在接线装置上。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桩组件包括充电桩、接线装置和充电枪,所述接触器连接在接线装置与输入单元之间,充电桩连接在接线装置与充电枪之间,触碰导电的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设置在接线装置上。

进一步地,所述接线装置上包括有至少两个第一电极组和至少两个第二电极组,一个第一电极组正对一个第二电极组。

进一步地,所述输入单元为五相供电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输入单元的火线中至少一个设置有保险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输入单元的火线均与接触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接触器为接线装置的输出端供电。

进一步地,所述接触器驱动机构包括采集端和控制器,控制器连接在采集端与接触器之间,采集端采集第一电极组与第二电极组的碰触信号或分离信号,并将碰触信号或分离信号传送给控制器,由控制器驱动接触器闭合或断开。

进一步地,所述采集端是碰触开关或位置传感器,采集端设置在第一电极组或第二电极组的附近。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能够对新能源交通工具可靠地供电;

2)能够防止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之间产生电弧、火花而造成电极氧化,进而能够避免电气火灾或设备损坏;

3)以提高接线装置允许通过的电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的充电桩的电连接器电极结构的侧视的分解示意图;弹性绝缘体2未画出。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的绝缘套331的半剖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的隔离垫332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的卡簧141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的弹性绝缘体2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的弹性绝缘体2的立体示意图;固定板25未画出。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的充电桩的电连接器电极结构的侧视示意图;弹性绝缘体2未画出。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二)的供电装置4的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三)的供电装置4的框图。

图10是用于驱动接触器44的电气框体。

采集端1;控制器2;接线装置3;第一电极组31;第一电极组电极311;弹性件312;第二电极组32;第二电极组电极321;隔离组件33;绝缘套331;隔离垫332;连接凸起333;供电装置4;输入单元41;火线411;零线412;地线413;保险装置414;充电桩42;充电枪43;接触器44;接触器驱动机构441;充电桩组件5;电线w1;新能源交通工具w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充电桩的电连接器电极结构,包括接线装置3;接线装置3包括第一电极组31。

第一电极组31包括硬质的、且设置有容纳空间21的弹性绝缘体2。通常,弹性绝缘体2为abs塑料、电木等硬质绝缘材料制成。

第一电极组31还包括插入容纳空间21的第一电极组电极311以及弹性件312。

第一电极组电极311插入容纳空间21且一端从弹性绝缘体2外露。

弹性件312分别与弹性绝缘体2、第一电极组电极311连接,弹性件312提供弹力使第一电极组电极311从弹性绝缘体2外露的一端、有远离弹性绝缘体2的趋势。

工作原理:使用前,将第一电极组电极311与电线w1电性连接。

使用时,将弹性绝缘体2靠近被接电物(附图未画出,通常为第二电极组32,也可以为与电线w1电性连接的导体),直至第一电极组电极311与被接电物接触。弹性件312能够提供较大的弹力、保证第一电极组电极311与被接电物紧密地贴合,从而保证电性连接的可靠。

优选的,第一电极组电极311向外延伸形成限位体14,弹性件312为弹簧且两端分别抵持限位体14、容纳空间21的内壁(即固定板25),限位体14抵持容纳空间21的内壁(即限位壁211)。弹性件312提供的斥力使第一电极组电极311从弹性绝缘体2外露的一端、有远离弹性绝缘体2的趋势。当然,弹性件312的两端也可以分别与限位体14、容纳空间21的内壁固定连接、提供拉力使第一电极组电极311从弹性绝缘体2外露的一端、有远离弹性绝缘体2的趋势。

优选的,第一电极组电极311为两个以上,弹性绝缘体2包括固定板25,固定板25为容纳空间21的内壁且与弹性绝缘体2固定连接(粘接或者螺栓紧固等方式)。组装时,只需第一电极组电极311分别插入容纳空间21并分别放入弹性件312,然后将固定板25与弹性绝缘体2固定连接即可,能够使第一电极组31的组装效率较高。

进一步的,第一电极组31还包括隔离组件33,隔离组件33包括绝缘的隔离垫332,弹性件312套设在第一电极组电极311,隔离垫332设置在弹性件312的端头、限位体14的内壁之间。能够使弹性件312与第一电极组电极311的限位体14绝缘、第一电极组电极311通电时电流不经过弹性件312,能够防止弹性件312通电发热烧熔或失去弹性、确保弹性件312的功能不受通电影响,从而能够避免弹性件312的弹力减弱而产生接触不良的现象。

进一步的,隔离组件33还包括柔性且绝缘的绝缘套331,绝缘套331套设在第一电极组电极311上且位于弹性件312、第一电极组电极311之间。绝缘套331通常为pp塑料制成的波纹管。能够使弹性件312与第一电极组电极311绝缘、第一电极组电极311通电时电流不经过弹性件312,能够防止弹性件312通电发热烧熔或失去弹性、确保弹性件312的功能不受通电影响,从而能够避免弹性件312的弹力减弱而产生接触不良的现象。

进一步的,隔离垫332固定设置有连接凸起333,绝缘套331的两端分别嵌入隔离垫332。绝缘套331与隔离垫332能够预组装为一体,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接线装置3还包括第二电极组32,第二电极组32还包括第二电极组电极321,第二电极组32包括硬质的、设置有第二电极组电极321的弹性绝缘体2,第二电极组电极321可分别与第一电极组电极311正对,即沿第一电极组电极311看时、各第一电极组电极311可分别与各第二电极组电极321存在重叠的部分。

优选的,弹性绝缘体2设置有容纳空间21,第二电极组电极321向外延伸形成限位体14,第二电极组电极321开设有卡簧槽142,卡簧141卡入卡簧槽142,卡簧141、限位体14夹持弹性绝缘体2,从而使第二电极组电极321设置在弹性绝缘体2上。便于第二电极组32的组装。

实施例二。

新能源交通工具供电装置,包括输入单元41和充电桩组件5,其特征是,还包括有接触器44和接触器驱动机构441,所述接触器44连接在充电桩组件5与输入单元41之间,所述充电桩组件5上设置有相互触碰导电的第一电极组31和第二电极组32,接触器驱动机构441与接触器44信号连接,接触器驱动机构441接收到第一电极组31与第二电极组32的碰触信号会驱动接触器44闭合,接触器驱动机构441接收到第一电极组31与第二电极组32的分离信号会驱动接触器44断开。

能够对新能源交通工具可靠地供电;能够防止第一电极组31、第二电极组32之间产生电弧、火花而造成电极氧化,进而能够避免电气火灾或设备损坏。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桩组件5包括充电桩42、接线装置3和充电枪43,所述接触器44连接在充电桩42与输入单元41之间,接线装置3连接在充电桩42与充电枪43之间,触碰导电的第一电极组31和第二电极组32设置在接线装置3上。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桩组件5包括充电桩42、接线装置3和充电枪43,所述接触器44连接在接线装置3与输入单元41之间,充电桩42连接在接线装置3与充电枪43之间,触碰导电的第一电极组31和第二电极组32设置在接线装置3上。

进一步地,所述接线装置3上包括有至少两个第一电极组31和至少两个第二电极组32,一个第一电极组31正对一个第二电极组32。

进一步地,所述输入单元41为五相供电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输入单元41的火线411中至少一个设置有保险装置414。

进一步地,所述输入单元41的火线411均与接触器44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接触器44为接线装置3的输出端供电。

进一步地,所述接触器驱动机构441包括采集端1和控制器2,控制器2连接在采集端1与接触器44之间,采集端1采集第一电极组31与第二电极组32的碰触信号或分离信号,并将碰触信号或分离信号传送给控制器2,由控制器2驱动接触器44闭合或断开。控制器2通常为plc、或工业电脑等常规的电控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采集端1是碰触开关或位置传感器,采集端2设置在第一电极组31或第二电极组32的附近。

实施例三。

新能源交通工具供电装置,充电桩42通过接线装置3与充电枪43电性连接。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