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的万向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63385发布日期:2021-01-08 11:03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磨的万向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箱包配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耐磨的万向轮。



背景技术:

出去旅行或是搬家时,常常会用到旅行箱来携带衣物,而旅行箱为了便于移动,会在箱包底部安装四个万向轮,万向轮承载着整个箱包的重量进行移动,为此需要万向轮具备较好的耐磨性,使得万向轮可以使用更长时间。

现有一种便于调节定向力的万向轮,公告号为cn208558881u,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底部通过固定轴承杆活动连接有轮毂,所述轮毂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减震杆,所述减震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外轮,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的顶部套接有套管。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不需要移动箱包时,外轮和轮毂依旧可以自由转动,使得箱包容易发生移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耐磨的万向轮,其具有在不需要箱包移动时可对轮体起到一定制停作用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耐磨的万向轮,包括设于箱包底部四个角处的安装壳、绕竖直轴线转动连接于安装壳的万向壳、设于万向壳底端开口处且绕水平轴线转动的轮体,所述万向壳设有可对轮体起到制停作用的制停机构,制停机构包括同轴固定连接于轮体端面转轴处的转动齿轮、滑动连接于万向壳的固定齿轮杆、固定连接于固定齿轮杆朝向转动齿轮一端且可啮合于转动齿轮的固定齿轮、设于万向壳且能带动固定齿轮杆靠近或是远离转动齿轮的杆带动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固定齿轮杆可以带动固定齿轮朝向转动齿轮移动并且固定齿轮和转动齿轮相啮合,使得轮体不会随意发生转动,继而起到对轮体的制停,避免箱包随意移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杆带动机构包括开设于万向壳外壁且长度方向平行于固定齿轮杆长度方向的带动杆槽、设于固定齿轮杆侧面且滑动连接于带动杆槽的带动杆、设于万向壳中且两端分别抵接于固定齿轮杆和万向壳内部的推动弹簧、设于万向壳且能够保持固定齿轮远离转动齿轮的状态的齿轮脱离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拨动推动杆使得固定齿轮杆被同步带动,继而固定齿轮远离转动齿轮,即可使得轮体转动,同时推动弹簧可使得在不需要箱包移动的情况下迫使固定齿轮能够一直啮合于转动齿轮,轮体不会随意转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齿轮脱离机构包括开设于万向壳侧面且呈l形并供带动杆滑入的卡槽、开设于固定齿轮杆外侧壁且截面呈t形并供带动杆移动来进入卡槽中的滑入槽,卡槽连通于带动杆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当拨动带动杆移动至带动杆槽远离转动齿轮一端时,再将带动杆拨动进入至卡槽之中,使得带动杆槽受到卡槽的限制,继而使得推动弹簧无法推动固定齿轮杆同时固定齿轮无法啮合于转动齿轮,使得在需要移动箱包时,轮体可以随意转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带动杆紧密插接有橡胶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带动杆在抵接于卡槽或是带动杆槽的内壁时,不会造成过大的冲击,避免带动杆在推动弹簧的作用下移动对卡槽或是带动杆槽造成过大的冲击,同时提升拨动带动杆的手感。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万向壳外露带动杆的侧面转动连接有保护盖,万向壳设有可使得保护盖贴合于万向壳侧面的保护盖紧固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保护盖盖合于万向壳的侧面使得带动杆以及带动杆槽和卡槽均受到保护盖的保护作用,避免外部杂质或是雨水可能会通过带动杆槽以及卡槽进入到万向壳之中,对万向壳内部零件造成影响。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保护盖紧固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保护盖远离保护盖转动点处且截面呈菱形的插块、开设于万向壳侧面且供插块插接的插槽、开设于插槽长度方向内壁的卡块槽、沿卡块槽长度方向滑动连接于卡块槽且可抵接于插块斜面的卡块、设于万向壳且带动卡块沿卡块槽长度方向移动的卡块带动机构,卡块朝向插块一端呈圆弧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保护盖转动贴合于万向壳时,插块插接于插槽之中,使得卡块抵接于插块远离插槽底面的斜面,在卡块不移动的情况下,保护盖无法转动,确保保护盖能够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卡块带动机构包括设于卡块槽中且两端分别抵接于卡块和插槽底面的卡块弹簧、固定连接于卡块长度方向侧壁的卡块防脱块、固定连接于卡块槽开口处内壁的槽防脱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块弹簧使得卡块始终趋向于外露于卡块槽和插块的斜面相抵接,使得保护盖需要施加一定的力才能和万向壳侧面相远离,同时卡块防脱块和槽防脱块使得卡块不会伸出卡块槽过多,便于插块进入至插槽中迫使卡块沿着插块靠近于插槽底面的斜面先缩入卡块槽中,然后卡块再伸出卡块槽抵接于插块远离插槽底面的斜面,对插块起到限位作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轮体包括由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制成的外圈层、贴合于外圈层内圈且由abs树脂制成的内圈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外圈层具备较好的韧性,受到剧烈碰撞时不会出现外圈层直接出现破损缺口的情况,提升轮体的使用寿命,同时内圈层具备较好的耐磨性以及强度,使得轮体可以更好的承受箱包的重量以及各种磨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固定齿轮杆可以带动固定齿轮朝向转动齿轮移动并且固定齿轮和转动齿轮相啮合,使得轮体不会随意发生转动,继而起到对轮体的制停,避免箱包随意移动;

外圈层具备较好的韧性,受到剧烈碰撞时不会出现外圈层直接出现破损缺口的情况,提升轮体的使用寿命,同时内圈层具备较好的耐磨性以及强度,使得轮体可以更好的承受箱包的重量以及各种磨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图;

图2是去除保护盖的万向壳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去除保护盖的万向壳的部分剖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去除保护盖的位于插槽处的万向壳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轮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安装壳;11、内圈层;12、杆槽;2、万向壳;21、保护盖;22、插块;23、插槽;24、卡块槽;25、卡块;26、卡块弹簧;27、卡块防脱块;28、槽防脱块;29、外圈层;3、轮体;31、转动齿轮;32、固定齿轮杆;33、固定齿轮;34、带动杆;35、推动弹簧;36、卡槽;37、带动杆槽;38、滑入槽;39、橡胶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耐磨的万向轮,包括可拆卸连接于箱包底部四个角处的安装壳1,安装壳1底面绕竖直轴线转动连接有呈倾斜的万向壳2,万向壳2远离安装壳1的开口处安装有轮体3,轮体3可绕自身轴线进行转动,万向壳2安装有可对轮体3起到一定制停作用的制停机构。

参照图2和图3,制停机构包括同轴固定连接于轮体3端面转轴处的转动齿轮31,万向壳2朝向转动齿轮31的侧面开设有平行于万向壳2长度方向的杆槽12,杆槽12沿自身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有固定齿轮杆32,固定齿轮杆32朝向转动齿轮31一端固定连接有可啮合于转动齿轮31的固定齿轮33,万向壳2安装有可带动固定齿轮杆32沿杆槽12长度方向滑动的杆带动机构,杆带动机构包括沿万向壳2长度方向开设于万向壳2外壁且连通于杆槽12的带动杆槽37,带动杆槽37沿自身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有一端外露于万向壳2的带动杆34,带动杆34紧密插接有橡胶套39,杆槽12内安装有两端分别抵接于固定齿轮杆32位于杆槽12中的端面以及杆槽12的底面的推动弹簧35,万向壳2中安装有可保持固定齿轮33远离转动齿轮31状态的齿轮脱离机构,齿轮脱离机构包括开设于万向壳2外壁且呈l形的卡槽36,卡槽36连通于杆槽12且卡槽36一端连通于带动杆槽37远离转动齿轮31一端,带动杆34可沿l形轨迹滑动连接于卡槽36,固定齿轮杆32长度方向外壁开设有截面呈t形的滑入槽38,滑入槽38的长度大于卡槽36连通于带动杆槽37的部分的长度,使得带动杆34可以顺利在卡槽36之中沿l形轨迹滑动。

参照图1和图4,万向壳2外露带动杆34的侧面转动连接有可将带动杆34、带动杆槽37、卡槽36包覆其中的保护盖21,万向壳2安装有可将保护盖21紧贴于万向壳2侧面的保护盖紧固机构,保护盖紧固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保护盖21侧边且呈菱形的插块22,插块22远离保护盖21的转动点,万向壳2转动连接于保护盖21的侧面开设有供插块22插接进入的插槽23,插槽23远离万向壳2转动点的长度方向内壁开设有卡块槽24,卡块槽24沿自身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有外露卡块槽24一端可抵接于插块22斜面的卡块25,卡块25抵接于插块22一端呈圆弧形,卡块槽24安装有可带动卡块25沿卡块槽24长度方向滑动的卡块带动机构,卡块带动机构包括设于卡块槽24中且两端分别抵接于卡块25位于卡块槽24中的端面和卡块槽24底面的卡块弹簧26,卡块25长度方向外壁固定连接有卡块防脱块27,卡块槽24开口处固定连接有可抵接于卡块防脱块27的槽防脱块28。

参照图5,轮体3包括由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制造而成且呈圆环形的外圈层29,外圈层29内圈粘合有由abs树脂制造而成且呈圆形的内圈层11。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不需要箱包移动时,将保护盖21打开,再拨动带动杆34使得带动杆34从卡槽36中进入至带动杆槽37,然后在推动弹簧35的作用下使得固定齿轮杆32朝向转动齿轮31移动,继而使得固定齿轮33啮合于转动齿轮31,完成轮体3的制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