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升降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73929发布日期:2021-03-05 19:59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座椅升降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具体为座椅升降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汽车在人们生活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作为人们出行的重要工具之一,人们对汽车各个方面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其中,座椅作为直接与乘员接触的汽车部件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着乘员乘坐时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3.而汽车中的座椅升降调节装置在使用中不仅需要支承乘员的重量,还要承受由于惯性力等原因产生的载荷,是座椅系统的主要安全件之一,因此座椅升降调节装置需要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4.汽车的座椅调节装置一般包括调节器和后横管,后横管与座椅坐骨架连接,通过调节器来带动后横管转动来实现座椅的升降调节。现有技术中的后横管多采用直接压装的方式与座椅的侧板连接,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后横管容易进一步发生形变而松动,无法稳定的实现座椅的升降调节,且严重影响座椅的强度和稳定性,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座椅升降调节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后横管易松动导致座椅升降调节不稳定的问题。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座椅升降调节机构,包括调节器和后横管,调节器与座椅坐骨架的侧板连接,后横管与调节器连接,后横管两端与侧板连接,后横管旋铆在侧板上,后横管端部旋铆形成卡紧凸台,卡紧凸台的直径大于后横管的直径,侧板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卡紧凸台扣合的环形的联接凸起,联接凸起的直径小于卡紧凸台的直径。
8.本方案的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9.调节器用于控制后横管转动,后横管用于带动座椅转动,从而实现座椅的升降调节。后横管通过旋铆的方式与座椅坐骨架的侧板连接,相比现有技术中直接压装进侧板的方式而言,采用旋铆的方式在后横管的端部形成卡紧凸台,同时配合侧板上设置的联接凸起,由此使得后横管能够更好的与侧板连接;提高了后横管的稳定性,避免后横管在长期使用过程发生松动,从而提高了座椅升降调节的稳定性,也提高了整个座椅坐骨架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
10.进一步,联接凸起冲压在侧板上。
11.有益效果:联接凸起直接冲压在侧板上,其连接强度和稳定性更好,能够更好的与后横管配合,从而进一步提高后横管的安装稳定性和强度。
12.进一步,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助力簧,助力簧穿设在后横管内,还包括助力簧,助力簧穿设在后横管内,助力簧与后横管相抵,助力簧一端伸出后横管固定在侧板上。
13.有益效果:助力簧作为座椅升降调节的助力件,当后横管转动时助力簧扭曲,给座
椅提供一个向上的推顶力,从而使得座椅的调节更加轻松和方便。
14.进一步,后横管侧壁向内凹陷形成两个压凹,两个压凹以后横管的轴线为对称线对称设置,助力簧卡紧在两个压凹之间。
15.有益效果:两个压凹以后横管的轴线为对称线对称设置,能够将助力簧更好的卡紧在后横管内,避免助力簧在扭曲的过程中发生转动,从而提高助力簧的安装稳定性,降低助力簧的潜在失效风险。
16.进一步,后横管上设置有两组压凹。
17.有益效果:设置多组压凹能够更好的卡紧助力簧,进一步提高助力簧的安装稳定性。
18.进一步,侧板上设置有卡槽,助力簧的端部卡紧在卡槽内。
19.有益效果:利用卡槽卡紧助力簧的端部来实现助力簧端部的固定,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20.进一步,调节器包括扇形齿板和小齿轮,所述小齿轮转动连接在侧板上,所述扇形齿板固定套接在后横管上,扇形齿板与小齿轮啮合。
21.有益效果:通过驱动小齿轮转动带动扇形齿板转动,即可带动后横管转动,从而实现座椅升降的调节,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22.进一步,调节器还包括调节手柄,调节手柄与小齿轮固定连接。
23.有益效果:设置调节手柄便于驱动小齿轮转动,操作更方便。
24.进一步,调节器还包括用于安装调节手柄的安装座,安装座连接在侧板上。
25.有益效果:利用安装座安装调节手柄,能够更好的安装调节手柄,提高了调节手柄的安装稳定性。
26.进一步,所述安装座可拆卸的连接在侧板上。
27.有益效果:安装座可拆卸的连接在侧板上,方便对其进行检修等处理。
附图说明
28.图1为运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座椅坐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运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座椅坐骨架另一方向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图1的部分俯视图;
31.图4为图1的部分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33.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安装座1、侧板2、助力簧3、卡槽4、后横管5、压凹6、扇形齿板7、联接凸起8、卡紧凸台9。
34.实施例一
35.如图1和图2所示,座椅升降调节机构,包括调节器和后横管5,调节器是汽车座椅中普遍采用的调节机构,本实施例中提供的调节器具体设置方式为:包括扇形齿板7、小齿轮(图中未示出)和调节手柄(图中未示出)。小齿轮转动连接在座椅坐骨架的右侧(图1中右侧)侧板2上,扇形齿板7固定压装在后横管5的右端上,扇形齿板7与小齿轮啮合。如图1所
示,坐骨架的右侧侧板2上通过螺栓可拆卸安装有用于安装调节手柄的安装座1,调节手柄转动连接在安装座1上并与小齿轮固定连接,通过转动调节手柄即可带动小齿轮转动。
36.后横管5的两端采用旋铆的方式分别与座椅坐骨架的两个侧板2连接,如图3所示,后横管5的两端均旋铆形成卡紧凸台9,卡紧凸台9的直径大于后横管5的直径。座椅坐骨架的两个侧板2外侧均冲压有用于与卡紧凸台9扣合的环形的联接凸起8,联接凸起8的直径小于卡紧凸台9的直径,后横管5与侧板2连接后,卡紧凸台9扣在联接凸起8上。
37.后横管5内安装有助力簧3,具体的,助力簧3穿设在后横管5内,如图1所示,助力簧3的右端伸出后横管5固定在侧板2上。具体的,右侧的侧板2底部向外延伸一体成型有凸沿,凸沿的右端开设有卡槽4,助力簧3的右端从后横管5内伸出卡紧在卡槽4内。如图3和图4所示,后横管5的侧壁向内凹陷形成有两组压凹6,每组压凹6的数量为两个,每组的两个压凹6均以后横管5的轴线为对称线对称设置,助力簧3卡紧在两个压凹6之间。
38.后横管5上的两组压凹6以后横管5的中部对称设置,即以后横管5的中部为界,两组压凹6分布在后横管5中部的两侧,且后横管5的中部及两端均没有形成压凹6。如此设置,一方面,后横管5上没有形成压凹6的部分便于固定座椅拉簧和扇形齿板7等部件;另一方面,两组压凹6以后横管5的中部对称设置,也能够使得其施加在助力簧3上的作用力分布的更均匀,进一步提高助力簧3的安装稳定性。
39.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40.对座椅进行升降调节时,在调节手柄处输入扭矩,与调节手柄连接的小齿轮与扇形齿板7啮合,通过小齿轮将力矩传递到扇形齿板7上,带动扇形齿板7转动,从而实现座椅抬升或下降的目的,最终达到座椅高度调节的目的。由于后横管5的两端均旋铆在侧板2上,且后横管5的两端均旋铆形成有卡紧凸台9扣合在侧板2上的联接凸起8上,因此极大的提高了后横管5的安装稳定性,进而提高了座椅升降调节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与现有技术中直接压装后横管5相比,能够避免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后横管5进一步发生形变而松动,进而导致座椅的升降调节可靠性降低的情况。同时由于后横管5的稳定性提高,也提高了整个座椅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
41.此外,助力簧3穿设在后横管5内,后横管5转动时能够带动助力簧3发生扭曲,从而对座椅提供一个向上的推顶力,将座椅和乘员向上推动,辅助实现座椅的抬升,使得座椅的调节更加轻松方便。由于后横管5上凹陷形成两组对称的压凹6,这两组对称的压凹6将后横管5内的助力簧3紧紧的卡死,有效的避免了座椅在调节的过程中助力簧3发生转动,从而提高了助力簧3的稳定性,避免助力簧3发生松动,降低了助力簧3潜在的失效风险。
42.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