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车传感器支架总成及无人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39394发布日期:2020-12-29 09:37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无人车传感器支架总成及无人车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无人车、无人驾驶或自动驾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无人车传感器支架总成及无人车。



背景技术:

无人车需要激光雷达、摄像头等一系列的传感器配合实现其无人驾驶功能。现有的无人车顶部安装支架对于传感器的安装装配工序来说,过于复杂,并且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无人车传感器支架总成及无人车,无人车传感器支架总成能够降低传感器装配的复杂性,保证安装后的传感器的安全性。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人车传感器支架总成,无人车传感器支架总成安装于无人车顶盖,无人车传感器支架总成包括传感器支架和挡板;传感器支架上设置有用于安装传感器的安装位;挡板可拆卸地连接于传感器支架,挡板与传感器支架之间形成有空腔,传感器支架上设置有用于穿设传感器线束的第一线束过孔,挡板上设置有用于穿设传感器线束的第二线束过孔,第一线束过孔和第二线束过孔均与空腔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在装配传感器时,通过传感器支架上的安装位来快速安装传感器,安装更方便。而传感器的线缆束可穿过第一线束过孔后布置在挡板与传感器支架之间的空腔中,避免裸露在外造成安全隐患,同时使得无人车传感器支架总成更具美观性。其中传感器支架与挡板通过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快速组装,并进一步将空腔中的线缆束通过第二线束过孔穿至无人车顶盖内。此外,第一线束过孔还可用于排出传感器支架上的积水,以避免传感器受积水影响。积水可由第一线束过孔流入空腔后排出。

结合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安装位为凹槽。

上述技术方案,安装位设置为凹槽,当传感器安装在凹槽中后,传感器与传感器支架表面之间的缝隙更均匀,使得传感器安装后更稳定。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凹槽的底面上设置有定位孔,定位孔连通于空腔。

上述技术方案,定位孔用于安装固定传感器,使得传感器安装在凹槽内后定位,便于进一步进行走线布局。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传感器支架和挡板均呈拱形;凹槽设置在传感器支架的中部。

上述技术方案,传感器支架和挡板呈拱形,凹槽设置在拱形的中部位置,使得整体结构强度更优,无人车传感器支架总成安装在无人车顶盖后更稳定,并且更美观。

结合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挡板的内壁上形成有排线槽。

上述技术方案,排线槽用于对空腔内的线缆束进行限位固定,使得走线更简洁,便于拆卸后维修。

结合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传感器支架包括顶壁和形成在顶壁宽度方向两侧的第一翻边,挡板包括挡板本体和形成在挡板本体长度方向两端的第二翻边;挡板本体与顶壁相对设置,第二翻边封闭传感器支架的两端。

上述技术方案,传感器支架与挡板安装后,可通过第一翻边卡抵在挡板本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侧边上,并且通过第二翻边封闭传感器支架的两端,从而围成封闭的腔体,保护腔体内的线缆束。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线束过孔设置在第二翻边上。

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翻边对应于无人车传感器支架总成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位于无人车传感器支架总成的底端,第二线束过孔设置在第二翻边上,使得第二线束过孔直接抵靠无人车顶盖,便于将线缆束直接导入无人车顶盖内,避免线缆束暴露在外。

结合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传感器支架和挡板均由高分子材料制成。

上述技术方案,传感器支架和挡板均由高分子材料制成,能够在保持低重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无人车传感器支架总成的强度,提高无人车传感器支架总成的使用寿命。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无人车,无人车包括无人车顶盖、传感器以及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无人车传感器支架总成;无人车传感器支架总成连接于无人车顶盖,传感器安装在传感器支架上;无人车顶盖的与无人车传感器支架总成连接处设置有第三线束过孔,传感器线束依次穿过第一线束过孔、空腔、第二线束过孔和第三线束过孔。

上述技术方案,无人车通过采用无人车传感器支架总成,能够提高传感器的装配便捷性,保证传感器的使用安全。

结合第二方面,在本申请的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无人车传感器支架总成呈拱形,无人车顶盖上设置有两个卡槽,无人车传感器支架总成的两端分别嵌设在两个卡槽中。

上述技术方案,卡槽与无人车传感器支架总成配合,便于将无人车传感器支架总成安装在无人车顶盖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无人车传感器支架总成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无人车传感器支架总成与无人车顶盖在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无人车传感器支架总成与无人车顶盖装配后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无人车传感器支架总成与无人车顶盖装配后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无人车传感器支架总成;12-空腔;20-无人车顶盖;22-卡槽;24-第三线束过孔;30-传感器;40-螺丝;50-螺纹孔;100-传感器支架;110-安装位;112-定位孔;120-第一线束过孔;130-第一翻边;140-螺丝座;150-顶壁;200-挡板;210-第二翻边;212-第二线束过孔;220-挡板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现有的无人车顶部雷达安装支架,无法隐藏激光雷达线束,线束及线束的卡扣安装点裸露在外,不仅会造成安全隐患,还影响整体的外观美观性。

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人车传感器支架总成10,无人车传感器支架总成10仅由传感器支架100和挡板200通过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具体情况请参见后文描述)组装,其中传感器30直接安装在传感器支架100上的安装位110,组装便捷。传感器支架100与挡板200之间形成有空腔12,传感器30的线缆束在布置时,可以直接穿过传感器支架100上的第一线束过孔120后进入空腔12内进行布线,并进一步通过第二线束过孔212进入无人车顶盖20内,从而避免线缆束裸露在外造成安全隐患。此外,第一线束过孔120还具有排水功能,当传感器支架100上积水(例如雨水)过多时,积水可以通过第一线束过孔120流入空腔12,再经导流孔流出,从而避免传感器30受积水影响。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可选实施例提供的无人车传感器支架总成10的具体结构,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可选实施例提供的无人车传感器支架总成10与无人车顶盖20在装配时的具体结构。

无人车传感器支架总成10包括传感器支架100和挡板200,传感器30和挡板200连接后围成空腔12。传感器支架100和挡板200均呈拱形,并且传感器支架100和挡板200均由高分子材料制成,例如聚甲醛(polyformaldehyde)等,能够在减轻整体重量的基础上,通过拱形设置以及材料的选择,进一步提升无人车传感器支架总成10的强度,使得无人车传感器支架总成10的使用寿命得到进一步提高。

传感器支架100包括顶壁150和第一翻边130。

顶壁150呈拱形,顶壁150的中部水平设置,顶壁150的中部设置有安装位110,安装位110用于安装传感器30(图中未画出,可参见图4中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安装位110为凹槽。凹槽的底面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孔112,定位孔112与空腔12连通,定位孔112用于安装固定传感器30,当传感器30安装在凹槽后定位,从而便于进一步进行走线布局。

凹槽中可以设置连接孔(图中未示出)来连接传感器30,安装操作更方便,提升装配效率。由于凹槽处于水平设置,并且凹槽相对顶壁150的外表面凹陷设置,使得传感器30安装在凹槽上后,传感器30与顶壁150表面之间的缝隙更均匀(或几乎无缝隙),传感器30的稳定性更好。而传感器支架100和挡板200呈拱形,传感器30安装在凹槽上,使得无人车传感器支架总成10的整体受力均匀,当无人车传感器支架总成10安装在无人车顶盖20后,整体结构更稳定,并且更美观。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凹槽的具体数量,在其他一些可选实施例中,也可以在顶壁150的两侧同时对称地设置多个凹槽,以用于同时安装多个相同种类或不同种类的传感器30。

顶壁150上还设置有第一线束过孔120,第一线束过孔120邻接于凹槽并连通空腔12,第一线束过孔120主要用于穿设传感器30的线缆束。当传感器30安装在凹槽上后,相应的线缆束或单个线缆可通过第一线束过孔120穿入空腔12中进行走线布置,避免裸露在外造成安全隐患,同时使得无人车传感器支架总成10更具美观性。此外,第一线束过孔120还具有排水的功能。当顶壁150中部有积水时,积水可通过第一线束过孔120排入空腔12内,再进一步排出,以避免传感器30受积水影响。

第一翻边130设置在顶壁150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第一翻边130和顶壁150采用一体成型制造而成。第一翻边130用于卡抵在挡板本体220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侧边上,以围合挡板200。

挡板200包括挡板本体220和第二翻边210,第二翻边210设置在挡板本体220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第二翻边210对应于无人车传感器支架总成10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并位于无人车传感器支架总成10的底端,并且第二翻边210水平设置,挡板本体220与第二翻边210为一体成型制成。挡板本体220与顶壁150相对设置,挡板本体220呈可与顶壁150配合的拱形。

挡板本体220以及第二翻边210上均设置有多个螺纹孔50,对应地,在顶壁150上设置有多个螺丝座140,螺纹孔50与螺丝座140一一对应,并通过螺丝40连接,使得挡板200可拆卸地连接于传感器支架100。传感器支架100与挡板200安装后,通过第一翻边130卡抵在挡板本体220的长度方向上的侧边上,并且通过第二翻边210封闭传感器支架100的两端,从而围成封闭的腔体,以有效保护腔体内布置的线缆束。

第二翻边210上还设置有第二线束过孔212和导流孔(图中未画出)。第二线束过孔212用于将空腔12内的线缆束导入无人车顶盖20内(具体情况请参见后文描述),导流孔用于将空腔12内的积水排出无人车传感器支架总成10外(具体情况请参见后文描述)。

挡板200的内壁上形成有排线槽(图中未画出)以及导水槽(图中未画出)。排线槽用于对空腔12内的线缆束进行限位固定,使得走线更简洁,并引导线缆束进入第二线束过孔212内,便于拆卸后进行维修。导水槽用于引导从第一线束过孔120流入空腔12内的积水进一步流入到导流孔中。

本申请的另一个可选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人车,无人车包括无人车顶盖20、传感器30以及无人车传感器支架总成10。请同时参考图1-图4,其中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可选实施例提供的无人车传感器支架总成10与无人车顶盖20装配后在第一视角下的具体结构,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可选实施例提供的无人车传感器支架总成10与无人车顶盖20装配后在第二视角下的具体结构。

无人车顶盖20上设置有两个卡槽22,卡槽22呈水平设置,卡槽22的底面设置有螺纹孔50,对应的,第二翻边210上设置有通孔(图中未标出),顶壁150的两端设置有与第二翻边210上的通孔以及卡槽22上的螺纹孔50配合的螺丝座140,将第二翻边210嵌入卡槽22中后,进而通过螺丝40,将无人车传感器支架总成10连接在卡槽22中,便于快速地将无人车传感器支架总成10安装在无人车顶盖20上。

卡槽22的底面还设置有与第二线束过孔212对应的第三线束过孔24。由于卡槽22和第二翻边210均水平设置,当无人车传感器支架总成10安装在卡槽22中后,第二翻边210直接抵靠贴合卡槽22的底面,使得空腔12内的线缆束可直接导入无人车顶盖20内,避免线缆束在无人车传感器支架总成10与无人车顶盖20的连接处暴露在外。

积水可由第一线束过孔120流入空腔12后,再经导流孔流入卡槽22内,经卡槽22排出。

无人车通过采用无人车传感器支架总成10,能够提高传感器30的装配便捷性,保证传感器30的使用安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