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热两用的汽车座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21484发布日期:2021-04-16 15:10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热两用的汽车座套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于汽车装饰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热两用的汽车座套。


背景技术:

2.汽车座套是指汽车座椅的套子,汽车座套可保护原车座椅干燥干净,防止皮革老化。汽车座套还能保护座椅免受污渍污染,汽车座套受到污渍污染后,拆下汽车座套,对汽车座套进行清洗即可。
3.国家专利号cn2261770名称为冷热两用汽车座套,是在一个汽车座套的靠背部和座部的适当位置分别安装绒布,在绒布一边安装底部带有尼龙搭扣的活动皮盖,另外制成规格相同的底部带有尼龙搭扣的活动式散热垫。但是现有冷热两用汽车座套存在着安全防护性较差,使用不方便,并且容易对汽车座造成伤害,冷热跟换不方便,使用效果较差的问题。
4.因此,发明一种冷热两用的汽车座套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热两用的汽车座套,以解决现有冷热两用汽车座套存在着安全防护性较差,使用不方便,并且容易对汽车座造成伤害,冷热跟换不方便,使用效果较差的问题。一种冷热两用的汽车座套,包括底座,靠背,牵引带,防滑带,固定带,底部冷却层,保暖层,上部冷却层,粘贴层和固定贴,所述底座的一端上侧面设置有靠背,其中底座的两端设置有两对牵引带;所述靠背的两端设置有一对防滑带,其中靠背的上端设置有一对固定带;所述底座的上端设置有底部冷却层,其中底部冷却层的上端设置有粘贴层,且粘贴层的上端通过固定贴安装有保暖层。
6.所述粘贴层包括安装层,圆毛和硬毛,所述安装层设置在底座的上侧面,其中安装层的上侧面的一端设置有圆毛,且安装层的上侧面的另一端设置有硬毛;所述硬毛的上侧面通过固定贴与保暖层相连,便于对保暖层进行固定,使用方便,并且在不需要保暖层时,可以通过折叠粘贴层使圆毛和硬毛粘贴在一起,避免了硬毛对使用者造成伤害。
7.所述底座采用海绵材料制成而成的厚度为5毫米的长方体,其中底座的一侧面与汽车座椅底部相接触;所述靠背采用海绵材料制成而成的厚度为5毫米的长方体,其中靠背的一侧面与汽车座椅上部相接触,有利于保护汽车座椅,安全防护性较高,避免了因冷却层和汽车座椅直接接触,而对汽车座椅造成损坏的情况。
8.所述底部冷却层的材料为复合pvc材料制作而成,其中底部冷却层的内部填充有常温恒变材料;所述上部冷却层的材料为复合pvc材料制作而成,其中上部冷却层的内部填充有常温恒变材料,有利于在当夏天的时候把保暖层取下,通过底部冷却层和上部冷却层进行降温,使用效果较好。
9.所述保暖层采用绒布材料制作而成的长方体,其中保暖层的底部通过固定贴与粘贴层相连,有利于在当冬天的时候通过固定贴和粘贴层与底部冷却层和上部冷却层相连,
对使用者进行保温,使用效果较好。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1.1.本实用新型粘贴层的设置,便于对保暖层进行固定,使用方便,并且在不需要保暖层时,可以通过折叠粘贴层使圆毛和硬毛粘贴在一起,避免了硬毛对使用者造成伤害。
12.2.本实用新型底座和靠背的设置,有利于保护汽车座椅,安全防护性较高,避免了因冷却层和汽车座椅直接接触,而对汽车座椅造成损坏的情况。
13.3.本实用新型底部冷却层和上部冷却层的设置,有利于在当夏天的时候把保暖层取下,通过底部冷却层和上部冷却层进行降温,使用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固定贴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粘贴层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
18.1-底座,2-靠背,3-牵引带,4-防滑带,5-固定带,6-底部冷却层,7-保暖层,8-上部冷却层,9-粘贴层,91-安装层,92-圆毛,93-硬毛,10-固定贴。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
2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冷热两用的汽车座套,包括底座1,靠背2,牵引带 3,防滑带4,固定带5,底部冷却层6,保暖层7,上部冷却层8,粘贴层9和固定贴10,在安装时,首先把本装置放置在汽车的座椅上,然后把牵引带3绑定在底座1的下侧面,防滑带4绑定在汽车座椅的靠背2的的背部,并把固定带5绑在汽车座椅的上部,在当天气较冷时,可以把保暖层10通过粘贴层9和固定贴10固定在底部冷却层6和上部冷却层8的侧部,保暖层7能够进行保温,在当天气较热时,可以把保暖层7拆下,然后把粘贴层9进行折叠,能够防止粘贴层9对使用者造成损坏。
22.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