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维修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维修照明工位。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工位越来越凸现出来,工位成为了工业生产线的基本生产单元,一个产品的制造,先通过把产品分解成最基本的原件,根据生产制造顺序,把原件装配分配到各个工位,各个工位把原件组装或把原件组成的部件组装成产品。一个汽车的维修工位即是在对应的工位上完成对汽车拆卸、维修及组装工作的一个工作单元。
汽车维修主要包括对汽车底盘部分的维修,对于这部分的维修,维修师傅需要钻到车底完成对零部件的维修,然而由于在汽车的底部,由于车壳遮挡了大部分的光影响了底盘零件的可见度,所以经常需要维修师傅手提电筒对底部照明,这种方式需要师傅经常用手把持电筒十分不利于操作,且在需要双手作业时电筒无法照耀到指定顶点,使得工作区的视野十分黑暗,达不到充分照明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维修照明工位。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维修照明工位,包括若干个呈矩形分布的立杆、铰接杆二、转接头和转动设置在转接头上的灯头,每两个相邻所述的立杆的下方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相互处于同一水平面的横杆,所述一对相对的横杆上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梯形过道板,所述铰接杆二的一端铰接且紧密配合有铰接杆一且铰接杆二的另一端与转接头相铰接,所述横杆上设置有滑动组件且滑动组件与铰接杆一上远离铰接杆二的一端铰接且紧密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组件设置在横杆底部开设的槽口上,包括u型框和两个对称设置的c型压片,所述u型框的底部设置有与铰接杆一相铰接的接片,两个所述c型压片中间连接有弹簧且两个c型压片均滑动设置在u型框顶部开设的两个直槽内。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梯形过道板两侧的底部均设置有加强筋且其中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折边。
进一步地,所述横杆上设置有用于对梯形过道板之间距离进行控制的控制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梯形过道板上的螺母,所述螺母内螺纹配合设置有穿过横杆的螺杆,所述螺杆通过轴承圈转动配合在横杆内部且螺杆远离螺母的一端设置有转把。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梯形过道板上均插接设置有两块挡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横杆和梯形过道板的支撑作用将车抬起,再通过在横杆上设置滑动组件驱动铰接杆和连接在铰接杆上的灯头进行移动,实现了灯光易于在车体底部的三维空间内进行移动,避免了传统需要手持光源对维修师傅操作的影响,充分保证了照明区域的照明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底部结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a处结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又一立体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滑动组件结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滑动组件结构立体图;
附图标记:1、立杆;2、横杆;3、梯形过道板;301、折边;302、加强筋;4、滑动组件;401、u型框;402、c型压片;403、弹簧;404、接片;5、铰接杆一;6、铰接杆二;7、转接头;8、灯头;9、控制组件;901、螺母;902、螺杆;903、转把;10、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5所示,一种汽车维修照明工位,包括若干个呈矩形分布的立杆1、铰接杆二6、转接头7和转动设置在转接头7上的灯头8,每两个相邻的立杆1的下方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相互处于同一水平面的横杆2,一对相对的横杆2上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梯形过道板3,铰接杆二6的一端铰接且紧密配合有铰接杆一5且铰接杆二6的另一端与转接头7相铰接,横杆2上设置有滑动组件4且滑动组件4与铰接杆一5上远离铰接杆二6的一端铰接且紧密配合。
本实施方案中,立杆1呈矩形状分布,具体个数可根据立杆1设置的大小与其对应的强度确定,若强度较小可设置四个以上以保证结构整体强度及稳定性;本实施方案中立杆1用于撑起车体的高度避免底盘过底不易进入操作,横杆2用于支撑梯形过道板3,使车体在开进梯形过道板3上时,其支撑作用主要在横杆2上,在每个横杆2的底部设置滑动组件4(可使用导轨滑块或其他结构)驱动与之相连接的铰接杆一5可沿着对应的横杆2进行滑动,由于灯头8转动设置在转接头7上(转接头7可以为紧密配合的万向接头,具体结构如不做限定,但为防止松动应为紧密配合)经由铰接杆一5、铰接杆二6和转接头7之间的铰接紧密配合来调控灯头8在底部的空间位置,通过转动转接头7上的灯头8实现对灯光的多角度范围调控,不需要维修师傅手持电筒即可操作,更有利于推进维修工作的正常进行。
具体的,滑动组件4设置在横杆2底部开设的槽口上,包括u型框401和两个对称设置的c型压片402,u型框401的底部设置有与铰接杆一5相铰接的接片404,两个c型压片402中间连接有弹簧403且两个c型压片402均滑动设置在u型框401顶部开设的两个直槽内。
本实施例中,这里对滑动组件4的具体结构进行指定,结构如上,其中两个c型压片402顶边的底端压持在横杆2(横杆2为空心杆)底部开设的槽口上方,具体操作为挤压两个c型压片402相互靠近,两个c型压片402沿着u型框401上的两个直槽进行移动,在相互靠近后边距减小,此时将c型压片402沿着槽口放入松开,弹簧403作用使两块c型压片402相互远离并最终抵触在横杆2槽口的两边,此时的滑动组件4即可沿着横杆2槽口的内壁进行滑动,结构便于安装拆卸,方便将灯头8的安装位置移动至别的横杆2上。
具体的,每个梯形过道板3两侧的底部均设置有加强筋302且其中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折边301。
本实施例中,车辆由于自身较重,梯形过道板3的结构过长则强度不能保证容易变形,增大梯形过道板3的厚度会增加成本且不利于设备整体的轻便性能,因此在梯形过道板3上设置加强筋302和折边301以保证梯形过道板3整体的强度,为减轻梯形过道板3整体的变形折边301的两端最好与对应的横杆2相接触,通过横杆2分担一部分车身的重力以减少梯形过道板3的变形。
具体的,横杆2上设置有用于对梯形过道板3之间距离进行控制的控制组件9。
本实施例中,由于不同车辆的轮距不同,梯形过道板3为配合不同的车辆进行维修操作应设置可以调节两块梯形过道板3之间间距的控制组件9。
具体的,控制组件9包括固定安装在梯形过道板3上的螺母901,螺母901内螺纹配合设置有穿过横杆2的螺杆902,螺杆902通过轴承圈转动配合在横杆2内部且螺杆902远离螺母901的一端设置有转把903。
本实施例中,具体细化了控制组件9的一种结构,结构和安装方式如上,其中螺杆902的安装位置固定,以只能在横杆2上转动的安装方式为优,通过转动转把903驱动螺杆902进行转动,梯形过道板3上固定安装的螺母901由于并不会随着螺杆902进行转动,因此驱动作用会表现为梯形过道板3之间相互远离或靠近,以此来调控梯形车道板3的间距更有利于车辆的上下。
具体的,每个梯形过道板3上均插接设置有两块挡板10。
本实施例中,为防止操作过程车辆因意外事故从梯形过道板3上滑落造成重大的损害,在梯形过道板3上插接设置挡板10用于限制车辆轮子之间的位置,不使用时将挡板10拔出拆下即可,安装拆卸方便且更具备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