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李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73317发布日期:2021-01-29 23:49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行李框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公开涉及人类生活必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行李框。


背景技术:

[0002]
行李框为一种汽车专用配件,通常安装在汽车车身顶部或者汽车底盘底部,当出现车身内部储存空间不足,或者待载物品体积过大,或存在不宜放入车内的行李物品时,行李框则能够提供第二个物品存纳空间,用以辅助车身对行李物品进行存放,扩容汽车的物品存纳能力。然而,现有行李框存在如下问题:行李框通常为固定式结构,即行李框的在安装位置固定不可拆卸,当面对行李框本身对汽车造成障碍时,不能及时将行李框拆卸,存在适用性差、不能根据实际情况满足在不拆卸行李框的情况下将行李框收纳起来等缺点。
[0003]
鉴于上述问题,亟需提供一种能够满足可根据实际情况将行李框收纳或者打开的行李框。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行李框,至少部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5]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行李框,所述行李框应用于汽车上,所述行李框包括:行李框本体和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的一端与所述行李框本体连接,所述连接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汽车连接,所述行李框本体具有用于容纳行李的容纳空间;
[0006]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与所述行李框本体连接的第一连接杆和与所述汽车连接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转动连接
[0007]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套装在所述第二连接杆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
[0008]
所述第一连接杆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配合的第三安装孔以及与所述第二安装孔配合的第四安装孔,
[0009]
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插销和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穿设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三安装孔,所述插销穿设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四安装孔。
[0010]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焊接安装。
[0011]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插销包括把手和插接件,所述插接件穿设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四安装孔,所述把手倾斜地连接在所述插接件上。
[0012]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行李框本体包括第一框体、第二框体和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两侧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
[0013]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第一框体靠近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一侧开设有第五安装孔,所述第五安装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五安装孔等间距设置;
[0014]
所述第二框体靠近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一侧开设有第六安装孔,所述第六安装孔的
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六安装孔等间距设置;
[0015]
所述第三连接杆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五安装孔和第六安装孔配合安装的第七安装孔;
[0016]
所述行李框本体还包括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穿设所述第五安装孔、第六安装孔和第七安装孔将所述第一框体、第二框体和所述第三连接杆连接固定。
[0017]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行李框本体还包括钣金件,所述钣金件安装在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相对的两侧,且所述钣金件安装在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的连接处。
[0018]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行李框还包括稳定器,所述稳定器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杆靠近所述汽车的一端。
[0019]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稳定器包括u型杆、固定板和第三固定件,所述u型杆架设在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所述固定板卡置在所述u型杆上,且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下方,所述第三固定件将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所述u型杆上。
[0020]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u型杆的两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固定件配合的外螺纹,所述第三固定件为螺母。
[0021]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行李框应用于汽车上,所述行李框包括:行李框本体和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的一端与所述行李框本体连接,所述连接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汽车连接,所述行李框本体具有用于容纳行李的容纳空间;
[0022]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与所述行李框本体连接的第一连接杆和与所述汽车连接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转动连接。
[0023]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的行李框拓展了汽车的收纳功能,方便汽车放置更多的物品,提高了汽车的实用性;同时本公开实施例的行李框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行李框本体打开或者收起,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同时,减少行李框对汽车行驶过程中带来的阻碍。
附图说明
[0024]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5]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行李框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2为图1的拆解图;
[0027]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0028]
图4为图1的俯视图;
[0029]
图5为图1的主视图。
[0030]
附图标记汇总:
[0031]
100-行李框,
[0032]
10-行李框本体,11-第一框体,111-第五安装孔,12-第二框体,121-第六安装孔,13-第三连接杆,131-第七安装孔,14-第二固定件,
[0033]
20-连接组件,21-第一连接杆,211-第一安装孔,212-第二安装孔,22-第二连接杆,23-连接板,231-第三安装孔,232-第四安装孔,24-插销,25-第一固定件;
[0034]
30-钣金件;
[0035]
40-稳定器,41-u型杆,42-固定板,43-第三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37]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公开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公开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公开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0038]
需要说明的是,下文描述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实施例的各种方面。应显而易见,本文中所描述的方面可体现于广泛多种形式中,且本文中所描述的任何特定结构及/或功能仅为说明性的。基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了解,本文中所描述的一个方面可与任何其它方面独立地实施,且可以各种方式组合这些方面中的两者或两者以上。举例来说,可使用本文中所阐述的任何数目个方面来实施设备及/或实践方法。另外,可使用除了本文中所阐述的方面中的一或多者之外的其它结构及/或功能性实施此设备及/或实践此方法。
[0039]
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公开的基本构想,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公开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0040]
另外,在以下描述中,提供具体细节是为了便于透彻理解实例。然而,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可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践所述方面。
[0041]
参见图1至图5,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行李框100,所述行李框100应用于汽车上,所述行李框100包括:行李框本体10和连接组件20,所述连接组件20的一端与所述行李框本体10连接,所述连接组件20的另一端与所述汽车连接,所述行李框本体10具有用于容纳行李的容纳空间;
[0042]
所述连接组件20包括与所述行李框本体10连接的第一连接杆21和与所述汽车连接的第二连接杆22,所述第一连接杆21和所述第二连接杆22转动连接。
[0043]
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行李框100应用于汽车中,并具体为连接在汽车的后底盘的接收孔内,相当于在汽车尾箱后增加一行李框100,汽车多为美式汽车。通过设计行李框本体10和连接组件20,连接组件20起到连接作用,用于连接行李框本体10和汽车,连接组件20包括第一连接杆21和第二连接杆22,第一连接杆21与行李框本体10连接,第二连接杆22则与汽车连接,第一连接杆21和第二连接杆22连接,并且第一连接杆21和第二连接杆22为转动连接,使得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在使用时,将行李框本体10放下,在不需要使用时,将行李框本体10向上翻折,减小行李框本体10所占面积,相当于缩短汽车和行李框100总长度,提高行李框100的实用性。所述行李框本体10具有用于容纳行李的容纳空间,使
用时将行李放置在容纳空间内。
[0044]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的行李框100拓展了汽车的收纳功能,方便汽车放置更多的物品,提高了汽车的实用性;同时本公开实施例的行李框100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行李框本体10打开或者收起,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同时,减少行李框100对汽车行驶过程中带来的阻碍。
[0045]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杆21和第二连接杆22之间的转动连接可以通过第一连接杆21与第二连接杆22之间铰接的方式实现。
[0046]
具体地,所述连接组件20还包括连接板23,所述连接板23套装在所述第二连接杆22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杆21的一端;
[0047]
所述第一连接杆21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杆22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安装孔211和第二安装孔212,所述连接板23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211配合的第三安装孔231以及与所述第二安装孔212配合的第四安装孔232,
[0048]
所述连接组件20还包括插销24和第一固定件25,所述连接件穿设所述第一安装孔211和所述第三安装孔231,所述插销24穿设所述第二安装孔212和所述第四安装孔232。
[0049]
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杆21和所述第二连接杆22之间的转动连接通过在所述第二连接杆22上套装连接板23,该连接板23上端具有开口,可供第一连接杆21向上折叠时卡置在该开口处。在第一连接杆21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211和第二安装孔212,所述连接板23上开设有与第一安装孔211配合的第三桩孔和第四安装孔232,其中连接组件20包括插销24和第一固定件25,第一固定件25穿设第一连接杆21的第一安装孔211和连接板23上的第三安装孔231,实现第一连接杆21在连接板23上的转动安装;插销24穿设第一连接杆21的第二安装孔212和连接板23上的第四安装孔232,在使用行李框100时,行李框本体10处于被放下的位置,在行李框本体10处在该位置时,将插销24插入第二安装孔212和第四安装孔232,提高行李框本体10安装的稳固性;在不需要使用行李框100时,将行李框本体10收起来,此时将插销24从第二安装孔212和第四安装孔232内拔出,将第一连接杆21和行李框本体10向上转动,在第一连接杆21与第二连接杆22之间呈90
°
角时,将插销24再次插入第二安装孔212和第四安装孔232,将行李框本体10在此位置固定。
[0050]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第一固定件25为螺母和螺栓。
[0051]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板23与第二连接杆22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通过采用固定件连接,即采用螺母穿设第二连接杆22和连接板23将两者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焊接的方式将连接板23直接焊接在第二连接杆22上。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23为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二连接杆22上,通过焊接的方式将连接板23固定的第二连接杆22上使得两者的连接更加闹固。
[0052]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杆21和所述第二连接杆22之间可以直接连接,即不增设连接板23,这种情况下,在第二连接杆22上需要开设开口,供第一连接杆21在向上转动时给第一连接杆21预留位置。这种情况下,第一连接杆21与第二连接杆22之间可直接采用铰接的方式连接。相较于采用连接板23作为中间连接件的方式而言,采用连接板23的方式可以更加的节省成本,应用中可以将连接板23的厚度加厚,这样可以提高整个行李框100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而如果直接采用第一连接杆21和第二连接杆22连接的方式,如果要提高两者的连接强度,需要将第一连接杆21和第二连接杆22的厚度均提高,这样将增加制作成本。
[0053]
优选地,所述插销24包括把手和插接件,所述插接件穿设所述第二安装孔212和所述第四安装孔232,所述把手倾斜地连接在所述插接件上。
[0054]
本实施例中,所述插销24带有角度,采用这种设计使得在安装和取下插销24时方便使用者使用,即使用者可以较为方便得抓住倾斜的把手。带有角度的插销24通过插接件和把手的倾斜设置实现,使用时,当需要将行李框本体10放下进行使用时,将第一连接杆21转动到水平位置,并将插销24的插接件插入第二安装孔212和第四安装孔232,即将第一连接杆21锁死;当需要将行李框本体10收起时,转动第一连接杆21至与第二连接杆22垂直的位置,并将插销24的插接件插入第二安装孔212和第四安装孔232,将第一连接杆21在该位置锁死。
[0055]
进一步地,所述行李框本体10包括第一框体11、第二框体12和第三连接杆13,所述第三连接杆13的两侧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框体11和所述第二框体12。
[0056]
本实施例中,所述行李框本体10采用分体结构,具体所述行李框本体10包括第一框体11、第二框体12和第三连接杆13,所述第一框体11和所述第二框体12通过所述第三连接杆13连接。所述第一框体11内包括网格状的置物层,该网格状的置物层可以是焊接在所述第一框体11上的,也可以是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框体11上。同样地,所述第二框体12内也包括网格状的置物层,该网格状的置物层可以是焊接在所述第一框体11上的,也可以是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框体12上。并且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框体11的置物层和第二框体12的置物层可以是一体的结构也可以是分体的结构。
[0057]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杆21和所述第三连接杆13为一体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杆21和所述第三连接杆13还可以是分体结构,当所述第一连接杆21和所述第三连接杆13采用分体结构时,所述第一连接杆21和所述第三连接杆13之间同样通过固定件连接。
[0058]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框体11靠近所述第三连接杆13的一侧开设有第五安装孔111,所述第五安装孔1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五安装孔111等间距设置;
[0059]
所述第二框体12靠近所述第三连接杆13的一侧开设有第六安装孔121,所述第六安装孔12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六安装孔121等间距设置;
[0060]
所述第三连接杆13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五安装孔111和第六安装孔121配合安装的第七安装孔131;
[0061]
所述行李框本体10还包括第二固定件14,所述第二固定件14穿设所述第五安装孔111、第六安装孔121和第七安装孔131将所述第一框体11、第二框体12和所述第三连接杆13连接固定。
[0062]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框体11和所述第二框体12通过第三连接杆13固定连接在一起。具体地,在所述第一框体11靠近所述第三连接杆13的一侧开设第五安装孔111,在所述第二框体12靠近所述第三连接杆13的一侧开设第六安装孔121,在所述第三连接杆13上开设第七安装孔131,将第二固定件14穿过第五安装孔111、第六安装孔121和第七安装孔131将第一框体11、第二框体12以及第三连接杆13固定在一起。其中,所述第二固定件14为螺栓和螺母。
[0063]
为了将第一框体11和第二框体12连接的牢固,在所述第一框体11和所述第二框体12上开设多个第五安装孔111和第六安装孔121,第五安装孔111在第一框体11上等间距分
布,第六安装孔121在第一框体11同样等间距分布。
[0064]
此外,所述行李框本体10还包括钣金件30,所述钣金件30安装在所述第一框体11和所述第二框体12相对的两侧,且所述钣金件30安装在所述第一框体11和所述第二框体12的连接处。
[0065]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行李框本体10的两侧还安装有钣金件30,加固所述第一框体11和所述第二框体12的连接,同时也加固整个行李框本体10。该钣金件30安装在所述第一框体11和所述第二框体12相对的两侧。
[0066]
所述行李框100还包括稳定器40,所述稳定器40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杆22靠近所述汽车的一端。
[0067]
进一步地,所述稳定器40包括u型杆41、固定板42和第三固定件43,所述u型杆41架设在所述第二连接杆22的一端,所述固定板42卡置在所述u型杆41上,且所述固定板42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杆22的下方,所述第三固定件43将所述固定板42固定在所述u型杆41上。
[0068]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连接杆22靠近所述汽车的一端安装稳定器40,防止在汽车运行的过程中的颠簸造成行李框100的晃动,稳定器40包括u型杆41和固定板42,固定板42上开设安装孔,u型杆41穿过固定板42上的安装孔,u型杆41与固定板42形成可穿设第二连接杆22的容纳空间,将u型杆41和固定板42形成的容纳空间穿设第二连接杆22,通过第三固定件43将u型杆41固定在固定板42上,卡置住第二连接杆22,进而实现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能够将第二连接杆22锁住,从而不会出现上下晃动的情况,提高了行李框100的稳定性。
[0069]
具体地,所述u型杆41的两端形成有与第三固定件43配合的外螺纹,第三固定件43为螺母,通过将螺母旋紧在u型杆41上将u型杆41在固定板42上锁紧。
[0070]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