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空调领域,涉及一种汽车空调分配箱。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汽车空调箱包括:鼓风机单元和分配箱单元。通过鼓风机单元吸入的空气,经过加热或冷却的空气通过分配箱对空气流场进行整流,依照操作者的需求选择,以达到操作者对自身不同部位的加热或制冷的需求。针对出风需求不同,除霜的风主要消除汽车前挡玻璃的霜雾,温度高合适;吹面风和吹脚风体现驾乘人员舒适性,吹脚需要温度较高的暖风,吹面则需微热风或凉风。汽车空调箱用于对冷热风的流场进行分配,以满足不同需求。传统的空调分配箱内,吹面风门包括长漏风门及可关风门,暖风流道直接与长漏风门及可关风门连通,而这导致了暖风的乱流,增加了吹风噪声,提高了风阻,降低了空调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空调分配箱,能够消除暖风流道内的乱流,减轻风噪、风阻,提升空调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空调分配箱,包括分配箱本体,所述分配箱本体内设置有分配风道,所述分配风道的一端为进风口,所述分配风道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吹面风门,所述分配风道内设置有第一暖风道及第一冷风道,所述第一暖风道及所述第一冷风道均与所述吹面风门连通;所述吹面风门包括长漏风门及可关风门,所述长漏风门与所述可关风门并列设置,所述长漏风门上开设有长漏孔;所述第一暖风道内设置有整流筋,所述整流筋对应设置在所述长漏风门及所述可关风门之间,所述整流筋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长漏风门与所述可关风门之间的连线方向垂直。
可选地,所述分配风道内还设置有第二暖风道、第二冷风道及第二混合风道,所述第二暖风道及第二冷风道分别通过所述第二混合风道与所述吹面风门连通,所述第二混合风道上还设置有后排吹面风口,所述第二暖风道及第二冷风道与所述后排吹面风口连通,所述第二暖风道与所述后排吹面风口之间设置有暗流道,所述暗流道由所述第二暖风道朝向所述后排吹面风口设置。
可选地,所述暗流道与所述第二暖风道的内壁之间还设置有挡流板,所述挡流板的截面高度为25mm。
可选地,所述分配风道上还设置有前排吹脚风口及后排吹脚风口,所述第二暖风道及第二冷风道均与所述前排吹脚风口及所述后排吹脚风口连通,所述第二冷风道的内壁远离所述后排吹脚风口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一挡流筋,所述第一挡流筋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冷风道的延伸方向垂直。
可选地,所述第二冷风道的内壁设置有第一挡流筋的一侧上还设置有第二挡流筋,所述第二挡流筋的截面高度小于所述第一挡流筋的截面高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挡流筋为i形,其截面高度为20mm。
可选地,所述第二挡流筋为l形,l形的一端为挡流筋本体,l形的另一端为挡流筋支体,所述挡流筋支体的一侧设置在第二冷风道远离所述后排吹脚风口一侧的内壁上,所述挡流筋本体沿所述第一挡流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挡流筋本体的截面高度为15mm。
可选地,所述整流筋的截面高度为15mm。
可选地,所述分配箱本体内的分配风道为两个,两个所述分配风道关于所述分配箱体的中间面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第一暖风道内设置有整流筋,整流筋能够消除暖风流道内的乱流,减轻暖风的风噪、风阻,提升空调效率;(2)第二暖风道与后排吹面风口之间设置有暗流道,暗流道由第二暖风道朝向后排吹面风口设置,暗流道能够将第二暖风道内的部分暖风导向至后排吹面风口,增加进入后排吹面风口中暖风流量,提升风门开启过程中后排吹面风口温度线性变化,增加后排舒适性;(3)第二冷风道的内壁远离后排吹脚风口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一挡流筋,第一挡流筋能够减少第二冷风道中进入后排吹脚风口的冷风流量,减少后排吹脚风口中暖风进入阻力,提高后排吹脚风口出风温度,改善后排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优选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汽车空调分配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汽车空调分配箱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分配箱本体1、分配风道2、进风口3、吹面风门4、第一暖风道5、第一冷风道6、第一混合风门7、暖风芯体8、吹脚风门9、整流筋10、第二暖风道11、第二冷风道12、第二混合风道13、第二混合风门14、后排吹面风口15、暗流道16、挡流板17、前排吹脚风口18、后排吹脚风口19、第一挡流筋20、第二挡流筋2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图2,为一种汽车空调分配箱,包括分配箱本体1,分配箱本体1内设置有两个分配风道2,两个分配风道2关于分配箱体的中间面对称设置。分配风道2的一端为进风口3,分配风道2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吹面风门4,分配风道2内设置有第一暖风道5及第一冷风道6,第一暖风道5及第一冷风道6的一端分别与吹面风门4连通,第一暖风道5及第一冷风道6的另一端分别与进风口3连通,进风口3与第一暖风道5及第一冷风道6之间设置有第一混合风门7。
吹面风门4包括长漏风门及可关风门,长漏风门与可关风门并列设置,长漏风门上开设有长漏孔;第一暖风道5内设置有整流筋10,整流筋10的截面高度为15mm。整流筋10对应设置在长漏风门及可关风门之间,整流筋10的延伸方向与长漏风门与可关风门之间的连线方向垂直,整流筋10能够消除暖风流道内的乱流,减轻暖风的风噪、风阻,提升空调效率。
分配风道2内还设置有第二暖风道11、第二冷风道12及第二混合风道13,第二暖风道11及第二冷风道12的一端分别通过第二混合风道13与吹面风门4连通,第二暖风道11及第二冷风道12的另一端与进风口3连通,进风口3与第二暖风道11及第二冷风道12之间设置有第二混合风门14。暖风芯体8设置在第一暖风道5及第二暖风道11中,将进风口3进入暖风道的空气加热为暖风。
第二混合风道13上还设置有后排吹面风口15,第二暖风道11及第二冷风道12与后排吹面风口15连通,第二暖风道11与后排吹面风口15之间设置有暗流道16,暗流道16由第二暖风道11朝向后排吹面风口15设置。
暗流道16能够将第二暖风道11内的部分暖风导向至后排吹面风口15,增加进入后排吹面风口15中暖风流量,提升第二混合风门14开启过程中后排吹面风口15温度变化线性的程度,增加后排舒适性。暗流道16与第二暖风道11的内壁之间还设置有挡流板17,挡流板17的截面高度为25mm,挡流板17能够进一步增加进入后排吹面风口15中暖风流量。
分配风道2上还设置有前排吹脚风口18及后排吹脚风口19,前排吹脚风口18及后排吹脚风口19与分配风道2之间设置有吹脚风门9,吹脚风门9用于开启及关闭前排吹脚风口18及后排吹脚风口19。第二暖风道11及第二冷风道12均与前排吹脚风口18及后排吹脚风口19连通,第二冷风道12的内壁远离后排吹脚风口19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一挡流筋20,第一挡流筋20为i形,其截面高度为20mm。第一挡流筋20所在的平面与第二冷风道12的延伸方向垂直。第一挡流筋20能够减少第二冷风道12中进入后排吹脚风口19的冷风流量,减少后排吹脚风口19中暖风进入阻力,提高后排吹脚风口19出风温度,改善后排舒适性。
第二冷风道12的内壁设置有第一挡流筋20的一侧上还设置有第二挡流筋21,第二挡流筋21的截面高度小于第一挡流筋20的截面高度。第二挡流筋21为l形,l形的一端为挡流筋本体,l形的另一端为挡流筋支体,挡流筋支体的一侧设置在第二冷风道12远离后排吹脚风口19一侧的内壁上,挡流筋本体沿第一挡流的延伸方向设置,挡流筋本体的截面高度为15mm。第二挡流筋21能够使冷风通过第一挡流筋20的时候更加平缓,降低风阻,减小风噪。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