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降噪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吸隔声板。
背景技术:2.车辆在怠速或行驶过程中,发动机作为最主要的噪声源之一,通过空气和车身板件向车内辐射噪声,传统的降噪方法是通过对传递路径进行吸隔声处理,如对驾驶室进行阻尼材料布置和声学包设计,在噪声的转播路径上对噪声进行处理,同时,发动机在运转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余热。
技术实现要素:3.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吸隔声板,其具有在降低发动机传递至车内的辐射噪声的同时可实现温差发电的优点。
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5.一种发动机吸隔声板,包括基层板、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基层板两侧的覆盖层,所述基层板的任意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发电芯片。
6.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基层板对应所述发电芯片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发电芯片远离安装槽底壁一侧与所述基层板表面平齐。
7.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覆盖层为发泡橡胶板。
8.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基层板为铝合金冲压板。
9.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基层板两侧任意相对两侧设置有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基层板所在平面之间具有夹角。
10.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相邻所述安装槽之间间距为60mm。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2.1、以基层板作为吸声隔板支撑主体,在基本层上设置至少一个发电芯片用于吸收发动机所散发出的热量用以产生电能,覆盖层主要用于吸收和减小发动机传入驾驶室的噪声,这样该吸隔声板在实现对发动机降噪的同时实现对发电机散发热量的利用,节省了能源。
13.2、基层板采用铝合金冲压板,以便安装槽的冲压,安装槽冲压后将发电芯片装入至安装槽内,然后将覆盖层固定至基层板两侧,由于覆盖层采用发泡橡胶板为软体材料,其可根据基层板的外形覆盖至基层板的表面,无需使覆盖层对应安装槽同样设置槽,简化了制造工艺。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附图标记说明
16.1、基层板;11、安装槽;12、翻边;2、发电芯片;3、覆盖层。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1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19.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1.如图1所示,一种发动机吸隔声板,固定设置在发动机外表面或驾驶底板,包括基层板1、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基层板1两侧的覆盖层3,所述基层板1的任意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发电芯片2。所述覆盖层3为发泡橡胶板。所述基层板1为铝合金冲压板。具体的,发电芯片2设置有多个,覆盖层3通过不干胶黏合至基层板1的两侧,覆盖层3的厚度为5mm。
22.所述基层板1对应所述发电芯片2设置有安装槽11,所述发电芯片2远离安装槽11底壁一侧与所述基层板1表面平齐。相邻所述安装槽11之间间距为60mm。所述基层板1两侧任意相对两侧设置有翻边12,所述翻边12与所述基层板1所在平面之间具有夹角。具体的,安装槽11冲压而成,深度为2mm,发电芯片2采用温差发电芯片2,由微电子薄膜和晶片加工制成,电子芯片嵌入至安装槽11内,翻边12与基层板1所在平面之间夹角为45
°
。
23.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为:以基层板1作为吸声隔板支撑主体,在基本层上设置至少一个发电芯片2用于吸收发动机所散发出的热量用以产生电能,覆盖层3主要用于吸收和减小发动机传入驾驶室的噪声,这样该吸隔声板在实现对发动机降噪的同时实现对发电机散发热量的利用,节省了能源。基层板1采用铝合金冲压板,以便安装槽11的冲压,安装槽11冲压后将发电芯片2装入至安装槽11内,然后将覆盖层3固定至基层板1两侧,由于覆盖层3采用发泡橡胶板为软体材料,其可根据基层板1的外形覆盖至基层板1的表面,无需使覆盖层3对应安装槽11同样设置槽,简化了制造工艺。
24.以上给出的实施例是实现本实用新型较优的例子,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做出的任何非本质的添加、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